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 每势都要经三松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第五节:每势都要经三松

张义敬及张宏在其合著的《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中写到:“可以说,太极拳中的一切巧妙和健身的效果,都是由松柔而生,或从松软转化而成。”“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终我们一生,也不过是不断努力追求更高度的松柔而已。”“因此,凡是违反了松柔这一条原则的,都不能称之为太极拳,至少不是正品。”

太极拳放松的道理,还能教会我们怎样认识自己、观察事物、解决问题,使我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终身受益。虽然,太极拳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放松,不能说有了放松就有了太极拳的一切,但可以肯定地说,放松渗透着、滋润着、支持着太极拳的一切方面,没有放松,就没有太极拳的一切,即使手脚比划的很像太极拳,也一定没有太极拳的神韵和内涵。要练真正的太极拳,每个动作必须要做到开始起于松,过程行于松,结束定于松,自始至终都要坚持这三松。

一、每动开始起于松

起于松就是要求每个动作都应动时先松,不松不动,以松引动,松中生动。这种以松启动的方法有点像雨季产生的山体滑坡,高处向着低处松,实处推着虚处行,自身重量是动力,随着滑动变体形。

太极拳用松引起动作的做法,合理利用了身体虚实两侧自然不同的劲力资源,充分发挥了双方各自的独特优势,符合阴阳相济的力学原理。一般来说,虚侧轻灵随和,动作幅度较大,技击攻防的作用感强,能领起周身运动,是以受力做功为主的一侧。而实侧支撑着大部分身体重量,蕴含着更加丰富的位能资源,可通过向下放松(偏沉),将位能转化为动能,转化为推动行拳的力量,是以稳定支撑、产生力量、推动运行为主的一侧。实侧松沉出来的力量,通过状态反射、力学连动关系传递给虚侧,推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的拳势运行。

从运劲的角度说,就像必须先拉弓蓄劲,后发箭远射一样,太极拳每个完整的运动单元都是先蓄而后发。蓄劲的方法就是上半身向下放松,与下半身相向相合。上半身向下放松又必须先沉肩,所以,每个先蓄后发的完整动作,都应从沉肩开始,从放松下沉欲虚脚侧的肩井穴开始。

肩井穴,第一像水井,有一定深度,似有水涨落,向下松沉可直通肩胛、肾俞、裆胯,有助于垂脊坐腰、敛臀收腹、胸腹相合。第二像一朵花,作为穴位的那个点像花蕊,周围的皮肉像花瓣。“花蕊”上吐时,“花瓣”开放,皮肉向手臂方向舒展,有利于肩关节缝隙拉开,手臂伸展放长。肩井穴向下松沉时,就象花蕊向下收缩,拉动周围的花瓣(皮肉)向一起收拢聚合,从而拉动手臂屈收,气血回流。原实脚侧肩井穴向下松沉,不论想象成井水下渗,还是想象成花瓣收合,或是想象成水中漂浮物下沉,都有助于肢体屈缩、拳势收合,有助于一个运动单元的开始蓄劲。紧接着肩井松沉的是肩髃穴向下松沉。肩髃穴位于肩胛与肱骨头之间的骨缝上部,像手臂一样悬在空中。肩髃穴向下松沉,肩膀自然会向身肋靠拢,可助推身躯骨肉在向下松沉的同时向内收敛,向另一侧滑动,进而推进重心向另一侧移动。

准备动时全面松,动作开始重点松,松出偏沉破双重,拳势自在松中生。以“偏沉”处为开始,以“则随”处为延续,形成全身先后有序、领随分明、一动无有不动的运动系统。这就是每动起于松、松中生运动的做法和道理。

二、动作过程行于松

行于松就是要以心行松,以松运身,节节贯串,穿骨过筋,走遍全身的细微末节,推动肢体运行。

“节节贯串”的“节”本指骨关节。每个关节的两骨之间都有一定距离,是有弹性的软组织填充其中,使关节腔有一定开合伸缩的弹性空间。“节节”是指依次相连的所有关节,“节节贯串”就是一节一节地欲开先合、欲合先开、开合传力、依次推拉的运行过程。以手臂为例,每逢拳势开放、手臂伸展时,在腰身的推动下,肩、肘、腕及掌指各关节依次打开,将手臂送出去,但欲开又要先合,于是形成如下的运动过程。第一是肩关节先合后开,即首先是伸腰竖脊,推动肩胛骨,压缩肩关节,进而推动大臂伸展;然后是,大臂被推动的同时又回给肩胛骨一个反作用力,使肩胛骨后坐,打开肩关节。第二是肘关节先合后开,即首先是大臂前伸压缩肘关节,进而推动小臂前伸;然后是小臂被推动的同时又回给大臂一个反作用力,使大臂后坐,打开肘关节。第三是腕关节先合后开,即首先是小臂前伸压缩腕关节,推动掌指伸展;然后是掌指的舒伸又回给小臂一个反作用力,使小臂后坐,打开腕关节。肩、肘、腕、掌、指各关节,如此地按照顺序、先合后开、节节传力、节节推动,使手臂节节贯串、伸筋拔骨、放长击远。

