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汀州 | 唐城宋墙明清街

唐城宋墙明清街

涂明谦

【城池】

通常长汀人爱说:十个城门九把锁。这其实不对,因为长汀城不止这些城门,要多得多。

首先城要分成三个部分来算。

第一部分叫子城,就是最早修于唐代的部分。《崇祯汀州府志》中对汀州府和长汀县的城池有所记载:“唐大历四年,刺史陈剑迁筑,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大中初,刺史刘岐创敌楼一百七十九间。”

(唐代汀州子城草图)

这一部分就是今天以府背巷(府背巷的排水渠即子城的左护城濠)和一中侧门出来博物馆右侧的仓下直巷部分(博物馆右侧排水渠为子城的右护城濠),北面靠着长汀一中原操场,那即是子城北壁,南面以兆征路(旧称府前街)为限,今天长汀一中的校门与兆征路之间的数米落差,即是当时的“南据山麓”。直到1980年代末还能看到府衙照壁,一中对面的小地名今天还叫照壁背。

(图为长汀一中,唐以来为汀州府治所在)

这部分历史在《临汀志》中有提到:“先是州治前民居交侵,正街车不得方轨,乃访之耆老,云两畔古有圳,内皆官地。圳陻塞,故民皆私之。及开圳,果得古碑如耆老言。遂撤民之侵冒者,得空地数亩,左右创行廊为限。由是气象宏敞,山川呈露。”说的就是子城的边界,就是以府背巷和仓下巷两条水圳,今天这两条水圳已经成为暗渠。

这里头建筑在唐代主要有两个,一是试院(明代为汀州卫指挥公署、清代开始为学使公署)即今博物馆,二是汀州郡治衙门,即今长汀一中。地基是唐代打下,今天还能在博物馆的东侧墙脚看到唐宋墙基,当年在仓下巷的路还没填高之前,能看到巨型城墙砖,此当为唐砖。

所以我称这个子城为唐城,唐城之中有唐代双柏。大历四年为公元769年,至今天2022年为止1253年。子城今天地面建筑都是宋建炎之后重建,大约是1127年之后,兵乱被焚毁,只剩城墙基部分。子城时代,大约有三百年,这三百年中,汀州在积累,但没有太大的发展,直到宋代中后,汀州规模变大,所以有了第二部分的府城。

(图为汀州试院,明代汀州卫署)

第二个部分叫府城,有别于子城,这是宋代增广的。

《崇祯汀州府志》记载:“宋治平三年守刘均拓而广之,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高一丈八尺,浚三濠深一丈五尺,西引南拔溪水流东以绕之;辟门六,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曰鄞江,东南曰通远,东北曰兴贤。

绍兴间,赣卒叛,守黄武增修。隆兴元年,守吴南老又增修敌楼五百一十五间。”

(宋代汀州府城草图)

这一部分长度大约合今天的长度在三公里上下,从西门(旧通津门)红绿灯算起,过旧公交公司、旧林业局、电大向东,然后向南过旧银行宿舍过旧食品厂,转过突出部(旧颁条门,这个门在明朝洪武年间堵掉了),后又向东,在三元阁(旧鄞江门,后称广储门)下弯进去一段(此处为塘湾哩的名子由来,护城濠南为旧射圃地,解放后是县供销社地),过三元阁后在汀州医院北部过新新巷进入店头街(交叉处为旧通远门,后称镇南门),过七星桥,进入民主巷,过“长汀开放大学”,过李氏家庙,到达五通街,之后向东北到达济川门(旧称济川,后为丽春),然后沿着河岸一路过龙潭公园,过涌金门(此门历史上不存在,为了方便群众下河洗衣开启),过跳石桥西连接东门(旧称兴贤门,后称朝天门),然后沿着东城墙所在的山麓山脊线,过救驾坪,从东翘舒啸上,绕着卧龙山顶(旧称北极楼和金沙寺,为汀州一城窝铺之总),再由西边山麓山脊线下,过西倚听松,于西竺庵下到西门红绿灯。

