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给“长期打球没有进步”的朋友
献给“长期打球没有进步”的朋友
2014-04-24 羽球杂志 微信版
【注意了】如果您是在朋友圈看到的本文。
【请务必】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羽毛球」一键关注
【公众号】搜索公共号:yu-mao-qiu
只有关注,才能定期收到最新的羽毛球资讯。
跟您订阅报纸、杂志,一样;只有订阅,才会投递。
只不过,《羽球杂志-微信版》是免费发送的。
全球最大的羽毛球微信公共账号(yu-mao-qiu)
携手近百万粉丝,期待您的关注!
——我们坚持:羽球之路,羽您同行,羽众同乐!
以前一直打野球,最近认真练了1年,每天平均2个小时,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虽然离市里第一高手还有点差距,但是足以横扫大量的业余球友了。
所以分享下个人心得,谨将此文献给那些长期打球没有进步的朋友。
但是因为本人水平有限,同时恳请更高水平的球友批评指正。
1、坚持看教学视频,规范入门,每个动作尽量以教学视频为参考。
2、步伐必须要快。
每次尽量回中,上网多用垫步加蹬跨步。
常见的业余球友们用的全是交叉步。
看国际比赛,没有哪个国际选手上网全用交叉步的。
交叉步快是必然,但是缺乏回动的借力感,容易导致重心摇摆,使步伐缺少连贯性和协调性。
至于什么是蹬跨步,建议参考惠程俊的视频。
3、步伐训练必须每天坚持。
光练步伐非常耗费体力,但是坚持就能提高。
假想一个对手不断的给你各个位置的球,你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然后击出一个假想的球。
如果你觉得不过瘾,在中后场加上起跳的动作,这样效率更高。
个人感觉,练一个小时的步伐(加起跳)的运动量等于打2个小时的单打,等于打3个小时的双打。
如果你工作很忙,多练步伐能够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4、步伐中最难的,也是业余选手的软肋,就是头顶区。
肖杰视频中那个蹬转强调得太过头,常常误导了初学者。
头顶区的后退个人觉得转肩转髋足够了。
不要把身体转得太厉害,头顶区的击完任何球以后,左脚都是在后面,右脚都是在前(右手持拍者)。
反正国际比赛的视频都是这样。
开始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这样利于加速回冲。
5、头顶区杀完球要有快速回网前的能力。
李宗伟最快的时候是2步,我们业余选手常常是3步甚至4步。
而李玲蔚教程中的是3步,作为入门倒是可以。
李玲蔚的教程是先一个并步,在加交叉步,左脚一步,右脚一步,上到网前。
但是速度上还是不行,建议使用李宗伟的2步,左脚先迈一步,同时加一个起跳的垫步(仍然是左脚),然后右脚一步,就到了网球。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3步,什么是垫步,建议参看惠程俊的视频。
这样你杀完球,就算角度不好,被对手回弹了网球球,你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
6、仍然说步伐。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高手们”闲庭信步,优雅潇洒的跑过去,轻松接到后场球。
其实,这些看似优雅的步子很误导人。
如同李铉一的步子一样,什么时候都没有踉跄之步,什么时候也不会栽倒在场上。
但是“追球”的意识不强,预判能力荒废,也失去了进攻的凶悍性,能够2秒钟赶到的球,凭什么要用3秒呢?
很少见到业余球手具有后场“等球”的能力,因为没有这个意识。
前场还好,后场完全不行,我说的“等球”如同李在福说的“追球”,就是你必须比球先到。
比如对手击出一个貌似出界的球,而专业选手能够迅速赶到底线,在球落地之前看看地下的边线的位置,有没有出界的可能,再决定是否放弃。
我们却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意识,倒不是我们没有这个速度。
同样当对手击出一个质量不高的高远球,业余选手总是步履优雅的走过去,球都快落地了,再把球抽起来。
而专业选手迅速移动,当球落到离地面2.5米高的时候,就起跳扣杀。
前者失去了主动进攻的机会不说,还白白送了对手回位的时间,导致越来越被动。
7、多杀球,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我有一个朋友,球路单一,技术面窄,但是杀球厉害。
力量大,速度快,横扫一大片业余高手,一会儿点杀,一会儿劈杀,一会儿杀追身,真是一招鲜,吃遍天,把很多人打得没有脾气。
“以快为主,以攻为主”是80年代中国羽坛鼎盛时期的指导方针,对我们业余选手最适合不过。
业余选手的进攻能力太差,陶、李、林,经常能在底线起跳重杀,我们却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杀不死,我们没有一流高手回网前的能力。
还是步伐的问题,但是杀球本身并没有错,能打乱节奏,能给对手很大的威胁,尤其落点刁钻的时候,不能因为杀不死而荒废底线杀球的能力,甚至否定底线杀球,而且底线杀球因为距离长,对球的伤害较小,多杀杀练练臂力有何不可呢?