阳动完后转阴动,开尽之时自收合。每逢拳势收合、手臂屈缩时,受垂脊坐腰地牵拉,首先是肩胛骨向下松沉,拉开肩关节,拉长肩关节腔内有弹性的软组织。当被拉长的软组织恢复性地收缩时,自然向回拉动上臂,于是,收合了肩关节,同时也拉开了肘关节,拉长了肘关节腔内有弹性的软组织。当肘关节被拉长的软组织恢复性缩短时,自然会向回拉动小臂,同时,也就拉合了肘关节,拉开了腕关节,拉长了腕关节腔内的软组织。接下去如此延续,腕、掌、指及手指各关节,都是先被拉开,再相收合,关节腔内的软组织,先被拉长,然后收缩,以牵动从肩胛到指尖,全手臂大小所有关节都收合到位,整个上肢随整体拳势屈缩到位,这轮的阴性松动就算完成了。

拳家王壮弘先生,在教拳讲四肢放松时对弟子们说:“爹娘给的手脚四根棍子,怎能放弃?撑顶抗拒来力已成习惯,但这一习惯一定要改,不改不行。因为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主张软软的,这棍子要由直棍子变成三节棍,要由三节棍变成一根鞭子,要由皮鞭子练成水波浪般的柔软、灵活、沉重。这是太极拳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这样再加全身的意识,就会有龙卷风和空气膨胀,有裂变能量的感觉。”

手臂各关节以开合推动整体伸缩的运动模式用于手臂划圆,可将肩当作握鞭的手,将手臂当作被甩的鞭,用肩带手臂像是用手甩鞭子一样,先顺着手要去的方向送出去,再逆着手已去的方向扬起来、带回来,也是着意于肩部沉浮开合地划圆,带动手臂下出上回地抡甩起来。

前后节节贯串的手臂如此,上下节节贯串的腰脊同样如此。以脊柱的各椎关节为例:凡拳势收合时,垂脊坐腰,脊椎自上而下一节一节地松沉垂落。当第一节下落与第二节相合并推动第二节向下松落时,第二节又回给第一节一个反作用力,使第一节向上升起,与第二节上下相开。同样,当第二节下落与第三节相合并推动第三节向下坠落时,第三节又回给第二节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第二节向上升起,与第三节上下相开。如此类推,椎体像断线的珠链一节一节地依次向下松落到尾闾末端,合势结束,开始转入开势。开势开始是在小腹向下松沉的杠杆作用下,尾椎末端(第一节),先向上托一下第二节。当第二节被托向上托起第三节的同时,又回给第一节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使第一节向下坠落。当第三节被托向上托起第四节的同时,又回给第二节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使第二节向下坠落。如此一节一节地向上推动,然后又一节一节地向下坠落,推力直达头顶、指尖,开势宣告结束,又开始转向合势。

这样通过开合节节贯串地传力及运动方式,说起来复杂,做起来简单,就像流水浪推浪,又似秋千悠然荡,道法自然,自由自在,符合力学原理。练拳要明白这样的力学道理,进行这样的运动想象,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逐渐就会有个略约的感觉。在节节贯串地修炼过程中还应知道:第一、节节贯串一路先后经过的每一个关节,既是中继站,又是加油站。作为中继站,劲力有进有出,合就是迎接劲力进入,开就是送别劲力走出。作为加油站,劲力有蓄有发,合就是劲力收蓄,加油,开就是劲力发放、送出。第二、“节节贯串”之“节”不能只限于骨关节,也可理解成一节一节的骨骼,理解成意气一路所经过的每一个细节。总之是意气地节节贯串,不能在关节间跳跃着、断续着走,而是要细化到一路沿线所有的筋骨皮肉,细化到走过一路的每一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像是一个小关节,都像在一合一开,有序地收缩或伸长。第三、节节贯串要起于点、行于线、泛于面、透于体,点、线、面、体地依次运行;要穿行于骨髓、充斥于筋肌、外攻于皮毛。第四、节节贯串运行的是双向对称劲路,是合中有开、开中有合;进中有退,退中有进;上中有下、下中有上。肢体伸缩时,就像衣服与皮肉若即若离、相互摩擦似的,皮肉与筋骨也有分离摩擦、反向运动的感觉。例如,手臂伸展犹如穿衣袖,筋骨往长里伸,皮肉向短里缩;手臂收缩时犹如脱衣袖,筋骨往回缩,皮肉往外伸。又如,脊柱松垂时犹如水落石出,沉气如水位降落,提神如石从水中向上升出;伸腰竖脊时,向上依次节节推动的脊柱像是泉水向上冒,或像毛毛虫向上爬,而尾骨骶骨却同时在向下伸插放长。再如下肢,内侧向上松时,外侧向下松;内侧向下松时,外侧向上松。这些都是阴阳相济、反向对称地运动。第五、寻找节节贯串的感觉要局部节节进退与全身开合伸缩协调一致,如不能兼顾,也可以手臂、脊柱、腿脚先行轮流侧重找感觉,以求各个突破,体会到内部似气行、如水流,徐徐进退的穿行感,然后再顾及各个部位的有序配合,细细品味、尽情享受全身整体畅快淋漓的幸福感。

