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
崪(zú,险峻)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
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
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
“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
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
云’。”

  王曰:“朝云始生,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对兮若

松榯(shí,树木直立状);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

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

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

“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

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

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chóu,同

类的,无畴,没有跟巫山相比的了。)兮,道互折而曾(同“层”)

累(lěi ,累积)。登巉(chán,山势高峻,陡峭)岩而下望兮,临大

阺(dǐ,斜坡;土坡)之稸(同“蓄”,积蓄)水。遇天雨之新霁兮,

观百谷之俱集。濞(pì,形容雨水量多)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

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wěng)湛湛而弗止。长风至而波起兮,若

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

浮海而望碣石。砾磊磊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磕磕。巨石溺溺之瀺灂

(chán zhuó,石在水中出没之貌)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

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氵裔}(较普遍读法为“容裔”,若按字音则为

“shuǐ yì",现读法还不确切)。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pèi,

本意为雨盛的样子,此处意为水波喷扬若卷滚而来的云所发出的声

音)。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sì,雌犀牛),

失气恐喙(huì,本意为鸟的嘴,失气恐喙,意为丧失气概而恐

慌。)。雕鹗(è,鱼鹰)鹰鹞(yào,一种凶猛的鸟,像鹰,比鹰略

小,通常称“鹞鹰”),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

尽暴,乘渚之阳,鼋鼍(yuán tuó,大鳖和鳄鱼)鳣(zhān,鲟鳇鱼

的古称)鲔(wěi,古书上称鲟鱼),交织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

蜿。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烂兮若列星,曾不

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

波暗蔼;东西施翼,猗狔(yī nǐ,犹婀娜,柔美貌)丰沛。绿叶紫

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

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

已,叹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巑岏(cuán wán,高峻

的山峰),裖(zhěn,重叠状)陈硙硙(wèi,高峻貌)。磐石险

峻,倾崎崖颓(同“颓”,倾颓状)岩岖参差,纵横相追。陬(zō

u,角落。此指山角)互横忤,背穴偃跖(yǎn zhí ,阻塞行路)。交加

累积,重叠增益。状若砥柱,在巫山下。仰视山巅,肃何千千。炫耀

虹霓,俯视崝嵘(zhēng róng,同“峥嵘”,高峻貌),窐寥(wā liá

o,空深貌)窈冥(窈冥,深远),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

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

动,无故自恐。贲育(贲,bēn。贲育,战国勇士孟贲,夏育) 之断

(决断),不能为勇。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xǐshēn,径

石众多),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

不可究陈。

  上至观侧,地盖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秋兰茞蕙,江离载

菁。青荃射干,揭车苞并。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

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雎鹂黄,正冥楚鸠。秭归思妇,垂鸡高

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有方之士,羡门高

溪。上成郁林,公乐聚谷。进纯牺,祷琁室(琁,xuán,美玉。琁

室,以玉装饰的房室)。醮诸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毕。王

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pèi,泛指旌旗)合谐。?6?9大

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于是调讴,令人惏悷(lǐn lì,悲伤的

样子)惨凄,胁息增欷(xī,抽泣)。

  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

[上罒下干](此字尚不知是何字,为何音,无法释义)不倾。涉莽

莽,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

先得,获车已实。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

云旆,霓为旌,翠为盖。风起雨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

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

万岁。

译文

       楚襄王和宋玉出游到云梦大泽的岸边,让宋玉向他描述高唐所见的

事情.这天晚上宋玉就寝时,梦到与神女相遇,神女的容貌非常美丽,令宋

玉十分惊异.第二天,宋玉告诉了大王.大王问:“你都梦到了什么?”

宋玉回答说:“黄昏以后,我觉得精神恍惚,好像有什么喜事来临.搅得

我心身不安,不知道什么缘故.正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觉得似曾相识的

人到来.睁眼一看是一个女人,相貌非常奇特.睡着的时候梦见了她,醒来

的时候她又不见了.闹得我心里好不痛快,失落的好像迷失了方向.这是

我尽量定下心来,才又把梦延续下去.”
        大王问:“她长得什么样子呢?”

