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名编讲做书故事|金鑫荣:《全清词》的编纂出版故事
听名编讲做书故事

这是专门为图书编辑开设的栏目。

栏目刊发“大家小文”,请名编讲述自己的做书故事。所有内容皆谈做书,谈选题策划,谈审读修改,谈与作者佚事等。每文3000字左右,形式不拘一格,文风生动鲜活,语言通俗晓畅。惟愿同仁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今天,我们来一起听听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金鑫荣讲述该社《全清词》编纂出版的故事。

金鑫荣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博士,编审,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8年中国十大出版人物”等奖励和荣誉称号。组织编辑了《全清词》、《全清戏曲》、“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艺术中国丛书”、“日本社会与文化译丛”、“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丛书”等。所策划、组织的书曾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部图书入选“中华学术外译工程”。

点击视频,听金鑫荣讲述《全清词》的出版故事。

《全清词》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一项浩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也是南大社继跨世纪最大的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完成之后,又一项重大出版项目。

《全清词》先后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项目、“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已经出版的《雍乾卷》《嘉道卷》分别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成为新时期南大社出版序列中的重磅力作。

大型古籍的整理与出版是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与出版人为此付出了可贵的努力。但说实话,如果出版社单从功利的考量来说,大型古籍的整理出版是一件“投入多、时间长、见效慢”的“苦差使”,需要编辑青灯黄卷熬白头、一茬接着一茬干。

过去,这项出版任务多由专业古籍社完成,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等,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编辑经验与专业的出版精神,出版了一系列大型古籍整理图书,如“二十四史”、《全唐诗》、《册府元龟》等。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大学出版社的不断发展与转型升级,大学社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与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古籍整理尤其是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来,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全宋诗》,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全明词补编》《全宋诗话》,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历代文话》《后六十种曲》,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全清词》《全清戏曲》等。如今,大学出版社已逐渐成长为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

就南大社而言,对以《全清词》《全清戏曲》为代表的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的持续关注与深度参与,是南大社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出版方向。这既是源于南大社一直以来所秉承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理念,同时也是希望在承担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出版社的角色定位与全新的编辑工作模式,全面培养和充分发挥编辑的核心功能,从而为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本文将以《全清词》为例,从项目特点、出版社的角色定位、编辑核心能力的培养、编辑核心能力的发挥4个方面作出探讨。

项目特点:编纂难度大,持续时间长

早在1982年《全清词》就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立项,至今已持续了40年的时间,目前由清词研究专家张宏生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编纂整理,以南京大学文学院《全清词》编纂研究室为主要支撑。

《全清词》编纂研究室是我国著名学者程千帆先生创立的,是中国最早的一个以整理清词文献、从事清词研究为主体的研究机构,搜集了大量的清词文献,并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的编纂团队。多年来薪火相传,开创了编纂有清一代诗文词总集的先河。

作为“全”字头的大型古典文献整理工程,《全清词》编纂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千头万绪,均需周密安排。清代文献浩如烟海,情况复杂,仅仅是初期的资料搜集就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遑论文献考索、小传撰写、辑佚校勘等对专业知识储备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了。

与此同时,编纂团队成员分散各地,在面对具体的编纂问题与编纂难点时,如何统一意见,达成默契合作尤为困难,出版社需要在此过程中充分配合,为项目的推进提供助力。

院社联动:形成编撰出版协调合力

《全清词》编纂研究室所属的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文献专业,人才济济,实力雄厚。一直以来,南大社与南京大学文学院都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全清词》为契机,南大社与文学院开启院社联动合作模式,从项目推进、人员整合、统筹协调、资金落实等各方面全方位展开合作。

为了增强项目融合度,形成编撰、出版协调的合力,出版社编辑“关口前移”,长期驻院,与编撰者一起集中办公,深入参与到编纂一线工作当中;同时,定期召开《全清词》编纂与出版工作会议,出版社从出版角度为编纂工作提供专业建议,为编纂工作的顺畅展开提供切实帮助。

在此过程中,编辑为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并在其中起到“稳定器”“黏合剂”的作用。

