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美美是教育包容度的一块试金石

摘要:这些来自孩子视角的夸张表演,提供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角,熟悉在于,我们都经历过,都有感觉。陌生在于,孩子看在眼里、留在心里、却不会跟大人去表达。成年人主导的话语空间中,孩子们是缺席的。每年儿童节的时候,一个孩子视角的段子都会刷屏:为什么大人们从不挑食?——因为大人们只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挑着买,吃的时候当然不挑食。前几天看到另外一个段子也很有意思:孩子,你也不小了,我想和你聊聊性教育的事情。好的,爸,你有啥不懂的尽管问。——当然,这些都是成人编的,却在提醒着一个我们陌生的、他者角度的存在。

  曹林|文

近来“影帝”钟美美模仿老师的系列视频很火,这个浑身是戏的东北小孩,真是把老师演绝了,熟悉的课堂场景,夸张的姿态,眼神、嘴唇、穿着、语气、神态等细节上的精妙刻画与戏仿,勾起了很多人中小学时代的回忆,瞬间回到上学时期被老师支配的恐惧中,瞬间坐直。尤其是那个仰拍的视角形成的俯视气场,将“学生仰视老师”这个课堂格局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反串的表演展现出来,更多了一份夸张的表现力。

前段时间被逗得捧腹大笑的网民还调侃:这么模仿老师,看样子是不想回学校了?我还是很想知道开学以后怎么办?小朋友下学期不打算上学了吗?老师不多布置点作业对不起你这么卖力的表演。这几天网传说这个孩子被约谈了,退网并自删所有作品。并无官方消息,也无本人声音,多是自媒体猜测。希望这些都是传言,钟美美小朋友是考验教育包容度的一块试金石,不要觉得这孩子“影响”了老师或学校形象,别把一件很有童趣的事情在成人霸权下弄得很无趣,甚至很无聊。

我在好几个中学老师群里讨论了钟美美视频,好几个老师都笑出眼泪了,一个老师说,看得出来,这不是模仿哪个老师,而是积累了很多素材,把很多细节夸张地集纳到一个人身上去了。老师上课很多时候对自身的姿体语言是无意识的,没想到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另一个老师说,虽然很多表演很夸张,但对我们老师是一种提醒,孩子们是怎么看你的?孩子们平常是沉默的,或者只在私下议论、模仿和吐槽老师,老师看不到孩子看自己的视角,这些视频是一面镜子。

确实,这些来自孩子视角的夸张表演,提供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角,熟悉在于,我们都经历过,都有感觉。陌生在于,孩子看在眼里、留在心里、却不会跟大人去表达。成年人主导的话语空间中,孩子们是缺席的。每年儿童节的时候,一个孩子视角的段子都会刷屏:为什么大人们从不挑食?——因为大人们只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挑着买,吃的时候当然不挑食。前几天看到另外一个段子也很有意思:孩子,你也不小了,我想和你聊聊性教育的事情。好的,爸,你有啥不懂的尽管问。——当然,这些都是成人编的,却在提醒着一个我们陌生的、他者角度的存在。

借着儿童节,我又翻了一遍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波兹曼的提醒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成人世界的战争、暴力、混乱正源源不断地入侵到儿童世界,儿童被迫提早成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面目。――有人可能会把钟美美模仿老师的视频看成“童年消逝”的表现,这是对波兹曼的误解。这种模仿,其实也是童年的一部分,回忆一下,你中学小学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私底下模仿过老师?每个班上是不是也有一两个善于模仿老师的影帝?只不过教育禁忌和成人霸权的压制,使这些只能在私下伙伴间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电子媒介时代可能在重塑童年,而不是让童年消逝,就像《交往在云端》中所言,父母通常将新媒体视为控制和监视孩子的手段,孩子却将其视为实现独立和隐私的方式,对儿童使用新技术的恐惧可以理解为成年人害怕丧失控制权。

在视频中,作为孩子的钟美美们获得了一种自我表达的控制权,这种“熟悉而陌生”的表达,应该让成人们反思。不要用成人的霸权尝试去打压这种戏仿,满足控制欲,而应该学会去倾听并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我是钟美美们的老师,不仅不会有被模仿的冒犯感,还会以有这样善于观察和敢于表达的孩子为骄傲。教育本能就是双向互动的,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可以跟孩子一起模仿,可以鼓励孩子去模仿更多的人,比如父母平常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辅导作业时是如何地不耐烦。童年不是大人怎么安排就怎么去做,童年不是“被控制”,也需要表达、被听到和被尊重。对钟美美的态度,考验着我们教育的包容度。

除了教育部门和老师们的包容之外,也需要舆论的包容性解读,不要对应解读和过度阐释孩子的戏仿行为,用成人思维将孩子推到那种违背其意愿的角色中。“他肯定有所指,他肯定在模仿和讽刺某个他不喜欢的老师,可见他的老师如何如何“”——这些“试图寻找现实对应”的复杂性解读,只会把孩子推到一个与环境产生对立的尴尬境地,也是给他的自由创作增加思想包袱。本来就是好玩,闲在家里找点乐子,让大人看到孩子的视角,就像相声小品电视剧那样,属于艺术创作,非要去寻找孩子的学校、班级、老师,寻找现实的对应,就很不好玩了。以轻松心态看待,而不是动辄延伸到现实的对位解读,才是成人与孩子正确的对话姿态。

复课复学了,估计钟小同学没有那么多上网时间了,期待他更多的表演,模仿父母辅导作业,模仿乘务员售票员,模仿政务大厅的办事员,通过孩子创造性的的模仿,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蹲下身来看孩子 | 我爱写随笔
李镇西: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疫情下的儿童节,怎么过?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完美阐述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李希贵:教得再多再好,都不如让孩子多阅读 | 自媒体精选
李芳妃:让绘本和儿童美术教育来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