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的兴衰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的兴衰

清朝末叶,清政府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上海虹口地区,收购一家由美商科而开设的旗记铁厂而建江南制造局,为清军修造枪炮。同治六年,制造局迁址于上海城南高昌庙,分建各厂,需用钢料全赖进口。

光绪十六年(1890年),时任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向清政府申办炼钢厂,以求钢料自给。经南洋大臣曾国荃和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同意建厂。从英国引进的13吨平炉先建于老厂房内;次年(1891年),3吨平炉建成试产,当年炼钢21701磅(近10吨)。头三年(18911893年),年产量分别为10吨、63吨、37吨,处于试产阶段。光绪二十年,产量增至342吨,仍与刘麒祥在向清政府申办炼钢厂报告中所提“每日可出钢三吨”之数,相距甚远。

在经历了多年的初创时期之后,从光绪二十、二十一年开始,江南制造局炼钢厂进入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扩展时期,使炼钢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建占地27亩的厂区,使炼钢厂在制造局内自成体系;又从英国引进115吨平炉,使炼钢能力增加5倍;新从国外引进一批压钢、轧钢设备,改变了原来只炼钢不轧钢的生产结构。在引进的机械设施中,有2000吨水压机,直径914毫米初轧机、直径610毫米开坯机、直径457毫米和直径350毫米轧钢机,以及生产异型钢材的专用小轧机,还有众多的配套设施,其规模和实力之强,居于当时国内前列。这些设备陆续建成试产。光绪二十三年,炼钢厂的钢产量从上年的349吨猛增至2059吨,轧钢系统投产后,先后生产出方钢、圆钢、角钢、扁钢等型材,在初轧机上生产出钢板,在直径305毫米轧机上生产出薄钢片,小轧机上生产出制造枪枝所用的异型材。在这一基础上,本可大展宏图,大有作为,奈该厂的炼钢和轧材生产,仅限于满足制造局的需要,部分调拨给国内其他军工生产单位,并不投向市场,故一旦满足了自身的需要,钢产量即呈下降趋势,光绪二十四年即猛降至747吨,仅及上年产量的36.7%,从光绪二十五年至光绪二十八年的4年中,又进一步降至674吨、564吨、387吨和559吨。1903年,虽又出现了第二个高产年,钢产量达到1569吨,但正在此时,朝臣们却对江南制造局所生产的枪、炮发生异议和攻击,如两江总督张之洞即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1903317日)。向清帝奏称:“该局所有机器,七年以前所造,系林明敦枪,乃外洋陈旧不用之式;两年以前所造,系快利炮,乃沪局臆造之式,亦不适用。故枪机新旧凑配,出数无多,炮机亦未完备,岁糜巨款,实为可惜!”“谕旨饬令各省军营,所用枪械宜归一律,经屡次互较,直至上年,始经该局定议,沪厂仿照鄂厂,一律改造小口径毛瑟快枪。唯沪厂枪机不能全备,必须兼以人工锉、磨,并非全系机器所成,故费工多,而出枪少,近来陆续添机,渐次整顿,每日仍只能出枪七枝,一年只能出枪二千余枝,既不合算,且于武备大局无裨,其炮厂所造车炮,亦不尽适用。”

事隔一年多,上海出版的《中外日报》以《论制造局》为题,于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九日、二十日、二十六日(190462日、3日和9日)分别载文,揭露和攻击江南制造局及刘麒祥的腐败无能。

江南制造局军工生产情况的不佳,使炼钢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光绪三十年,炼钢厂的钢产量又猛降至314吨,由此而进入了建厂后第二个生产下降的周期。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从光绪十七年首次出钢开始,至光绪三十年止,先后14年,累计炼钢7995吨,另加生钢近3吨,共7998吨;延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皇朝被推翻时止,先后21年(18911911年),累计炼钢逾万吨。

