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里的房子还好吗
userphoto

2022.11.25 湖北

关注

黄陂是武汉北部一个小县城,春秋时属黄国。黄陂能工巧匠辈出,有九佬十八匠之说,号称无陂不成镇。小陈塆是黄陂县城西北部的一个陈姓小村庄,山多田少,人也不多。村里现在的房子(废墟、老房、新房)共40座。这些房子在外形上有明显的时代特点,虽然只有四十座,从两百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和姐姐在村子里探险的时候,听得老房子后面一些零星的故事,在那些砖瓦后看到了村庄的过去。遂决定对房子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我为它们拍照、编号,又问了村里的长者每一座房子背后的人主人和后代。每一座房子上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一·房子的分期

村里房子共40座,距今200年的房子两座,100年左右的房子4座,六七十年代修筑的房子3座,八十年代修筑的房子6座,九十年代修筑的房子10座,2000年后修筑的房子16座,其中两座和八十年代的两座连为一体。下面我将从修筑年代、主人年龄、职业、后代情况对每一座房子进行描述,给村里的房子写了一部简史。

(一)距今两百年

  • 距今两百年
  • 房子原有天井、厢房、门楣,但是大部已毁,是村里最老的房子。
  • 主人已去世,育有2子4女,现在无人居住。

  • 房子正面与背面以及房顶。

  • 屋子距今两百年,有厢房、天井、门头,保存完好。

  • 2000年后才停止使用,大门上锁,堂屋还挂着老人遗像。

  • 主人育有五儿一女,五子均为村里的能人。

(二)距今一百年

  • 距今两百年,和上面房子同属一家。

  • 距今一百年。

  • 属于两兄弟共有,两侧开门。

  • 房子格局称“烈马回头”。

  • 两兄弟新建房子后,此房废弃。

  • 房子不到百年。

  • 现在养鹅。

  • 距今一百多年。
  • 主人为打油匠,育有五子,最大的孩子年近七十,一个入赘别家,一个搬去县城,其他都在村修了新房。
  • 房子住过五代人,现在种菜。

(三)六七十年代

  • 修建于60年代,当年花费27块。
  • 主人今年70多岁,中风,育有四子,小儿子为大学生。

  • 修于70年代,原来为生产队猪圈。

  • 主人为孤儿,年届七十,为退休工人,房子当年由生产队帮忙修筑。

  • 育有一子二女,子专做室内装修。

  • 七十年代修建。
  • 主人六十多岁,五保户,和兄弟同住。

(四)八十年代

  • 老房83年修筑,新房2001年修筑。
  • 主人今年67岁,育有二子二女。一二开车,一儿为油漆工。
  • 老房子做过住房、厨房,现在是鸡屋。

  • 80年修筑,前后修过三次。
  • 主人现年65岁,育有一子三女,儿子两年没有回过家。
  • 已经在村里修筑了新房。

  • 1982年修筑。
  • 主人60多岁,木匠。
  • 育有两子,一子博士,在武汉买房;一子为厨师,在县城买房。

  • 1986年修筑。
  • 主人六十多岁,前大队书记。
  • 养一个女儿,嫁到武汉。

  • 八十年代修筑,主人育有二子。
  • 全家人极少在村里,所以村人了解不多。

(五)九十年代

  • 九十年代修建,花费两万元。
  • 主人夫妇年五十多岁,在武汉工作。
  • 育有一子,大学毕业在武汉工作。
  • 全家在武汉购房两座。

  • 主人为上一座房子的兄弟,很少在家里居住。

  • 主人已去世。
  • 育有两子两女,一子专业追债。

  • 党员之家。
  • 主人很早就去县城买房。

  • 90年代修,屋顶为后面加盖。
  • 主人六十多岁,育有一儿一女。
  • 全家极少在村里居住,村人极少见到他们。

  • 九十年代修,极少居住。

  • 主人年近六十,育有二子。

  • 主人60多岁,育有两子。
  • 两子都是专门拉网线的,哥哥带弟弟入行。

  • 90年代修筑,零零年后重修。
  • 主人五十多岁,一儿一女。
  • 儿子为裁缝,县城买房,女儿嫁到武汉汉阳。

  • 九十年代修建,屋顶为后面加盖,现在是鸽子篷。
  • 主人去世多年,育有一儿二女。
  • 儿子一家和老母亲住在这里,也在县城买房。
  • 儿子专做室内装修。

