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城计的历史真相

在商代青铜器上,我们总能看到一只“脚掌”向北边的目标走去,这便是最初的“正”字。入周后,“正”字旁边又多了一只握着权杖的“小手”,得到“政”字。

周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王室、诸侯、卿大夫、庶人各个阶层泾渭分明,导致君臣、亲属、师徒、同道、同行各种社会关系链日渐复杂,至东周便有百家争鸣,一切源于“政治”

“正”→“政”

透过金文“政”字可知,政客,即一个手握权杖之人,用各种手段来驱使他人为自己服务,而人们却不明就里,埋头苦干的同时往往被突然摈弃,此乃“政治”。

对政客而言,没什么比权利更为重要的东西了,而一个掌权者实力的最强体现,也莫过于左右一个人的生杀大权了,多年以后,我们美其名曰“大政治家”。

体验生死,提喻政治,笔者借两桩闻名遐迩的典故来加以阐述。

先是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春天,金人斡离不兵临汴京,并让宋室亲王、宰相前来议和。思索过后,钦宗赵桓选定了张邦昌与九弟康王赵构同往。

金军以虎狼之姿南下,议和绝对是份苦差,走运的话做个人质,被杀更是高概率,却如何都会背上丧权辱国的恶名。又据《宋史·张邦昌传》:“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可见钦宗并不想议和,更像派人去送死。

要说“出道即巅峰”,赵构绝对算是一号。

当时,二人面对金方的无理要求,张邦昌唯唯诺诺,甚至跪地痛哭,而赵构则镇定自若,始终没有展现出一丝恐惧,据《宋史·高宗本纪》:“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

意气闲暇,这是一贯视汉人为草芥的蒙古史官对赵构的评价。那斡离不见赵构铮铮傲骨,便怀疑他的皇室身份,于是点名让肃王赵枢前来换人。果然,割地赔款等事宜迅速落实。

词作《满江红》中的这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讲的就是北宋靖康二年(1127),在冰天雪地的汴京(开封)沦陷后,金人将徽钦父子、后妃、大臣、贵族等三千多人押送北去的故事。这年,凭一身胆识脱离虎穴的赵构在应天府(商丘)延续了宋祚,康王党人也正式走向了一线,这就包括《满江红》的作者岳飞。

岳飞善饮,赵构就对他说:“等你收复河朔再痛饮也不迟啊!”后者当真戒了酒。我们暂不提岳飞的勇猛,只从他的歌词,和人生事业中点滴轶事来看,此人是个直男无疑。

话说赵构刚一继位,岳飞就迫不及待呈上了数千字的奏章,大意是希望率军北伐复国,结果被朝廷以越职上书为由罢官。这个警示,岳飞全然没有领会。

后来每逢岳飞捷报,朝廷就立刻给他升官调回中央,可他每次都坚决留在前线以图进取。攻下虔州时,高宗曾连下数道密令屠城,岳飞又不忍执行,令高宗无可奈何。


绍兴八年,宋军在局势上已经处于优势。秋天,岳飞在临安(杭州)述职,正逢金国使臣前来议和,岳飞又以“金人不可信”为由拒绝,让一贯主和的秦桧怀恨在心。次年,朝廷授岳飞开府仪同三司(顶配办公场所)的待遇,岳飞却说:“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再次婉拒。等到岳家军杀至距汴京仅四十多里的朱仙镇时,他才开心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这句话,终于让高宗下定了处死岳飞决心。

黄龙府(长春附近)乃金国重镇,据《宋史》:“密告伦二帝在黄龙府。”而岳飞豪言要“直捣黄龙”,在赵构看来,这正是要恭迎他父亲赵佶和哥哥赵桓活着回朝,引发帝位之争啊…

其实呢,当时徽宗赵佶已死,赵构唯一担忧的便是哥哥赵桓,在不久签订的宋金《绍兴合议》中,宋室便提出要归还徽宗梓宫和母后回朝的要求,却全然不提赵桓。

“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宋史·嶽飛傳》

和议的签订与岳飞之死,正值金军节节败退,宋军捷报频传之时,可惜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当时兀术欲弃汴京北走,有人就劝他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里的权臣便是秦桧。那些年,凡有人提议迎钦宗回朝时,秦桧都依法治罪,史书称他“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和赵构都是名副其实的大政治家。

