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古智库:智慧医疗有助于城乡一体化
【报告】智慧医疗有助于城乡一体化—《智慧医疗对城镇化的影响》
【导读】11月22日盘古智库课题组在盘古智库·香山书院正式对外发布了《智慧医疗对城镇化的影响》的课题报告,以下为课题报告全文。
一、引言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慧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智慧医疗得到了来自患者、医生、应用开发商、网络服务商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政策的开放,智慧医疗已经处于爆发的前夜。智慧医疗不仅仅意味着智能终端设备上的保健软件,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监控各种情况,提供获取各种医疗服务的通道,帮助医疗专家进行医疗决策并提供紧急护理,并且使老年人口更加独立和合理的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首先定义智慧医疗的概念。从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说,智慧医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组成部分,即信息化的医疗提供方,医疗健康类App应用和为患者和医疗提供方相互联系提供支持的的信息技术。在概述了智慧医疗的概念和其组成各部分的互动关系之后,接下来将从智慧医疗发展历史,我国总体的市场情况和结构,智能终端设备、App软件和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智慧医疗在我国迅猛发展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智慧医疗发展概况。
智慧医疗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对城镇化产生了复杂和重大的影响。盘古智库提出,智慧医疗对人的城镇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智慧医疗将推动医疗和养老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平衡不同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二、智慧医疗产业可以引导人口科学合理分布;三、智慧医疗可以提升城镇化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四、有利于防控慢性病,从而降低城镇化医疗支出水平;五、智慧医疗可推动智慧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有关体制的制约,智慧医疗的发展还有些障碍需要破除,从而更好的实现智慧医疗对人的城镇化的助推作用。当前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的障碍主要有:1医疗保障统筹层次低,导致智慧医疗推广困难;2、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智慧医疗领域消费能力不足;3、智慧医疗本身面临成本较高、技术人员不足、不同人群接受度不同等制约因素;4、国内目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不足;5、不同医疗部门之间数据难以分享。
针对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目前面临的障碍,最后,盘古智库提出以下几大政策建议:1、把智慧医疗布局到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去,试点地区可采取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的办法; 2、制定智慧医疗发展的全国性规章和标准;3、推进城镇化与信息化联动发展,为智慧医疗发展做好硬件条件。4、加快智慧医疗的立法进程,保护患者隐私;5、城镇化过程中完善医保体系,推动商业保险参与智慧医疗的保险环节;6、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打破信息孤岛,鼓励不同医疗部门之间数据的分享。
二、智慧医疗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智慧医疗的概念和组成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已在零售业、金融业等多种服务行业掀起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些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效率的提高,而且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改变了商业的竞争格局,甚至推动着体制的变革。在日新月异的医疗领域,这些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同样在颠覆我们以往对医疗的认知。虽然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政策的开放,智慧医疗已经处于爆发的前夜,很多涉足智慧医疗的新兴公司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智慧医疗在学术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而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更有的新兴医疗和保健手段纳入到智慧医疗的范围。有关智慧医疗,在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提法和内涵,比如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这些不同的概念既有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本文旨在研究智慧医疗和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采用广义的智慧医疗的概念。从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本文所指的智慧医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组成部分:一是信息化的医疗提供方,即医生和专家利用互联网或多媒体进行远程监护和治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层级的医院系统;二是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三是为患者和医疗提供方相互联系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包括可实现医疗保健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健康档案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以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的信息化过程。
图:智慧医疗的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盘古智库
