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述历史:我的父亲周祥生与祥生出租汽车公司

周惠定口述 邢建榕整理
我的父亲周祥生,乳名阿祥,浙江定海人,这次我从美国回来,还专门去故乡访问,见到许多周姓族人,周家老屋还有人住着。父亲写过一份材料,回忆祥生公司的情况,是别人帮着整理的。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主要是父亲在茶余饭后经常讲点掌故,还有其他长辈讲的,我听来的,也看一些材料。
父亲在13岁那年,从定海只身来上海谋生,先在一户葡萄牙人家里做小童,有一次出外打酒,将酒瓶碎坏了,这个葡萄牙人就将我父亲辞退了。然后他去一家餐馆里洗菜打杂,3年后,他到外国人开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做西崽,那家饭店在当时是上海最好的一个,来往的客人都有地位,出门时,常常叫他去叫车,这样他与出租汽车司机和各大车行关系很熟。他为了适应在上海谋生的需要,一直自己学英语,当然是洋泾浜英语,据我母亲说,直到他们结婚后,有时半夜醒来,发现我父亲仍在学英语,可见其刻苦。父亲到上海后,住在虹口铁马路,与我母亲原是一条弄堂里的邻居,他们经人介绍认得,成为夫妻。
父亲在上海打工,与洋人接触多,也有机会操练英语,所以他虽不是正规学堂出生,英语却不错,足以应付一般洋人。宁波人喜欢结帮,父亲在上海受到许多同乡前辈帮助,许廷佐是其中之一,这次回家乡,我还到【廷佐小学】参观。许廷佐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很小去上海谋生,在上海发迹后,热心教育事业,回家乡办学校。
在礼查饭店工作一段时间后,父亲积攒了一点资金。由于他肯吃苦耐劳,对客人客客气气,因此获得饭店老板和客人的好感,常常给他小费。而且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以后有钱了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回家乡,拿出一包钱交给家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外国钞票、硬币,实际上是长年小费积累的缘故,因为礼查饭店外国人多,所以钞票也多是花花绿绿的外国钞票。我的阿爷以为这钱来路不正,一再追问,父亲解释再三也不管用。阿爷为此还专门去了一趟上海了解情况,这才相信父亲所言不虚。
父亲在礼查饭店帮人叫车,时间久了,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就想自立门户,也弄辆车做生意。但毕竟囊中羞涩,虽有点钱,买车并不容易。恰在这时,仿佛人有天助,有一次周祥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车夫正拾到一笔卢布,彼此争执不下,周祥生出面调解,为了感谢他,车夫也给他分了一份,周祥生拿这些卢布(俄国钱)去银行兑换了银元,买车有了基础。买车子的事情,我外婆家也起了作用,外婆知道我父亲的钱不够,于是向弄堂口的米店,帮父亲借来了钱,资助女婿买车做生意。这样父亲凑了钱,买了第一辆车,是一辆两手的“黑龙车”,大概是雪铁龙的译音吧。父亲后来也经常向银行或朋友借钱,有借有还,信誉极好。
当时出租车没有固定的地点上下客,随便停靠,父亲的一部旧车见缝插针,专做抛岗生意。所谓抛岗生意,就是在马路边停车揽客,生意很好,雇了一个司机叫阿弟的开车,他自己揽客。阿弟司机不久也购了一辆旧车,与他一起经营“祥生车行”。贷款很快还清了。