如果再追问一句:节节贯串一路行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答曰:是意,是气,是能量,是劲力,是偏沉与则随对称运行的足迹,是自身重量和轻量的阴阳相济,是开合虚实的往复运行感觉,是反映到体内的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相互作用。这些回答都对,但却都不是源头,又都不彻底。因为这些都是松出来的,没有松这一切都感觉不到,都与己毫无关系。所以,归根到底,答案只是一个“松”字,节节贯串一路运行的是以心行松、以松运身的松意。

总之,节节贯串总对称,阴阳相分或相迎,小到一路细胞间,大到全身纵与横,不是向心即离心,如浪推涌一层层,自身重量是动力,体畅心舒情趣浓。

三、每动结束定于松

结束定于松的做法是:每逢定势,根向梢松,伸筋拔骨,八面支撑。

太极拳每个动作单元的开始都是合,是收缩,是蓄劲;最后的一段都是开,是伸展,是发劲。定势是开势即将开到尽头时地一鼓作气、气行诸外、伸筋拔骨、内劲外发的发劲动作。由于定势动作重在内劲,外形动幅很小,所以常被人忽略,尚未走到走够就转入下一式了,于是练成了半拉拳。但定势动作很重要,对健身,对提神,对观赏,对培养自信和增强攻防意识都不可缺少。定势动作内容很丰富。从运动劲力的角度说,定势是从根节向梢节松开,是膨胀、放大、伸长;是前面胸腹相开,后面伸腰竖脊,脚下踏地有力,两手劲到指尖。从精神状态的角度说,定势时,伸脊竖颈神贯顶,顶天立地放豪情;眼神主光看远,余光顾及两侧,不怒而威,唯我独大,渺视一切。从技击攻防的角度说,定势是手触及到对方肢体之后的发力、攻击,虽然外形动作很小,但内在劲力悠长,穿里透内,势不可挡。

要做好定势的放松,最好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胯环跳生松力,力达虚胯和虚肩。实脚侧环跳穴生力的方法,主要是环跳带着实胯及其所承载的身体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落,从身体重量中松出沉力来。环跳穴本在胯的外侧偏后,由于向下松的顺畅了,就自然地向内收敛,向胯的支撑中心靠近。从而把实胯移动到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最佳力学位置,以便更加平衡稳定、顺畅贯通、轻松自然地担当好主要支撑。环跳穴向下松沉的反作用力送同侧的肩膀上浮、外开,环跳穴下沉内收的顺作用力送虚胯上擎外开。

第二步,实胯松融灌入腿,自肩至手节节伸。实胯环跳穴向下沉向内收,推动实腿节节贯串、气向下行;同时,向下的反作用力向上推动伸腰拔背,两臂伸展、气向手行;托举虚胯向上,反推虚腿伸展,助力上下相开。

第三步,脚下铺平踏地稳,手掌劲力到指尖。两腿气向下行到达脚底时,脚底铺开放大,处处亲密贴地,踏地平实有力。腿脚向下伸蹬的反作用力上传到头顶,精神振起,有顶天之雄伟;前传至手,手感鼓胀肥厚,内劲贯到指尖。至此,定势动作圆满完成。

定势要发力,发力不用力,不用肌肉收紧之力。定势所发之力是松出来的力,是因松而从大地借来的自然之力。腿脚向下伸蹬是借助的地心引力,精神贯顶与劲到指尖是借用的地面反作用力。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因松而反映到体内,就是上下两半身之间、腿脚和手臂之间的对称用力。

相对于开始起于松、过程行于松而言,结束定于松更考验拳者放松的功夫,更应着意修炼。正如吴图南先生所说:“若手伸到极限时都能放松,还有什么状态下不能放松的呢?”若在定势时还能松出劲来发放,还有什么动作不能做到松中生动呢?

总之,太极精髓是松功,劝君练拳重三松;松功难练天天练,战胜自我守住恒;松之再松至虚无,心地敞亮身轻灵;松功到时功功到,方知神妙在松中。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太极拳的劲力训练与运用
太极拳“你问我答”公益活动解答汇编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 太极拳群 - 武术人社区 精品武术文化社区 - Powered...
松出来的掤劲2
第968期:如何认识和把握太极拳的肘劲(上)
太极拳怎么练?分享给初学太极的你!(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