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导情商低?可能是个假象……

认知差距过大、三观格格不入、预期遥遥无期。所谓的高情商,就成了一种自虐

文/杨继刚(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转型刚刚好)

遇到情商高的领导,当然好事。但,拿情商高低来给领导贴标签,可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一个大坑。

想想看,如果情商真的低,能当你的领导?真以为老板和整个公司的智商不在线?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认为领导水平不高的时候,其实你内心想说:他凭什么当领导?我才适合当领导。说句情商低的话,你可能真的高估自己了……

过去两年,我曾经就“你眼中的低情商领导行为”求教过很多客户,在他们看来,所谓“低情商领导行为”大致会有六大典型表现:

表现一: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

表现二:不给面子——当众训斥或批评,让当事人脸上挂不住

表现三:居高临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动不动就指点江山

表现四:直截了当——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也不管时机和场景

表现五:超级无聊——对关注点之外的事物无动于衷,以尬聊收尾

表现六:强加于人——同意或不同意,都要按照他的指令来做

一方面,这些低情商领导行为,让下属反感和不适,甚至会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这类低情商行为却又成为很多企业高成就领导者的标配,低情商遭遇高成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显然,我们要打破一个固有的认知:好领导都是高情商。这个结论不仅错的离谱,还容易让一些困惑中的领导者走上歧途。好领导不等于高情商,高情商也不等于好领导。作为领导者,尤其要警惕“高情商的三大管理陷阱”:

陷阱一:高情商=讨好下属

一个领导者,如果把情商都用到讨好下属上面,不是人格缺陷,就是阴谋诡计。上下级之间的本质是契约关系,履行职责、达成绩效、协作共赢才是关键。在原则基础上,相互尊重和理解才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一味的讨好下属,不管是利益考量,还是性格使然,都会扭曲正常的上下级协作,让关系复杂,让规则模糊,好好的团队,也会变成甄嬛传。

陷阱二:高情商=当老好人

老好人,人人喊打。原因是,老好人错把人情当原则,错把认可当评价。领导者当然需要被认可,但认可的前提是工作绩效。如果把认可本身当目标,却没把绩效当回事,显然是本末倒置。因此,把高情商理解为当老好人,最大的问题在于,领导者的工作重心出现问题,试图安抚这个、搞定那个、成全另外一个,这本质上是在牺牲组织的正当利益。有人说,也可能会牺牲领导者本人的正当利益,那显然更有问题:用一时的“高尚风格”,替代组织管理的基本规律,看似伟大,背后却是对正常管理的扭曲,甚至可能是对组织规则的破坏——如果今后出现类似的事该怎么办,下一任领导处理这类问题该怎么办。好人易做,规则难正呀。

陷阱三:高情商=八面玲珑

论情商,和珅不可谓不高。上下其手、左右逢源,当真是八面玲珑。他最得意的事,是乾隆皇帝交代他要做的事,他已经提前做完了。这简直就是上级肚子里的蛔虫呀。但所谓的八面玲珑,是以牺牲组织利益为前提,让潜规则战胜明规则,正常的流程、规则、制度被破坏,真正起作用的,是组织中流行的潜规则。每一次功成名就,都是以无数人的不公平为代价,这种所谓的八面玲珑,反而是组织管理的最大破坏者。

由此看来,高情商并不等于好人缘。1995年,时任《纽约时报》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掀起了全球范围内针对情商的热议。在戈尔曼看来,真正的情商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维度。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真诚,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靠谎言和伪装搞关系,这种装出来的“高情商”太容易走火入魔,甚至会扭曲伪装背后的自我。

再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为什么很多看似低情商的领导者,却取得了高成就,赢得了很多人的追随,真正的原因有三:

第一,认知问题

大家对情商的认知有偏差,很多人干脆把情商等同于“会做人”,这就形成了认知偏差。要知道,领导者的核心是尊重规律、坚持原则,原则都没了,规则都被破坏了,组织绩效从何谈起?

第二,情绪问题

对于巨婴期的员工而言,很容易把情绪当成评价标准——谁对我好,我就认为谁好。但情绪往往只是一种感受,当下的感受并不代表真正的事实。而那些高成就的领导者,往往会把事实和数据放在第一位,基于事实来做决策,一旦这些决策让自己觉得很受伤,那么巨婴期的员工很容易对领导有怨言,就认为领导情商低。因此,回归理性看问题,才会避免错误评价。

第三,预期问题

对领导者而言,达成组织目标、提升组织绩效,是其最核心的评价标准。因此,很多高成就的领导者往往是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在这一前提下,想让领导者照顾到所有员工的利益,显然是做不到的。有的领导者喜欢循序渐进,有的领导者喜欢雷厉风行,但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可能更多的照顾到一些员工的感受,但也仅此而已。事实上,对组织而言,有些机会稍纵即逝,市场不会等着一家公司的团队变革完毕才把机会给你,因此,有些领导者直接了当处理问题,本质是冲着变革机会和组织利益去的,即便是造成了部分员工的不爽,在他们看来也不是关键问题。

反过来,在一些高成就的领导者看来:成长是自己的,员工不能被过度呵护,也不能指望永远靠别人的理解处理情绪。不兜圈子、不拐弯子、有什么说什么,就成为很多领导者的处理方式。某些时候,这和DISCMBTI等领导风格理论无关,是被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出来的,如果看不清方向的时候,回归市场、回归客户、回归外部视角,或许是最有效的评价标准。

讲真,别再为领导的情商高低纠结了,那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近期文章精选TOP10

TOP1:权力的春药(三个不等式)

TOP2:苹果转型:万亿背后的三大战略洞察

TOP3:微软转型:大象跳舞分三步

TOP4: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胡扯,是认知

TOP5:风口上的猪,都去哪了(三种结局想不到)

TOP6:优秀员工离职,真相扎心了……

TOP7:如何给你的焦虑去杠杆(三种方案)

TOP8:天吉,地利,正转型

TOP9:2019,在不靠谱的时代勇敢转型

TOP10:现在,请开始你的表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90后员工已变得难以讨好,如何激励他们?
哈佛经典:是什么造就了领导者
6领导
如何引领团队走向卓越?
沈小滨:卓越领导者的三件要事
牛逼的管理者必看的10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