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过年的聊天 编制:望月居士

盛范修:

小年的来历

        朱元璋年轻时是一穷光蛋。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賖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賖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猪头也不赊。朱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

        想不到朱后来真当上了皇帝

        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油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二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后来才有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之说。

陶云玉:

许多人感觉,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了。归其原因,就是过年的许多程序都简化了,该举行的一些仪式不举行了。比如小年,文化大革命以前过小年,除了吃饺子外,主要内容是举行"辞灶"仪式。家家把新请来的带有农历的灶王爷神像图腾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锅灶后面的墙上,烧香、上供、行跪拜之礼,然后把请来的灶王爷神像顶端,有个骑马飞天的灶马图腾剪下来,晚上在门口放一挂鞭炮,把他老人家随着烧纸送上天庭,到玉帝那里言好事去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祭祀过程,家家都非常虔诚。大年三十,就更复杂了。现在,除了吃一顿饺子外,其他的什么事都没了。没有了故事,淡泊了印象,岂能有味?

盛范修:

三言两语话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时机。

     春节,是我们对伦理和土地的认同,是我们内心反省的契机,是送出问候和祝福的最大理由,是走亲访友的最好时机,是宠爱自已、调整身心难得的留白时光。

     春节,是一个值得庄严相待的节日。

     不管如今过节的方式如何多元,那些过年的仪式感和规矩都不应该被忽略。如 : 祭拜灶王、洒扫厅厨、全家其乐融融包饺子、大年初一鞠躬拜年等。

    祖先崇拜,是国人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机制。

    祖先崇拜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功能。

    敬天敬地敬孝祖先,慎终追远厚德之道。

    个体生存,承载着家族的价值,意味着家族传承的延续。

    个人善待自己的生命,是祖先和子孙的共同要求。

                    

       陶云玉:

       老领导说得对啊!一些老传统,一些过节的老风俗、老仪式,透视的大都是中国的文化底蕴,表现的都是民间的人情、亲情,它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具体性标志。非常有利于当地的亲情和谐,国家的民族团结。如果这些都不讲了,都简化了,中国的文化特性也就没有了。中国年影响大,印象深刻,主要的不是因为过年吃了几顿好饭,关键是那些有趣味、有意义的传承仪式的实施过程。我很赞成“仪式性”的说法,文化传承,没有一定的仪式是不行的,就像入党要举行入党的宣誓仪式,没有了仪式,就没有了过程,没有了仪式过程,就没有了中国故事,没有了故事情节,哪来的记忆?没有了记忆,哪来的历史?那不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了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农村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淡薄,一些老辈子都很讲究的也不讲究了,这是误区。不开展抢救活动,类似过大年的文化就要极极可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年节礼俗的复兴与传承
#原创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创作灵感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传承习俗文化,仪式感不能少
农村俗话“上坟带上三人,祖先高兴财上门”,是哪三人有道理吗?
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