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玉观:平湖钟埭民居建筑流变及其习俗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住宅是洞穴,这史书上有记载。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曾巢,意思是当时的人们冬天住在洞穴里面,夏天就在树上用树枝搭一个简单的窝棚,以躲避毒虫猛兽。

后来,出了一个圣人,用木头搭建住所,虽然简单,但能够避风雨和野兽,人们称他为巢氏创始人,就是修造房子的人。到了后来,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各种有地方特色的古宅民居形式也出现了。《周易》中有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外,后世圣人易以古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种上栋下宇的民居就是现在的古宅的前身。

到了商朝和周朝的时候,又出现了个创举,用占卜选择住处,这个占卜就是现在造房子习俗看风水的信仰习俗的前身。

旧时,习惯建造一种形式的民居称落戗屋,也称四落戗,就是四面落水,屋脊和屋檐的六只角向上翘。犹如六支枪,所以俗称六枪屋,同时,也可说成六戗屋。但钟埭地区认为这屋面上的六只角,犹如六支枪,因写成六枪屋与平湖其他地区有所区别。它以砖木结构的平房,四壁用圆木作柱,上有掮梁、护檐、山头等,结构精密,坚固耐用。这落戗屋的建造结构来历,据清嘉庆《嘉善县志》记载,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杂税规定,新造一间房屋,缴二钱银子的皇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每间房屋要收三钱银子,因为造落戗屋只有一根正梁,两面钉掮梁,实际造三间,但只有一个正梁,只能计算一间,比造直贴头三间房屋便宜。

钟埭农村靠近嘉善,于是跟着造落戗屋的就多了,当然老式民居不仅仅是落戗屋一种形式,还有许多,如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 等,还有过去草棚,也是种老式民居。从洞穴、草棚、砖瓦房到钢筋水泥楼房,居住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进步,也体现一种习俗沿革的变化。

钟埭民居的形式

1、落戗屋。落戗屋一般都是三开间,也有五开间,房屋的进深、跨度以横桁条多少来决定,俗称路头,有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就是正梁两面各放三根桁条(横梁),共六根,加上正梁一根,共七根桁条(横梁),称为七路头,五路头、九路头就以此类推。

2、一埭二厨灶。一座三开间落戗屋,两面向后伸出两间厨灶,后面砌一围墙,中间有个天井,俗称一埭二厨灶

3、望前埭。一座三开间落戗屋,两面向前伸出两间厨灶,门前两边砌墙,中间开两扇大门,上面搭有三架廊,中间也有一个天井,俗称望前埭

4、七路头上南屋。一座七路头六戗屋,靠西南伸出两间或一间厨灶,与正屋成弯龙式,称七路头上南屋。根据地理环境以及自有的宅地而定,也有朝南厨灶,造在靠东面也有。

5、前后埭双厨灶。两座落戗屋,建造一前一后,两面造两间厨灶,连接中间一个天井,前埭后壁处大多有个仪门,前后埭房子,大多是七路头、九路头居多,建造工艺比较讲究,这种房子称前后埭双厨灶

6、抱娘屋。一座落戗屋,在东面或西面造两间硬山头的横屋,不与正屋超前脱后,距离正屋一条弄堂,约二至三公尺,过路连接正屋,俗称抱娘屋,东面称东抱娘,西面称西抱娘

7、七路头拖龙梢。一座落戗屋,东舍向东横伸出一间或两间,俗称七路头加龙梢,当然也有五路头、九路头拖龙梢等。

8、落戗屋双拔坡。座落戗屋,两面舍里再向外造出一壁之屋,称双拔坡,也有只造一面一壁之屋,称单拔坡

9、直贴头。直贴头,也有称两落水,每间都有正梁,屋顶做屋脊,有的两头做一个升罗形状,俗称荷叶山。直贴头也有五路头、七路头之分。10、草棚,也称湖南棚。钟埭,旧时有称钟埭、钟埭,田多地大,前世勿修嫁到钟埭之民谣。在清光绪年间,一部分湖南、温州等外来籍农民来钟埭开荒种地居住,他们刚来资金不足,住的都是临时用泥打墙,编草扇盖屋间,俗称草棚,因可能当时湖南人多,也称湖南草棚。这种草棚因价值不贵,还有便利搬迁的特点。

这种草棚顶高、檐低(距地面只有约一公尺),大门开在檐的内部或门口用竹头撑起,草棚坡度大、易卸水。这种草棚被当地人称为三无屋,无砖,四壁是泥墙;无木头,整个草棚全是以竹为梁;无钉,整个草棚的搭建全是用柴索结扎。但住在里面非常爽气,人称冬暖夏凉1960年后再没有搭建。

