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明清历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国祚268年。观其一生历经兴衰荣辱。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
  清朝的起源以及历史想必读者们也多少了解些,鄙人也不用多说,故而本文只是简单的说说清朝的兴衰起伏以博众兴。在鄙人看来清朝在统治上无疑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国小民寡的少数民族能够统治兴盛上千年人口土地辽阔无比的汉人王朝,并且一统治就是两百多年的国祚,实在难得!但是清朝的难得并不被近些年的一些历史爱好者所承认。在鄙人看来这无疑是清朝的两大悲剧所造成的。
  1、少数民族政权。作为一个人口不多,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清朝对中国的统治相比于以往汉人王朝压力要更大。不但要防着汉人崛起,同时还要对汉人大加安抚,其中拿捏力度实在不易把握。可清朝统治却越来越稳,由风雨飘摇到稳如泰山再到日薄西山,兴衰变化依然难逃古运,实在让人感慨甚多呀。
  2、恰逢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作为传统王朝的视角来分析,清朝不可谓说不成功。由国小民寡的民族统治人口是自身几十倍的汉人。并且一享国祚两百多年。但是它不幸在赶上了世界想通的大潮流中。遇到了以前从未想象到的未知敌人。这也就造就了清朝近代一来的一系列悲剧。

  如果要说清朝的兴盛,就不得不说说明朝了。明朝作为中国封建大一统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他的灭亡无疑使得近年来无数汉民族历史爱好者们的唏嘘遗憾。明朝灭亡和清朝的兴盛有什么关系?(此非效仿明亡清兴阎老师)

  简单的来说,清朝再日后的很多政策上面无一不是在借鉴明朝的政治漏洞。也正是这种善于“以史为鉴”的殷鉴精神。才使得清朝的江山逐步稳固,最后又因为过于“遵从祖宗家法”而在近代大势的浪潮中反应过慢,最后不得不亡。可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

  清朝统治者很明白自己是“外来人”。没有汉人皇帝对百姓的“归属性”。所以汉人王朝的皇帝在政治上可以有什么小瑕疵,而清朝皇帝则是要极力避免以免动摇统治根基。所以不得不说无论清朝日后国运如何。皇帝在政治中所表现出的勤政是实实在在不可抹杀的。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自我督促。使得清朝终于在康熙朝时,政府由风雨飘摇平安过渡到了稳如泰山的状态。

  清朝统治者深深的知道,百姓造反在汉人王朝中也许不占“大义”名分。但在他们这却是不得不力求避免的硬伤。所以康熙借鉴于明末流寇的覆辙。推广“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上千年的“人头税”来缓解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策略历史证明无疑是英明的。

  废除了人头税虽然使得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大为缓解。但清统治者并没有因此而居安“忘”危。因为他们知道,大明朝当初百姓也是生活空间充足,根本不至于聚众造反的。而促使明朝转变的一大原因就是代表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们可以避免向朝廷纳税。而明政府只能把国家的财政压力转加给农民身上。这样此消彼长,农民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难以纳税不得不变卖土地。最后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明朝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疲于“剿匪”用尽了王朝最后一口精力......

  所以雍正皇帝在任期间又制定了“官神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终于有效的限制了土地兼并,不至于让百姓失去生活来源。于是上下皆大欢喜,终于出现了“康乾盛世”。

  清朝统治者自以为江山永固,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随着人头税的废除。百姓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最后土地经过一次次分割使得个人土地利用率越来越小。出现了举国“赤贫”的现象。只是自古以来尚没有限制人口的先策。所以清朝政府无以借鉴,只能坐看形势发展......

  但是赤贫并不足以导致清朝的灭亡。毕竟百姓尚有活路不回去造反。而读书人也有途径做官。没必要煽动作乱。如果形势一直这样下去清朝也许可以突破三百年的国祚也不一定。只可惜鸦片战争的到来使得清朝举朝上下大乱。

  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道光皇帝看来此役不过是一时不查轻敌才导致战争不利。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对此进行什么改革。反而时常诵读“祖宗古训”以此来巩固江山。不得不说这位乾隆皇帝深爱的皇孙并没有达成皇祖父对他的期望。不过此举也无怨于他,毕竟中国自古唐明虽然也与外国建交过,不过其中无一不是“撮尔小国”不足为虑。何曾想过世界之西还有如此强国?所以他才会问出英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此等笑话来。
  终于,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军队发现大清没什么转变。十二年前用的是大刀长矛,如今依然是大刀长矛。所以这次战争毫无疑问清王朝又失败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此次清王朝的统治者终于认识到自己与列强的落差。开始了一些列的“救亡”运动。

