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
userphoto

2023.01.07 山西

关注

​“道”的各种意义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

        一,“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勉强地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有象”、“有物”、“有精”、“有信”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万物则是杂多的、相对的),它的本身是永久常存,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却是不断地在运动着,“周行而不殆。“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

        “道”这个实存体,不仅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而且天地万物还是它所创生的。“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万物之宗”),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The primordial natural force),它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在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从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成长中,可以看出“道”有一种无穷的活力。由于“道”之“不见其形”,所以用“无”来形容它;而这个“不见其形”的“道”却又能产生万物(“物由以成”),所以又用“有”来指称它。“无”、“有”都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现“道”一层层地由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先后而具持续性的活动过程。

         二,“道”是指一种规律

        “道”体固然是无形而不可见,恍惚而不可随,但它作用于万物时,却表现了某种规律,这些规律却可作为我们人类行为的效准。因而《老子》书上,除了描述实存意义的“道”之外,许多地方所说的“道”,乃是意指规律性的“道”。

        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又不断向相对的方向运动发展,不断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外在的条件变化不会影响“道”的内在运动规律。

        1.相反对立

        (1)老子认为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统一。(2)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甚至于他认为如能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当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果没有“无”,那么“有”就不能发挥出作用来。(3)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到某种极限的程度时,就改变了原有的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物极必反”,“物盛必衰”,事物达到强的顶峰、盛的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落的一个转捩点。老子指出当“道”作用于事物时,事物也依循着这个变化规律而运行着。他提示运用“对立面转化”的自然规律,减少有馀用来补充不足。这也是“反”律第一义的说明。

        2.返本复初

       “道”是广大无边的,万物都从它出来(“大”),万物从“道”分离出来以后,周流不息地运动着(“逝”),万物的运行,越来越离开“道”了(“远”),离“道”遥远,剥极必复,又回复到原点本根(“反”)。这样一逝一反,就是一个“周行”。

        原点本根从哪里算起呢?老子讲本根就是一种虚静的状态(“归根曰静”)。在他看来,“道”是合乎自然的,虚静是自然状态的,“道”创生万物以后,万物的运动发展就越来越离开“道”了,去“道”越远,就越不合乎自然了,万物的烦扰纷争都是不合自然的表现。所以只有返回到本根,持守虚静,才体合于自然,才不起烦扰纷争。

        三,“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

        当“道”作用于各事各物时,可以显现出它的许多特性,“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足可为我们人类行为的准则。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它为“德”。“德”是“道”的作用,也是“道”的显现。我们还可以把“道”和“德”作这样的一个区分:“道”是指未经渗入一丝一毫人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

        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与精神。

        致虚守静    张岱年说:“宇宙是动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变化的规律为何?既承认变中有常,此变中之常为何?中国哲人所讲,变化的规律(即'常’),便是反复。认为一切都是依循反复的规律而变化。何谓反复?就是:事物在一方向上演变,达到极度,无可再进,则必一变而为其反面,如是不已。事物由无有而发生,既发生乃渐充盈,进展以至于极盛,乃衰萎堕退而终于消亡;而终则有始,又有新事物发生。凡事物由成长而剥落,谓之反;而剥落之极,终而又始,则谓之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道”的各种意义(二),终于读明白了
老子《道德经》:第40章解读,洞悉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某些规律!
道德经和逆向思维、闭环思维、长期主义、复利思维(上)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解读
读《道德经》
《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原来一个是“母亲”,一个是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