宋玉说:“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

态也无法寻根究底.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

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

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

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

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想要仔细观看,却

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

的图案.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

裙非常合身,既不显瘦,也不见长.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

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

的酮体包裹.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她的性

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

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

赏析
  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是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两篇赋都是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爱情故事,但两篇赋的神女形象差别很大。

  《高唐赋》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这是一片赤裸裸的原始激情和欲望的自然流露,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张扬。这种随意放任的性关系并非宋玉的凭空想像,而是原始初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于原始时代“自由”婚姻的朦胧回忆。就是说,在原始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上,确实存在着无限制的随意婚姻和自由放任的性关系。并且,原始社会结束后,这种状况还有延续。不要说更远,即使是到了一夫一妻制已经建立起来,配偶关系相对稳定的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初期,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性关系还是相当自由和放任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旧时性交关系的相对自由,绝没有随着对偶婚制或者甚至个体婚制的胜利而消失。”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如一些重大的节日,性关系更是随意而放任。古罗马的沙特恩节要举行群众性的盛宴和狂欢,同时“盛行性关系的自由”,沙特恩节因而也就成为纵情欢乐的代名词。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玄注:“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从“令会男女”、“奔者不禁”甚至有因婚媾而争讼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性关系也是相当自由的。《周礼》所记反映的大约是商周时代的事,是传统习俗的延续和发展,由此不难想像神话产生的原始时代性关系的更大自由和放任。从这个角度来看巫山神女“愿荐枕席”,主动寻求匹偶交欢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反常,也不是“淫惑”,而是她那个时代(即神话时代)的十分正常而普遍的行为。

  巫山神女神话特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她的神奇变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巫山神女没有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即直接变为朝云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这种情况根本无法通过经验和理智去解释,而只能通过神话的逻辑——变形法则——去说明。在原始人看来,“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之间绝没有特别的差异。没有什么东西具有一种限定不变的静止状态:由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一切事物。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征的话,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那就是这种变形的法则。”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于轻而易举地越过决定事物性质的界限而显得丰富和大胆。

  以上两个方面即追求爱情的方式和神奇变化,充分说明《高唐赋》中的神女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

  而《神女赋》中的神女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这是一个服饰华美、容貌姣丽、举止端庄、神态娴静的女性。宋玉除了强调她的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强调她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温柔和顺,安闲自得,骨法奇美,适于侍奉君上;一是贞谅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可以看出,以上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与原始神话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属于另一个时代。《高唐赋》的巫山神女和《神女赋》不是一个形象。

  关于《高唐赋》的主题思想,有学者认为高唐神女化为云雨是一种艺术想像,由于这种想像表现了男女交欢时那种像云一样飘忽,像雨一样空灵的感受,符合人们接受的心理基础,因而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并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种艺术想像正是宋玉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是宋玉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这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并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把男女交欢与云雨联系起来并非宋玉的发明。有学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种联系实乃出于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观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交相感应的,人的主观意念和行为可以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巫术“相似律”原理认为,“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诱发降雨正是这种神秘的交感观念的反映。他们认为,行云降雨是天地阴阳交会的结果,所谓“天地相会,以降甘露”。(《老子》第32章)《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而云雨则是使万物化生的最重要条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种多样,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便成为他们比较常用和普遍的一种方式,有的民族还因此形成了有关的宗教仪式。
 
    有人说,腾云驾雾如神仙!房事高潮就有一种飘飘欲仙的
感  觉,所以古人房事也称“云雨”!其实不对,“云雨”原
指  古 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播雨之事。战国楚·宋玉《高唐
赋  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
朝暮暮,阳台之下。”而巫山,就在重庆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早在204万年前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峡中的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传之千古的绝唱。巫山“三台八景”笼罩着神秘的色彩。所谓“八景”就是朝云暮雨、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贞观石。“八景”之中,“朝云暮雨”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人们将“巫山云雨”作为标志性景观,错过了“云雨”便会有白来“巫山”的终生之憾。
至于“巫山云雨”成为了男女缠绵情爱之事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写的是楚襄王宋玉一起游览云梦台的故事。他们在游览云梦台时,宋玉说:“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巫山女临别之时告诉楚怀王说,如再想臣妾的话,就来巫山找我,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在后世引起了极大反响,“云雨”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见于各种诗文辞赋。唐代诗人李商隐一诗写道:“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杜甫也写诗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然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久而久之,“云雨”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认为用“云雨”一词形容男欢女爱既生动形象,又文雅贴切,于是“云雨”便成为了古代小说中描写男女房事的常用词语。
 

  有了雨露滋润,草木得以茂盛,五谷得以丰收,因而由交媾致雨又进一步发展为可以促进丰收、富足乃至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闻一多先生在研究《诗经》婚俗诗时曾指出:“初民根据其感应魔术原理,以为行夫妇之事,可以助五谷之蕃育,故嫁娶必于二月农事作始之时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没有人的两性的真正结合,树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长繁殖的”。弗雷泽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的原始民族之后得出结论:“他们仍然有意识地采用两性交媾的手段来确保大地丰产”,并相信与传说中的神灵交媾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类似的观点在其他宗教文化学和人类文化学著作中也时有所见。