以上三个方面与患者的互动关系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盘古智库
在四者的互动关系中,其中患者作为买方,既可以直接和医疗服务提供方联系,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App中介与服务提供方发生联系,同时也可以在没有医护人员的参与下,直接与服务商和中介进行信息交换。由于年龄和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患者所需要的医疗服务也是多层次的;医护人员及医院系统作为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是有限的并且受到监管;健康管理类App可以记录和处理患者信息,为患者提供健康和疾病建议以及决策支持;信息技术为患者和医疗提供方相互联系提供支持,其中包括智能终端,基础设施和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可分为四种类型:植入式的,可穿戴的,便携式的以及环境式的。比如,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智能衬衣、掌上设备和智慧家居等等。这些设置在复杂程度,用户使用界面,可靠性,可替换性、电池消耗以及成本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概述了智慧医疗的概念和组成部分之后,接下来本文将从国内外发展历史概况,我国总体的市场情况和结构,智能终端设备和App软件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智慧医疗发展概况。
(二)国内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智慧医疗发展概述
从世界智慧医疗的历史来看,智慧医疗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最早的报告之一发表于二十世纪初,当时通过电话线传输心电图数据。现代形式的智慧医疗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很大程度上受到军事和空间技术部门以及少数使用现成商用设备的个人推动。2009年,自IBM公司提出智慧医疗理念后,很快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智慧医疗规划。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射频识别( RFID) 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9年,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计划于2011至2013年间拿出亿欧元专款,支持包括医疗项目在内的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2009年,日本政府补拨了1万亿日元预算用于发展信息技术,并制定了聚焦于医院三大公共部门政府和学校的“i-Japan战略2015”。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以下简称“GV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有望超491亿美元。该报告称,病情监测服务仍将占据优势,同时也是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增速最快的领域。预计到2012年,该服务的营收将超过12亿美元;2014年到2020年之间,其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50%
我国的智慧医疗起步较晚,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早期的医疗尝试主要是通过一些远程的手段达到会诊咨询目的。进入二十世纪初,我国的智慧医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般人群越来越容易接触和使用到信息通讯技术,智慧医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涌现一大批提供智慧医疗服务的实体单位和服务模式。国内部分城市也提出了智慧医疗的建设理念和方案,其中,上海市制定了覆盖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保障的智慧医疗蓝图;北京市以智慧医疗建设为契机,建立了覆盖急救指挥中心急救车辆医护人员以及接诊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急救医疗信息协同平台系统;武汉市计划未来5到10年,建成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苏州推出了智慧医疗手机挂号系统,市民既可通过手机登录指定网站在市区部分大型医院付费挂号,又可实时监控医院的挂号情况; 云南省携手IBM共同打造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医疗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缔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医疗。
2、国内智慧医疗的市场规模和结构
从国内市场规模上看,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从市场结构来看,2012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元,移动诊断服务(仅指在线辅助诊断)的市场规模达到2.2亿元,治疗服务(不含入院治疗)市场规模达到1.7亿元;而到2017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将73.4亿元。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基本常规服务、诊断服务、治疗服务将会一直占据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绝大部分。
图: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盘古智库
3、智慧医疗智能终端概况
作为获取患者信息和连通医生、服务商和患者的必需设备,智能医疗终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
医疗智能终端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植入式、可穿戴式、便携式和环境式。植入式设备包括起搏器、植入体制的传感器等,主要用于监测体内器官和弥补器官机能的不足;可穿戴式终端包括智能衬衣,智能手环等,用于监测重要指标;便携式设备是连接医患的App的载体,比如装有移动App的智能手机;环境式设备主要指智能房屋,全方面应用于使用者的独立生活。这些不同的设备各有自身的前景和局限,具体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不同智能终端的对比
植入式
可穿戴式
便携式
环境式
适用于
监测体内器官和弥补器官机能的不足
监测重要指标
连接医患的App的载体
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独立生活
例子
起搏器、植入体制的传感
智能衬衣,智能手环
装有移动App的智能手机
智能房屋
局限
可能发生故障,难以更换
老年人使用新兴技术较为困难
必须依靠设备和网络