初战告捷,进一步激发了父亲的创业雄心。他不断以滚雪球的方式,分期贷款购进汽车,不断扩大车行的规模。到1929年,祥生车行已经拥有20辆车,两处分行,在华商汽车出租行业中脱颍而出。祥生车行后来再改为公司声誉鹊起,周祥生也成为华商出租汽车行业中的头面人物,1930年5月,上海华商出租汽车同业公会成立,35岁的周祥生当选为会长,外国人为主的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也推选周祥生为董事。以祥生当时的实力,即使与洋商抗衡,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美商云飞汽车公司是出租业中的老大,总经理高尔特是美国人,擅长经营管理,清一色的福特出租车,大概有200多辆,雇员600多人,还有一家英商泰来汽车公司,实力也非常雄厚,不容小觑。这些外商出租汽车公司经营好,也擅长宣传,像云飞汽车在车顶上漆有 “云飞”两个大字,即使在阳台上俯身下望,也赫然可见,“云飞汽车,腾云驾雾”;“云飞车夫,训练有素,驾驶稳妥”,这样的广告语随处可见。而在华商方面,也有比较出色的,如银色汽车经营规范,服务周到,司机穿统一制服,给人一种清爽感觉。
后来,父亲又抓住一个机会,他根据一个朋友的指点,看准美汇将上扬,于是向正在上海推销汽车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定购雪佛兰汽车400辆,每批100辆,分四批陆续到货。果然,等这批崭新的雪佛兰车到达上海,车价已经上升一倍,他获利丰厚,从中赚了一大笔钱。实际上父亲只是先付了二成定金,车子到后,周祥生除自留200多辆外,将其余车辆全部脱手,就此一笔生意,祥生汽车公司的全部车辆,几乎等于白赚。
1932年元旦,父亲正式组建了祥生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路800号,靠近西藏路。现在好像仍是出租汽车公司。
说到商标“J”字的来历,有人说是父亲与人赌“沙哈”时,靠4张“J”赢来的,因此对J,情有独钟,用“J”做了汽车公司商标。解放以后,有一次我陪父亲去听说书,说书先生为了放噱头,还在那里说祥生名称的来历,就是扑克牌中的J,父亲也只是笑笑,说:“说书嘛,不放点噱头怎么行?”其实,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麻将也只在逢年过节时应付一下。祥生公司的名字早在做抛岗生意时已经有了,无非是当时坐汽车的多是外国人,用外国人比较熟悉的Johnson作为公司名称,比较通俗易记,一般上海人也喜欢洋派的名称。
祥生公司成立后,父亲就立下远大的目标,力求公司做到“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训练最严,侍应最周,车辆最多,车身最好,分站最广”。与美商云飞公司相比,这时祥生的车辆不仅更新、更好,而且数量上也开始超过云飞,共有车辆270辆。在当时,说起祥生,可说家喻户晓。在百十家出租汽车公司中,祥生、云飞、泰来和银色汽车公司四家,在上海最为出名,但祥生风头之劲,发展之快,都在他们之上,结束了外商汽车公司独霸上海的局面。
父亲不仅眼光好,精明能干,而且十分讲究服务,得到广大乘客的信任。他与上海一些头面人物也时常交往,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像铁路局的黄伯樵局长,只允许祥生的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北火车站接送客人,其他公司只能待在外面。凡影剧院、体育场、舞厅、夜总会散场时,顾客蜂拥而出,不失时机地停在门口候客的,总是祥生汽车。至于火车站、码头等水陆交通大门,更是祥生汽车必到之处,随时可以见到它们穿梭的踪影,一方面当然是祥生汽车的服务好,另一方面也是父亲有一定的关系,得到许多便利。
父亲规定,即使乘客半夜要车,也要及时派车上门,决不能让乘客叫不到车子。如果需要,还可让公司打电话提前叫醒顾客。乘客直接到公司叫车,汽车必须立即出发,不得耽搁。不管什么情况,驾驶员要下车为顾客打开车门,帮顾客安放行李。有时父亲在场,他也会为顾客搬放行李,开关车门,恭恭敬敬送客离去,使乘客倍感亲切,等到知道这人就是祥生公司的老板,无不感到佩服。父亲还经常派人外出抽查,从祥生汽车上下来的客人征求意见,万一客人表示不满意,司机要当场向乘客道歉。公司有时向客人派发一种征求意见表,请顾客填写,由司机带回公司。对于顾客的意见,公司在研究后会酌情改正。祥生公司的规章制度很严格,乘客坐车都非常放心,有安全感。有时乘客遗留东西,打一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一般决不会少,公司会在第一时间送返。司机拾金不昧,可以得到公司的奖励。祥生公司还每个月在报上登载失物招领,这样既让失主及时认领,祥生公司也做了宣传广告,一举两得。
