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泸州方山导游词【简化更改版】
方山,位于泸州城西南20公里处长江北岸,因山势呈八角,四面观看皆呈方形而得名。最高海拔649米,拥九十九峰,绵延迤逦,高耸秀峭,长江如带,从山前奔腾而下,故历来有“扼山川自然之胜”的美誉。相传,唐玄宗梦游蜀南魏武帝庙,派人查访方山。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下诏敕建方山云峰禅院,名山古寺游人不绝,唐时就有“小终南”之称。因民间早有“上朝峨眉,下朝云峰”之说,所以方山在清代更兼“小峨眉”之誉,康熙皇帝曾亲书“第一名山”匾额,悬挂佛祖堂门额。
 
【迎龙桥】


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后经明万历年和清道光年修建,形成现在规模。它横跨在虎溪河上,桥长22米,宽2米,为平梁式石桥,中间的两个桥墩,为石雕昂首巨龙,桥身与护栏上刻有渔、樵、耕、读等图案,刻工精美,形象生动,桥墩巨龙石雕与护栏石刻均为清代中期作品。建桥时,在桥前方山门前还有石牌一座,高约10米,重檐三叠,镂空雕刻,技艺精湛,人物形象均富立体感。正方额题:“方山福地”,背面额题:“地依圣水”,下额刻有“释迦雪山修道”、“水漫金山”、“苏子游赤壁”、“寒山寺泛舟”等图案。坊上有石刻楹联四幅,可惜,已毁于“十年动乱”。

【新云峰寺】


又叫下云峰,始建于宋,我们看到的是清康熙32年(公元1693年),为住持圣可禅师扩建。圣可禅师受戒于浙江宁波天童寺,与师兄破山大师来川,先后开辟平双桂堂和重庆花岩寺。先后主持花岩寺和云峰寺,世称圣可为“中兴云峰寺的高僧”。

三戒,首先就是戒言,不要在寺庙内说脏话、粗话,这既是对菩萨的尊重,也是文明的体现;其次就是戒行,不要在寺庙内嬉戏打闹,乱指乱画,随便拍照;最后是戒心,不该想的就不要想,特别是在上香的时候更要一心一意。