昂贵,并且难以获取
前景
有限的和特定的用途
广泛使用的前景
广泛使用的内置有传感器的智能手机
智能房屋可能会变为标准建造的房屋
使用人群
面临特定问题的人群,并且不适用于可穿戴或便携设备
年轻人
所有人群
独立生活的成人和老年人
评注
手术和设备的昂贵费用
高额的成本(尚未大规模生产
有效且广泛使用
最为昂贵
资料来源:Upkar Varshney,Mobile health: Four emerging themes of research,Decision Support Systems[J],2014
目前我国的智能终端产业主要集中于可穿戴式和便携式智能终端。相较于发达国家,现阶段我国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还应看到,我国的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可期。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图: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盘古智库
5、移动医疗App软件开发
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可帮助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寻求医疗资源,了解疾病诊疗用药及康复信息,实现对疾病的轻问诊,指导患者就医和护理。 该类应用作为传统医疗的补充和促进,逐渐改变了人们原先监测就诊保健的医疗方式,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便捷的院前院后服务。
根据服务提供的形式,移动医疗软件可以以两种形式展开,自动化的和半自动化的,根据服务重心不同,可分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和以医疗提供方为中心的(见下表):
表:移动医疗软件功能分类
自动的
医护人员辅助的
用户为中心
用户健康数据记录
用户健康监测
服务提供者为中心
药品参考信息
远程医疗决策
资料来源:Sarah E. Oerther, Phalakshi Manjrekar, Daniel B. Oerther,Utilizing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Procedia Engineering[J],78 ( 2014 ),143 – 148
移动医疗软件的开发商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来自移动运营商,客户群非常大,提供预约挂号求医问药等医疗服务,如重庆无线城市;第二类来自传统互联网企业,是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医疗移动软件,医疗资源丰富,版本更新及时,提供医生咨询预约挂号疾病自查等功能,如寻医问药,好大夫在线等;第三类来自医疗机构,主要针对在医院就医的用户,为其提供挂号导诊、取报告单健康资讯等内容。
目前我国由互联网巨头和App开发公司共同推动的移动医疗市场欣欣向荣。用户也体现了使用移动医疗的强烈愿望,尽管当前众多移动医疗经营公司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无疑这一领域孕育着广阔的前景。
6、中国智慧医疗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中国智慧医疗领域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的推动。首先,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从而实现较大范围内人群的覆盖,为智慧医疗的规模化和商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3G和4G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接入互联网的成本,使人们几乎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取得联系;其次,当前国内医疗资源紧缺,“看病难”已经成为国人的一大共识,智慧医疗为居民提供了便捷,提高了效率而受到广泛欢迎;再次,我国政府对于智慧医疗产业的大力支持。相关的国家部委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来鼓励、支持移动医疗的发展。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分别将个人医疗监护、远程诊断等列入了“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资助。卫生部也发起和赞助了一些合作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内的移动医疗示范项目,包括病例记录、疾病数据和健康质量监控等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最后,由于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众多的投资资金看到了投资医疗和养老的广阔前景,为新兴的智慧医疗服务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智慧医疗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医疗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涉及民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是探讨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话题。智慧医疗发展前景广阔,从多个角度产生了对人的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智慧医疗有利于推动医疗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新型城镇化道路过程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以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尤为重要。在我国进行税费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在资源分配上的关系出现了变化,传统上的医疗资源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医疗信息孤立,效率低下等弊端。医疗服务是连接新型城镇化与人为本理念的桥梁之一,如何解决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当前我国医疗领域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一方面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造成的,另一方面现行的医疗体制有加剧了公共服务的不公分配。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分割,使得各地的医疗保障制度都以本地区为设计主体,再加上地方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不规范,都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医疗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医疗水平低,条件亟待改善。