建造民居的民俗仪式和过程

看风水。建造钟埭民居,首先要请阴阳先生,俗称看风水先生看风水。一看风向。房屋大门大多朝东南向,因平湖钟埭地区的气候是冬季西北风多、夏季东南风多,屋向东南向,人居住后,能享受冬暖夏凉。二是看风水。平湖钟埭是江南水乡,过去生产和生活农资产品的进出运输都要靠水路船运,还有生活饮用水,所以民居的建造都建在浜、港、河漾的旁边。

看风水,用罗盘(指南针)来定宅基。如果将宅基选在所谓的风水宝地上,能使主人家子孙满堂、长命富贵。在建房时,不准与左右邻居房屋超前或脱后,宅基的高低要一样平整,前后不准挡住其他房屋的风向、阳光和水路,

建造新居看风水时,以下内容都要看准什么日子是喜日或时辰:①看向;②立桩;③排开工日子;④排开沟日子;⑤上贴;⑥上梁;⑦装大门;⑧打灶头;⑨进宅。

奠基。旧时,在定宅基开工定样时,首先要扯起一只米筛或一面旗,据说是避邪。泥匠开工要四角打桩,桩上包红布,俗称红桩。木匠开工,在锯第一根木头时的刀口木时,主人要用栲栳罩住,用红纸包好,然后焚香点烛,祭祀土地菩萨,同时燃放鞭炮。这天晚餐,要以丰盛酒菜款待泥匠、木匠的作头师傅。主人还要向两位作头师傅赠送红包(喜钿)。

抛梁,俗称上梁。抛梁是建房的高潮,也是最隆重的造屋仪式。这一天,亲戚朋友都要送礼庆贺。贺礼有抛梁圆团四蒸、一只带脚猪腿,也有四蒸册糕、一块板头肉,高升百响等。

正柱子上要贴上 上梁欣蓬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的对联,横批写福星高照”“旭日东升等吉祥辞句。正梁上要用红布包好,俗称包梁布满堂红,挂上一棵万年青,俗称长青不老或称万年长青,也有在正梁上裹一件蓑衣,称为龙袍,可以避邪,在盖屋间时拿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正梁上都用塑料图钉,钉出字型,或毛主席万岁”“东方红等字样,万年青不挂了,认为是四旧

上梁时,两位作头师傅要在正柱上从左右分别上去放下两根绳子,系在正梁的两头。作头师傅互相打招呼,喊道:上梁了!”“大吉大利!如遇到天晴,就喊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口彩。即使上梁时刮风下雨,也会喊风也来,雨也来,真是风调雨顺的吉利口彩。

上梁,有的师傅还要唱上梁歌,边上梁边唱脚踏扶梯步步髙,手攀桃树采仙桃,采来仙桃咪咪笑,公众聚会火焰髙等,与此同时,鞭炮齐鸣。作头师傅把正梁敲进榫头后,在屋顶上将预先准备的册糕、圆团等食品往下抛,俗称抛梁。这时,在正间要摆双拼八仙桌,放上肉、鱼等食品菜肴,点上香烛,地上铺上红毡毯,主人夫妻俩双双跪拜,俗称拜梁。木匠师傅接着唱抛梁歌:两只台子并八仙,香炉蜡扦齐摆全。堂中点起龙凤烛,一支清香飘上天。香烟袅袅上仙桥,仙桥勿是凡人走。鲁班先师走仙桥,请来兽班作指导。新屋高爽屋脊翘,代代子孙福星照……

上梁一般都在上午,但也有根据风水先生定在下午,这比较少。不论上午下午,上好梁后,泥师、木匠、帮工、亲戚朋友都要吃上梁酒,表示祝贺。旧时,上梁酒下午,有东家安排,泥、木匠师傅等亲戚朋友,到附近茶室书场听书,茶、书钿都有东家支付的习俗。

信仰与禁忌

建造民居时,如果这块地上已经建造一座七路头房子,接上去再造一座,在定宅基时,宅基地高低要与原造一座一样高低,不能超前,最好也不要脱后,更不能挡住别人屋东南向,俗称青龙头

