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岩连城|罗坊的前世今生

罗坊的前世今生

涂明谦

罗坊,好嘢!

这是听广东来的客人说的。

罗坊,很野!

这是闽西土著们自已说的。

罗坊这样的名字,在福建,乃至东南,都非常多,汀州各县都有不少,尤其长汀,好几个罗坊,连城就更不用说了,可能是东南一带最多,人数也最大。因为罗氏在中国东南是大姓,是最早南渡并较早成为当地豪强的姓氏。但叫罗坊同时还是乡镇级别的地方不多,所以我所指罗坊是福建省连城县的罗坊乡。那个罗坊,就是历史上汀连必经之道的罗坊,这个罗坊就是历史上山上有虎,很野的罗坊。

罗坊的诸村,其实都比较特别。

在1950年代划入连城,之前归属长汀。罗坊是闽西历史最为漫长的乡镇之一,罗坊在万山之中,所以罗坊乡的标识度一向来很高,与长汀县城边上的罗坊村,很容易分清楚。罗坊乡,在归属长汀的时候是在青岩里。

《临汀志》:“长汀县 古田乡,在长汀县东,管团里二:河源上团,岩头团。”这个岩头团就是今天的罗坊乡,在古代归属汀州府长汀县古田乡。

然后岩头团与古田乡分开,重新整合乡里的时候,并入青泰上里,就合称青岩里了。青指青泰上里,岩指岩头团。青泰上里就是今天童坊镇所在区域,古代称青潭峒,而岩头团就是今天罗坊乡所在的区域。

岩头团这一区域,古代叫四十六岩头,指的是今天罗坊乡疆界之内的四十六个自然村,四十六这样的数字看起来很大,其实在闽西一点不大,比如连城有72寨的说法,位置大体就在连城城关一带。

这些称为四十六头的自然村平均海拔很高,村庄分布于海拔三百多到一千多米的山间谷地,在古代基本没有多少农田可以利用,甚至造屋建房当年也都是挺缺平地的。岩石稍平的地方,就地建屋宅,有些宅子甚至于要与岩下空间抢地,很多的山上的老宅子,屋前坪要用吊脚楼的方式支起木头坪,以便晒一些山货、物资。所以这一带很多带坪字的名字,这些坪是山间很稀罕的天然小平地,这有别于屋前坪,但原因却是一样的。

人们就在如此环境中开枝散叶,在周边的山林之中筚路蓝缕、辛苦求存,靠山吃山。关于青岩里的青泰上里与岩头团的分合,可以参看拙文《童坊的前世今生》。宋代开始,其实罗坊所在区域相对同一里的青潭峒一带就相对独立,民间称为岩头或者岩头团,与这一区域的地理特性是直接相关的。

明代的县志已经灭失,所以只能查找清初的,《乾隆長汀縣誌》中记载:“青巖里 統圖二,計村二十二。賴屋,羅坊,葉屋,老長坑,崗頭,蕭坑,黄敷,富地,坪上,坪田營,宋坊,曹坊,水頭,劉坑,林田,長埧,胡嶺,禾倉坑,童坊,香坪,㧞裏,䨇橋夾。”

在清代初年开始到清代末年的地方志来看,青岩里中罗坊村庄构成,可以看出现代罗坊乡的结构,应当至少在明末就已经比较稳定:賴屋,羅坊,葉屋,老長坑,崗頭,蕭坑,黄敷,富地,坪上,坪田營。现代的九个行政村已经有了基本模样。这些名字有些在民国间有所变化,有些灭失了,有些有小小变动,但大多沿用至今。比如黄敷后来变成了文敷,我猜便是原本的姓氏迁移,结构变化了,体现在村庄命名上。

《民國長汀縣誌》:“羅坊鄉 羅坊下保(青岩里)羅坊上保(青岩里)羅坊中保(青岩里)岡頭保(青岩里)蕭坑保(青岩里)坪上上保(青岩里)坪上下保(青岩里)。”