祥生公司服务好,主要是等车时间短,空车行驶率低,因为祥生的服务站点多,车子到哪里,都有地方停放,接到出车电话,就安排最近的车行发车,数分钟内,一般就能到达指定地点。客人当然觉得祥生的车子来得快。父亲曾坐车在市区观察,看哪里的客流量大,最后在全市设立22处分行,总行在北京路800号,掌控全市的车辆运行情况,另外,还有【委托代叫】点50多处。
讲到祥生公司,总要提到40000号叫车电话。电话叫车,需要易记好打的电话号码。电话好,实际上也可起到一种广告宣传的作用。当时各出租汽车公司的电话号码是5位数,都力求有个好电话号码,云飞的电话号码30189,谐音“岁临一杯酒”,但最有名的,还是祥生公司的40000。祥生公司成立后,父亲就整天想着搞一个理想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就往租界电话局跑,洋经理看他这样痴心的要挑电话号码,给他开玩笑,说电话公司要改排线路,把电话公司自己的“40000”号码给他。不知道父亲信以为真呢,还是故意为之,马上在公司印发的日历广告上印上【40000】电话号码,到处散发,洋人急了,说我不过开玩笑,父亲说,那你看怎么办,最后还是弄假成真,花了十根大条子(每条十两黄金)。买下了这个电话号码,父亲很得意,他说:“我们中国四万万同胞,打四万号电话,坐四万号汽车。因此我们的广告语就是:四万万同胞,拨4万号电话,坐四万号汽车。”公司为此打出的广告语是:“四万万同胞,拨4万号电话”。这个电话,不仅因其简洁易记,更因其内含的政治意义,上海滩可说家喻户晓。
为了扩大这个电话号码的影响,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当时,很多电话机装在墙上(叫墙机),电话要叫人时,电话听筒无处搁放,常常悬空吊着,很不方便。父亲就想出制作了一种小巧别致的金属搁架,免费装在公用场所的电话机旁,上面印有祥生公司的红色J标记和40000电话号码,这样,只要乘客打电话叫车的时候,都能看见祥生公司的电话号码,如果要车,自然叫祥生啦。40000号电话,在祥生公司不仅是一个叫车电话,周祥生利用这个电话,还开办了询问天气及火车、轮船启行时刻的问讯业务,既方便了顾客,又使许多问讯者趁便叫车前往车站、码头,由此又增加了不少营业额。
祥生公司生意好了,成了出租汽车大王,有人就不服,有一次,出租汽车行业的老板聚会,不知谁出的主意,说大家现在不妨试试,打自己汽车公司电话叫车,看看哪家公司的车先到,结果还是祥生公司的车第一个驶到。但是出于同行妒忌,仍经常有人捣蛋,搞破坏,祥生公司的车多次被人敲碎玻璃,甚至父亲被人扔大粪的事情也有发生,目的就是搞垮你,同行是冤家嘛。父亲为了自保,花钱托关系,到租界报名当上了特别巡捕。可以穿警察制服,挂手枪,进行训练,想以此吓唬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特别巡捕是义务的,没有工资,连制服都要自己出钱。当然也有很多特别巡捕,来自有地位的家庭,为了出风头……。
有一个特别巡捕的父亲是当时的军阀,家中花园里还有两辆旧的装甲车。“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我的父亲爱国热情高涨,竟然向这个特别巡捕要来了这两辆坏装甲车,修好后,亲自驾驶装甲车开到宝山,送给19路军抗日。因为父亲穿着巡捕制服,得以穿过租界的封锁线,但第二次就被人拦住了。据说盘问他的人就是黄伯樵,黄伯樵觉得我父亲的爱国热情可嘉。所以反而十分赏识我父亲,后来祥生汽车能开进火车站的特许,也是黄局长批准的。