图:我国东、中、西部医疗资源分布图
资料来源:卫计委
智慧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跨越地域的阻隔,在不需要医务人员转移的情况下,高效地实现落后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即使在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的地方,使用智慧医疗的手段也可以达到显著的医疗效果。
在这个角度,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在发展中国家使用智慧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丰富案例。比如,在饱受战争摧残的索马里,智慧医疗技术使儿科病房的不良结局(死亡和失访)在2010年(没有智慧医疗)到2011年(有智慧医疗)间减少了30%。
二 、智慧医疗产业可以引导人口科学合理分布。
当前我国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中大城市病突显,如何合理确定城市的边界,缓解大城市病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之一就是平衡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吸引部分人口在中小城市发展,引导人口在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
智慧医疗作为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也有重要作用。智慧医疗可以提高中小城市以及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减少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的动力,进而缓解特大城市的大城市病。另外,智慧医疗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产业,也会引导人口向产业链所在城市圈聚集。
三、智慧医疗可以提升城镇化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智慧医疗可从多个方面改善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首先,智慧医疗可以增加医疗过程的效率。在医疗过程中,智慧医疗对患者最近信息的获取可以减少患者做重复检测的需要。同时,对最新医疗知识的获取可以改善医疗决策的质量。移动技术能够增加医疗过程的效率,比如减少完成医疗任务的时间。医院通过在护理时收集和传输重要信息,能够增强效率和安全性。统计表明,移动系统的应用大幅度减少了医护过程的时间,监护患者的平均时间减少了40%,非直接操作的任务时间总计减少了30%。
其次,智慧医疗可以提高医疗决策水平并减少误诊率。通常,医生依据症状,用药记录,实验结果和诊断测试来做出医疗决策。有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面临多种医疗手段的选择,移动技术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但是辅助性的作用。这包括专家系统和基于证据的医药工具。移动技术可以使主治医师更快地和有关专家沟通和获取信息,因而能有效地缩短作出医疗决策的时间。一些医疗错误的发生是由于在当时的地点和时间点上缺少正确的和完整的信息,从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和药物交互反应问题。移动技术可以通常改善信息获取和对患者的跟踪记录,减少基于信息而产生的医疗错误的发生。
最后,智慧医疗在紧急救助领域有相较于传统医疗的独特优势,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及时和更优质的救助。智慧医疗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各个流程中参与主体的相互协调,及时就信息沟通和相互之间合作,从而选择最优策略并避免重复工作。通过智慧医疗的信息网络,智慧医疗可使患者得到高水平和最匹配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在紧急救助领域,智慧医疗有相较于传统医疗独特的优势。紧急救助的过程包括:紧急情况检测;运送到医疗救助设施;获取患者的信息;作出合适的医疗决策;提供医疗服务。由于智慧医疗可以加速其中几个环节的处理过程,智慧医疗可在紧急救助中发挥重要作用。紧急情况检测和运送过程需要找到事故和医疗机构的确切地点,专门为紧急救助所设计的智能响应体系可通过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来进行准确定位和寻找最佳路线,并有效就交通状况进行沟通。信息的获取取决于患者的状况。一个方式是通过患者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所储存的个人信息,另一个方式是通过患者的健康记录获取必要的信息。这些记录可以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等等,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四、有利于防控慢性病,从而降低城镇化医疗支出水平
智慧医疗体系尤其在防止和管理慢性疾病上有巨大优势。慢性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和关节炎,在所有的健康问题中属于非常常见的、花费巨大的但可预防的疾病类型。慢病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在每年约1030万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超过80% 。此外,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为68.6(图)。
图:中国疾病负担构成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研究,2009年
在中国,慢性病可能给国家及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这种负担是可以避免的。例如,2010至2040年间,如果每年能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2010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68%,或多达10.7万亿美金(按购买力平价计)。相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慢性病,这些疾病势必将加剧可以预见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降低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而且,健康劳动力人口相对于患病的被扶养人群的比例降低将增加经济发展减速、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智慧医疗在管理慢性病上比传统医疗手段具有巨大的优势。防治慢性病需要持续的行为干预和提前积极规划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要为自己的治疗设定目标、解决问题和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决策和治疗规划等。因病情加重或个人关注重点发生变化时,服务内容都要做相应调整,还要与医生定期沟通。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紧张,对慢性病的管理在国际上比较落后,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智慧医疗的兴起为我国防治慢性病提供了一种低廉有水平的管理方式。
