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面解读中国上古文化——燕山南北文化综述,详解红山之前的辽西

本系列文章计划分为:燕山南北文化、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淮河流域文化,西域文化、青藏高原文化六个大系。每个大系大约3-5篇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燕山以北的古文化格局中红山文化前的各个文化情况。

燕山以北的古文化格局

1、燕北在哪里?燕北的地形地貌

本文所指的燕山以北区域在我国俗称“东北”,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东南部分。这里有宽广的东北平原,有巍峨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有奔腾的辽河、松花江、西拉木伦河。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边疆民族生存的故土。我们熟知的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都起源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白山黑水养育了这些古老民族的祖先,他们的祖先与其他各族古代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也创造了灿烂的古老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曾在满天星斗的年代熠熠生辉。我们先看下这个地区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辽西地形示意图

我们本文要讲述的就是上图所示地图范围,在绵绵的燕山山脉以北,西抵努鲁儿虎山、七老图山。东部是长白山脉。西拉木伦河、西辽河、辽河、老哈河等河流纵贯东西南北。这片土地的先人们就主要生活在其间的西辽河平原和燕北丘陵地区。

上图是行政区划的示意图,这个地区就是苏秉琦先生划分的北方区系中的一部分,在北方区系的东部,被称为“辽西文化区”。这个地区新石器文化以简形罐、之字纹、玉器、细石器为主体,农业比较发达,这些方面与东北的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区别。辽东、辽南以及黑龙江流域也发现有几种考古文化,不是我们介绍的重点,在后面也会简单介绍下。我们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从辽西这片地区开始的。

2、燕北文化整体介绍

燕北文化分布示意图

燕北文化分布地形示意图

上面是燕北文化分布的示意图,为了方便看得清楚,时间和顺序我们做了标注。

燕北文化时间线

上面是时间线的示意图,从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各个时间点,燕北地区文化的发展顺序。这里只是时间先后,传承和影响我们后面详述。

3、燕北文化的详细解读

按照文献所述,小河西文化之前还有一类文化遗存,被称作“转年遗存”,年代久远,在万年以上,所公布的资料也有限,我们这里不做介绍了,就从上面所列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开始。

①小河西文化

小河西文化同众多古文化一样,在发现之初也的确颇有争议,主要集中在时间的断代上。无法确定是否早于“兴隆洼文化”,后来随着更多考古的发现,业界的分歧逐渐趋于一致。也就是小河西文化上接“转年遗存”,下启“兴隆洼文化”。不过由于发现的遗存不多,这个结果或许在以后会被推翻,但从目前参考的考古文献来看,这个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我们上面提到了“转年遗存”“转年遗存”发现的遗址还有“河北省南庄头、于家沟和西庙、北京东胡林”几处。从小河西文化继承自“转年遗存”的考古结论来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辽西最早的文化有可能来自燕山南侧的河北地区。这个与目前业界主流观点,最早的东亚人群是由南向北迁徙的看法是一致的。而小河西文化处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阶段。

上图是小河西文化在西拉木伦河以及老哈河流域主要遗址的分布图,遗址分布在山坡较缓的沿河地带,八九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很清楚的知道河流的无常变化,沿河方便得到水的来源,坡地可以在河水泛滥的时候得到保护。从发现的遗址来看,小河西文化主要就是分布在这个地区,东部最远可以到达大凌河流域,燕南目前没有发现同类型的文化遗址。大概计算了下,这个主要地区大概方圆5万平方公里。对于八九千年前的古人来说,这个范围也的确不小了。从老哈河区域到达大凌河领域距离大概有150公里,而看考古的结论,东部的查海遗址只有一期属于小河西文化,说明小河西文化到了晚期才逐渐扩展到大凌河流域,而白音长汗遗址也是一期,应该也是晚期才向西扩张,小河西文化的发源地应该就是孟克河沿线

