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建成“土壤档案馆” 收集了完整的“贵州乡土”


“土壤档案馆”将打造成包含全省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监测数据、土壤污染风险源等信息在内的土壤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同时将副样库建设成我省现代化、智能化的土壤“档案馆”,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等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

每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都一直会与脚下的土壤打交道。土壤见证了人类的起源,并用自己丰富的营养支撑人类不断发展。

随着贵州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的发布,日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启动创建了“土壤档案馆”。

11月27日,记者对“土壤档案馆”进行了探访。900多平米的大厅里,没有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籍,只有整齐排列的样品瓶。瓶子里装着的是来自贵州88个县(市、区)的近50万件不同颜色的土壤样品。

已保存近50万件土壤样品

“土壤档案馆”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庄路。“专业上来说,我们称‘土壤档案馆’为土壤副样库,这些土壤样品,以后在农业、地质、环保等方面有很大的用处,所以要把它保存下来,将来需要使用的时候,把它提出来分析就可以了。”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副样库负责人刘庆义告诉记者。

整齐排列的存放架上,保存着来自贵州88个县(市、区)的近50万件土壤样品类型,有黑色、褐红色、黄色、灰色……包括表层土壤样、土壤剖面样、根系土样和成土母岩样等,每一瓶土壤样品重量均不低于300克。

每天,踏入“土壤档案馆”,刘庆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窗、排气扇、除湿器,对保存的土壤样品进行通风、通光、除湿。

据介绍,“土壤档案馆”将打造成包含全省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监测数据、土壤污染风险源等信息在内的土壤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同时将副样库建设成我省现代化、智能化的土壤“档案馆”,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等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

“比如,你需要查询某地的土壤样品,在电脑系统上搜索,就能立刻看到样品采样时的基本信息,目前的存放状态、使用状态。这个样品存放在‘档案馆’哪一间、哪一格,都可以快捷查找。”刘庆义说,数据管理平台上线后,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我省以乡镇为单元的耕地土壤样品及相关数据。

对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事实上,“土壤档案馆”建设是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简称“耕调”)工作的一项成果运用。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任明强全程参与了“耕调”工作。他告诉记者,贵州被称为“沉积岩王国”,由于特殊的地质背景,形成贵州全境均系山岭与山间盆地构成的独特山地地貌,导致每一个山间盆地、耕地之间生态地球化学背景各不相同,不同地球化学背景的耕地产出的同一农产品的品质相差甚远。

通俗地说,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就是对耕地进行体检。通过对土壤多种元素进行分析,对耕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让人们知道哪块地里的粮食和果蔬品质好,更利于人类健康。

这项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2017年7月正式启动,历时两年,完成了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20个极贫乡镇、103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1711个500亩以上坝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调查面积达7194万亩,涵盖了全省耕地、园地及部分裸地等地类。我省也因此成为全国首家实现1:5万尺度全省耕地调查评价全覆盖的省份。

通过“耕调”工作,查明了耕地土壤中营养有益元素和环境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评价划分了耕地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和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形成了对耕地土壤养分和安全性的基本判断,划分了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摸清了耕地质量“家底”。

健康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人类—农业—土壤间的关系。

“我们这次调查工作分析检测耕地表层土壤指标23项,查明了营养元素和环境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任明强告诉记者,营养元素与农产品的生长、品质等关系密切,环境元素则是指镉、汞、铅、砷、铬等对农产品和土壤质量有影响的这样一部分重金属污染元素,它们在土壤里的含量如果超标,就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据介绍,土壤的养分主要是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划分丰富、较丰富、中等、较缺乏、缺乏五个耕地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通过评价,我省丰富和较丰富面积4089万亩,约占调查面积的57%,中等以上级别耕地面积占调查面积的94%,这样的占比已经比较高了。”任明强说。

“对老百姓来说,一个健康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不管从居住环境,还是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和粮食等农产品来看,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危害的,这就是健康的土壤。”任明强说,土壤健康了,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个切实的保证。

“但并不是说土壤被污染了,种在上面的作物就都不安全了。”任明强告诉记者,不同品种的农产品,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差别。在调查中,任明强和同事们发现,比如在黔西北某些地块,镉元素含量稍高,但种植的核桃、葡萄等农产品就没有超标。

富硒耕地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土壤档案馆”里,存放了许多含硒元素的土壤样品。硒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我省富硒耕地规模居全国前列,88个县都有分布,其中,修文、清镇、播州、福泉、麻江、平坝、赫章、瓮安、江口、钟山等18个县(市、区)的富硒耕地比例在90%以上。”任明强说,生活在富硒的地方,或许大多数人没有发现它,但富硒地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身体状况了,比如某些地方的人较少生病,或是比较长寿,可能就和这一特殊的元素有关系。

同时,调查发现,我省富硒农产品种类多,在采集的84类7354件农产品中,发现水稻、马铃薯、油菜籽、茶叶、油茶、辣椒、刺梨、猕猴桃、石斛、方竹笋等45类农产品共2079件样品达到富硒标准。

如今,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生态健康的关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硒农产品便成为当前市场上热销的保健食品,其价格较普通农产品成倍增长。在任明强看来,通过这次调查,在我省富硒地区,有计划地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不仅能促进人民体质,还将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目前,“耕调”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全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信息化建设,将充分利用已取得海量样品分析数据和丰富的调查评价信息,形成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智慧耕地”成果。

“这些成果的应用,将为优化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提供科学支撑。”任明强说。

(文/都市新闻记者王奇  图/都市新闻记者邱凌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政府网站
莆田市城厢区富硒富锌土壤圈定
中国绘重金属污染图 部分城市放射性异常
中科院:江津六座山5个镇拥高硒土壤
拓富硒之路 绘发展蓝图 —— 青海省东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纪实
探明青海富硒资源 发展西部绿色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