   新云峰寺这座大门,和所有的寺庙一样它也是三道门。中间的门是修行的人进出用的,我们称之为“空门”,两边的门是游人香客进出的门。
   新云峰寺的第一殿,即接引殿。大殿正中这尊接引大师阿弥陀佛塑像高5.6米,前端坐着笑容满面的大肚罗汉佛,恭候游客的光临。塑像两侧的对联是:大肚能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寓意:做人要有宽容之心,切不可小肚鸡肠,否则将被耻笑。
大殿两侧十八罗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阿弥陀佛像后是手持护法神器的韦驮佛,关于这尊韦驮佛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圣可大师建庙之初,为了让弟子知道建庙的艰辛就叫弟子背着木雕的韦陀下山化缘。到了农历腊月三十,弟子化了一天缘,精疲力竭,饥饿难耐,这个弟子不想背着韦驮摸黑上山,但又不知道把韦驮放在哪里好。东瞧瞧西看看,唉,见虎溪边有一韩姓人家,他就想把韦驮寄放在那里,但是除夕之夜又不方便叫门,因此将韦驮放在了韩家门前。午夜时分,韩家主人起来烧“子时香”,大门一开,韦驮应声倒进屋内,主人一看是一尊菩萨,诚惶诚恐,立即恭敬地捧起韦驮并供在了神龛上。三日后,韩家主人上山找到圣可禅师,将除夕夜供奉韦驮的事向圣可禅师请教,圣可灵机一动,双手合一道:“阿弥陀佛!贫僧除夕夜参禅,入定时恍惚听得佛言,他的莲台要落于象山峰下,已派韦驮尊者前往察看,贫僧一惊,灯光尚明,贫僧随即烧子时香,却不见龛上的韦驮,如今韦驮已供你家,不如舍此房舍,建为佛祖传戒的道场,于施主功德无量”。韩家按圣可的指点,择吉日把家宅迁建在青龙山上,把原宅基捐给云峰,圣可禅师便大兴土木,沿用重庆花岩寺的布局,大殿石刻环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新云峰寺规模基本奠定。
大雄宝殿占地500余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大柱宏梁,狮象础石,乌木屏门,琉璃盖瓦,飞檐翘角,禽兽走脊,高耸于观斗山和亩峰山之间,雄伟挺拔,光辉灿烂。大家请看大殿正中这副石刻楹联:如能护念,骂佛也是真修;若不用心,参禅徒增业苦。寓意: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否则一切都是徒劳。还有什么样的深意,大家就自己去品味了。原大殿门额正中还悬有清乾隆皇帝题的“乾坤正气”匾额,可惜毁于清光绪年间一场大火。殿内塑“三世佛”,即过去世的迦叶佛(一曰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背面塑的三大士,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普贤菩萨,右为文殊菩萨,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大雄宝殿两壁的8幅壁画,讲得是释迦摩尼从出生到得道成仙的故事。释迦摩尼佛姓释迦,其祖先居住在中亚细亚,属于雅利安人。在靠近喜马拉雅山南麓森林茂密的地方,释迦摩尼的祖辈建立了一个国家叫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祥和。国王叫净饭大王,就是释迦摩尼的父亲。第一幅图上画的是释迦摩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二幅画讲的是摩耶夫人四十岁的时候,有天夜里,朦朦胧胧中,见一头白象走进自己右肋进入腹中,不久而有身孕。到了春末夏初时节的一个月满的日子,摩耶夫人突然想要到蓝毗尼花园游玩,此时摩耶夫人已经怀胎十月,快要生产的时候了。摩耶夫人也知道,按照当时的习俗,夫人生产要回娘家生产,她就准备逛完花园顺便回娘家生产。走到一棵无忧树下时,看到鲜花满树,一时起,伸手折花,动了胎气,就在无忧树下生产了,太子落地,万华绽放,百鸟鸣唱,空中天女散花,华幔飘缀,天降彩瑞,仙乐鸣扬。第三幅画讲的是太子降生后即立地能行走,脚踏之处,步生莲花,向东南西北各行七步,口中念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第四幅画讲的是太子骑马出城看到的人间疾苦,第五幅讲释迦摩尼在修行中遇到的障碍。第六幅画讲的是他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情景。第七幅是传教的情景。第八幅画讲的是修成涅槃的情景。
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以前是收藏经书的地方,现在是药师店。这里有两卷珍贵的古代竹刻“方山志”,后来和一些经书于十年动乱时期被人焚烧,据说烧了两天一夜。现在这里主要是僧人做功课和做法事的地方。

【五观堂】

也称斋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同时也可为香客、游人提供膳食,膳食为素食,多为蔬菜、豆制品等制成,倡导人们戒杀食素,行善积德,勤俭节约。正是:淡饭清茶来之不易,计功受食俭以养廉。(走到饭梆前)请问有谁知道这个叫什么?是做什么用的啊?……这是饭梆。主要是用来通知大众吃饭的工具。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是龙头鱼身,一般小的寺庙他的龙口是向内的;大的寺庙才是向外的,表示它打开山门,欢迎广大香客游客的光临,也表示它乐于接纳广大的佛教人士前来挂单,并且前来挂单的师傅可以凭本事做到住持的位置。为何它是龙头鱼身呢?大家都知道“鱼跃龙门”的故事,龙门水流湍急,鱼儿逆流而上,如果鱼儿能够跃上龙门便可化为“龙身”。把它挂在这里就是劝诫世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有找准目标,迎难而上,绝不放弃。
  
【观音阁】
观音在全国一共有33种化身,观音阁里塑的就是南海观音。阁内正中塑观音坐莲台像,这莲台下有泉水从石窟中流出,泉水清澈,味甘甜,以之洗眼,倍觉清凉舒适,这就是“紫竹泉”。
【卧佛殿】
在观音阁侧面,卧佛是佛的涅盘像,依释迦佛涅盘时的情形塑造的。面南头西,侧身卧,双脚伸直并拢,左手置身体上,右手支颐,双目微闭,自在安详。
  大唐西域记》中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守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
   静观楼】