  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产物,是多次发生过的“现实”,高唐神女与怀王交欢之后化为云雨的故事不过是它的神话反映而已,是宋玉对传统宗教和神话所做的比较忠实的记录。宋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大胆地吸收民间神话,巧妙地运用它为自己的立意构思服务:借助神话所固有的观念内涵和文化意蕴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就是说,《高唐赋》正是在这则神话所固有的文化观念意蕴的基础上的再创作。明确了《高唐赋》与高唐神女神话及其文化观念意蕴之间的关系,实际也就找到了认识作品的思想指向。

  《高唐赋》由序和正文构成,实际写了三个内容:一、高唐神女神话及其所体现的交媾致雨的宗教观念。之所以在作品的开头先讲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就是以它的文化观念意蕴统摄全文。二、云雨之后山河更加宏伟壮丽,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这部分篇幅最长,是上述宗教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的形象表现。三、鼓励襄王往会神女,希望通过与神女交欢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福祉。这部分是全文的结尾,表明往会神女的目的。这个目的与上述宗教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是完全一致的。

  《高唐赋》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据传统的宗教神话观念,宋玉在赋文中鼓励襄王往会神女,与神女交欢,希望借此达到政治清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以及个人身心强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由衷赞美山河大地的宏伟壮丽和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赞美由神女所化的云雨给世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赋》的立意完全建立在传统的宗教神话观念基础上,是按照古老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展开铺写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为统摄。也正是因为如此,从文中对于山河大地和云雨的由衷赞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观念的踪影。这样理解《高唐赋》的主题思想,使序和正文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避免了其他各种说法导致的“两回事”的缺欠,并可以从神话故事本身得到进一步的印证:《渚宫旧事》之三引《襄阳耆旧传》写怀王游高唐梦神女与之交欢,神女临别时说:“妾处之,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灵,幸妾之搴。将抚君苗裔,藩乎江汉之间。”原文可能有脱误,大致意思是:“蒙你不弃我的陋质,爱幸于我,我将保佑你的子孙使他们世世代代藩昌于江水和汉水之间。”神话故事本身就说明与神女交欢即可受到神女的保佑,使人口繁衍,民族兴旺。这对于理解《高唐赋》的主题思想很有启发。

  古今学者对《高唐赋》的艺术成就评价甚高,多认为此赋全面展示长江三峡自然景观极富独创性,堪称中国山水文学之祖。但也有学者认为宋玉作品的基调是“劝百讽一”,《高唐赋》明写山水风物,暗含“曲谏”之意。宋玉侈说巫山风物,其用意在于规劝襄王不要放弃巫郡、黔中郡。

  明代陈第在《屈宋古音义》中指出:“按《高唐赋》,始叙云气之婀娜,以至山水之嵌岩,激薄、猛兽、麟虫、林木、诡怪、以至观侧之底平、芳草、飞禽、神仙、祷祠、讴歌、田猎,匪不毕陈,而终之以规谏。”章炳麟《菿汉闲话》对此作了更进一步分析:“盖巫、郢一航可达,所谓‘朝辞白帝,暮宿江陵’,楚上游之险,惟在于此。怀王虽被留,犹不肯割以予秦;襄王既立,宜置兵戍守,而当时绝未念及,故玉以赋感之。”

  《高唐赋》所描述的巫山山水风物,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赋云:“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这般奇伟的自然地理环境,这般险峻的山水气势,这般尚处于原始状态的生态等等,唯有三峡中的巫山地区可以当之。汉唐以来,诗人们以《巫山高》的形式对峡中之巫山作了形象精辟的描写:“巫山高不极”、“巫山高不穷”、“巫山与天近”、“巫山高高半天起”、“高唐与巫山,参差都相望”等等。这与赋中所云“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无其畴兮……”正好相互印证。

  宋玉《高唐赋》所描写的巫山,当是长江三峡中的巫山,而高唐观、阳台就在巫山之阳。三峡巫山一带是一个既具有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文化风俗的地域,自从三峡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以来,它就鲜活地存在于古老的神话传说中,频繁地出现于先秦文献的记载中——这是任何一座山峦、任何一个地域所不能替代的。

