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没事不要出来去创业了

01

为什么不要出来创业

即使没有这次疫情,中国持续高速增长几十年的情况也会逐步变化,从高速增长变为中低速增长。

我们可以从2017中国的去杠杆等因素引发一些企业问题已经看出很多苗头。

那么以前因为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比如人员管理问题、现金流管理问题就会逐步暴露出来。

无论是做一个上班族还是创业者难度系数都会变大,尤其对创业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上班族,你更多是一个螺丝钉,你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学会适应各种环境,了解各种企业的相关流程;创业则是从0开始,靠想象、经验或者参照物来构建一个体系,创业初期创业者常常是多重角色的综合体,往往既是老板,也是首席营销官、首席财务官、首席人力资源官、首席专家……

总而言之,上班族、创业有各自的游戏规则。上班族是主要为所在企业服务,为服务企业创造价值;创业则是带领一个团队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还得团队成员付责任。

我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拼了老命也要去创业,看着别人在台上风生水起,怎么不会想象和期待呢?甚至台上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家伙比起以前的自己还要差呢。

另一方面,一旦创业成功所伴随的巨大财富增长,和上班族巨大的对比,就是一个N倍数的增长,一个收入增长缓慢的对比。

2015年前后,那时候国内有巨多的PE和VC,到处都是谁谁的公司被投了,估值多少,这样的财富神话扰动每个人的心,当时不心动也很难。

伴随着2018-2019很多民营企业泡沫的破灭,这方面的情况得到了很多好转,资本市场对应的是很多PE和VC的关门和破产。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边是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越来越难了,而资本选择是否投一个企业也会越来越慎重,毕竟资源有限,投资的决策需要评估更多的因素,比如安全系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病急乱投医,而且市场上的PE和VC玩家也不多了。

除非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比如5G、6G类似这种对现在和未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配套创业,否则估计会很难。而且,大家都知道这种高科技创业对资金和人才的要求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创业如果可行性过关的话,还是可以争取得到政府支持的。

而前几年很火的自媒体创业,这条路并不好走,大家不要光看李子柒等网红的风光无限,大家想一想中国那么大,这样的人才出来多少。流量真的很贵很贵!

大家不要瞧不起罗永浩,他是自带超级流量的,这样的人在当今中国也并不多。

02

就业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我在2019年6月撰文:

目前官方最新的失业率已经超过5%,其实从2019年5月国家成立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就业形势的严峻。

整个中国的情况越来越和日本、韩国的情况接近,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的情况会比较普遍。当然,这也与我国高考的改革有关,大学生一直在扩招,考上大学不是问题,而是考上什么类型的大学才是关键。

从这次疫情的影响来看,这方面的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今年的研究生扩招高达50%。

大家都知道AI对就业的影响,人工智能在消灭很多工作岗位比如制造业的工人时,同时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岗位比如大数据处理等,所以在评估就业难的时候也不需要过于悲观。

这几年,以下岗位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主要包含:快递、各类中介如房产中介、餐饮、培训(升学、成人)、出行(滴滴、北汽、曹操等)、自媒体从业人员、民宿、小店……

所以说,很多制造业招聘不到工人是很正常的。整个社会在转型升级,未来很多小型工厂基本会消亡,这是阻挡不了的趋势。

这次疫情短期冲击对各类中介、餐饮、培训、出租车、旅游酒店等服务业影响巨大,数量巨大的老板在这次疫情中关闭了自己的公司。但是,疫情只会短期改变就业和创业的情况,从中长期来看这几点关键特征依然适用,那就是马太效应和分散化并行不悖,具体我在后面会进一步说明。

03

究竟发生了什么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BATJ、TMD逐步变成了头部超级垄断性公司,伴随的就是在互联网创业难度越来越大,凡是在互联网有一点机会的苗头,只要这些互联网大公司一进入,所谓的机会也就变成了一地鸡毛,一些创业公司甚至连被并购的价值都没有。