起初,高宗十分倚仗岳飞,曾御笔诸葛亮的事迹与他,希望他能像前者一样鞠躬尽瘁,可惜岳飞并没有诸葛那样的运气。

回到三国时期。

据《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这段讲述了在诸葛亮死后,司马宣王因半信半疑而不敢出击,结果被民间嘲笑,以及本人自嘲的故事。

陈寿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只是他背负了刘备复兴中原的嘱托,才不得不屡次北伐。而关于司马懿,唐太宗曾说“宣皇以天挺之姿,文以缵治,武以棱威。”赞美此人文武双全。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一个仅靠一州之兵力又重文轻武的蜀汉丞相,却能在与善于用兵的大魏正牌都督司马懿的交锋中屡有收获?正如唐太宗所说的“宣皇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却唯独“与诸葛相持”,其中定有隐情。

所谓“狼顾”,指司马懿回头时身体能保持静止,曹操发现后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所以曹丕就罢了司马懿军权,给他侍中这样的文职。但等曹叡继位后,因武官青黄不接,朝廷又被迫倚仗司马懿这样的中坚力量,也是无奈之举。

自古帝王为延续统治,就不得不倚仗能臣来督军,远的如姜子牙和韩信,近代也有多尔衮和年羹尧,大多功高盖主。而一旦战事结束,这些能臣往往会被莫名拿下,参考韩信和年羹尧的结局便知。

所以对司马懿来说,时刻将国家置于战争,使皇帝辗转反侧,让自己有用武之地才是生死存亡之道。从平叛孟达造反到击退东吴进犯,司马懿一路奏凯,眼瞅天下要太平了,这才盼来了诸葛亮的北伐。

卧龙名声在外,不如让子弹多飞一会。

比如在五丈原,曹叡以蜀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为由命司马懿坚守。起初司马懿还沉得住气,后来诸葛亮送来女装羞辱,便急忙上表请战。

对曹叡来说,不用司马懿怕打不过诸葛亮,用了还得提防他僭越,所以就干脆派人在前线持节监军。当时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仿佛本方与司马懿的默契被搅了局。

后来蜀使前来,司马懿又问了很多关于诸葛亮起居之事,在明知对方病重的情况下却没有伺机进取。

有关两人“暧昧”的记载还有很多,最精彩的便是下面这桩。

“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條諸葛亮五事》

西晋郭冲将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五件事纂成《条诸葛亮五事》,著名的“空城计”便是其中一事,因难辨真伪,陈寿和房玄龄都没有将其列入正史。

但在《晋史》中,房玄龄也没有交代魏太和二年(228)、三年司马懿的政治动向。而就在公元二二八这年,蜀将马谡丢了街亭,把诸葛亮逼上了“绝路”。


这本是属于司马懿的“空城计”,那年他率二十万大军压境,眼看就要生擒蜀汉丞相立下不世之功,然而此时,诸葛亮通过喝茶、弹琴、做扫除等一系列迷惑行为释放出大量信息,司马懿会意后便故作惊慌,不顾旁人反对执意撤军,通过放敌人一条生路来成全自己的战略布局,侧面就促成了这出意料之外,更是情理之中的空城大戏。

如此一来,司马懿是否要更胜一筹呢?尤其是小说里被诸葛亮“戏耍”的那些桥段,恰恰诠释了他的野心与智慧。

你若死了,我又岂能独活?

相较悲剧的岳飞,诸葛亮更像是一位明镜高悬,胸有成竹的专家或学者,很难归类为那种掌控全局,老于世故的大政治家,毕竟让人捏住了命脉。

(完)

             匕

精 选 文 章 推 荐

真相 | 无为

 阝                

                              廴              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懿真的中了诸葛亮的计了吗?
诸葛亮空城计吓退曹军,其实是司马懿故意放水?
幽默的三国演义 空城计
看贴笔记(钧窑X170--气泡)
司马懿明明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让10万大军撤退?司马懿:不撤军我就死了!
司马懿真是因为空城计不敢进城吗?没想到他和诸葛亮还有这层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