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汗青——唐徐坚等撰《初学记》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本

唐徐坚等撰《初学记》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本,现藏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有关《初学记》的始编时间共有三条记载:《大唐新语》记录为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后,《郡斋读书志》《册府元龟》均记录为开元中。该书进上时间记载亦不同,如《唐会要》卷三十六《修撰篇》记载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五月一日,集贤学士徐坚等纂经史文章之要,以类相从,上制名曰《初学记》,至是上之。”《玉海》卷五十七引《集贤注记》载撰成年份为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月,宋·周必大《承明集》卷七引柳芳《唐历》载撰成以献年份为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三月,宋·钱易《南部新书》壬卷载进上年份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五月,与《唐会要》皆有出入。然十三年集贤院方成立,恐无成书进上于是年之可能,“十三年”或为“十五年”之误。

该书版本多杂,对其源流研究者较多,其中清人杨守敬《日本访书志》中的《明宗文堂刊本<初学记>跋》,对《初学记》的版本源流叙述尤为详尽,原文略曰:“今世行《初学记》,以安国本为最旧。其书刊于明嘉靖辛卯。其本亦有二:其一旁口书'九洲书屋’者,安氏原刻,即《天禄琳瑯》所载本;其一旁口书'安桂坡馆’者,覆安氏本也。嘉靖十三年甲午,晋藩又以安本重刻。至万历丁亥,太学徐守铭又以安本覆刊。又有陈大科刊本,亦安本之支流也。又有万历丙午虎林沈宗培所刊巾箱本,盖以他书校改也。古香斋本,以安国之卷第而据沈氏为底本。然以严铁桥所举宋本无不违异者,唯明嘉靖丁酉书林宗文堂刊本。刘本序后有木记云:'近将监本是正讹缪,重写雕镂,校雠(对)精细,并无荒错,买书君子,幸希详鉴。’书中讹文夺字触目皆是,知其未以安本植改者。”然而,杨守敬的考订并不完善,后来傅增湘又对《初学记》的版本源流作了进一步的澄清和阐明。《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明本<新刊初学记>跋》记载:“此书前有旧人题签,云'元补宋椠大字本初学记’,然实明刊也。余所见日本图书馆藏本题'新雕初学记’,十二行二十二至二十五字。刘本序后有东阳崇川余四十三郎牌子四行,与此绝不类。第据余昔年所传录严铁桥宋本证之,明本误字此皆不误,则此本亦从宋本出,与明代安氏诸刻迥异,斯亦足贵矣。”“顷检严铁桥所校宋本,细比核之,知其所据即此本,盖前辈赏其佳胜,亦久认为宋本矣。”此外,另有1962年中华书局排印出版司义祖点校本,据古香斋本,每卷末附校勘表,列严可均、陆心源较所谓宋本的异文,较为通行。1979年,中华书局重印此书时,又由许逸民编制了本书“事对”和引书索引。

序·唐徐坚等撰《初学记》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本·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以《初学记》为名。”
《大唐新语·九》

《初学记》原是为适应皇子们练习学问上基本功的需要而编辑的一部百科全书,其得名亦以此。全书按照“以类相从,务要省便”的原则进行编选,共三十卷,分天、岁时、地、州郡、帝王、中宫、储宫、帝戚、职官、礼、乐、人、政理、文、武、道释、居处、器物、服食、宝器(花草附)、果木、兽、鸟(鳞介、虫附)二十三部,三百十三子目,其规模和征引资料的广博不如《艺文类聚》,但全书材料的组织却比其更为精细巧妙。该书的编撰,在继承《艺文类聚》事文兼并体例的同时,又加入了“事对”部分,所辑录的内容与《艺文类聚》一样,采取事文并举的体例,每一具体子目下又分“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首为叙事,此乃总叙该子目的相关内容,不仅包含名义,亦兼及缘起与沿革变迁。文中多引《尔雅》《说文》《释名》等字书说明含义,亦杂引经史子集,阐述发展变化。阐释如有不足,编者复加案语。学者阎琴南指出,凡此节文字,多书为大字,注文、案语则往往以小字夹注之。然偶有案语亦作大字者,故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四库全书总目》云:“其叙事虽杂取群书,而次第若相连属,与他类书独殊。”其它类书,往往只做引文的汇总,每条目下,只把征集到的引文杂乱地逐条抄录,并无一定规律。而《初学记》则不相同,其将各种引文按照内容的不同,以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统一在每一子部类目之下,由此便无拼凑之嫌。次为事对,这是当时“缀文”“辞对”等影响下该书自创的体例。首以大字书事对之辞,下以小字夹注出典。对辞往往是二字对二字,偶或有三字、四字者; 出典往往为一条对一事,但偶遇复杂之事,亦有书三四条出典来解释对辞的情况。出典若词句晦涩,又复加注文来解释典故。因出典已为小字夹注,故注文与出典同为小字,引文与案语间并无明显标志,需特别加以分辨。末为诗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诗文兼录初唐,于诸臣附前代后,于太宗御制,则升冠前代之首。较《玉台新咏》以梁武帝诗杂置诸臣之中者,亦特有体例。”诗文体颇杂,有诗、赋、篇、文、序、颂、赞、述、诏、制、册、奏、章、表、箴、碑、铭、书、论、启、笺、约、诫、教、歌、行、吟、辞、词、诔、 墓志、册文、祝文、杂文、弹文、祭文、集序等诸体。每一子目下,诗文种类不一,多为诗文之一体,亦有诗、赋、颂等多种类型附于同一子目下的情形。相较而言,这部分内容引文较为明确,均先以大字标诗文之题,后以小字出诗文之具体内容。