智慧医疗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现以上的行为干预。智慧医疗能够通过监护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来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智慧医疗在预防方面的作用包括对活动、锻炼和饮食的监控。比如,通过可穿戴的监测系统和传感器来实现对日常活动的分类,还有基于社交网络的管理系统,还有体重变化检测系统等等。所有这些有可以通过分析使用者的日常状态的偏离来预测健康的变化。在慢性病管理方面,智慧医疗可促使患者与医生高效的交流并快速得到反馈,从而激励患者,特别是年轻人来管理好他们的生活方式。对日常饮食监控,移动App可以跟综记录卡路里摄入情况,存储食物和运动信息。为帮助减少慢性的背部疼痛,智能系统还能够监测和提醒使用者保持正确的坐姿。
中国的慢性病人超过三亿,通过远程技术,患者和医生可以随时联系,并自己管理自己的疾病。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智慧医疗实现的医疗成本的降低极具现实意义。据麦肯锡的数据估计,智慧医疗中,仅大数据的应用每年可为美国节约3000亿到4500亿美元的医疗开支。实现城镇化发展中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有政府的经济实力做保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开支压力将越来越大,而智慧医疗对经济成本的节约,有利于我国实现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五、智慧医疗可推动智慧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于智慧城市的具体定义比较广泛,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的方法论应用,构建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创新生态。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引入,为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而传统医疗行业也迫切需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升级。智慧医疗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是,智慧医疗可以促进医疗领域的创新。智慧医疗所带来的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治疗手段和药物的进步上,由于智慧医疗在数据收集和反馈方面相比传统医疗方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会加快治疗手段的优化和药物的研发速度;另一方面,智慧医疗所推动的创新还将体现在商业模式、医疗流程和制度等方面。比如医疗服务的提供模式将从现有的医生掌控模式转变为医生管理模式。比如对于贫困地区的患者来说,医生将仍然扮演主要的角色,但发达地区的患者将从医生管理模式中受益更多。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智能手机健康管理应用,比如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医药数据库和保健信息服务,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将来改变,并朝着医生管理模式逐渐演变。
二是,智慧医疗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粗放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要实现城市和人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就要为城市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模式。而智慧医疗所带来的创新,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可以增加城市容量,优化资源利用,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据研究机构UCI公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在人口密度等指标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将经历一个拐点(具体指人口总量达到450万,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8000人,FDI超过30亿美元,或者移民超过总人口的30%)。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国际上的大都市,即使在经历了以上所述的临界点后,可持续发展潜力并没有放缓或停滞。这些城市在人口密度增加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高效利用。因此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推动以智慧医疗为代表的先进产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和生产结构转变。
五、现阶段智慧医疗助力城镇化发展的不足和障碍
1、城镇化医疗保障统筹层次低,导致智慧医疗推广困难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的统筹层次较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仅落实到地市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医疗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医疗公共服务的运行,导致条件差的地方无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智慧医疗对基础设施的初期投资要求较高,建立一个全国范围智慧医疗数据共享体系需要国家层面上的统筹安排,我国当前的各自为政的地方分割的医疗体制不利于智慧医疗基础设施的投资。
2、城镇化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智慧医疗领域消费能力不足