(图为西门口红绿灯,今天长汀宾馆门口)

府城的护城濠今天已经基本成为城中排水渠,有相当部分已经成为暗渠。访谈我居住在和平路的胡氏同学的母亲,他们是长汀县城内巨族紫云胡氏的后裔,老人可以清晰的说出:“塘湾哩的水,是从窑上来。”老汀州很清楚府城城濠的走向,基本上与上头标红部分城墙完全贴合。

(唐宋汀州府城护城濠草图)

城中居民现在仍然还能清楚说出自家宅第之下的城濠位置,为此我访谈了民主巷21号的马先生,他不但知道他们家是建造在护城濠之上的,同时还能明确指出濠水过七星桥,是府城和县城的分界点,同时濠水通过之后流向五通街。

(图为民主巷马先生,足下七块石板即为府县濠界七星桥)

而访谈五通街的老居民时,他们也基本能说出足下有一条大渠(用汀州方言说“大涵”,即暗渠),根据他们的指示,我在济川桥下的河道边上发现了水量巨大的护城濠排水口。从这个出水口看,这条护城濠很高大,完全可以通过人。所以这个水口用巨大的条石封口,这当然是历史上担心敌人通过排水口偷袭,后来估计是杂物拥堵,就弄断了其中的两根,以便开口变大。

(府城护城濠在济川门下的出口,石栅原有四根,被弄断两根)

这一部分是扩建的府城,宋治平三年(公元1065年)守刘均拓广的,我称之为宋城或宋墙部分,到今天有957年的历史。历史上这一段宋墙曾经在元代重修过,根据今天的考古结果,所以如果这一部分墙砖中被拆到县城城墙上用的话,很可能会让后世之人得到县城城墙始修元代的错误推断。

(环卫阿姨,详细讲了上下两公里范围内所有的出水口情况)

第三个部分则是明代县城。

《崇祯汀州府志》记载:

“弘治......。初知府吴文度以郡城内大半皆山,县治民居环列城外,议自通津门西去数百丈逶逦而南,东讫济川一带立城围之,以秩满去。

嘉靖间,知府杨世芳始因前议,筑土为县城,列七门,曰会川(后改挹清)曰五通(后改环雁)曰惠吉曰富有曰常丰(后改宝珠)曰西瑞曰通金,周六百一十九丈九尺,堞二千一百八十有奇。隆庆间,知县陈金陶砖包砌,然垣甚卑薄,郡城镇南广储二门横赘在县城中。崇祯四年,增修县城自挹清门至通津门,俱加崇阔,撤镇南、广储二门,盖合郡县为一矣。八年增修东西北三面,十年筑宝珠门月城,增扩惠吉门。”

(惠吉门城门)

这一部分的城墙为明代嘉靖1522年到1566年之间建成,最初只是夯土为墙,但这显然不结实,经不起雨水,所以在隆庆年间,他们开始烧砖包砌县城城墙,工程量相当大,因而崇祯间拆下了宋代所修的府城南面的城墙砖,包砌于县城城墙。

故而可称为明城和明墙,所用的砖是明代烧制,部分所用为拆自府城南部的城砖。也就是说,到了崇祯四年之后,汀州府与长汀县之间城墙拆除后,府、县之间就合为一体了。

(明代长汀县城夯土包砖城墙及七门草图)

算起来,长汀的城门一共有:

1 东 朝天门(旧称兴贤门)

2 西 通津门(旧称秋成门)

3 西南 颁条门(旧食品厂地,堵塞)

4 南一 广储门(旧鄞江门,后称广储门,再后改三元阁,改三元阁名字不是在清代,而是明代,具体时间应当是在嘉靖之后,崇祯之前)

5 南二 镇南门(旧称通远门,今天店头街中立一坊门处)

6 东一 济川门(旧称济川门,后改丽春门,现重新改回济川门)

7 东二 会川(后改挹清,此门过于接近济川,常有误会在一起,这是错的)

