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泻心汤专题】各类皮肤病通治法:田八味曾荣修流派经验解析

作者导读

《伤寒田曾流传习录》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经方医案集之一,用方之简洁、疗效之震撼超乎想象!

其水平可以与闫云科《经方躬行录》、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张志刚《伤寒践行录》等上好的经方医案集媲美。

其中曾荣修老先生使用甘草泻心汤通治各类皮肤病的经验非常有趣,因此我将其整理,并结合我自己的临床经验谈谈体会与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就可以掌握此疗法,治好大量久治不愈的皮肤病!

注意:本文最后一节的医案是精华中的精华,值得反复研究阅读。

【甘草泻心汤专题】各类皮肤病通治法:田八味、曾荣修流派的经验解析

作者:tsp南极

参考书目:《伤寒田曾流传习录》(曾荣修先生著作)

01

甘草泻心汤法治疗皮肤病的原理

一个人全身上下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这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即为脾胃的气化。

外至皮毛,内至脏腑,无不接受胃气运化而得来的营养物质的滋养。

倘若消化系统出现异常、胃气一旦虚弱,吃进去的那些营养丰富的大鱼大肉,并不会被正常地转化为营养来充实身体,反而会变为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而因各人体质不同,又会向着寒湿或者湿热转化。

消化系统的失调而产生的湿热,在上焦大气的推动、宣发作用下,运输到人体的表皮,皮肤组织被湿热浸淫、毒害,就会产生各种皮肤病!!

其中的机理我整理了一张图:

其实我之前也写过相应的原理解析,大家可以复习一下人体气机流通的路径,这样就可以明白此图的意义。

【升陷汤专题】解透大气下陷的原理及指征

【升陷汤专题】经方思维讲透张锡纯升陷五方证

02

曾荣修常用四种加味方法

我将曾荣修老先生常用的加味以及其常用剂量整理如下,临床治病的时候当根据症候灵活调整剂量,这样才能愈病。

一、基本方

甘草泻心汤原方

甘草15,半夏10,黄芩10,黄连6,干姜6,大枣10

►►►

批注:

  1. 曾荣修老先生的甘草泻心汤是不加入人参的。而我开出甘草泻心汤的时候,一般都加入人参健胃。这是我与曾荣修的处方区别,大家可以多对比对比这两种处方的区别。

  2. 甘草泻心汤的原方中干姜:黄连应该为9:3。即此方按照原比例,应该用干姜9g、黄连3g。曾荣修老先生调节了黄连干姜的比例,令其变为1:1,即黄连6g、干姜6g。这一做法降低了全方的温性,提升了治疗湿热的能力

二、皮肤病专用加味

甘草泻心汤加土茯苓、金银花、玄参

甘草15,半夏10,黄芩10,黄连6,干姜6,土茯苓12,玄参12,金银花10

►►►

批注:

熟读医林独啸斋中医案与方证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加味异常亲切!

土茯苓有强力的消除皮肤部位湿热的效果,在皮肤病中使用频率很高。也是皮肤解毒汤的主药。金银花在此处位居辅助地位。

没看过皮肤解毒汤方证的朋友先看看之前的文章:

【皮肤解毒汤专题】用古经方思维分析皮肤解毒汤方证

读完之后就可以熟练使用土茯苓治疗各类皮肤病了。

玄参有解毒的作用,对于溃烂化脓的病情有很好的疗效,比如四妙勇安汤(当归,玄参,金银花,甘草)中就重用玄参来治疗脱疽、下肢溃烂化脓也。此处用于普通皮肤病也不足为奇。

三、合二妙丸

甘草泻心汤合二妙丸

甘草15,半夏10,黄芩10,黄连6,干姜6,大枣10,苍术10,黄柏10

►►►

批注:

二妙丸是常用的治疗下部湿热的方剂。

合方二妙丸之后,清理下焦湿热的能力增加了,对于阴部湿疹、腿上湿疮等下部湿热的症候疗效提升。

四、轻度瘀血加桃红

甘草泻心汤加桃仁、红花

甘草15,半夏10,黄芩10,黄连6,干姜6,大枣10,桃仁10,红花10

►►►

批注:

当皮肤病出现肌肤甲错的情况的时候,就得考虑淤血的存在。仲景书中明确指出淤血可以诱发肌肤甲错也。

但是桃仁、红花的加味只适合处理轻度淤血。对于重症,必须使用下面的加味才能力挽狂澜、取得成功

五、重度瘀血合抵当汤

甘草泻心汤合增损抵当汤

甘草15,半夏10,黄芩10,黄连6,干姜6,大枣10,水蛭10,虻虫10(可以用土鳖虫替代),桃仁10,生地20。

►►►

批注:

瘀血凝结成老血、死血的时候,皮肤部位的肌肤甲错就会变得非常严重,病情也会绵延不愈,成为顽癣

倘若不使用最强力的虫类祛瘀药物,那么这种皮肤病就永远没有机会治愈!许多皮损严重、多年不愈的皮肤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治不好的。

经方中祛瘀血力量最强大、最猛烈的方剂为抵当汤。曾荣修老先生用20g生地替换大黄,与甘草泻心汤合方使用疗效颇佳。

治疗多年不愈的严重皮肤病三五剂就快速痊愈。甚至治疗严重的发癍症候亦一两剂取效!疗效实在是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大家看看最后的两个医案自然明了。

03

曾荣修甘草泻心汤医案解析

一、阴囊濕疹案

赵某某,男,47岁。1982年4月3日,阴囊湿疹二月余,奇痒而烦,服西药、中草药及洗用药无效。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下注。

治宜:清热、除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82年4月12日,大有好转,原方二付。

批注

曾荣修此处使用的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二妙丸

治疗阴囊部位的湿热皮肤病,合方二妙丸非常合理,简明易懂。

才两剂就明显好转,可见方药对症!

二、下陰部濕疹

吕某某,女,38岁 。1982年2月27日,阴部湿疹月余奇痒,影响睡眠,治疗无效来诊。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下注。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82年3月1日,好转多半,原方二付。

1982年3月11日,带孩子来诊并告知,阴部湿疹痊愈。

批注

此处使用的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二妙丸

与上一个医案原理相同,两剂好转一半,四剂就完全治愈,疗效令人称奇。

三、婴兒頑癣

邓某某,男,5月。1982年7月13日,代述:孩子生下十余天全身发斑疹,多方求治反而加剧,已成顽藓,曾去某地段医院,某市级医院,某学院医治无效,涂肤氢松可暂愈。目前头部双肩(已抓破溃烂)小腹,双大小腿有多处顽藓,粗皮甲错,色红,纹紫,苔白。

辨证:胎毒结于心下,渐入营血,随经达于肌表。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10克,黄芩6克,黄连3克,半夏6克,干姜3克,大枣6克,桃仁6克,红花3克,土鳖3克,银花6克,玄参6克,土茯苓6克,一付。

1982年7月27日,四诊,此前共三诊,每诊一付,现已服完三付,从头到足粗皮脱完,只留后痕迹。原方去银花、玄参、土茯苓,以资巩固,一付。

1982年8月3日,五诊,臂部又开始发斑红色,守初诊方二付,前后共6付痊愈。

批注

皮肤瘙痒、发红、溃烂——有湿亦有热,湿热病机已经非常明显了。

多處顽癬,粗皮甲错——皮肤病日久,患处已经有了瘀血、死血、败血,所以皮肤变得甲错。

此处使用的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桃仁、红花、土鳖虫

曾荣修先生肯定觉得加入桃仁、红花力量还是太弱了,于是乎再加入土鳖虫这个虫类祛瘀血药物,强化此方融化死血的能力。

服完三付,從頭到足粗皮脫完,只留後痕跡”这疗效,羡慕的令人眼红!