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覆盖全体公民,目前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绝大多数仍为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量涌现的个体、民营经济不参保或参保不缴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已参保单位采取尽可能少报工资总额的手段偷、漏社会保险费。国有企业停产、改制、破产等无力缴费,造成大量参保人员的流失。按照当前的制度,越是需要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反而越因为负担不起社会保障而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另外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均衡。而且,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将国有公立医院纳入体系内,大部分的市场化的医疗供给方享受不到医疗补贴,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不足,造成弱势群体的医疗消费能力不足,无力支付新兴医疗手段的费用,从而影响了智慧医疗的推广。另一方面导致医疗供给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使智慧医疗的投资回报收到限制。
3、智慧医疗本身面临成本较高、技术人员不足、文化和社会障碍等制约因素
如何有效地降低智慧医疗的成本,包括初始基础设施的投资,后续的治疗等,都是困扰各国智慧医疗的普及和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成本问题是在世界各国中智慧医疗发展面临的头号障碍。只是不同收入组的国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发展中国家更有可能考虑资源问题,如成为智慧医疗障碍的高成本、不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专业技术的缺乏,以及社会和文化上的接受度等。发达国家更有可能考虑关于病人隐私和保密性的法律问题、竞争卫生系统优先性以及缺乏需求。每个收入群体中,至少一半的响应国家认为成本问题是重要障碍,并肯定智慧医疗所需的设备、维护、员工培训及运输费用是各国政府和卫生保健提供者的一个大问题。这其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较之传统健康服务提供模型,智慧医疗尚未证明其在成本效益或可及性和质量改进方面的价值。
另外,不同社会群体对智慧医疗的接受度不同也是影响智慧医疗普及的一大因素。比如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的接收度低,或者不愿改变以前的就医习惯,都可以导致智慧医疗在老年人群体中普及率低。
图:全球智慧医疗面临的障碍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4、国内目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不足
智慧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其家人的生活质量,但在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在智慧医疗尚未广泛使用时,这些问题就一直以来受到普遍关注。首先我们解释一下智慧医疗运行的基本模型(见下图),这个基本模型由3个组成部分,可穿戴传感器,智能手机和网络服务商。智能手机把患者的检测结果存入电子健康记录,这些电子记录再传递到网络服务器中。患者的医生将会接收到通知,查阅检测结果并立即给患者以反馈。隐私信息的泄露可以发生在以上任何一个阶段。比如,智能手机很容易丢失,导致患者的数据处于危险的境地。再比如,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心理疾病很容易被视为家庭问题。寻求心理疾病的治疗对很多人来说是丢面子的事,即使一些病人有着严重精神紊乱问题,家人仍然不愿意承认。因此,病人的隐私权应在患者和家人及其医生之间得到更好的保护。
图:智慧医疗运行基本模型
资料来源:Huijun  Li, Tianhong Zhang, Hongmei Chi, Yingmei Chen,Yue Li, Jijun Wang,Mobile health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0 (2014) 101–104
5、不同医疗部门之间数据难以分享
相比较于零售业、金融业和其它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医疗业在信息化的发展上相当滞后。部分原因在于改变的阻力,医疗提供方习惯于独立地进行医疗诊断,依赖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而对大数据等智慧医疗手段的应用较少。其它的障碍包括体制性障碍。由于进行智慧医疗投资的收益并不确定,医院缺少进行对智慧医疗手段的投资。而且,对于智慧医疗数据的处理也缺少相关领域的人才。如何协调不同的医院,使这些医院愿意共享数据和信息也是棘手的问题,而且由于涉及到患者隐私,还在在法律上的风险。即使是在同一家医院内部,由于部门和科室的分融,信息的沟通和分享也严重不足。
六、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目前面临的障碍,最后,盘古智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总之,政策建设的提出,应把握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医疗发展的内在规律,认清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扫除两者共同发展的障碍,
1、把智慧医疗布局到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去,试点地区可采取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的办法。
发展智慧医疗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智慧医疗得以普及的先决条件,智慧医疗同时又有助于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在进行城镇化发展规划时,可将智慧医疗布局到城镇化发展规划之中,建立试点地区进行先行试验。
在试点地区,可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推动智慧医疗的普及,比如,政府给居民免费或以高额补贴的形式发放装备有智慧医疗APP的移动设备,用于采集居民健康数据,促使居民使用智慧医疗手段就医等等。智慧医疗是新兴产业,一方面硬件设施的初始投入比较大,另一方面刚开始运营阶段营利性较差,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对智慧医疗产业的财政税收补贴力度,促进产业的发展。
2、制定智慧医疗发展的全国性规章和标准
