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年级语文下册5《守株待兔》,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 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一、总述。

1、课文结构图示

2、课文主题思想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宋国有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掉农具,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农夫没有得到野兔,他的田地还荒芜了,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 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3、课文感悟
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情,农夫却盼望着这样的事天天发 生,真是太愚蠢了!  
4、疑难探究
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这样做的 结果是什么?
探究:因为农夫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他以为天天有这样的好事降临,于是整天坐在那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不但没有再得到兔子,他的田地还荒芜了, 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5、资料链接
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韩国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在韩非逝世后,由后人辑集而成的。书中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 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中国的民间寓言故事极为丰富,反映 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许多成语都 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二、生字街
1、会写、会认的字

守(守护)(守株待兔)
(幼株)(一株枣树)
(等待)(以礼相待)
(宋朝)(南宋)
(耕耘)(笔耕)
(触角)(一触即发)
(颈部)(长颈鹿)
(释放)(爱不释手)
(其中)(各得其所)

2、会认的字

3、同音字

dài

待(接待)带(领带) 戴(爱戴)代(代表)

sòng

宋(宋代) 送(送别)颂(歌颂)诵(朗诵) 

jǐng

 颈(颈联)井(水井) 景(风景)警(警告) 

其(其实)旗(国旗)棋(围棋)齐(齐全) 

4、多音字
为:
①  wéi  为难  为所欲为
②  wèi  因为  为什么
巧记: 我们现在刻苦学习是为( wèi )了将来能有所作为( wéi )。

三、新词苑

   词语释义

【宋】周朝国名。 
【复】(fù):又,再。 
【耕者】指农夫。
【得】得到。 
【走】跑。 
【身】自己。 
【因】于是。 
【为】被,表被动。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四、课文风景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免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根树桩。一天,一只外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农夫就放下农具,坐在树桩旁等着,希望能再得到兔子。农夫没有再得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五、课后习题解析。

点拨: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 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免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国笑。 

朗读重在会停顿,有韵味,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背诵需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前,先要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背诵,这样就能轻松地背出来了。

点拨: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 件极其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农夫想不劳而获,这真是白日做梦呀!最后他既没有捡到兔子,又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点拔:
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 才能发挥优势达到目的。如果方向错了,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这就是故事中坐车人的错误。 

六、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杯弓蛇影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螳臂当车 
滥竿充数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关于劳动的名言

不付出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英国]伦·赖特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 可得幸福的长眠。
                  —— [意大利]达·芬奇 
在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 饭才会心安理得。

传统文化中的兔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处留有兔子的影子。中国与兔子有关的成语典故也很多:见兔顾犬、兔死狗烹、狡兔三窟、兔死狐悲、动如脱兔等。除了成语典故之外,兔居月宫、玉兔 捣药等与兔子有关的神话传说也都一代代 流传下来。

小古文

争  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译文】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说:“一射下来就煮了吃。”他的弟弟争辩说:“栖息的大雁适合煮着吃,飞翔的大雁适合烤着吃。”两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儿。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一 半煮食,一半烤食。等到兄弟两个再去射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远了。 

  美文感悟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料方出曝,而据啄其肉, 蚌合而跌螺。鹅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 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

①  惠王:赵国国君。

②  蚌:一 种软体动物。 

③  方:正,正在。 

④  曝(p心):晒。

⑤  鸦(yù):一种水鸟。 

⑥  弊(b):困乏,疲敝。

【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 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蚌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出不去, 明天出不去,那就会有死鹬了。’双方谁也不 肯放开谁,一个渔夫发现了蚌和鹬,把它们 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进攻燕国,燕、赵两国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夫了。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进攻 燕国。

  阅读小语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只讲了一个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就免除 了燕国的一场兵祸。

自悟空间

1、苏代把故事中的鹬和蚌比作什么? 把渔者比作什么?

 2、请你说说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株待兔》教学实录
5 守株待兔优质教学课件PPT
《守株待兔》幼儿园课件教案
守株待兔的启示作文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手记|守株待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