另外曾荣修辨证非常精确——“胎毒結於心下,漸入營血,随经达于肌表”。

这个“随经达于肌表”的过程请参考前文讲解。

四、水泡型斑症

罗某某,男,76岁。1982年6月22日,昨日开始全身发痒,继则发斑状水泡,色淡红,今晨全身水肿,头面水肿畸形,双手足凹性水肿,目前躯干、四肢斑状水泡无数,淡红色,尿少,脉濡苔白。

辨证:由于脾胃阳虚水停,泛及身躯皮毛。

治宜:温中扶正、燥湿清热利尿。

方药:甘草15克,法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大枣10克 ,苍术10克,车前草10克,一付,因病重,年老,延误病机。

1982年6月22日,身痒好转,斑状水泡全消失,足肿消失,双手微肿,头面好转,原方一付。

1982年6月25日,全身水肿及斑状水泡痊愈,尿增多,原方去车前草,一付。

批注

此处使用的是甘草泻心汤+苍术、车前草

患者身体浮肿、尿少、全身大量水泡,这都是体内水湿猖狂、水毒排泄不出去的表现

加入苍术、车前草燥湿利小便,排出体内水毒也。

不过剂量这么小,竟然能够取得一剂消肿的速效,不禁令人诧异。我治疗此症候恐怕会首选茵陈五苓散等强力利水方剂。

五、扁平疣

敬某,女,12岁。1975年6月2日,代述:孩子面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疹子数十粒。皮肤科诊断为:扁平疣。治疗无效,触之硬实,境界明显,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邪随经脉达表于面部,面属阳明故知之。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

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痊愈,追访多次未复发。

批注

对于扁平疣使用甘草泻心汤原方取效,实在是速效。

我目前治疗扁平疣未有单用过甘草泻心汤原方的经验,而薏苡仁剂用的比较多,这是学习日本汉方的经验。

对于患处非常坚硬的,采取软坚散结+祛瘀血的方法。

六、漆瘡

罗某某,女,40岁。1975年8月12日,因邻居油漆家具前往参观,继后全身发斑,初未介意,至心烦奇痒来诊。脉弦偏数,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腠理不固为本,感漆辛热之毒诱发漆疮。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75年8月15日,基本痊愈。再继二付,以巩固疗效。

批注

这里采用的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这是曾荣修老先生治皮肤病最常使用的加味。

既然知道是油漆诱发的皮肤病,自然要解除皮肤中潜藏的毒素,此加味与皮肤解毒汤有类似之处,故能够取得速效。

七、過敏性紫癍

张某某,女,30多岁,医生,夫妻俩均是西医。1979年9月13日,偕同丈夫来家中求诊,其丈夫述:她鼻窦炎复发,我买了麻黄素一大把(指手掌捏满了药)给她滴鼻,滴后鼻子即通气,事后又不通气,求给中药,经诊断后,给予:葛根汤原方二付。

数日后夫妇又来,并说鼻窦炎全好。既然好,又来干什么?我问。大家都是熟人,故言语随便。

其夫说,她还有个怪病,不知能治否?

询知:他们家住华大工行道宿舍,出门买菜购物必经洪门街,每次路经此地,必全身发斑,甚至晕倒。找不出什么过敏源,此属华大繁华中心地段,每日过往行人上千上万,没听说第二人过敏者,因告知:这是她个人体质问题,邪到之处正气必虚。

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服此二剂后,多年路经洪门街再没发病。

批注

这个症候与狐惑病有类似之处,都是精神性的疾病,与心理相关。

《金匮要略》记载: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这里的“卧起不安”,其实就是反映了患者精神不安定,而“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则是表现为皮肤上的疾病。