智慧医疗发展指导机构应该力促设立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统一的信息传输和储存标准等等,以推动和规范智慧医疗的发展。在智慧医疗在广泛使用之前,全国性的规章和标准应该建立起来。如果没有既定的标准和制度,软件开发商,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将无法理解整个体系运转的,这将阻碍技术的发展和适用。医院、研究机构、制造商和政府机构需要合作来完成规章和标准的制定。规划和实施电子卫生保健服务需要复杂和广泛的跨部门合作,其中利益相关者通常来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一系列的优先事务和议程。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非常可取,有助于促进有效和透明的协作,为成功实现远程医疗服务所必需。管理机构要在建立远程医疗政策、发展所需的法律框架以处理诸如保密性、责任和跨境管辖等问题方面做出大量的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开展智慧医疗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重点针对制约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在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智慧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为在全国推广应用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3、推进城镇化与信息化联动发展,为智慧医疗发展做好硬件条件。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医疗的前提。国际经验表明,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着调节产能过剩和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双重任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宽带中国的建设是既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又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成为社会投资中的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强光纤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规划建设达到城区水平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积极推动以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建设,实现大规模商用;大幅度提升IP骨干网及传送网能力,推动网络资源的智能化调配,提高骨干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扩大互联网国际、国内出入口带宽;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障。在这其中要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优势,推动各种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共同来建设宽度中国。
4、加快智慧医疗的立法进程,保护患者隐私
由于医疗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智慧医疗本身的特殊性,更需要有专门针对智慧医疗的立法,以明确智慧医疗中医疗责任的认定,医护人员的执业资格,保护患者隐私等等。目前,我国针对智慧医疗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当前的法律法规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无法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智慧医疗工作遇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法制不健全、监察手段不足有关,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当前需要加快这方面的工作步伐,尽快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尽快出台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法律政策体系,将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推动智慧医疗的健康有序发展。
除做好立法工作以外,要想更好的执行法律,保护患者的隐私,还要对利益相关者(包括患者、医生、开发商)进行培训和教育。因为患者掌握着他们自己的电子健康记录,他们需要知道向谁,什么时候和在哪把他们的信息提交的互联网,并且要了解这种做法的风险。如果患者有咨询这些问题的需求,要有公共组织服务到位。
5、城镇化过程中完善医保体系,推动商业保险参与智慧医疗的保险环节。
城镇化不仅仅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变成产业工人和人口布局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城市要向新增人口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在中国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地”的城镇化速度要远快于“人”的城镇化速度,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被排除在城市之外。这一方面造成了新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伴随着公共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城镇化转型同样与制度因素特别是公共服务制度密切相关,需要一系列刚性的公共服务制度作为保障。优越的公共服务制度是人口城镇化的核心要素,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结构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制度是影响城镇化顺利转型的重要条件。
社会统筹必须具有较大的范围,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将各类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在城镇,应当逐步把各类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都纳入覆盖范围,在农村,应当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相关技术人员,鼓励医院开展智慧医疗实践。
为了使市场中的智慧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的服务实现对接和公平竞争,就要将智慧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普及智慧医疗服务。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逐步将智慧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各省市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内,让更多患者有能力享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更为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另外,商业保险也是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开展广谱性的医疗保障之外,应鼓励商业保险积极参与智慧医疗的保险环节,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而且,商业保险公司本身也对医疗数据平台的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比如利用保险申请者的健康记录,可推出更富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还有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更好的设计保险的种类和内容。