  • 90年代修,坚固漂亮。
  • 主人七十多岁,育有两子,妻和一子皆亡。
  • 主人和五保户弟弟同住老房子,房子现在用来养牛。

(六)2000年后至今

  • 2000年修,后有重修。
  • 主人夫妇年近七十,一直在工地工作。
  • 育有一子,裁缝。
  • 家在县城买房。

  • 2000年,由国家出资修筑。
  • 老太太年近八十,育有六子,3个留在村里,三个搬去河南。

  • 修于2000年以后。
  • 主人七十多岁,育有一子三女。
  • 女儿定居上海,主人和儿子定居江苏,做室内装修。

  • 2000年后,因国家补助危房政策而修筑。
  • 主人四十岁,为厨师,已在县城买房。
  • 育有一儿一女,都在县城上学。

  • 2000年后修筑,厨房为1983年修筑的老房子。
  • 主人年近七十,为泥瓦匠。
  • 育有三子,大儿、二儿为厨师,小儿为油漆工。
  • 三个儿子都在县城买房。

  • 2000后修建。
  • 主人六十,当过兵,爱读书。
  • 育有一女俩儿,大儿为油漆工,小儿大学毕业。
  • 两儿都在县城和市里买房。

  • 2000年后修建。
  • 主人为村长,年六十多岁。
  • 育有一儿二女,儿子做室内装修。

  • 2010年后修筑。
  • 主人在电信局工作,此房修给来自武汉的岳父岳母休闲居住。
  • 现在是村里的麻将聚集地。

  • 2010年修盖。
  • 主人年六十多岁,有一对龙凤胎。
  • 很少在村里居住。

  • 2010年后修。
  • 修造过程中,主人不幸身亡。
  • 全家早已搬到县城,后返回村里修房。
  • 现在仍未完全修好,从来人没住过。

  • 2016年修建。
  • 主人四十多岁,厨师。
  • 育有一儿一女,早已在县城买房。

二·村庄的人们

村里人都姓陈。

明朝洪武年间,因填湖广政策,从江西搬迁至此。

有陈姓兄弟二人在两个村庄分别立足繁衍,扩大成两个村庄,一个是大陈塆,一个是小陈塆。

村里人在建国前,大多为专做眼镜的精细工匠。

村里六七十岁的人,多为泥瓦匠,在周围盖房。

五十岁左右的人多在大的建筑工地工作,钢筋水泥工。

三四十岁的人多为厨师、装修工、油漆工。

女孩和年轻男孩多为裁缝。

村里的大学生最老的是七十多岁,已去世。早已定居北京,村里人去北京还去他家住宿。

现在学历最高的是博士,大学生也在越来越多。

年轻人除一两户,几乎全在县城和武汉市买房,零零后和一零后都在县城和市里上学,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计成本。

三·我为什么去记录房子

读了不少的历史书,见了太多逝去的东西,只留文字记录。村庄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呢?他们会被记录下来吗?我愿意去做那个记录的人,而不是只阅读的人。

我没采访很多人,信息也许不全面,但我还是为一个小小村庄的衰退、兴起、凋敝而动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读“乡村爱情”:结婚动辄花费30万以上 伤不起
▶万载 最贵的房子,不在区县城,在村里
为什么现在的村庄越来越安静?村里越来越多荒芜的院子?
徐茂:【西梁之歌】孤独的守护
袁桥印记
渐渐变老的70后,还记得家乡的路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