这一患者一到繁华人多的地方之后,就精神不安、身上出癍甚至于晕倒,这就是典型的心理作用。曾荣修老先生把此人当成狐惑病治疗是非常得当的。

矢数道明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也引用了一些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精神系疾病的医案,这里摘录如下: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近江之国大津人来此,与先生秘语。其云,余16岁独生女,已经订婚,患有奇病。每日夜间,家人入睡后,则暗自起床,翩翩起舞,其舞蹈姿势,绝妙闲雅,恰似名演员舞蹈。余偷观之,舞姿各式各样,随曲调变换而舞。时间一到即止,入床就寝,翌日早展,照常起床,如一般人而无异常。既使与其提起此事,亦毫无记忆。祭狐仙与祈祷等均无用。唯恐婆家得知退婚,故前来请先生医治。

先生听后,认为此证即狐惑病(精神病之一种,此为梦游病)。诊察之后,与甘草泻心汤,数日此奇病治愈,平安结婚,已生小孩。

又一妇女不知柜中有猫,而加盖。2~3日后掀盖时,猫因饥饿而张牙舞爪,盯着妇女冲出。因过度惊恐,而患奇病,从起居动作直至发声,均酷似猫(此即着魔)。先生朋友清水先生因听了先生上述之话,与甘草泻心汤,此病亦愈。

(中神琴溪翁《生生堂治验》)

这两个医案可以与曾荣修先生的医案互参。

八、手足濕疹

陈某某,男,28岁。1981年7月5日,掌心湿疹如顽癣,奇痒烦心,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结于心下蕴毒,随经脉达于四肢。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0克,二付。

共四诊八付药,手足脱皮痊愈。

批注

这里采用的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土茯苓、金银花、玄参)+祛瘀血三味(桃仁、红花、土鳖虫)

此处由于病情顽固已经类似于顽癣,所以加入虫类药物搜剃体内干血、死血以撼动之,颇为对症。

服用8剂之后脱皮痊愈,疗效实在是惊人。

九、手足濕疹兼冠心病

杨某某,男,65岁。1982年8月11日,双手足湿疹月余,指缝、掌心、手背间原有斑,肌肤甲错,目前奇痒难忍来诊,患冠心病12年,目前心悸不安,头眩,脉弦缓,48次/分 ,苔滑润,花剥微黄。

辨证:胃气虚损,湿热久变化毒,深入营血,心下郁结故心悸,达于肌表故发斑疹。

治宜:清热燥,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夏枯草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苓12克

每诊二付,至五诊时,头眩愈,手上湿疹及癣开始脱皮,心悸好转,不活动已不累,饭后腹胀,原方去夏枯草、银花、玄参、土茯苓加厚朴10克, 脉56次/分,苔花剥而腻均减。

1982年8月31日,七诊,腹胀愈,双手湿疹及癣均已脱皮,换新肉,肠鸣愈,大便一贯稀溏已成条形,心悸本愈,稍活动已不心累气喘,脉弦64次/分,苔白微黄润,原方再去厚朴,以后巩固疗效,复诊四次,脉已达70次/分,苔白,自己感到冠心病均愈。

批注

一诊采用的方剂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土茯苓、金银花、玄参)+祛瘀血两味(桃仁、红花)+夏枯草

舌苔湿腻,典型的水湿舌象

而皮肤病日久导致肌肤甲错,说明已有瘀血潜藏在其中

从医案后面的症状描述来看,此人明显有消化系统的问题,胃气的运化功能异常。所以从中焦脾胃为主治疗这种皮肤病是绝对没错的,属于治本之法。

最后患者的心脏毛病都获得缓解,实在是妙极了!

十、腸胃型荨麻疹

彭某某,男,30岁。1975年9月12日,雨天突然胃疼,继则全身发斑身痒,烦躁,经华大打针服药不效,卧床不起,应邀出诊。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气机阻滞故痛,湿热之邪随经络达表故发斑。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温中扶正。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吴茱萸6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75年9月15日,胃病大减,身痒心烦基本愈,斑色由红转暗,已下床活动。原方再服2付。病员赞叹中药神效,告知:两年前在渡口市同患此病时,西医诊断为肠胃型荨麻疹,住院治疗月余方效。

批注

采用的方剂是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土茯苓、金银花、玄参)+吴茱萸

加入吴茱萸的证据不太充足,大概是医案记录不够详尽,亦或是曾荣修老先生从脉诊上寻到了使用此药的依据,而脉诊感受难以在文字上描述清除

西医诊断为肠胃型荨麻疹,而中医用治疗胃病的方剂取效,在这一点上,中西医达到了共识。

可是为何西医治疗月余才痊愈,而中医4剂就治好呢?