   在观音阁侧,取“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诗意。月照山峦,正对楼门,故又名“听月楼”。
【藏珠阁】
为专陈两颗宝珠于2000年新建。此阁朱瓦红墙,雕栏玉砌,窗明几净,韵味十足,不失为珍藏佛珠的好地方。
第一颗宝珠:1984年10月,云峰寺老和尚慧固禅师圆寂时,遗留一串佛珠,其中有一颗举世罕见的宝珠,呈赭黄色,直径一点五公分,珠中又藏一透明小圆珠,直径约五毫米,珠内呈现一长方形图像,上边横书“全堂佛像”四字楷体。下列四排二十尊佛像。仅有黄豆大小的面积,却容纳了二十尊佛像,非常清晰,还有云山云海,金龙抱柱,四射祥光。
第二颗宝珠:1985年1月,万缘寺护法信众,将一把嵌有宝珠的折扇(系云峰寺慧固老禅师遗物),捐献给云峰寺珍藏。扇长二十二公分,正面绘《鲤鱼奔江图》,背面为山水画。在扇骨上端翡翠蝙蝠中嵌一宝珠,只有芥子那么大,却景象万千。其佛像与第一颗大体相同,唯此宝珠中还有层峦叠嶂,海洋沙滩,阳光普照,灿烂无边,海阔无垠,浪花飞溅。另外还现出一幅语:“十方世界,无边刹土;诸圣光明,悉皆普照。
   【许愿池】

     许愿池里是一只金蝉,喝过功夫茶的人就知道三条腿的是金蟾。其实它是玉蟾山的蟾王,在云峰观音会的时候来到这里,因贪吃紫竹泉水,被观音菩萨处罚在这里守泉千年,并要他每天满足三个人的愿望,所以很多人来这里许愿。后来又有好事者在岩壁上刻刘海像,构成“刘海戏金蟾”的景观。从这里我们就离开新云峰寺,上行去中云峰寺。   

    这片树林,是川南最大集中成片的桢楠野生群落,由一千多株上百年的金丝楠组成。金丝楠生于南方的高大乔木,木材沉实、坚密、芳香,具有“虫不蛀、水不侵食不腐”的奇效。自古以来是宫廷、庭院、灵柩、家具、雕刻之首选,放于水中百年不腐。金丝楠黄中带金红,纹如金丝,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千百年来他们高大挺拔、不屈不饶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泸州方山云峰寺的香火,传说是沾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光才鼎盛起来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刘秀早年曾经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到过江阳,并与当地民女结婚,生了个儿子。后来他走了,兴兵起事攻打王莽政权,争当皇帝。王莽下令,在全国缉拿他的亲属党羽。江阳地方官府,便把刘秀的这个儿子抓了起来,押送长安杀害了。刘秀打败王莽当皇帝以后,对此特别生气。一怒之余,下令责罚“江阳人不准冠带者数世”,好几辈人都不准着儒生服,不准戴书生的帽子。也就是不准江阳人入学读书,从而不能充任各级政府的官吏。他还下令,在方山为他被杀害的这个儿子立祠致祭,这就是“江阳儿祠”。方山云峰寺,就是由这个江阳儿祠发展演变而来,香火逐步兴旺的。汉光武帝为什么要到江阳来?他从何路而来又从何路归去?《华阳国志》上却没有交代。
方山的最高海拔是649米,其实,这对于我们四川的很多佛教名山来讲并不算高,但有浅丘低山的铺垫陪衬,便有了拔地而起的高耸之势。方山也不算大,但有了九十九峰列队成阵的簇拥,更具了端方突兀的巍然。  
从山下仰望,方山面面都成方形,象一个拜天的祭台。步入山中,漫山一千五百多亩古林木郁郁苍苍、碧翠葱茏,云气终日出没;上万株古桢楠,撑起方山的风骨;几十亩青青翠竹,摇动着方山的神韵;遍及山顶常青的松柏是方山不老的年轮。
【中云峰寺】


这里海拔450余米,我们来到了中云峰寺,即黑脸观音殿。
这尊黑脸观音是把黑脸观音和千手观音融合在一起在05年塑成的木雕包金黑脸千手观音像。他四面一共有四千多只眼睛和和手。大家朝拜的时候四面都要拜一拜,有什么愿望就许许。黑脸观音有求必应是大家公认的,所以黑脸观音殿的香火最旺。