而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建筑装饰行业……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会遵循马太效应的规律,社会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基本上不会存在中间地带,即使现在有所谓的缓冲地带,未来也会逐步消失。

当然也有漏网之鱼,服务业比如零售业走向分化,比如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卖场不再流行,而全家、苏宁小店、天猫小店等越来越受欢迎,从业者也越来越多。

而从这次疫情来看,这类小店不但没有受影响,不少人甚至赚了不少钱,但这种小店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业者,因为并没有多少雇员,基本就是家里人在打理。

伴随的就是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心态都发生了变化,未来只会越来越明显,主要有如下特征:

1) 灵活的零工模式。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非全职工作,并且公司也日益依赖非全职人员完成公司业务的一种经济和工作状态。

2) 散落各地的员工越来越常见。同事不在一个工作场所,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协同越来越普遍。

3) 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的状态将不复存在。

4) 任务驱动型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常见。

虽然,这种灵活的就业者在这次疫情中受冲击很大,尤其那些不习惯存钱的人可能吃饭都会成问题,但这次灰犀牛事件不会对趋势产生实质性影响。

04

我们的出路

不要轻易去创业,这是一条重要建议!

至于为什么,我在开篇已经说明了创业各种难,当今社会已经过了创业最好时机了。

不是说创业一定不成,而是成的概率变低了。


下一轮造福神话,要等到新的突破性技术出现,比如类似移动互联网爆发导致创业机会。

而泛泛的看他人去创业就随便去跟随创业,不死才怪。比如这几年到处开的民宿,其实早就是红海了,这次疫情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很多创业者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

不建议创业,与我们创业者能力是否够强、心态是否够好、学习能力是否够呛强等等都无关,而更多的与大势有关,这是周期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个人的建议是三个方向:

一是去大企业或者是中型企业,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大而不倒。

从这次疫情来看,这类企业的好处毋庸置疑,现金流也更加充足,即使几个月企业收入受到影响,也有足够财力来支撑,不至于牺牲员工的利益渡过难关。

不考虑疫情,在马太效应影响下,大型企业因为卡位,占据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多。大企业可以以多种方式、更低成本获取信贷资源,而小企业可能获取贷款都不行;比如大型企业可以通过低价竞争将竞争对手彻底打出市场,大企业亏个几千万无所谓,小企业如果这样就活不过明天;大企业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他企业与之抗争、生存的难度极大。

二是去做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公务员收入看起来并不高,但是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隐形福利好。而且如果你做一个上进心强的公务员的话,你会拥有更高的观察社会的视野,也会获取非公务员很难理解的一些信息,而信息、视野这样的对我们未来成长是很有帮助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权力。

事业单位以教师为例。教师尤其发达地区的教师变成很好的工作岗位,无论是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来看。因为教师背后代表的是稀缺的教育资源,所以你会看到不少名校毕业生清华北大复旦等会选择做小学、中学老师。

这一点,2019很多城市的学校招聘比如深圳、杭州,应聘者很多就是这样的名校学生。

三是去开一家小店。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去大企业或者垄断型组织去工作。那么开一家小店也是选择。

这个小店可以是小卖部,也可以是小餐馆(疫情总会过去),这在国外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替代选择。

另外,同时要对灵活的就业模式不要抵触,要适应,我们可能同时服务于多家企业。短时间工作,长时间休息将会越来越常见。

比如开一家小店的同时,还会接一些文案等可以远程办公的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需要多份工作才能维持生活。

总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因为超高速增长伴随的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未来要想维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增长的基数也太大了。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事业都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话题。

没事不要轻易去创业!

(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业如何找钱:越简单的模式越容易成功
天使湾创投庞小伟给创业者的一封信
​全民「转行」浪打浪,前浪后浪都晾在沙滩上
张天一:小小米粉,霸蛮成长
你不知道的以色列:这个开挂的国度是怎样炼成的? | 邓亚平 | 观点&博客 | 以色列时报
创业之路的误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