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专题||读舒婷
userphoto

2022.11.24 江苏

关注

一路走来的舒婷


_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祖父循族谱“佩”字辈,为其起名叫“龚佩瑜”。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在上幼儿园时,妈妈嫌龚佩瑜这个名字不谐音,她哥哥是“书”字辈,于是改名为龚舒婷。




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她的第一首诗《致橡树》时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笔名。

迟来的爱情

舒婷的爱情“萌芽”得特别晚,在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环境中,在二十八岁时还没有任何结婚迹象,已然是当时的大龄姑娘。

嫁你简直像私奔

舒婷与陈仲义两人相识、相知、相暗恋达七八年之久,却又谁也没有表露心迹。终于,1981年舒婷远游三峡归来,还不曾抖落一路风尘,陈仲义已树桩般伫立在她面前。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两人不再矜持。就要结婚了,两人决定既不发请柬,也不摆喜酒,把舒婷的东西搬过去就成了。                 


诗歌成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入选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
2008年,获得《诗选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荣誉。
2012两岸诗会桂冠人物奖得主。







在舒婷的诗中,各种主观性的象征俯拾皆是,意象之间的组合由主体感觉的变化而任意多样,这其实都不仅仅是使诗的语言空间得到了拓展,而且也是突现出了诗人心灵中强烈的自我色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舒婷诗联
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诗你读过多少?
《致橡树》发表背后,舒婷:没拿一分稿费,不屑于当“朦胧诗人”
收入大学语文教材的优秀作品《致橡树》是怎么写出的
即使“沉没”也自有它的归宿
朦胧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