恐怕是西医用药方法上有所欠缺,只知看检测报告,不知道像中医一样从整体出发辨证寒热虚实。

十一、重型癍症

刘某某,男,21岁,天然气公司工人。1979年9月28日,在污泥坑作业后发斑,主要躯干四肢,各发红色斑块数起,作痒来诊,脉弦滑, 苔白。

辨证:此因感受秽浊之邪,由鼻袭入肺胃,肌腠不固,故发斑。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79年9月30日,病无进退,大便干燥。原方加大黄6克,二付。

1679年10月4日,上诊后病情加剧,改去华大就医,嘱住院治疗,本人不同意给予打针服药,昏昏欲睡,病情继续发展来诊。目前躯干、四肢,红斑成团密布,遮盖皮肤,高出皮肤,灼热,心烦奇痒,昏昏欲睡,形势危急恐怖,邪已深入营血,病重药轻,无能为力,改方为:甘草泻心汤合抵当汤全方,生大黄易生地20克,缺:水蛭、生地、大枣,用玄参代生地,二付。

南极按:实际服用的方剂为——甘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桃仁、虻虫、玄参

1979年10月7日,四诊,奇痒心烦大减,斑色由红转暗,原方二付。

1979年10月10日,五诊,除局部仍有暗色斑痕外,全身开始脱皮,已无身痒,心烦及其它不适,原方二付,以巩固疗效。

多次追访无复发。

批注

一诊处方为甘草泻心汤+皮肤病三味(土茯苓、金银花、玄参)。这是曾荣修老先生一贯的开路方剂。

病情加重之后,红癍极其严重,已经全身发作,类似于温病说的“热入营血”。

面对所谓的血热症候,后世治疗恒重视凉血,而汉唐古方不仅重视清热,更重视祛瘀血

比如后世温病学派常用来治发斑的方剂——犀角地黄汤,其实出自《外台秘要》中,是陈延之的处方。

《小品》芍药地黄汤,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


芍药(三分),地黄(半斤) ,丹皮
(一两) ,犀角(屑,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可以看到温病学派是从清热凉血的角度看待此方的,而汉唐医家则是从祛瘀血的角度来理解此类方剂

而曾荣修面对这样全身大面积发斑肿胀、皮下出血严重的患者,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投用抵当汤这种强力祛瘀血方剂,用虫类祛瘀血药物分离体内血毒,祛除顽固淤血,实在是有胆有识。颇有汉唐古风!

方剂对症,两剂下去就病情大减,读来实在是令人快意!

十二、疥疮、顽癣

曾荣修在医案后面写了一段注解,这段注解挺有趣,我也摘录如下:

甘草瀉心湯除了治療上述各案之外,如疥疮可用甘草瀉心渴加桃仁、紅花,也治有多例。

頑癬多年不愈之病,同樣用甘草泻心湯合抵当汤能徹底治瘛,都有病案,不用贅。

批注

甘草泻心汤加桃仁、红花治疥疮,颇为有趣,值得思考。

多年不愈的顽癣,使用甘草泻心汤合增损抵当汤取效,详见最后一节的医案。

04

曾荣修合用抵当汤法医案解析

一、八年的頑癬重症

曾某某,男,72,炊事员。

1981年5月6日,患頑癬重症八年,多家醫院診治不效,科研所診治無效,逐年病情加重,心煩意乱,影响工作,影响生活。

目前雙下肢(顽癣)成团狀,密布雙下肢,皮厚如癞蛤蟆狀,雙大腿少許,陰囊、小腹、臀、腰各少許。

雙上臂均有成团大小不等的頑癬,及上嘴唇亦少許,奇痒心煩,難以安臥。脈弦澀,苔白。

辨症:邪熱與濕毒結於心下,久而濕毒與血熱蘊毒而成頑癬,其外症肌肤甲错,即瘀血之明證。


治宜:破血行瘀,以抵当汤去大黃為主,兼瀉心下之邪,故兼用甘草瀉心汤,合方治之,清熱解毒同治。

方藥:水蛭10g,虻蟲10g,桃仁10g,生地15g,甘草15g,黄芩10g,黄連6g,法半夏10g,乾姜10g,黄柏10g,大枣10g。三付。

缺: 水蛭、桃 仁、虻虫、生地。另加土鳖虫10g、紅花10g、玄参15g、銀花10g、土茯苓12g,囑暫服二付。

南极按:实际服用的方剂为——甘草15g,黄芩10g,黄連6g,法半夏10g,乾姜10g,黄柏10g,大枣10g,土鳖虫10g、紅花10g、玄参15g、銀花10g、土茯苓12g。

服此藥後,患處已不痒,病勢略有好轉,嘱咐原方尽量找齐。

以後原方缺虻虫,又服三付,共服五劑痊愈。

南极按:实际服用的方剂为——水蛭10g,桃仁10g,生地15g,甘草15g,黄芩10g,黄連6g,法半夏10g,乾姜10g,黄柏10g,大枣10g】

於1981年5月21日,送來雙下肢患處攝影照片,只留下色素沉着的痕跡。面积亦較前縮小。

告知服藥過程,尤其後三付藥,服一次,好一次,大便灼熱,肛門亦熱。

從前大便不通利,現在大便很爽快。

從前胃脘腹中痞塞,現已輕快。

自服後三剂藥中,全身患處逐漸大块癬皮脫落,只留痕跡。三劑後已痊愈!

關於攝相問題,初未服藥前照一次,最後照一次,對此留紀念。事先我已告知。

他說:起初他不相信能治好,抱懷疑態度。因為走遍了各大醫院及科研所,而且數年時間,這次姑且試一試,谁知效果來得太快,不去摄像情理有愧。但現在已沒有對比的價值。並說,他家人每次給他洗下裝,總是脓血粘染不易洗淨,痊愈後旧下裝已抛掉。

批注

从后面的记录来看,此位患者有明显的心下痞满、大便不畅,因此采用甘草泻心汤完全对症。

肌肤甲错,说明皮肤中有死血、干血潜伏,故用虫类药物强力祛除淤血。

服后出现的肛门灼热,应该是体内的热从大便中外排。一般来说,服药之后有明显的排邪反应,则取效必然很快。

这么重的病五剂痊愈,实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曾荣修老先生的功力!

曾荣修老先生紧接着对此医案做了说明,价值很高,言简意赅,宜反复阅读:

曾荣修老先生的讲解

此案是我發現後毛遂自荐,病員半信半疑,因為前面已治愈數例。

其中一例馬某某,男,50歲,人民汽車修理廠保管員。患扩散性頑癬數年,久治不愈。

於1976年在我處治瘾後,將此方抄與別人治愈数例

其中另有科技大學计算机系教师某某某,及周某某廠工人其妻子是華西醫大外四病室護士,均是擴散性頑癣多年藥味不缺,三剂內基本治愈,追訪前案馬某某多次,一年後颈部稍有復發,自己原方一付而瘛。


体会:

治療頑癬為何用抵當湯與甘草瀉心溻合方?