在宅基动工之前(定基),如果屋基上有一棵大树要翻掉时,必须前一天夜里给树上包一张红纸,以告知土地菩萨知道后,才能给新屋保佑。

造屋时,有以下禁忌习俗:屋向不要对着急水港,不要对着大漾心,还有原宅基地有坟地之类切忌,新屋造好后打灶头一定要看日子,切忌上灶人生肖相冲等,排新踏踱、排粪坑等都要风水先生看日了,才能施行。

有关行语切口:如上梁这天,整个正柱与经柱、廊柱连在一起,全部用绳子捆住,用人竖起来时要喊齐心!横梁(桁条)长一段需要锯一点,说成齐脱点,在横梁落榫时需要加加紧,说成掌掌结,在锯正梁时往往会放长一点,以防万一。到了上梁时尺寸一定要正确,需要锯一点时说齐梁,俗称长木匠、短泥师。正梁做好时放在地上忌人横跨,上梁后开始做屋面时,忌女人上屋面干活,俗称不吉利

造屋的工具和实物

钟埭民居:以七路头为例,木料需要上面横梁是正梁,经桁、步桁、廊桁、后边水、两面舍里,有进深木、掮梁、舍、短竖、戗木等。

椽子:头顶椽、花格椽、出檐椽。立柱:有正柱、经柱、步柱、廊柱、边柱等。内外墙壁砌砖,有黄道砖、清水砖、八五砖、九五砖、地上铺的方砖。屋面上盖的有瓦板、黑瓦、脊瓦、瓦鼓头、滴水瓦、斜沟瓦等。

木匠用的工具:斧头、凿子、榔头、锤子、锯子、钻头、刨子、锉刀、丈竿、曲尺、三角尺、四六尺、墨斗、墨井、弹线等。

泥匠工具:有泥刀、泥夹也叫灰夹、垂直线锤、泥桶、曲尺、水平线、木尺等。

造屋用的各种铁钉:有五扒钉、拼钉、面檐钉、戗钉、椽子钉,有时用竹削成竹钉等。

旧时,钟埭民居,一般在新造堂屋间上方,在步梁和经梁之间建有一档壁宽、一间屋长、一公尺高的家堂,家堂有讲究,好的家堂,四周上下及门窗都有考究木雕图案,红漆程亮,也有不雕刻、一般的。家堂里面存放历代祖先木制神位,也叫牌位

在正屋大门上方都留有一个小洞,有三角型、圆型,也有五角星型,可让燕子飞来做窝,俗称燕子能飞进来做窝是喜事,人丁兴旺。

钟埭民居,都是木栅小窗,用白棉纸糊上,在厨房和厢房的屋面上开一个天窗,盖有特制凹形天窗玻璃,俗称亮瓦。房屋的大门和门槛比较讲究,都用圆木锯成,一般脚门四扇、大门二扇,上下门槛用圆木出方,高半市尺,并都用桐油涂抹。内外墙用石灰粉刷,外墙门前三间,下面半壁用黑墨水涂黑,也有清水墙没有粉刷。

屋顶上要做脊。落戗屋在屋面上有六根形似水牛角的翘角,俗称翘脊屋(正梁两端两根,四面落戗,四角四根),两面舍里的正梁东西两横两只花篮,又似花篮脊。但也有落戗屋没有翘角,远望屋面形似馒头,俗称馒头脊。两落水直贴头屋,也称硬山头。两头做个荷叶头,俗称荷叶山,可避邪。

灶头,旧时是一家人家的象征,家家都有灶头。灶头有根据家人的多少而定,一般是两眼灶,也有大户人家三眼灶,贫困人家用单眼灶或行灶。三眼灶分外镬、中镬、里镬。里镬最大,一般有二尺二,外镬最小,一般有尺八、尺六,在两只镬子中间,配有带镬和汤罐,汤罐上方留有一个小洞,烧火的人可以从洞里观察饭是否烧好,俗称养媳妇洞。说是婆婆烧火,养媳妇上灶,婆婆监视养媳妇是否偷吃小菜。灶头有通出屋面烟囱,灶头还要砌灶山,灶山上砌有翘角的灶君神盒,是灶君菩萨神座,内放灶君马嶂,灶君前置香炉、蜡扦,逢节要祭祀。

古宅民居是自古以来人生必不可少的居住设施,对人生影响很大。建造和居住民居的习俗过程,在钟埭地区及周边地区都有此俗过程的传承和影响。

(作者单位:平湖市文化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盖房上梁喜歌
【走進徽州】之 —— 上梁
老南京建房上梁习俗
时钟摆放坐南向北家宅平安
偷脊桁
客家特色民居——锁头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