  说到救亡运动,其实并不算失败。根据洋务运动的多年经营,中国已经开启了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只可惜天要亡清,偏偏要降下洪教主这类“妖人”作祟,率领长毛作乱,大大的消耗了清政府的“元气”。使得清朝政府不得不依靠汉臣维护统治。所以洋务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却并没有避免大清灭亡的命运......

  若问清末政治关键人物是谁?无疑是慈禧老佛爷。这个女人不简单。鄙人也对其一向深为忌惮。遥想老佛爷当初依靠恭亲王等兄弟扫灭八大辅臣。然后又借机赶走鬼子六。终于大权在握,凌势于帝上。
  为什么说这个女人厉害呢?那就不得不说曾国藩了,当年曾扫荡长毛,深受汉族士大夫们的支持。然而却忌于老太太的政治手腕而不敢造反。不得不说他很聪明,从日后李忠堂分裂湘军的举动看来,恐怕早就是老太太布置的一手暗棋了吧?如果曾真的懂了歪念头恐怕注定要身首异处了。不过不幸在老太太虽然聪明手段高超,她所用力的“点”却并不是要富强中国,而是只要如何保住“祖宗江山”这也就造就了大清未来的悲剧。

  若问大清灭亡的政策失误还有什么?那么无疑是启用康有为等书生了。自古王朝稳定与否主要看两点,第一是百姓的生存问题,根据上述已经得知清朝一直做得不错。而第二点便是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读书人生来不安分,不给出路,没有官做,他们就会心生异动。而开科举,可以舒缓压力,当然时不时还要靠文字狱给他们收收骨头,劳逸结合嘛。因此清廷多年一直拿捏的都很到位。民众不造反,书生们也不埋怨,皆大欢喜。士大夫的问题,本来情势很好。例如在戊戌变乱之中,对康梁乱党反应最激烈,揭批最深入的不是朝廷中的大佬,而恰恰是中下层的秀才们,谁敢说以新学取代八股取士,谁就是在和全天下读书人作对。延至庚子年,虽然在最初的一段日子,谣言满天飞,特别是风闻瓦德西要在京师开科取士的消息之后,学界的确有过那么一阵要应德国科举的不和谐声音。但在谣言澄清之后,知识分子们又重新西望长安,盼着老佛爷回来,好给因战乱停考的老三届们,加设恩科。

  但进入新世纪,随着老佛爷渐渐老去,不着四六的所谓务实派走上舞台中央,事情出现了变化。务实派有一种很天真的想法,维稳需要变法。逻辑推理据说是这样的,变法可以富国,国富则自然民安。粗听起来,好像合情合理,但细想之下,一点都不通。例如著名的逻辑学悖论,相爱就要结婚,而婚姻可以保障爱情。相信过来人都清楚,身披黄金甲,腰缠盘龙鞭,才是男人驾驭胭脂马的关键,而所谓婚姻盟约则是女权主义分子的圈套而已。

  同样,所谓的变法,也是一条绊马索。祖宗之法,从控制力的角度来说已经很好了,拿士大夫阶层来说,兴文网,开科举,两招就已经吃定他们。而变法呢,废科举,倡新学。结果出国留洋的不知道感恩,全都跟乱党跑了。而出不去积压下来的又没了出路,十年寒窗,再回去务农,经商明显不现实,这拨没考就落地的秀才,拽句文艺腔来说,在朝廷停废科举的消息传来那一刻,鄙人就已经知道大清完了!

  就这样,历经268年的大清王朝终于在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中开始落幕。回首百年,如果爱新觉罗家的历代皇帝们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感到迷茫,无奈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八旗十几万人,为何能统治几亿中原百姓近三百年?
元朝为什么不足百年?
为什么称明朝是最硬气的朝代,天子多“奇葩”却仍被世人怀念
汉人真正的“民族英雄”,为何被骂了上千年呢
3亿汉人让满清300万八旗,统治276年,不反抗的4个现实理由
清朝时有了黄马褂就可以作威作福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