8 东南 五通(后改环雁,今地称五通,门仍称五通)

9 惠吉(今天惠吉门)

10 富有(今天富有门位置有误)

11 常丰(今改宝珠门)

12 西瑞(民间叫西水门,瑞字长汀话读水)

13 通金(实验小学后,老基耕道正对,很多人误认为是东边涌金门,非也,西边这两个门暗中包藏了“西通瑞金”)

包括封闭的城门,一共有十三个城门,不是十个。

【街与市】
汀州城的大街主要形成于明清,但向上追溯历史可达唐代。

唐代街道只在府城内,只有今天的兆征路,在古代是府前街加上十字街,这两个地方的街市直到明代,甚至现代,都还是汀州城的主要街市,极为重要。至迟到明末,府城扩建,包入县城,府县一体,生活空间变大,相应街市就开始扩展了,除了府前街(旧汀州戏院到西门红绿灯),十字街(府学文庙前到济川门,十字还体现一段向南向北)。

宋以后增加了13条街,到明崇祯年为止,汀州的街市可谓空前繁荣。

1镇南门内直街(今天七星桥以北),2上东门街(今天东门街),3县前街(有段时间叫新民街),4射圃前街(今天的和平路),5朱紫坊街(今天南大街),6店头街(镇南门以南,今天店头街的一半,加上镇南门以北的直街,就是今天店头街全长),7五通庙街(挹清门直下,接店头街,今天的五通街),8水东街(今天水东街),9半边街(今天的江边市场),10桥头街(今天桥下坝),11营背街(今天营背街),12官店背街(今天新丰街+汀江巷),13东关营街(今天东门外到太平街头,妈祖庙前街)。

市与街不同,街有道路功能,同时街两边可以有店,这些店可以经营千百种营生,卖家多为常驻者。而市,在古代是货物集散地,贩卖者来自各乡各邑甚至不同州府路和行省。明代后期显然汀州是形成了专业市场的。

店头市(旧镇南门外直街下通惠吉门河边,盐铁杂货于此贸易,这个地方是一个河边市,靠着码头,明代开始就已经很兴旺)

五通庙前市(丽春门外右入挹清直下接店头街,宋之前就有,但不算发达,)

河边市(五通庙前,今邑城五通门内盐牙市盐,这个沿河,与五通庙前市有区别,所经营也有不同)

水东街市(今天的水东街头上,原百货公司对面,明代开始旺盛,今天的司前街旧时名为税课司前头,主要就是为方便征收水东街市、水东街、半边街以及店头市、河边市的商税而设)

杉岭市(县西,近城市,在今天七里村部附近,附近的竹木用具市场和米粮交易在此)

形成汀州在明清繁荣的街、市贸易体系,和几个事情有关系。

一是汀江航运水道的成熟,可以从汀州府城直抵潮州出海口。

二是潮盐和赣米贸易的过口利润,因为朝廷专营,给了私盐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同一时代汀州特有的纸、布、染料、刻书,增加了贸易的复利效应。

第三是汀州本土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各邑乡村人口的增殖,明代中后期,汀州人口剧增,这从清初填四川和迁丽水看得出来。

所以今天店头街的风格确实是明清成形的,全木门户,前店后宅。而水东街则是清代、民国到达顶峰,风格为南洋骑楼风,下店上宅。

不要介意那些新修的仿古建筑,汀州城的底蕴其实还是在的,得慢慢走,同时一边仔细吃,因为这些文化和历史已经深入当地人的骨髓,同时也渗入当地饮食口味中了。

综上可以大体上总结汀州城的格局:【唐城宋墙明清街】

参考阅读:

从官店背说水东街

朝天门城墙考古中的八思巴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的一个县,千年府城却如此低调,单凭客家美食也值得去一次
非表人凝结整理
太原市志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海南篇(一)琼州府城
歷史文化古跡——浙江臨海臺州府城墙(上)【圖文】
#古城复原2.0#滁州城历代变迁与格局还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