上海光复后,因制造局易名,所属炼钢厂亦改为上海制造局炼钢厂。制造局及炼钢厂,在清政府管辖时期,其所需之经费,全从上海海关收入提取二成中拨付,遇炼钢厂规模性扩建时,还由户部另拨专款,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故经费来源有保证,制造局及炼钢厂的出品虽少,但仍能维持。自辛亥革命后,情况陡变,原由海关拨交的经费来源顿告断绝,政府又国库奇缺,无款可拨,使上海制造局及其炼钢厂在经济上陷入困境,靠借贷赊欠过日,至民国元年(1912年)3月止,各项积欠已近80万两银,工薪停发,债主上门,生产停顿。8月,情况进一步恶化,上海制造局总理李钟珏分别以个人和制造局名义,以“无米为炊,罗掘已尽,万难支持”,“钟珏以八月底截止,不再任事”之辞,电告陆军部,坚请辞职;与此同时,制造局内之同盟会会员俞惠民,亦始以个人名义,继与千余工人联合电呈陆军部,状告李钟珏,谓李“制造工程,本非所长”,“任用私人,滥动公款”。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李钟珏请辞尚未获准即挂冠而去,东渡扶桑。制造局内一片混乱。后虽新委督理到任,裁撤12个处,精减大批人员,亦无法使制造局及炼钢厂能够稍有转机。经陆军部批准,是年1215日,制造局及炼钢厂正式宣布停工。次年(1913年),在讨袁战争中,上海镇守使郑汝成驻重兵于上海制造局内,革命党人则组织敢死队,攻打甚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8月至191811月)爆发前后,事关炼钢厂之前途,先有刘铎、李春湘以请愿书的方式向政府当局提出改良,建议将炼钢厂与军械厂分开,或官办,或官商合办,或独立经营,使炼钢厂“专属营业性质”,未获结果;后有上海制造局呈文陆军部,提出权宜之计,炼钢生产除确保军需外,“拟推广代造,兼及商界,藉以获取余利,添置机器,培养人才。将来军用额造增加,即可停止代造”。陆军部虽深表赞许,但又怕“舍本逐末”,妨碍军工生产,亦不了了之。故炼钢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未能趁西方国家销至中国的钢材锐减,市价猛涨之际,抓住机遇,以已较强之炼钢和轧钢能力,大力发展生产,而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致使有些炼钢、轧钢设备因长期闲置不用自然损坏。在大战期间,炼钢厂虽恢复生产,但仅13吨平炉炼钢,又因受经费限制,额定“年炼钢三十炉”,出钢百吨而已。民国45月,炼钢124吨,而供各单位的用料仅23吨,累计库存竟多达1662吨,炼而压库,日后也就不需要多炼。民国65月,改名为上海兵工厂炼钢厂。自民国139月起的一年间,先后发生了三次江浙军阀混战,殃及上海兵工厂,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抢走枪炮弹药,搬走机器设备,炸毁锅炉,破坏严重,炼钢生产亦无法进行。在江浙军阀混战之际,当时的执政府于民国14115日发出命令,其中包括“上海兵工厂亦令即日停止军用工作”。23日,盘踞在上海兵工厂内的孙传芳部撤离,次日(4日)下午,该厂由上海市总商会各公团受命出面封查。之后,工厂的相当一部分职工被遣散。民国15年,上海兵工厂炼钢厂发起招商合办,因招股不成而作罢。民国163月北伐军克复上海,兵工厂即招集被遣散之工人,于41日恢复生产。炼钢厂虽亦复工,但两座平炉均已损坏,不经修复,已难以投入使用。

民国186月,炼钢厂与兵工厂脱钩,改名为上海炼钢厂,直属军政部兵工署管辖。因平炉未曾修复,只进行轧钢生产,为兵工厂“所制钢料、钢盂,完全取给于旧存毛坯”。从民国194月起,各兵工厂所需之钢料均由兵工署统一核拨,应付上海炼钢厂的价款,则由军需署代扣。历经年余,改由各兵工单位自行付款,汉阳、金陵等兵工厂,以种种理由要求减发、停发原订钢料,沪、济等厂又用料不多,致使上海炼钢厂在生产上、经济上陷入困境,呈文兵工署“呈请维持出品销路,并拨发各厂料款,以资救济。”同时,损坏的炼钢炉未能修复,而旧存钢料则日渐减少,时任上海炼钢厂厂长的周志宏,于民国196月以长达二千言的意见书呈兵工署,预先发出警报,并建议将该厂已沿用40年之久而所用铁料需“订购外洋”的酸性平炉,改建为可用国产生铁炼钢的碱性平炉。所拟方案,民国2017日始获兵工署批准,因筹集经费等原因,拖至民国216月方动工改建,历时半年多,民国22118日改建后的13吨碱性平炉投入试生产,“所出钢质,尚属合格”。在3吨平炉动工改建的同时(19326月),经兵工署商请海军部同意,向海军部所属江南造船所借得容积为1吨的小电炉1座。此后,遇平炉大、中修时,电炉即代替平炉炼钢。民国22年,由于平炉由酸性改为碱性获得成功,加上又有1座小电炉相助,全年炼钢679吨。

民国24年,上海炼钢厂的炼钢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生产毛钢为主转变为浇铸炸弹壳为主。年初,兵工署即下达指令,限在5月前分批完成浇铸280公斤、50公斤、18公斤炸弹壳3550颗。任务甫告完成,626日,又接到“在文到两个月内制造十八公斤飞机炸弹弹壳一万颗”的兵工署指令。仅此两批任务,即需钢水366吨,余钢尚不计在内。

民国267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继卢沟桥事变之后,813日又在上海爆发淞沪之战。820日起,上海炼钢厂成了敌机轰炸的一个目标,迫使工厂停工。不久,工厂即奉命内迁,先至汉阳,后转到重庆。

从辛亥革命成功,到抗日战争爆发炼钢厂迁往重庆时止,在近26年中,共炼钢近万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 1865年9月20日 晚清最重要军工 江南装备制造总局成立
清朝兵工厂老照片
产业发展 | 中国近代特殊钢冶炼技术发展研究(1890—1949)上
制造“铜圆”赚得兵工厂
民国时期的钢铁工业
聊聊:江南制造局,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兵工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