小河边文化东部示意

小河西文化考古发现有比较原始的素面陶器,全部为夹粗砂陶,石器以打制为主,细加工的较少,符合旧石器向细石器过渡阶段的特点。不过小河西文化已经有了玉器,磨制很精细,有斧、球、刻刀等器型。辽西地区玉文化的确源远流长。

我们对小河西文化做下小结

  • 小河西文化处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转化的阶段
  • 小河西文化有专门的石器生产场所
  • 小河西文化聚落组织已经分级,基本上有两到三级的社会组织结构。
  • 小河西文化已经有了农业生产,拥有石斧、锄形器、石刀、磨盘等生产工具
  • 有独立的窖藏用来储存
  • 除了农业以外采集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 有公共的集会场所,有公共生产工具
  • 有饮器、盛器、贮器等生活用具。
  • 有了辽西地区最早的玉器

②兴隆洼文化

分布范围,东起医巫间山,西逾大兴安岭,北过乌尔吉木伦河,东北到达吉林省通榆,向南到天津附近的冀东南一带。如下图所示

兴隆洼文化遗址分布

兴隆洼文化分几个类型,分别是“白音长汗类型”,南台子遗址、白音长汗遗址、盆瓦窑遗址都属于这个类型。兴隆沟遗址和兴隆洼遗址划分到兴隆洼类型。查海遗址和东寨遗址分别自成一种类型。各个类型的文化内涵这里不做详说,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新石器早期阶段,同一种文化体系下常常自成体系,应该跟远古时代交流的难度比较大有关,但即便如此,兴隆洼文化与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其他文化竟然也发生了交流。我们来看下交流的情况。

  • 稍晚一些的同地区文化,西梁文化进行交流
  • 与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冀南的磁山文化在部分器物上有近似的地方,据学者根据器物的后期发展,推测是由兴隆洼文化影响的中原地区文化,但并不能排除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

兴隆洼文化小结

  • 农业生产更加发达
  • 有了祭祀场所
  • 社会分级更加明确
  • 生产工具的品类增多,有石斧、石铲、磨盘、磨棒、石臼、石杵、石锛、石凿、骨制鱼鳔、叉形蚌器。有农业生产工具、木工生产工具、捕捞工具。
  • 除了农业还有捕捞业和手工业
  • 炊事用具也成套出现
  • 出现装饰品
  • 出现专门集会的房屋(原始会议厅)
  • 有雕刻的石人
  • 有骨针和骨箭
  • 有玉做的匕首
  • 大多为单人墓葬,有少量随葬品
  • 用猪做祭祀
  • 已经有了龙的崇拜

从考古结果来看兴隆洼文化相较之前的小河边文化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食物获得的多样化,生产工具的更高发展,原始宗教祭祀的萌芽,原始社会级别的出现等都让人不禁赞叹燕北文化起点之高。完全不输于中华大地上同期其他文化。

我们下面介绍的“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西梁文化”基本处于同一时期,而且在“兴隆洼文化”中期以后已经陆续开始出现。与兴隆洼文化有传承也有独特的发展。燕南地区同期文化也取得了不少考古成果,我们下文来谈。

远古时期的文化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在七八年前新石器早期时代,我们不能完全用成片的地域来进行文化的划分。给我的感觉是小河沿文化以后,兴隆洼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覆盖范围南达燕山南麓,东抵医巫闾山,北部竟然到达了吉林省通榆。但随着兴隆洼文化走向衰落,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西梁文化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就类似周天子衰落以后春秋战国各自为政吧,远古时候自然没有那么复杂,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这种趋势是差不多的。而到了红山文化又形成了文化上的统一形态。所以往往是某个“类型”还是单独的文化在业界总是有争议,一切都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佐证。

这里我们来具体看下兴隆洼后的几个文化情况。

③西梁文化

西梁文化介绍的文献比较少,考古遗址也不多,大概范围分布在南支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西起南支西拉木伦河上游的盆瓦窑遗址,东到乌尔吉木伦河流域,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还没有发现这类遗存,其南线应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北部大概以松辽分水岭和大兴安岭为界。