其实,杀不杀球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杀球的意识。
每个球有了杀球的意识,你就会用最快的速度移动到位,至于杀还是不杀你自己看着办,如果没有这个意识,每次都在球即将下落的时候你刚好赶到,以至高远球都只能被动的回高远,那就拖慢了比赛节奏,错失了很多良机。
8、提高球速。对于男性球友来说,球速不高大部分是技巧的问题。
建议先从平抽开始,先听声音,对着空气挥拍,最好是几个球友在一起,对比着,看谁的声音最大,声音越大,挥速就越快,最主要是要有由松到紧的过程,加手腕的闪动,多听听自然就有感觉了,等平抽声音对了,在把动作做小一点,看能不能得到同样的声音。
当这个做好了在做高远球的挥拍,业余球友马上会发现问题,我们高远球为什么挥起来没有那么响呢?
对呀,所以我们打起高远球来很费力,因为我们没有放松,没有闪腕,但是练习体会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高远球比平抽球挥起来声音大些,而杀球比高远球声音更大,如果挥拍的声音非常响亮有力,那么我们打球一定会非常轻松。
9、反手。
我个人的思想能不用反手坚决不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就是用正手感觉去打反手。
我们毕竟没有陶肥那样的天赋,能用反手做任何动作,加上陶肥反手用多的时候老输,如果我们连续被对手顶反手位,那说明我们的步伐有很大的问题,如果头顶区的大量的球都被迫用反手打,那说明我们的步伐或者回球的路线有严重的问题,需要提升我们头顶后退的能力,反手是转身往前冲,头顶是后退,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往前冲比往后退速度快,常常看到一些业余球友用3步甚至4步去打一个反手后场球,这完全是一种极度被动条件下的条件反射,专业选手打反手用得最多的是一步,右脚转身一步,再击球,其次是2步,左脚一步,右脚一步,再击球,再就是扬长避短,你打不到后场可以放网前,李宗伟有百分之80的反手都是放网前,如果步伐好,再跑回网前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质量要高,否则就被扑死了,实在回不到底线,回出角度出来,对手在直线位,我回斜线,就算只回到中后场,我也有足够的时间,对方反手区也是弱项,我回他的反手。
第二,用正手的感觉去打反手,假想你就是一个残疾人,你的手天生就长反了,别人立正是手心贴裤,你是手背贴裤,因为你是残疾人,你手天生就是长反了,好了,我现在要你用它打反手球,你要把它当正手去使用,你会立即从正手挥拍的放松中体会到很多东西,那就对了,先从听声音开始吧。
10、多打对方的反手位。
这一招比较卑鄙,但是我们也常常在国际比赛的教练在中场休息指导中听到,连世界超一流的选手反手都是软肋,何况初学者,但是遇到真正的高手,这一招会失灵,他们会预判,然后快速退到头顶一个重杀,我吃过很多这样的亏,那么就应该先调动,不管是吊球、平抽、杀球,都可以多打对方的反手位,如果是在平抽快挡相持中,多变化,力量、角度,尽量抽到对手的反手位,这一招非常好使。
11、假动作。
网上有视频,与高手对抗这个必须有,特别是对与你球路不熟、步伐不快的人,屡试不爽,但是开始非常难,有时候一停顿,连球都接不到,用得过多也会失去意义。
12、动作的一致性、滞后性。
滞后性主要是针对网前球,比如当对手回一个反手网前球,如果你要勾对角,千万不要先转手腕,千万不要动,只有当球离拍子接近1厘米以内在突然转手腕,动作一定要小而果断,不要用手臂的力量,否则容易出界。
尽量先观察对手的移动,在选择回球的方向,或者先假装,提前转拍子,诱惑对手误判,提前移动,突然手腕转向,将球击出另外一个方向,这个的确比较难,我现在也是经常失误,不过我相信勤奋练习一定能进一步提高。
其实劈吊、劈杀都是一个道理,千万不要先转拍子,不能让别人看出你到底是要击出直线球还是斜线球,必须在拍子快接触球的零点几几秒做出反应,不要提前反应,比如你要劈杀,千万不要朝斜线的方向看,它要出界不管它,你最好仍然保持侧身,左肩对网,不露痕迹,在击球的那一瞬间把拍面少内旋那么一点点,有了,就这样。
你还可以在正手区假装面对斜线,突然杀一个向右的滑板,这样也可以,更何况是杀的反手位,对手可能措手不及。
滑板多练一点,把滑板吊球的动作搞得跟杀球一样,很容易迷惑对手。建议参考李玲蔚的教程。
时间不早了,先说这么多,作为一个键盘高手,此文仅供参考,希望能抛砖引玉。
(本文转自网络,原创:无冕之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羽毛球单打太累?送你10条超实用小建议
业余应对几种典型对手的江湖秘籍
【乒乓技术】算球,业余球友易忽视的环节!-国球汇
不动脑就别想赢球!场上除了随机应变还有这些套路!
业余混双 女选手注意事项01
遇到推角的乒乓球对手,我该怎么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