到了民国期间,为了更有效的管理,所设的“保”数量上变少了,这当然不是很科学,但也能看出一些姓氏可能在清代迁出了,罗氏成为当地主要姓氏,但是大的村庄格局基本还是按照清代以来罗坊的自然村分布规则重新进行组合的。

在县域格局上,罗坊更贴近连城。

到了1949年之后,罗坊与宣河等乡镇陆续划归连城。细心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罗坊与宣河,这两个地方正是当年唐宋时代古田乡最后两个没有划给连城的团里。时间过了快一千年,在新中国的县域重整中,终于还是划归入连城,真是缘起缘灭,隐约有定数。

有人老是怀疑这个划分的合理性,觉得过于随意。其实当年莲城建县变连城,主体用的是唐宋古田乡的土地,包括今天连城县城所在的莲城堡,都在古田乡的范围之内,这个古田乡很大,其实就是汀州府管辖的玳瑁山(今天的梅花山)西边大半圈。这一区域很大,山深林密峰高而人烟少,是历代著名的难管区域。所以立为县,派员专管,闽西诸多县的来历基本是这样“不好管,所以设一个县专管”,比如连城、清流、归化(明溪)、永定,皆如此。

所以这个划分在1950年代完全是合理的,反倒是当年(宋绍兴三年),没有把岩头团和河源上里直接划入连城,有些不合理。怎么说呢?

《嘉靖汀州府志》:“連城縣 東至溪流口一百里,爲延平府沙縣界,自界首至沙縣二百里。西至巖頭野狐狸嶺一十里,爲長汀縣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六十里。南至崆嶺一百里,爲上杭縣界,自界首至上杭縣六十里。北至焦坑渡六十里,爲長汀縣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一十里。”

从明代汀州府志里看得到这种不合理,连城县的四至基本是百里,少的也六十里,唯独“西至巖頭野狐狸嶺一十里,爲長汀縣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六十里。”

这个岩头的野狐狸岭,也称野狐岭,当地也称野狐垅,就是今天罗坊东面与城关诸乡、村分界的天然界山上的一个小缺口。野狐岭这个山与连城县城只有五公里,而从岩头也就是罗坊出发长汀,一百六十里,八十公里,泰半还是山路。

所以从有效管理上说,当然是连城管岩头成本更低,但当时的州府官员显然未必到过实地观测,也没有现场办公的兴趣,所以划分时可能太过随意,没有尊重岩头团和河源上团原本归属古田乡的自然逻辑。

因此1950年代重新划分疆域,龙岩地委行署将罗坊乡从长汀县重新划入连城,你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了从长汀县的分裂,但又何尝不能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岩头”对“古田乡”的回归呢?依山河分界与地域远近来治理,是自古至今的行政归属逻辑。

《1983连城地名录》记录了1951年2月之后划入连城县后,与初期所设的四五个“乡”比,罗坊有一些微小变化,这说明治理的细致程度和有效程度都有所增加,这一时期的治理主要以“大队”形式,“大队”有八个:

“邱赖 邱坊、赖屋、田寮、大石、鲜水塘。

下罗 下罗、石梯、山角塘。

上罗 上罗、上村、窑窟前。

岗头 寨底、上头屋、西芜、青洼、连角塘、文敷。

萧坑 萧坑。

坪上 坪上。

富地 富地。

长坑 长坑、长坑店、大片。”

这八个大队基本都隐没于群山之中。这一带当初会与青岩里合为一里,当然也有一些道理,就是共享青岩里的“虎忙岽、云峰岩、白沙岭、石壁山”,这些山全都在1200米以上高度的山连起来是现在汀连二县的天然界山,而罗坊乡内部比那些界山低一点的山峰有三十几座,而那些大队就在这些山峰之间。

在农业工业化道路上,曾经以粮为纲,所以在1980年代之前八个大队划分了六十一个生产队,相当于有六十一个村子,这个数字与岩头有四十六头的说法很是贴近,显然这些村子的数量和变动情况,与当地的土地山林的资源分布是直接相关的。而到现代保有九个行政村(古代称黄敷现代称文敷的村子独立成行政村)23个自然村,这个数量应当是历史上46头两两合并的结果,这也更加贴合前头所说的自然逻辑。