已知得西梁文化遗址基本就分布在南北西拉木伦河流域,从考古内涵来看主要继承于“小河西文化”。我们这里不妨做下推测,小河西文化衰落以后,兴隆洼文化强势崛起,不仅覆盖了小河西文化之前的地区,而且进行了强势的扩张。但仍然有些人保持着“小河西文化”的一些传统,在兴隆洼文化强劲势头渐缓以后开始逐渐显露了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西梁文化”,虽然发现的遗址不多,但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西梁文化考古成果小结

  • 陶器依然是夹粗砂,有少量夹细砂
  • 房屋有了壁龛
  • 陶器的纹饰种类更多,同时有了盂和杯
  • 还是以打制石器为主,除了常见的斧形、锄形外,有了耜(类似锹),竟然有了纺轮。
  • 蚌器的样式也增多
  • 除了有蚌饰还有了牙饰

④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北起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越燕山到达滦河流域,西起西拉木伦河上游,东抵医巫间山和渤海西岸。发掘的重要遗址有赵宝沟、小山、白音长汗、水泉、西寨、安新庄、后台子等。

从地域来看,赵宝沟文化基本继承了兴隆洼文化的区域,我们也能看到,从大的范围来说,西梁文化是在赵宝沟文化范围内,正如我们前文说到的,远古时期的文化范围不能完全按照这种地域来划分。而地图上看着不大的一片区域实际上并不小,按照上面的示意图,赵宝沟文化南北和东西的距离都有400多公里。所以有不同文化特色的表现是很正常的。

赵宝沟文化虽然跨过了燕山进入燕山南麓,但实际上这个时期燕山南麓主要是被燕南的“上宅文化”所占领。赵宝沟文化的势力相对比较弱。

赵宝沟文化小结

  • 除了夹砂陶以外已经有了泥质陶,而且种类丰富,除了同期常见的纹饰外有了几何纹、鸟兽纹和彩绘纹,制陶工艺有了显著提高,出现了陶窑,火候也普遍提高。
  • 生产工具以磨制的大型石器为主,磨制技术精良。种类与其他同期文化差不多。
  • 有驯化狗和家猪的迹象

赵宝沟文化由于地域广阔,出现了多种类型,通常划分为“小山类型”、“水泉类型”、“西寨类型”。

从渊源上来看,赵宝沟文化主要是从兴隆洼文化继承并发展过来的,而泥质陶器的制作来源于燕山南麓的镇江营子一期文化。

⑤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位于辽西地区的东北部,北起松辽分水岭,南面不超过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西始于查干木伦河流域以东,东止于东辽河和西辽河交汇处,主要分布在乌尔吉木伦河流域

看到富河文化,其实我们已经能够很清楚了,富河文化的区域正好是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之间差的那块西拉木伦河北部地区。赵宝沟文化与富河文化合一起基本就是兴隆洼文化的覆盖区。

富河文化陶器为夹砂陶,没有泥质陶,这点进一步阐明泥质陶是由燕山南麓传过来的

富河文化石器同样分大型石器和细石器两种,但大型石器大部分为打制。相比较而言,南部文化相对发展得更快些,估计这与离冀鲁一带文化比较近有一定关系。

富河文化有关考古成果公布的有限,但总体来说,兴隆洼后面几个文化与兴隆洼文化有继承也有发展。而且文化之间的换代并不是一蹴而就,各个文化遗址交错而立,年代和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都需要进一步考古发现来进行佐证。

结语:本文介绍了辽西几个古文化的情况,这里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辽西古文化的脉络逐渐变得清晰。下文我们将重点介绍“红山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史前聚落形态的初步研究
辽河上游史前文化交流研究1
第八百一十四篇  辽河上游新石器、青铜时代生活推测1
文明曙光
韩嘉谷:关于燕国得名的思考
红山诸文化玉器欣赏(5-微痕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