民族实业家都很爱国,父亲爱国的例子也很多,五卅运动中,学生遭到租界巡捕逮捕时,祥生出租汽车就开来帮助学生逃离,免得他们遭遇不测。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祥生公司办不下去,父亲就将汽车半送半卖给国民党军队作军需用,共计四次,父亲说,汽车是军需物资,铁路到不了的地方,汽车都能开到。日本人来了,一定会征用汽车作为军用。与其以后被日本人拿去打中国人,不如现在送去给抗日政府打日本人。就因为这样,上海沦陷后,日本人盯上他,要他出山做事,有时候打电话来“问候”,实际上是监视,父亲根本不为所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公用局发过文件表彰他的爱国举动,你邢教授写的这本书上用过。这张照片,大概是你们档案馆珍藏的吧。
我父亲能屈能伸,能上能下。抗战后期,由于公司业务停顿,父亲歇在家里,生活也陷于困难。我家里人很多,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就在亚尔培路219弄(就是现在的陕西南路63弄)堂口摆摊头卖糍饭、豆腐浆。当时常有客人认出我父亲周祥生来,表示同情或遗憾。我父亲不以为然:国有国难,家有家难……。
由于服务勤恳,讲究质量,因此,生意很好。后来添加了西式点心,热狗、罗宋汤等等。发展成颇为有名的“祥生饭店”。餐饮有法式西菜,中式川菜,扬州点心等等。旅馆部有几百个房间。直到后来快要胜利的时候,祥生饭店还掩护过革命人士……。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接收上海,有一位姓沈的国民党军队少将,从重庆来接管大柏树日军汽车修理厂。他不懂业务,也不熟悉技术人员。所以请我父亲帮忙。给我父亲挂了“上校顾问”的衔头。两年后,那位少将捞了不少好处。来的时候穿的是蓝布长衫,走的时候是西服革履。他的太太也戴上了大钻戒。
这家厂接收以后叫后勤汽车修理厂。里边大的不得了。里边有坦克、汽车、卡车和装甲车……等等,美国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用过的很多军车、吉普,还包括军服、军毯、食品……,都送给了中国政府(称作善后救济总署)。我第一次学开车就是在这里边学的。场地大的无边无际,不会开车也撞不到东西。因为我父亲抗日有功,而且把自己很多汽车给了抗日政府。所以,我父亲优先买得一批吉普车60辆(有的吉普车,简直一点也没有坏)。父亲就打算重砌炉灶,开了“祥生交通公司”,电话号码用“60000”。听父亲讲,以前开“祥生汽车公司”电话40000号;现在“祥生交通公司60000”的规模,比40000要大一半。所以叫“交通”公司,其目的不单是出租汽车,还要办公交车(他办了从陕西南路到龙华、漕河泾到七宝镇的公交车)。他还买了一艘烧柴油的美国海军双底特快补给艇,取名“祥生轮”往返于上海到长沙,上海到宁波。他还设想买飞机办航空。商标是“祥生”圆圈外面一对翅膀。意思是海陆空全天候交通……。但是,1945年抗日胜利,到1949年解放,时间实在太短。没有如愿。
远在1945年,我父亲就打算改电话叫车为招手叫车的Taxi。他热衷于吉普车改装,是因为吉普车车身短,驾驶灵活,停车容易。他还亲自到菲律宾小吕松考察,准备进口Taxi用的里程表。由于碰到国际骗子,把钱骗走了,里程表没有能进口。
抗战胜利以后,他高兴的不得了,想时局好了,可以大干一番。所以他同时开了“祥生钱庄”、“祥生饭店”、“祥生电台”等等,现在讲是多元经营。可是轮船买了不久,上海已经面临解放,解放军要渡江作战,轮船只能从上海开到香港。父亲也跟着到香港,但是父亲不懂广东话,没法在香港施展。我母亲等家人也适应不了香港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上海。
抗战胜利后,父亲开办的祥生交通公司,与原先的祥生公司已经没有关系。因为祥生公司是父亲一手办起来的,而且经营得很好,在上海家喻户晓。 祥生公司发达后,他在亚尔培路造了一所花园洋房,花了不少钱。加上抗战爆发后,父亲独断,没有通过董事会,擅自决定把200多辆出租汽车低价卖给抗日政府。这些做法,董事会都有意见。由于双方不合,父亲提出辞职,但心里还是希望董事会挽留的,相信没有合适的人选来顶他的位置,而且认为公司是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离开自己不行。