  关于“高唐”的文化内涵与涵义,学者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说和见解。这些见解看似其说不一,但仔细思考却发现各家所说相互之间并无矛盾之处,只是探讨的角度不同而已。“高唐”的文化底蕴丰富而深厚,因此决定了其涵义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高唐赋》既反映了宋玉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折射了战国时代楚地楚人的宗教信仰、神灵崇拜、民间风俗、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史学价值,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宋

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

质.身披着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

美妙乃人间极品.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

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

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见她可是君王大

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

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心愿别的人莫

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

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她的美眸炯炯

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

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

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

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裙纱飘动,她轻盈卓约地走来,纱裙拂阶,发出玉佩的响声,她望着我的门

帘良久注视,灼热的目光象流波将要奔涌.她抬起衣袖整理衣襟,站在那

里犹豫不决.表情文静又和悦淑善,秉性安详而又不烦躁.时而露出微微

激动的面容,似乎她的渴望并未如愿.情在眼前却心向久远,想要走来忽

而又回转.眼看她揭起我的床帐将要款待,我正想尽情地倾吐诚挚的衷

肠.她却怀着坚贞洁清守身,突然表现出对我实难相从.她委婉地把我规

劝一番,高雅的谈吐如嗅兰草.相互交流着彼此的爱恋,心里充满激昂和

欢乐的情绪.独享着精神欢乐却未能交合,我又无端的感到孤独惆怅.分

不清她是否答应相好,忍不住发出长长的叹息.她却怒而不发庄重矜持,

一副不可触犯的表情.

这时她摇动佩饰转过身去,敲响车子上的玉铃,整理好自己的衣装,收敛

起先前的容颜,回头看身后的女乐师,吩咐侍从们起驾.这段欢情还未交

合,神女就要告辞离去.她有意和我拉开距离,不让我上前与她亲近.在将

要离去还未上车的时候,中途她好像又回过头来,情意脉脉地瞥了我一

眼,传送着依依不舍的哀伤.她那复杂有矛盾的情态,我实在难以尽数细

说.决意离去而又情意未绝,她心里有多少痛苦的反反复复啊.临走顾不

上礼数小节,更来不及把话说完.

我的心仍然沉湎在分手的时刻,神女啊,你走得太匆忙了!我是多么的痛


 

苦忧伤,身体摇晃着失去依靠,只觉得天昏地又暗,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

地方.我这种失落的独自情怀,说给谁可以理解呢?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
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
链接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这两句是说,隔帘未见如嫦娥般之美人,彼则无意,飘然自去,我则有情,怅然若失,思绪联翩,长夜不寐。描绘思情,逼真传神,运笔细腻。
出自李商隐《楚宫二首》之二
【其一】
十二峰前落照微⑵,高唐宫暗坐迷归⑶。
朝云暮雨长相接⑷,犹自君王恨见稀⑸。

【其二】
月姊曾逢下彩蟾⑹,倾城消息隔重帘⑺。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⑻。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⑼。


山悄悄、夜厌厌:皆形容长夜寂静无声的情景
⑵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⑶高唐:楚宫观名。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
⑷《高唐赋序》:“王曰:‘何为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⑸君王:指楚襄王。借指唐宣宗。神女指令狐綯。时自湖州召充翰林学士,与宣宗朝夕相接。
⑹月姊:此指月中嫦娥。彩蟾:指月。
⑺倾城消息:言女子美丽情状的信息。
⑻《诗经·小雅·湛露》:“厌厌夜饮。”毛传:“厌厌,安也。”夜厌厌:夜静悄悄。
⑼金堂:用沈佺期《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语。

赏析
《楚宫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两首诗作于作者自桂林返长安途中溯江至巴峡一带时。第一首诗通过描述巫山景色及高唐故事,第二首诗通过表现礼教与情感的矛盾,抒发作者的情怀。
这首诗作于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自桂林返长安,途中溯江至巴峡一带时。从诗中“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句,可知此诗作于秋季。
从第二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某些情怀:道教的清规戒律、世人的冷眼热议,就像一道道无情的屏障将爱人生生分离,将爱情重重阻隔,明明近在眼前却如远在天边,咫尺而天涯的无尽思念深深折磨着细腻、多情的诗人,清脆的佩响、悠扬的弦音只能加重独自憔悴、凄清无托的揪心之痛罢了。
云雨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雨: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指从天空降落的水滴。它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淡水来源之一。



 

 

 


 

 

 

 
 

 

释义
编辑

云雨云和雨

《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 南山 之阳” 毛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
唐·李绅《南梁行》:“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
元·杨维桢《西湖竹枝歌》之四:“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 