改革之初,人口1800户大约9千人左右,现在1万1千多人,林地10万亩,人均10亩,耕地9000多亩,大多为山田,也近人均一亩的水平。土地因为历代山林冲积还算肥沃,且所幸沿着岩头谷地青岩溪水量丰沛,灌溉用水不缺,而乡人勤劳,虽然全乡海拔都较高,但农、副产品比如芋头、线面、鱼豆很是丰富。

古代此地乡人并不是以产粮为主业的,产粮只是求安求稳的自给,主业主要还是造纸。为何?

因为岩头谷地地上有丰富的山林竹木资源可以用于造纸,包括造纸用的蓝靛山上都有,地下则有相当丰富的煤和石灰石资源,特别是石灰,在设立水泥厂之前,乡人用这些石灰石浸竹麻。可以这样说生产土纸的原材料充足,且生产成本极低,并且完全可以做到不外求,这样的财富必然是流入的。全盛之时,罗坊的造纸厂,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家,这给当地带来了非农业类型的富足,所以历史上罗坊的人们对读书是热衷的,同时安土重迁乐业。但之后以粮为纲,同时水泥、煤矿这些最终要收归国有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妨碍纸业发展的。

靠山吃山,只要不是破坏性开发采伐,木材、松脂、竹木制品和纸,这些产出才是使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上天恩赐。

补充一下,虽然从理性分析上,罗坊划归连城是合理的,不过我个人还是从情感上觉得很不合理,理由有两个。

一个是云龙桥的太美。

罗坊的云龙桥,是建在村口的,是用于藏风纳水的风水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至今已经有250年上下的历史,保护得挺好。桥长120米,石墩用材是紧固的花岗岩,从河水中的基础算起,高度大约有十层现代楼宇的高度。桥形很美,在水口位蹲守,如同云中龙族探首于溪上,长龙卧波。观看此桥,如果是风雨晦暗电闪雷鸣之时,则有云龙跨溪吞水腾跃之态,这是云龙桥名字的来历。当然,云龙桥这样的名字在汀州很典型,所以乡人将之设置于水口位,自然还有一重意思,就是祈求本村人如龙马,借云乘龙,主要是读书人要借龙势青云直上。于是他们就在云龙桥上建了文昌阁、魁星阁,供奉文昌帝君与文魁星。

先假设一下哈,如果罗坊仍然还在青岩里,那春节青岩里的闹元宵活动就不是占长汀一半,而是占闽西一半,甚至以一里体量,民俗活动之丰,可以排中国全几名吧。

所以我的另一个理由,则是因为罗坊正月的诸多活动比如走古事太好看。

就在云龙桥下的青岩溪里。众人抬阁,阁上妆有孩童扮的“古事”,古事者故事也,古今多少事都放在“古事”里,人们抬着这些沉重的“古今人物”,抬着沉重的“历史文化”沉积,在冰寒刺骨的河道中奋勇冲锋,竞争向前。这在福建乃至在中国,都是村庄体育运动的典型,不但是锻炼身体,同时还训练了协作,是当年边陲小镇的人们结寨求存结阵自保的具体遗留。这种默契很容易让罗坊人明白如何融入需要高度协作的,如军队。

当然,说起来很不具体,文字的描述也过于遥远且简单。唯有现场去看,看得气血翻腾、心潮澎湃,肉身产生了重回少年的冲动了,大体人们也就知道了什么叫做“礼失求诸野”。

而罗坊,就是那个“野”。

罗坊啊,真的很野。罗坊啊,真的好嘢!

(本文图片来自王亮先生、王坚先生,致谢再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化: 福建省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排行
60篇龙岩美景诗联作品
连城地名用字略探
我叫龙岩07
【原创】乡村的狂欢:连城罗坊元宵走古事
四堡峒间 | 春节仪式感最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