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思王曹植(下) 今天我们谈论李白 那年李白仰望曹植

曹丕称帝之后,曹植的写作风格也开始转变,铜雀台上那个海纳百川的少年已不复存在。此时他的作品更注重描述实质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意。但却很难再有“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这样洒脱的诗句出现了。晚年的曹植空有一腔热血,而江山早已物是人非。

 历史小段  每日更新 

作为曹植的亲哥哥,历史对曹丕的评价大多都是志存高远或是心胸宽广之类用词。兄弟二人斗气的记载很少,这里还与曹植放荡不羁的性格有关。比如在曹操忌日那天,整个曹氏宗族都来祭拜,但唯独曹植不在,这就不怪皇哥哥发怒了,不过最终也就是发个诏书训斥一番。哥哥让着弟弟也算正常现象,皇上也不例外。

但有一件事曹丕可能有点托大,此事至今尚无证据,众说纷纭。

公元204年曹操攻破了邺城,袁氏政权彻底灭亡。袁绍的儿媳甄氏就在城中,姑娘因长得漂亮被曹丕看中并娶回府中。相传曹植与嫂子相见之后便陷入了相思,两人经常相会以致日久生情。后来曹丕称帝,曹植被迫返回封地和甄氏永别。不久甄氏也被曹丕赐死,但他们的儿子曹叡却继承了皇位。

那年曹植行至洛水夜宿小船。迷迷糊糊之中,他仿佛看见甄氏正踩着凌波微步从水面上缓缓走来,曹植心里一阵惊喜,可惜这时梦境终止。等回过神来,曹植感慨万分,瞬间文思泉涌,他立刻提笔写下了一篇《感甄赋》。

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作品却把洛水梦境还原到了极致,以下节选其中两段。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译文:她的模样,翩翩如惊飞的鸿雁,婉约如游动的蛟龙。容颜如秋天的陶菊,形体如春日的青松。时隐时现仿佛轻云遮月,飘忽不定好似微风落雪。远远望去,明亮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走进细看,艳丽如绿波间绽放的新荷。体型有度,高矮适中,肩窄如削,腰细如束,颈部修长,白皙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眉毛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明洁。双眼灵动,酒窝甜甜。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柔娴静。表情绰约柔美,细语呢喃得体。衣装举世无双,风貌栩栩如生。


扬轻袿之猗靡,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译文:华服随风而动,衣袖轻轻遮掩。犹如飞鸟,飘忽不定。细步行走于湖面,水花溅起如尘埃。举止随意,时快时慢;进退难料,欲走又还。眉清目秀,容颜焕发。话未出口,却感神清气爽。婀娜多姿,令我茶饭不思。


《洛神赋图》晋 顾恺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些文字无论怎么翻译都是错,因为你正在试图揣摩曹植的心思。南北朝大文豪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后来人们就用成语“才高八斗”来形容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我国文学最早是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它们中大多都可以入歌。古人其实并不是念诗,而是唱出来,所以诗也叫作诗歌。汉朝开始流行写长篇的文章,篇幅太大以致难以入歌,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赋。曹植的《感甄赋》就是文坛早期最著名的一篇赋。其他经典基本都在唐宋,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中国人自古看热闹不嫌事大,百姓乐意相信曹植和她嫂子的爱情故事,《感甄赋》一出更是奔走相告,逐渐大家就把甄氏认作是洛水之神。曹叡登基后为了避开母亲的名讳,他就把《感甄赋》改为《洛神赋》,看来这谣传也有点像真的。

曹丕在公元204年纳了甄氏,同年曹叡出生。按十月怀胎来算的话时间勉强也够,但这依然会引来种种猜测。由于古代大环境恶劣,女子成功怀孕实属不易,顺利分娩的更在少数。甄氏能在一年之内与前夫生死离别后嫁入仇家并生下一子,只能说她肯定是一位做事临危不惧,从容淡定的女人。

《洛神赋》刘旦宅

据记载,当时已退位的汉献帝曾把两个女儿嫁给曹丕,二人一起得到了宠爱。当时已是皇后的甄氏非常失意,抱怨不断。曹丕一怒之下就派使臣将她赐死了。从这件事看来,甄氏并不是一个做事胸有成竹的女人。

由于古代科技落后无法验亲,曹叡到底是不是曹丕的儿子谁也不知道,他很有可能姓袁,魏国或许也是袁家的基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曹丕为何处死甄氏却又立了曹叡?究竟是谁给曹植这么大的勇气写出《洛神赋》?当母后被百姓议论纷纷时,曹叡为何没有制止这些行为?

