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心生智慧
userphoto

2022.12.02 广东

关注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枫解:传统解释里称“仁”为仁德!有人认为,夫子说了,跟仁德居住在一起,是美好;反之,则为不智。也有人反对说,跟仁德在一起就有仁德了,那跟有钱人在一起就成富豪了?跟名士大师待着就能成为奢遮人物了?再说了,大家都往仁者堆里扎,仁者愿意吗?也有人认为“仁”是一种境界,只有把自己的精神、灵魂安放在那里,才是美好,才是智慧!很顺理成章的,仁者就解释为有仁德的人,不仁者就是没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之中,也不可能长久处于安乐中。也有人说,不仁者你无法与他共苦,也无法同甘。

可是,这仁德究竟是什么?貌似时说时新,代有更迭。现有的内涵大抵是孝悌忠恕智勇宽敏信;明朝时,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人的良知,是人性中一切真善美的正能量因素;宋朝时,引入佛门体相用之说,称之为道体的心空境界,是大慈悲大智慧的致境;唐朝,韩愈以墨家注仁,定义曰,“博爱之谓仁”;再往前,夫子的再传门徒孟子曰:仁,义也!再往前,夫子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就见仁见智了。后世的那些释义,都非常美好高妙,令人心生向往。

可是,按照传统的解法,我们究竟应该跟什么样的人住一块儿?或者把自己安置于什么样的境界里才算正道?无法量化,没有具体标准,令人迷惑无所适从!

暂且不直取核心,从旁侧引,我们可以确定的有两点:一、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治学修身获得的,否则,我们还跟夫子学个什么劲儿?二、仁作为儒家的根底,它的应用范围是可以界定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我们能不能把那些标签暂且全都搁在一旁,就从最基本的字义作解?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是一种情境、一种模式,更是一种从内心愿意与人相处的期盼,是一股与人为伴的良愿!我们愿意跟这世间的人,这天,这地,这神,这鬼,这万物,好好相处,和谐与共。仁,就是“与之作良伴”的念头罢了!

这样简洁化就好理解了。“里”作为动词有两种意思,一是居住;一是通“理”,按事物的自然规律进行处理。择,拣选也;处,置身也;约,本义为绳索,引申为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乐,喜悦之情。至此,可以译经文如下:

夫子说,遵循“与之作良伴”的规则来处理周遭关系,是美好的;如果在作拣选决择的时候不遵循这一规则,怎么能算是明智之举呢?没有如此良愿的人,是不可能长久接受人世共同秩序的约束的,也就不可能长久的享受到人间的欢乐和喜悦。真正的仁者会在这一规则中平静安定地生活;有智慧的人也会选择这种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发乎内心的良愿才是仁的真正内因,是基础,是一切的根源。当然,像“与仁德之士共处”这样的外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会是良愿生根茁壮开花结果的必要推动因素。

儒家也有三界——观、信、择——我们观察、相信与拣选的三个世界,如果拣选的那个世界里没有仁道真意充盈,智慧哪里会孕生呢?

良愿让我们能在“久约”中“心安”,智慧却是良愿之火生生不息的源泉。呵护好这点良愿火苗,我们一起来解读夫子的《里仁》吧,但愿可以找到通过“仁境”的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堂 | 孔子是只丧家犬
仁德庄重兼有礼——《论语》悟读【401】
夫子说,智者乎?心如大海纳百川;仁者乎?德如高山载万物。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里仁篇第四 4.6
40则小故事讲述真实孔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