前置介入:培养专业古籍编辑队伍

《全清词》的出版工作启动之后,社里专门成立了古籍编辑部,持续加强专业古籍编辑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配备5名古代文学、文献专业的研究生,并重点安排其中两名熟悉清词文献的资深编辑提前介入、深度参与到《全清词》的编纂工作当中,不仅起到沟通作者与出版社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作用,更要通过这样的工作模式充分培养编辑在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的核心能力。

具体来说,编辑的核心能力包括:一是对项目的统筹把控能力。编辑,尤其是项目编辑,应熟悉该项目的每个流程,制订周详的工作计划,为每个流程的推进与衔接做好预案,能应对突发状况,解决各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是沟通协调能力。《全清词》的项目特点决定了不仅作者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及时的交流与密切的配合,编辑团队成员之间、编辑与作者之间、编辑与出版社各部门成员之间也都需要随时沟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三是专业知识的储备与拓展能力。类似《全清词》这样的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对编辑的专业水准提出了远超出一般项目的要求。从完善体例到版式安排,从资料排查到底本选择,从校勘考索到异体字处理,都需要编辑能及时作出专业的判断。与此同时,上文提到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正是要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这一基础上,否则就很难实现编辑与作者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编辑工作主体前移、前置介入的工作模式更是有赖于编辑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四是学术交往能力。大型古籍文献的整理工程,需要学者型编辑的参与,编辑必须具备专业的审稿能力与编校能力。古籍整理的前辈中,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傅璇琮等先生,他们本身就是资深的古代文学研究者。为此,社里挑选了两位优秀的古代文学专业的编辑承担主要编辑任务,主动给她们压担子、挑大梁,专业和编辑兼容的综合能力使得编辑和作者既融为一体,又分工明确,这样对出版的进度可以做到科学合理的把控。

“三个一体化”:发挥编辑的核心能力

当编辑具备了上述核心能力后,如何将其充分发挥也是需要探讨的课题。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核心能力的必要性,项目推进是否有序,项目质量是否有保障,项目成果能否获得认可等,都与编辑核心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密切相关。总体而言,编辑核心能力的发挥可以总结为“三个一体化”。

构想与推进一体化。2006年,南大社启动《全清词》出版计划,同步推进人才配备、项目申报、资金支持、设计与宣传方案等各项工作,在计划启动之初即做好中长期规划,大胆决定实施编辑前置介入、主体前移的工作模式,为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探索全新的实施路径。通过16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初期的构想是正确的,新的工作模式对于整个项目的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充分保障了参与项目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完成了构想与推进的一体化。

编纂与编辑一体化。编辑工作主体前移、深度参与到编纂工作中,不仅得以及时把握项目进度,便于后期流程的安排,还可以从出版角度为编纂工作提供专业意见,不断优化各流程的衔接,从而实现编纂与编辑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编纂与编辑的一体化还有助于编辑自身编稿审稿、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学术交往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编辑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又能反作用于项目本身,编纂、编辑二位一体,核心功能充分释放,从而切实保障项目的出版质量,合力打造古籍整理项目的出版精品。

研究与出版一体化。在启动《全清词》项目出版计划之初,南大社还确立了另一个目标,即:出版一套书,培养一批人。《全清词》的出版正是一个最好的契机,骨干编辑还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研究的题目,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撰写,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获评江苏省“紫金文化培养工程”出版文化“优青”荣誉称号。不仅如此,通过充分融入《全清词》编纂团队,该编辑又进一步立足词学领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以专业的学术视野规划古籍整理与学术出版,组织策划了汇集清词研究最新成果的“清词研究新境域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籍选本珍稀版本汇刊》《清代词学编年史》等,力求形成南大社在词学领域的出版特色与专业优势,实现研究与出版的一体化。

板凳要坐十年冷,成如容易却艰辛。大型古籍整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扎硬寨,打呆仗”,踏踏实实下苦功夫。刘禹锡《砥石赋》中所言:“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只有坚持不懈、稳扎稳打,才能在艰难的耕耘中收获文化的灿烂硕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林日波:一位青年古籍编辑的苦与乐、成长与作为
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评选结果公示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十三五”开局良好
【聚焦】古籍整理出版:繁荣难掩隐忧 行业亟须规范
出好古籍的“基本书”
整理出版 是对古籍善本最好的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