这段历史的真相已无法考证了。

曹植与侄皇帝的关系依然微妙且稳固。在甄氏被赐死的那年,曹丕召见各路王侯来洛阳团聚。这天曹植得空和太子曹叡一起吃饭,叔侄二人竟然议论起甄氏来。曹植一阵心酸,想起了种种过往,这才有了几天后的洛水梦境。

叔侄的这次见面也是他俩最后一次独处。曹叡在位时期,曹植被迫四次迁徙了封地,他经常感叹才华再也无法施展。此后曹植不断给侄子上书只求为国效力,但始终没能如愿。

历史上曹植数次给曹叡上书,以下节选几段经典文字,内容出自《三国志》

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士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任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译文:我听说人活在世上,在家就要侍奉父亲,在外就要侍奉君主;侍奉父亲最好要让父母荣耀,侍奉君主最好的方式是振兴国家。所以慈父不会疼爱无用的儿子,仁君不会选择无为的大臣。


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译文:从前汉武帝要给霍去病建造府邸,霍推辞说:“匈奴还没有剿灭,臣不要家!”大丈夫忧国忘家,为国捐躯,这是忠臣的志向。现在我身居外边的封国,我吃不香睡不下不是因为皇上的恩德不厚重,而是因为吴蜀两国还没有剿灭。


虽未能禽权馘[guó]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县吴阙,犹生之年也。

译文:即使不能擒获孙权斩杀诸葛亮,我也希望能俘虏敌方大将,歼灭敌众,一定要取得哪怕一时的胜利,来消除我终身的羞愧,使我的名字载入史册,事迹能列在朝廷的策书上。即便我在蜀国身首异处,或头颅挂在吴国的宫门之上,我也会像活着一样。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

译文:我过去跟随武皇帝(曹操)出征,最南到过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关,北出边塞,看到武皇帝行军用兵的统治力,可以用神妙来形容。


以上这几段文字可大致看懂曹植此时的状态,其中有对自己早年过错的悔恨,也有一腔奔赴战场报效国家的决心。总的来说,曹植已经改变了以前那轻狂的个性,这段时间他屡次提出要单独拜见皇上,但始终没能实现。

相较少年时在皇宫内外的自由自在,晚年的曹植随着封地变动而不断搬家,衣食虽然无忧,但他已彻底告别了政治中心,几乎成为了一个无用之人。

魏太和六年即公元232年,各地亲王奉命回到洛阳相见叙旧,曹植本想抓住这个机会面见曹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没能如愿,这也是他时隔多年且最后一次回到国都了。返程路上曹植心情惆怅,满心绝望,数月后他在疾病中死去,时年四十一岁。

以曹丕继位为分水岭,《赠白马王彪》代表了曹植后期作品的风格,凄凉黑暗,沉痛悲壮。诗中有作者对骨肉分离的不解以及对人生悲欢无常的感慨。

《赠白马王彪》节选

作者:曹植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 衾帱[qīn chóu]:被子

  • 疾疢[jí chèn]:疾病


当初曹植为东阿王时,他有在当地终老的想法,于是开始修建坟墓。今天东阿的坟墓依然保存完好,可供参观。但在通许七步村也有一个曹植墓,曹植曾在这里封王六年,三国时叫做雍丘。曹植生前最后一个爵位是陈王,去世后谥号为“思”,所以后人称他为陈思王。

 东阿曹植墓

七步村曹植墓

陈思王离世五年后,曹叡下了一道谕旨,上面写道:

“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

译:陈思王虽有过错,但他约束自己小心行事,已经弥补了以前的过失,而且从小到老,书籍从不离手,难能可贵。现在收回(曹丕)黄初年间那些弹劾曹植罪状的奏章,并将各级别文件一律毁掉。编辑并收录曹植前后所作的赋、颂、诗、铭、杂论共一百余篇,并抄成正副本收藏于皇宫内外。


这道圣旨意义重大,其中曹植的前罪一律被平反,他一生所有的作品也得到了官方系统整理,至今几乎没有任何遗失。(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思王曹植  曹申
【古典诗词漫话】建安风骨------西陵魂断夜来人
曹植是怎么死的:曹丕真的杀了他吗?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
曹植是曹操的第几子?
说曹植之三: 个人性格修养的副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