这里要说到我的叔叔周三元,他是父亲从乡下带出来的,到上海后,也进入祥生公司工作,父亲一直把他视作自家人,协助管理公司业务。父亲回家乡避难时,公司业务交由周三元负责。这时父亲提出辞职,根本没有想到董事会予以批准,而提出的总经理候选人,就是自己的弟弟周三元,而更想不到的,是弟弟竟然一口答应。这样兄弟两人就闹翻了,除了过年过节的礼节应酬,很长时间不相往来,连我们小辈之间也不来往。父亲将祥生公司的股份全部卖出,只象征性地留了一股,记得父亲说过,“我至少还是股东,我还可以参加董事会听听,我睁大了眼睛看看他们的结局”。
父亲擅长广告宣传,请来一些滑稽演员在自己的“祥生电台”里说唱,那些演员唱到后来,往往忘记40000与60000的区别,帮倒忙介绍祥生汽车公司,父亲火冒三丈,向他们解释清楚,以后在祥生电台里,只做“祥生交通公司”的广告;决不再做“祥生汽车公司”的广告了。1949年初,叔叔周三元以酬谢创办人为名,送了四辆崭新的有空调的雪佛兰汽车给父亲,表示对父亲的歉意,自此以后,他们兄弟和好如初,相互之间又开始走动了。直到祥生汽车公司公私合营,我父亲还帮了很多忙。
解放后,60000号解散了,钱庄、电台、轮船公司、饭店都关了。父亲从香港回来,那时候,靠变卖祥生饭店的财产过日子。父亲兴趣广泛,喜欢古董瓷器,字画摆件。有时间了,于是经常出入一些拍卖行、古玩铺,看中的东西就买几样,后来自己还开了一家寄卖商店,名叫“华商行”。打算晚年时,既可以谋生,又可以自娱自乐。当时也有一家“祥生寄卖行”,是人家借用祥生饭店77088的电话分机和店面,取名“祥生”;其实这个祥生不是我父亲开的。
最后父亲因为年老体弱,退休回家。因为名气太大,“文革”时吃了许多苦头,里弄里罚他打扫阴沟,他还是认认真真地特意去买了钳子、铅桶。每天起早摸黑,打扫弄堂挖阴沟。当然也少不了挂牌子游街。从原来的14号,被赶到32号的小亭子间,一个人住。
我父亲很想得开,他对我说:你的阿娘生我出来时,我也是光着身子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最后发现大便黑色,得了胃癌还是医生摸出来的。进一步拍片,已经鸡蛋这么大了。我的同学,中山医院外科名医,看了我拿去的片子,建议免得人财两空,不要开刀了。说实话,即使要开刀,我们这么多子女也没有人负担得了。
我姑姑要他住到陕西南路222弄她家去。我去看他,父亲要我陪他去红房子吃一次西餐,我扶着他走不多远,气接不上了,在修鞋摊借个小凳子,坐上一会再走。到了红房子,叫了两个菜,看着我吃。他一点也吃不下去了。这便是我忘不了的最后的午餐。
父亲周祥生享年虚龄80岁。1974年2月12日辞世于上海。

【人物信息】
周祥生(1895—1974)原名锡杖,又名锡祥,后改名祥生,定海周家塘人。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做杂工,不久到餐厅当侍应生,后升为领班。1919年经营出租车业务。1923年独资创办祥生出租汽车行于北京路,任经理。由于服务态度好,营业额不断上升。1930年5月上海华商出租汽车同业公会成立,当选当会长。1932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并增加资本,陆续向美国购置新车达四百辆,并以公司电话号码40000为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的电话叫车服务(13.3.22)
【中国历代智慧故事】(现代)祥生妙用电话号
人物传奇 | 上海滩“出租汽车大王”周祥生
“上海出租车大王”周祥生
三十年代上海滩富翁如何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
20世纪初上海滩白手起家的富豪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