【千手观音和黑脸观音】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协助,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经书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现存的千手千眼观音圣像,虽然有少数完全具足一千手眼,但大多数都用四十手眼来代表千手千眼。但也有在四十手之外只加甘露手而成四十一手者。手在这里做手印讲。有两掌相成一手印的,如合掌手、总持千臂手。
2005年完工的泸州方山中峰寺(原中云峰寺)的千手观音雕像共有4000只手和眼,成为世界上最多手眼的观音。整个雕像是根据佛经里“千手观音”的造像,结合泸州方山全国惟一“黑脸观音”的特色设计建造而成。
据说平常人们所雕的千手观音一般都是略去千手,只雕塑18、42或48只手眼,再乘以佛家25种智慧的种种变化。泸州的千手观音有4个面,每面有1000只眼,1000只手(其中大手48只),四面共计4000只手。泸州这尊“千手观音”比重庆大足“千手观音”多了2993只,比福建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多2992只。
黑脸观音传说:中云峰寺内供有方山独有的黑脸观音,黑脸观音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其一,据说过去什么时候,一个姓韩劣绅葬了骨灰在风水宝地,因而整座寺庙鼓不响,钟不鸣,把观音菩萨的脸都气黑了,由此而有了“黑脸观音”。还说方山的黑脸观音相当灵验,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往。其二,还有一个传说,是观音菩萨曾经在云峰寺显圣,帮寺院打官司,要回被财主侵占的土地。结果官司打赢了,财主一气之下,抓起一把锅灰撒在观音脸上,从此大殿里的观音脸变黑了。其三,据说观音本身就有一个应身是黑脸的。

【老云峰寺】


来到海拔550米高处的老云峰寺。山门前这磴巨石,即“仙峰石椅”。相传八洞神仙之一的韩湘子,曾坐在石上吹过箫,故列为方山八景之一——“仙峰箫石”。又据《方山志》载:清康熙年间,破山禅师来方山游老云峰寺时,曾在此石上参禅,清乾隆年间云峰寺住持慧安在石上刻坐椅,并题“仙峰”二字。游人到此,都爱坐一坐,恍入仙界。大家可以依次去坐坐,找找成仙的感觉。老云峰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为方山早期建的云峰寺。我们看到的“回峰禅院”,为1995年修复时易名的。寺院为四合院布局,正殿单檐歇山式,小巧精致,有江南园林风格。殿中汉白玉释迦佛像,高2.5米,乙亥年(1995年)由自贡大理石厂制作,运到这550米高山上,全靠人工抬上来的,实属不易。寺后的“慧知池”、“听泉”等古迹,与小桥、石屋、荷花相配,极富诗意。



【雪霁峰】


登上649米海拔的雪霁峰,即方山最高峰。冬雪时,呈现“诸峰未白它先白,诸峰雪化它独存”的奇景,故“方山雪霁”为旧时泸州八大景观之一。正因为这九十九峰的奇异景观,引来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最突出的要算“建文脚印”了。它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以皇家立长常规,传位于长孙允炆称惠帝。年号建文,故又称建文皇帝。其叔朱棣图谋夺位,托孤老臣刘伯温劝建文巡游西蜀,按谋臣刘伯温建议,巡游西蜀建行宫,以谋后立。他从金陵(南京)到四川,到方山后,见连峰陡险扼要,有心在此建行宫。因建行宫乃百年大计,须百峰相连才吉得。建文皇帝命文武大臣去数山峰,一批又一批回禀建文,都说是九十九峰,建文皇帝望着群山,抬脚用力一蹬,一声长叹,怏怏下山。原来方山本就有一百个山峰,建文皇帝等群臣没有把自己站的山峰数上,故一声长叹。行宫没建成,建文那一脚蹬下的脚迹,有一尺多深,至今这里寸草不生,成为游人评古道今的胜迹。
方山一千九百年前,就成为名山胜地。而云峰寺之寺龄,已一千二百多年了。他始于唐,兴于宋,毁于元,明复建,清鼎盛。兴盛时期,“方山云峰四八寺,黄瓦红墙绿海中”。几经沧桑,最后只剩下老、中、新云峰三寺了。199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将曾被民间占用的宝峰寺产权收回,投入巨资进行修复,构成了云峰四大禅院,总称云峰寺。

