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丨开眼看世界:中国近代化历程(含回放)
userphoto

2023.06.25 重庆

关注
晚清处于中国历史发展一个巨变的时期,这个时期既迥异于此前的任何朝代,堪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又与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其后中国历史的很多面相都是由那个时期决定的。简言之,在晚清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被全方位卷入全球化旋涡之中,中国逐渐开始以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份融入世界,从而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意识形态方方面面的变革。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追求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1840年,林则徐在实战中体验到英国的船坚炮利,提出了“师敌长技以制敌”的口号,并付诸实践。他从美国购买“吉塞皮克号”商船,改装为战舰,配备英国造大炮34门,这是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第一艘近代军舰。
之后,著名的改革派知识分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进一步发展了林则徐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有名的口号。魏源说,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像俄国彼得大帝一样,从各方面向西方学习,包括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船厂和军火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
中国传统的认知是什么呢?古代先民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边国家和民族分别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都是没受过礼仪熏陶的落后民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华尊夷卑”的观念。而在魏源笔下,“夷狄”竟然是繁荣昌盛、交通便利、制造精美、重视教育、政治民主的文明之国。民众读书识字,生活比中国富裕得多。
这还了得!大批保守的士大夫群起而攻之,甚至上书朝廷,指控魏源等人“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
这些“开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并未因此吓倒。曾任闽浙总督的徐继畲著《瀛寰志略》,于1848年刻印问世。这部书以图为纲,介绍了各主要国家的情况。
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国人要求打开国门、了解外面世界的呼声日益高涨,《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大量重印,几乎“家置一编”,对洋务派、维新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内忧外患之中,切盼自强的清政府于1861年1月20日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醇亲王奕譞被任命为首席总理大臣。这是洋务运动开张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同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运动起步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北洋海军覆灭,是洋务运动的最大悲剧。这个悲剧表明,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最后连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保不住。有鉴于此,甲午战败之后,光绪皇帝及戊戌变法诸君子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下决心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企图从制度变革入手,改变大清帝国的积弱病态。
洋务运动30年来涉及军事、经济、教育、政治等多个层面的改革,但从未涉及政体。戊戌变法则涉及到了政体,是近现代中国第一次试图对传统专制政体进行结构性变革的尝试。而且在“百日维新”时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国国人办报的发展。在中国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从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百日维新的火热中走向了高潮,打破了外人通过在华办报操纵新闻舆论的壁垒,中国人拿回了话语权。这不仅仅是中国近代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先进的知识分子则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阵地,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更是宣扬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艰难探索,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张宪文:孙中山真正的三个革命目标究竟是什么
论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印度为何举国向李光耀致哀?
西方文明很优越?严复:利己杀人,寡廉鲜耻、梁启超:就是抢面包
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彰显改革决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