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先辈之光,烛照前行之路——光影故事之李承干
userphoto

2023.03.08 重庆

关注

       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实业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兵工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兵工界的国宝”;他是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的创办人、缔造者,倡导“教育理论与实践之结合”,怀揣“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伟大抱负,培养大批兵工技术人才;他是新中国计量事业开拓者,为新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重庆理工大学前身“第11技工学校”的首任校长李承干。

       新年伊始,让我们再次重温老校长李承干的生平经历,再次感受他“实业报国、倾情教育;矢志不渝,终身以之”的崇高精神品质,追随他、爱戴他、敬仰他,努力继承、弘扬和学习他的高尚情操、崇高人格。让我们以先辈之光,烛照前行之路。

艰苦求学  实业报国

     李承干,字直卿,1888年7月7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清泰镇,出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孱弱不堪时期。六岁时,李承干在父亲开设的塾馆里读书;十七岁时,进入省城长沙之湖南省立实业学堂,各种为所未闻的科学知识,让他眼界大开。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浪潮和一大批不断探索国家和民族出路的匡时济世的仁人志士影响下,李承干便立下“以从事实业来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1905,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让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精神大振,李承干认为国家兴盛在此一举,毅然不顾同学反对,放弃学业,回国参加革命。1913年,李承干考入日本著名高等学府东京帝国大学的电气工学科,再次留学日本。李承干两次东渡日本求学共12年,毕业后于1917年底怀着在工业战线上报效祖国的美好憧憬和对阔别多年的祖国与亲人的无限怀念回归祖国, 最终选定兵工事业以圆报国之梦。

.

留日回国的李承干

国难当头  勇挑重担

     1927年,李承干进入金陵兵工厂(迁址重庆后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担任工务科长之职,李承干工作极端负责,踏实肯干,富于挑战精神并勇于挑重担。他所在的工务科是负责全厂生产技术的要害部门,他总是身穿一身蓝布制服,在工厂各部门巡视,常与职工一起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1929年,李承干任工务处长。1931年7月,李承干被擢升为金陵兵工厂厂长,他廉洁奉公,厉行节俭,使全厂职工精神面貌和厂风为之一变;他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对老旧兵工企业进行改革,创立了用节约经费改造老旧企业的典范。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金陵兵工厂大门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16日,国民政府下达金陵兵工厂西迁的命令。李承干分析了当时严峻的抗战形势,决定将金陵兵工厂一次性搬迁至重庆江北。为了迅速完成工厂的西迁工作,李承干亲自指挥,带领全厂300余名职工经过16个昼夜的紧张拆卸和装运,将工厂设备分头运出南京,创造了最快速递、最高效率,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南京至重庆的迁厂任务的奇迹。

      1938年2月下旬,金陵兵工厂西迁工作基本结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李承干振臂高呼“开工第一、出货第一”“抗战不能等”的口号,率领第21厂职工在最艰难的环境下,把重机枪年产量提升了600%,承担了当时全国枪炮弹药近三分之二的产量,创出军工历史奇迹,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李承干自己的话来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高速度迁厂和最早复工的奇迹,就在于:“盖当时全厂员工激予国难之严重,于抢运安装工作,不分昼夜,悉力以赴,故由此也。”

抗战时期的李承干

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兵工厂——第21工厂车间

重视教育 创办公学

     李承干非常重视职工教育和职工子女教育。早在1929年任金陵兵工厂工务处长时,李承干就积极参与对青年工人的业余教育,在艺徒补习班和工人识图班里,李承干是兼职教师之一。在李承干担任金陵兵工厂厂长期间,新建校舍、增添教学设备、改进校务,补习班的规模不断扩大。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后于1939年1月恢复艺徒补习班,一个月后改名为工人补习学校,校长由李承干兼任。1940年9月18日,第二十一兵工厂工人补习学校奉命改为技工学校,校长仍由李承干兼任,技工学校对外又称士继公学,这即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前身。

技工学校大门

     李承干对士继公学殚精竭虑,尽管厂务繁忙,他还是挤出时间到士继公学来看望师生。他怀揣“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兴国育才梦想,嘱咐师生爱护学校,改善学校,培养优良技工,以备国用。技工学校自1940年创办到1949年,共培养学生1166名,被分配到包括第二十一兵工厂在内的兵工署所属各厂。许多学生毕业后考取了当时的空军技校和交通学校,有些考取了同济高工、中央工校。技工学校不仅为兵工生产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而且也为发展地方工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技工学校自编的画法几何教材

技工学校时期的校歌       技工学校时期的教室

知行合一 臻于至善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知行合一,臻于至善”是李承干长的自勉格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度量衡管理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有计划发展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主导成立了国家计量局,并委任67岁的李承干担任首任局长。李承干不顾自己年高体衰,以苏联为师,边学边做,兢兢业业、极其认真的对待国家交托的重任,在新中国计量事业中开荒拓土,他把国家计量工作带上了轨道,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

    他在给时任国务院秘书长汇报工作的信中写道:“我觉得今后要把工作做好,必须把全部计量事业情况调查清楚,做出整个计划,作为今后的方针”。信中的这一段文字,反映出李承干从调查研究入手的实干作风,也彰显了他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无限热忱。

任国家计量局局长时的李承干(左)在工地视察

鞠躬尽瘁  百世之师

     李承干一生未曾嫁娶,常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勉,对属下却关怀备至,热爱和尊重职工,真心实意为职工及其家属排忧解难,大办实事,嘱福利部门组织婚姻期成会,促成男女青年喜结良缘。

    1951年1月15日,李承干溘然长逝,享年71岁。事后,亲人们在他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一张他亲笔写的字条:“躺下之后,就近医治,不要惊动过多的人;如若病故,就近处理,事后告诉亲友一声就行了;遗体奉献医院作解剖试验之用。”李承干进入晚年后还郑重地写了一份遗嘱随身放在自己的工作证里,遗嘱用钢笔所写,并盖有印章,上面写着:

    我年老血压高,当随时有晕倒之虞。为此我留几句话给我的朋友和我的弟妹如下:我的遗体可送给协和医院或北京医学院学生做实习解剖之用,或者就火葬,用不着装殓,也不要开吊。

     李承干遗言(印)

结  语

      纵观李承干的一生,他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他与那个时代成千上万有理想有热血的人一样,将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愿望身体力行。全体“重理工人”要学习老校长务实开拓、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善作善成,努力把“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李承干传》

  撰稿:向 燚

  编辑:向 燚

  审核:蒋 茜   王婷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兵工厂:1871年的金陵兵工廠
第21兵工厂的护厂斗争
此人从未杀过一个鬼子,为何却能升到中将,让日本鬼子咬牙切齿?
俞濯之: 抗日战争中金陵兵工厂的变迁
金陵兵工生产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曾令无数日军为之闻风丧胆
21兵工厂通过扩建、接收成为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