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者不言”并非沉默,而是当说才说,不当说则行(连载153)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56章 暨 能量月祝福连载06

本章是老子对修道者的描述,主要讲了修道者的修养方法及效果。

修道者不应是说三道四的说教者,而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通过减少欲望和亮化品质,达到与万物大同的境界,从而超越一切利害关系,为世间撑起广阔天地。


修道德的重点是内守,而不是外显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指了悟;所谓“知者”指体悟大道者。

“言”指辨说;所谓“不知者”指求道而不得的人,即对道没有实证者。

这句话表示,大道玄妙远超世人认知,用言语无法描摹。悟道者一旦契入道就不会多说,因为言语过于苍白,还不如行不言之教,做出来让有缘人自行体悟。

而那些能言善辩者,看似讲得头头是道,往往只是嘴上有道,但行中无德,这说明他并未心领神会,所以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中对“知者不言”有很多形容,比如希言自然、悠兮其贵言,都是讲这个意思。

天地不言有大美,大道无声有大德。

悟道者有真知,明白自己在广袤时空中只是沧海一粟,以有限的语言无法道尽无限的宇宙,所以不多言。

而未悟道者虽有知,却不明白自己只是知道了一点皮毛——一个人若自认为无所不知时,就容易夸夸其谈,引发争端。

所以,老子说真正的智慧是:自知者明。


真知者修德已达“赤子”的和谐状态:心中明明白白,但一念不生,这是至德无为的境界。

他了解自己,也了解真相;他无需向外界证明自己,也无需外界来印证他。

他的意识始终清明宁静,因为他知道:“我”与世界本为一体;他也证得了:“我”与世界融为一体。


“知者不言”不是沉默不语,而是当说才说,不当说则专注于行。

真知者如水,适时而动,能显能隐。

  • 他不会与人争论,不会道人是非,不会妄下定论;

  • 他所言都是对人有所增益的金玉良言,虽未必好听,但肯定一语中的,能拨动心弦。

言语只是他磁场的载体,真知者无论说什么,都是把爱传出去,即使用了怒目金刚的手段,也依旧是一副低眉菩萨的心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中的“知”与“言”是一对矛盾体。

求知,是为了积极向道。大道守无,真知者守朴,所以不会多言妄语,彰显自己,这样才能精神内守。

而不知者相反,喜欢卖弄学识、炫耀德行,以吸人眼球,这是内在没有力量的表现,所以才会到外在寻求认同。

修道德的重点是内守,而不是外显。

内在饱满了,磁场自会散发;内在浅薄时,质感无法伪装。

下一篇:语言只是辅助,修道要在修德上练出真功夫(连载15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十六章 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微学精讲【25】 第81章——【信言不美】
知 悟 明 行
孙文‖《道德经》感赋(81首)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56
第三十三章:打败自己才是真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