【登天石的传说】

   泸州方山上有一块巨石,右上刻有“登天石”三个斗大的字。这三个字,不知是哪朝哪代、哪个书法家写的。相传韩湘子就是从这块大石头上羽化成仙的。
  自从乡亲们在韩湘子的帮助下得了方山以后,男耕女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他们为了感激韩湘子,便在山顶上修了个太极洞.从此湘子便在这个茂林修竹的地方专心专意地苦修苦炼。一修就是数百载,玉帝见他心诚志坚,派钟离老祖和蓝采和来度脱韩湘子。
  一日,两位大仙为了再试一试湘子是否心诚,变成母女俩在山路上等着他回太极洞来。湘子下山为乡亲们治病归来,已是夕阳西下,月亮升起的时候了。他在山路上走着,走着,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山水一冲连路也分不清了,走来走去,好象还是在原地打转转.雨下个不停,远处传来一阵虎豹声,湘子心中很着急,心想:这大山深处,要是有一户人家,去躲一躲雨、避一避风就好了。
    突然间,前面出现一点火光,走拢一看,是一座茅屋,他急忙去敲门借宿。开门出来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妇人,身后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衣女子,她把湘子上下打量一番,向老妇耳边说了一阵悄悄话,娇滴滴地向湘子说;“客人,请进。”
    湘子一进门,那女子便把门锁上,转身把湘子看个仔细,湘子不敢正视,小声说:“老人家,外边风大雨也大,回山又迷了路,请容我暂躲一时,等雨一停就上路。”那老妇人笑笑说:“客人,这深山只居住我母女俩,无有依靠,今有贵人投宿,真是天作之合,老妇愿把小女许配与你为妻,不知意下如何?”湘子一听大为吃惊,连忙说道:“老人家,我本是修行之人,早已超脱凡尘,今晚只来投宿,请给个方便吧。”那小女子一听,竟走上前来说道:“客人莫非是嫌奴家丑么?”说罢对湘子一笑。湘子这才看清小女模样,一双大眼似明珠一样,一张小嘴形如樱桃,生得来如花似玉,简直胜似天仙。湘子并不动心,婉言道:“修行人只来借宿,非来投亲。”语音一落,那老妇人发怒说:“我母女本是一番好意,你却是石头心、木头人,如今深山老林,豺狼虎豹出没无常,不完婚,此处没有你的住处。”湘子无法,要出去,外边大雨下个不停.门外几只饿虎正在等着他;从后门走,又上了杠,后门外也有一群豺狼在转来转去。湘子见前后门都不能出去,就从东墙缺口处跳出去。哪知这一跳,下边却是万丈深谷。
  这时,钟离老祖和蓝采和才现出真身,在半空中接住湘子,向他吐出了真情,三人便从登天石上一道往南天门而去。
韩湘子登天这块巨石,至今还在,成为泸州方山上的上一处名胜。 
山上有9股著名的山泉,四季涌流不息,称为“九龙吐水”,现建成一 平湖,取名“天池”。
九十九峰中最高的雪霁峰,冬雪时,呈现“诸峰未白它先白,诸峰雪化它独存”的奇景,故“方山雪霁”为旧时泸州八大景观之一。
国运兴,方山兴。一座方形的山、与众不同的山,令人倾慕和向往的山,在新世纪里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八方的香客与游人。 还是借用明代文学家杨慎《七律·方山雪霁》作结束语吧:
方山九十九奇峰,罗列同云第几重。滴沥寒声鸣翠竹,覃岗朝旭景苍松。
     琼峦暇日扪萝上,金环多年驳藓封。乘云不须回剡棹,藜灯秫酒尽从容。

泸州导游词【简化版】
深度解读东野圭吾《黎明之街》
深度解读东野圭吾《沉睡的人鱼之家》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方山记-三品大官人-搜狐博客
四川泸州---方山
《泸州百业赋》来稿选登:《方山赋》
泸州方山导游词
泸州云峰寺(图)
泸州方山半山腰,有一处少人问津的地方,却藏着两个未解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