6、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打破信息孤岛,鼓励不同医疗部门之间数据的分享。
推动智慧医疗的要点之一,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信息孤岛,鼓励不同医疗部门之间数据的分享,准许市场化的医疗提供单位提供和整合数据。医疗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包括多方面,既包括医院的临床数据记录,还包括制药企业和学术部门的试验数据,还有广泛的居民的个体健康数据和行为数据。可喜的是,在技术领域的日新月异,使得这些数据的获取、储存和分析变得可能和并且在经济上可行。并且技术上的进步也能使患者的姓名等个人隐私和医疗上有价值的数据相分离,从而更好的减少法律风险。
针对公立医院,由于数据分享可能损害医院自身的经营利益,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信息共享。而对于市场上私人部门,他们对获取和分析数据本身就有着极高的动力,包括App开发和运营公司,移动设备制造商和大型网络公司。要准许和鼓励这些私人部门参与要医疗数据库的建立和整合过程中来,丰富信息的来源和提高医疗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鼓励数据共享和同时,政府要致力于为数据设置统一的标准,使得数据更易于分析和使用。
[1]世界卫生组织,智慧医疗——在成员国当中的机遇和发展[R],2010
[2]刘丽杭,陈小玲,阳历,移动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0月
[3]宫芳芳等,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现代医院管理[J],2013年 4月第11卷第2期
[4]注:艾媒将移动医疗定义为,移动医疗(MobileHealth),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类应用为主。内容主要包括监控、个人紧急援助服务(PERS)、进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移动医疗设备、移动医疗信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跟踪和健康/健身软件。
[5]胡长爱,邢美园,杨春伟,张珉,杨大干,我国求医问药类软件功能评价,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J], 2014年2月
[6]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院,可被颠覆的医疗,2013年9月
[7]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R],2012年
[8]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R],2012年
[9] Nolte E., Mckee M,《关注慢病患者:从卫生系统的角度》,2008年
[10]麦肯锡,医疗领域的大数据革命,[R],2013.1
[11]维基百科,智慧城市的定义,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BA%E6%85%A7%E5%9F%8E%E5%B8%82
[12]世界卫生组织,远程医疗在成员国当中的机遇和发展,2010
[13]刘明慧,路鹏,城镇化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约束与政府融资路径.[J]财政金融研究,2013年第3期.
[14]蔡佳慧,田国栋,张涛,宗文红,我国智慧医疗法律与政策保障现状分析与建议[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年第8卷第4期,28-31
参考文献:
1. 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R],2013年4月
2.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院,可被颠覆的医疗,2013年9月
3. 世界卫生组织, 2013年世界卫生报告,2014年
4. 麦肯锡,医疗领域的大数据革命,[R],2013年1月
5. 世界卫生组织,远程医疗在成员国当中的机遇和发展,2010年
6. 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R],2012年
7. Nolte E., Mckee M,《关注慢病患者:从卫生系统的角度》,2008年
8. 刘明慧,路鹏,城镇化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约束与政府融资路径.[J]财政金融研究,2013年第3期
9. 蔡佳慧,田国栋,张涛,宗文红,我国智慧医疗法律与政策保障现状分析与建议[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年第8卷第4期,28-31
10. 刘丽杭,陈小玲,阳历,移动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0月
11. 宫芳芳等,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现代医院管理[J], 2013年 4月第11卷第2期
12. 胡长爱,邢美园,杨春伟,张珉,杨大干,我国求医问药类软件功能评价,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J], 2014年2月
13. UpkarVarshney,Mobile health: Four emergingthemes of research,Decision Support Systems[J],2014
14. Huijun Li, Tianhong Zhang, Hongmei Chi, YingmeiChen,Yue Li, Jijun Wang,Mobile health in Chin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Asian Journal ofPsychiatry,10 (2014) 101–104
15. SarahE. Oerther, Phalakshi Manjrekar, Daniel B. Oerther,Utilizing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Procedia Engineering[J],78 ( 2014 ),143 – 14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环境分析:城镇化及老龄化加速、二孩开放等带来新机
2015医疗健康大数据峰会即将召开
2015-10-26上证【投资参考】 (星期一)
中工新闻“改变”第三辑:医聊
移动医疗如何优化现有医疗流程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