實際乃余從實践中得來,過去在治療癍疹之類的皮肤病,每以甘草瀉心汤取效;已詳於甘草瀉心湯臨床運用的論述中,茲不赞述。

【南极按:这也是我把甘草泻心汤一节的医案与抵当汤一节的医案整合在一起的缘故。就是为了方便对比学习。】

自遇馬某某一案,患扩散性頑癬多年(四年)遍走各醫院治療無效,余初用甘草瀉心汤加味,瘙痒有些好轉,但不能取效。

經過反復思考,此類頑癬應屬肌肤甲錯范畴,《金匮》 血痹虛勞病脈症並治篇中······论及内有干血肌肤甲错....此干血乃久瘀蓄血症也。因此於甘草瀉心湯中起初加桃仁、紅花、土鱉破血行瘀之品,效果即有好轉。

繼後改為抵當汤去大黃加生地。

最初考慮因瀉心湯中有黄芩、黄連,足以瀉心下之熱,故不再用大黄,結果效如反掌, 以後遵此法則,未再改變

批注

曾荣修老先生把他发现此经验方的过程和盘托出,令我等后学有所依托,实在是令人受益匪浅!!!

其实许多后世良方都是把一些以前就有效的方剂进行有机组合,然后进行加减变换,令其疗效最大化。

我举个;例子,比如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血府逐瘀汤,就是这么来的。

血府逐瘀汤=

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桔梗、牛膝

-枳实+枳壳

清朝的王清任就是把汉代仲景的四逆散明代《玉机微义》中的加味四物汤(到了清朝的医宗金鉴里头改名为桃红四物汤)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取得了更好的疗效,并加了牛膝、桔梗两味药,当成了一张全新的方剂使用。

也许王清任发现此合方的过程与曾荣修类似——两个方子单用疗效不好,合在一起之后疗效凸显,于是就固定下来作为常用处方。

二、重症发斑

 劉某某男,21,天然气公司工人。

1979年9月28日,在污泥坑内作業後發癍,主要軀幹、四肢紅色癍塊數團,攝癢,別無他症。脈弦偏滑,苔白。

辨症:由於秽浊之邪自口鼻傳入肺胃,素體肌腠不固,感邪而發病。

治宜:清熱、解邪、扶正。

方藥:甘草15g,黄芩10g,黃連6g,乾姜6g,大枣10g,法夏10g,銀花10g,玄參12g,土茯苓12g。二付。


1979年9月30日,病無進退,大便乾燥,原方加大黄6g。二付。

1979年10月4日,上診後病反加劇,改赴華西大就診,其母系該院護理人員。醫囑住院治療。本人不同意住院,給予打針服藥,昏昏欲睡,病情仍缴續發展。目前又返我處求診。

病情严重,軀幹与四肢紅癍成团密布,高出皮肤,灼熱、心煩、瘙痒难忍,昏昏欲睡不能。

此病情危急,邪入營血,病重藥輕無能為力。

改用甘草泻心汤合抵當湯,去大黄加生地。

方藥:甘草15g,法夏10g,黄芩10g,黄连6g,大棗10g,生地20g,桃仁10g,乾姜6g,水蛭10g,虻虫10g。

缺:水蛭、生地、大棗,另加玄參20g。二付


【南极按:实际服用的药方为——甘草15g,法夏10g,黄芩10g,黄连6g,桃仁10g,乾姜6g,虻虫10g,玄參20g。】


1979年10月7日,奇痒、心煩大減,癍色由红色转变为暗色,原方二付。


1979年10月10日,除局部仍有暗色痕跡外,全身開始脫皮,已無身癢心煩及其它不適。

原方二付,以資鞏固。

以後多次追訪,自全身脫皮後從未復發。

批注

这个医案与第三节的第十一个医案是同一个人,由于有记录准确剂量,所以我还是将其收录进来了。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文作者为tsp南极,文章首发为医林独啸斋,转载请注明出处,不注明出处者,本人将用法律武器追究到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草泻心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10种皮肤病
甘草泻心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11种皮肤病
甘草泻心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6种皮肤病
治疗一例湿疹瘙痒案
疑难病症私藏传世秘方及医案笔记(一)(1—12方)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