云雨指高空,天界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绮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绿以参差。”
唐·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清谈书此奉贺》诗:“鹤驭回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弦中。”
宋·陆游《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1] 

云雨指男女欢会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 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宋·晏几道《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
《红楼梦》第六回:“说到云雨私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1] 

云雨比喻分离;永别

汉·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用“云雨”比喻分离;永别。
南朝·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唐·李群玉《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诗:“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
清·钱谦益《赠黄皆令序》:“ 绛云楼新成,吾家河东 ,邀皆令至。……旁午诀别仓皇,皆令拟《河梁》之作, 河东抒云雨之章。分手前期,蹔游小别,迄今数年往矣。”

云雨比喻人情世态反覆无常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因用“云雨”比喻人情世态反覆无常。
宋·辛弃疾《玉楼春·客有游山者以词来索酒再和》词:“人间反覆成云雨,凫雁江湖来又去。”
元·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九疑山 ,世路风涛八节滩 。”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诗:“静阅人情半云雨,期君古道莫相忘。”[1] 

云雨比喻恩泽

《后汉书·邓骘传》:“托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因用“云雨”比喻恩泽。
三国·魏 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洪恩罔极,云雨增加。”
宋·叶适《寄李季章参政》诗:“误蒙兼金重,自视一羽轻。唯当刮老眼,云雨看施行。”
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终资鸿笔作云雨,触石肤寸羣濡沾。”[1] 

云雨相关阅读

古代小说不论是传奇小说、言情小说,还是《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写到男女进行房事(性交)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写道,“共赴巫山云雨”,或者“不免云雨一番”;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写的就是贾宝玉与袭人房事之时的情景;即便是现代的一些媒体也效法古人,常有某官员携某美女到某大酒店“共赴巫山云雨”的报道。为什么古人把房事称为“云雨”、以至今日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呢?
有人说,腾云驾雾如神仙!所以房事高潮的时候就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让人觉得快活似神仙,所以古人房事也称“云雨”!其实不然,“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播雨之事。据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可见巫山确有其山。
巫山,是现代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巫山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早在204万年前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巫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山就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峡中的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传之千古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长江三峡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和魅力的概括。巫山“三台八景”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书台楚阳台斩龙台。“八景”是朝云暮雨、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贞观石。由于在这巫山的“八景”之中,“朝云暮雨”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人们将“巫山云雨”作为标志性景观,而观看“巫山云雨”也就成了一种美的享受,如果前往“巫山”而错过了“云雨”便会有过宝山却空手而归的终生之憾。
至于“巫山云雨”成为了男女缠绵情爱之事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这些古文写的是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台的故事。他们在游览云梦台时,宋玉说:“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巫山女临别之时告诉楚怀王说,如再想臣妾的话,就来巫山找我,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问世之后,在后世引起了极大反响,“云雨”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见于各种诗文辞赋。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写《有感》一诗,诗中写道:“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著名诗人杜甫也写诗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然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久而久之,“云雨”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认为用“云雨”一词形容男欢女爱既生动形象,又文雅贴切,于是“云雨”便成为了古代小说中描写男女房事的常用词语。
其实云雨这个词可以从更远久的地方看到,就是诗经中的《齐风-敝笱》: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上下联系就是云雨。这首诗是讽刺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乱伦的。从通纵。
细解“云雨”,可以透视出两方面文化内蕴——一方面,中国人的性爱观是天人合一的。“云行雨施”就是大自然给世人的性交榜样和暗示,男欢女爱、生儿育女就是先民“效法自然”的结果。贾平凹先生的著名小说《晚雨》的命名也是借喻这个。这其实是随着中国文化的总体思想而一致的,中国文明是以农业为主的土地文明,靠天吃饭的现状决定了古人对于大自然的强大依赖性,只有与大自然维持和谐状态,直到天人合一的高度,才能保证中国人自身正常的繁衍与发展。所以性爱观作为人类生存思想的一部分,势必与自然的感知相联系。[2] 
另一方面,中国人性爱的表达方式重“内”不重“外”。西方许多古典作品中对于性爱的描写不像“云雨”这样含蓄,强调对于行为本身的叙述,是一种现实主义方式的表达;而中国人的情绪表达是偏内敛的,用“云雨”来喻指性爱,无论是形态还是感官知觉,都是一种启发内在情绪的表达,强调含蓄唯美自然的内在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唐赋》
“巫山云雨”,原来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诗国风)题图凝似神女峰
巫山云雨
巫山高(神女向高唐) 唐·宋之问
巫山神女与楚王的爱情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