冠第一·唐徐坚等撰《初学记》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本·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冠第一·唐徐坚等撰《初学记》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本·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其中卷二十六服食部,记载冠、弁、绶、佩、舄履、裘、衫、裙等,遵循先“叙事”,次而“事对”,接下来“赋”“铭”等体例。例如对冠的记载为:“叙事刘熙《释名》曰: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董巴《汉舆服志》曰:上古穴居野处,衣毛而冒皮。后代圣人易之,见鸟兽有冠角<冉页>胡之制,遂作冠冕缨緌。《春秋繁露》曰: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玄武,貌之最严威者。其像在右,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三礼图》曰: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后以为冠,冠之始也。今武冠则其遗象。《春秋合诚图》曰:天皇大帝,北辰星也。含元秉阳,舒精吐光,居紫宫中,制御四方。冠有五采。又曰:黄帝冠黄冠,白帝冠白冠,又黑帝冠黑文。《礼记》曰:黄冠而祭,息田夫。《家语》曰:大夫请罪,用白冠牦缨。《礼记》曰: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缁布冠绩緌,诸侯之冠也;玄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玄冠綦组缨,士之齐冠也;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垂緌五寸,惰游之冠也;玄冠缟武,不齿之服也。居冠属武,自天子下达,有事然后緌。《左传》曰:郑子臧好聚鹬冠。《淮南子》曰:楚庄王好獬冠。《公孙屈子》曰:屈到貊冠。《战国策》曰:宋康王为无头之冠以示勇。《庄子》曰:钘、尹文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汉武内传》曰:上元夫人戴九云夜光之冠,西王母戴太真晨婴之冠。”“事对【却敌进贤】《三礼图》曰:却敌冠,前广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卫士服之。《舆服志》曰:进贤冠,古缁布冠,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博士以下至小史一梁。”“【魏齐干赋】纤丽细缨,轻配蝉翼,尊曰元饰,贵为首服。君子敬慎,自强不忒。”“【李尤《冠帻铭》】冠为元服,帻为首服;君子敬慎,自强不忒。【傅玄《冠铭》】居高无忘危,在上无忘敬。惧则安,敬则正。”

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记》体例与《艺文类聚》基本相同,大多辑录全文。《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此书虽卷帙不大,但采摘皆隋以前古籍,且选材较精,颇有价值。故可用以作为校勘、辑佚的来源。


拓展资料

徐坚  (公元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湖州人。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进士举,累授太学。开元年间任右散骑常侍,圣历中为东都留守判官,专主表奏,太子左庶子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杨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曾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同修《三教珠英》,时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其事,广引文词之士,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历年未能下笔,坚独与说构意撰 ,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汇,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中宗时,为给事中。睿宗朝,自刑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散骑常侍。不久,转为黄门侍郎。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 ,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竟免坐,累出为绛州刺史,五转复入为秘书监。开元中,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累封东海郡公,以修东封仪注及从升太山之功特加光禄大夫。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又讨集前代文词故实,为《初学记》。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长姑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开元十七年卒,年七十余。注释《史记》三十卷,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

参考文献

1.王京州.宋本《初学记》流布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01):119-125+197.

2.胡道静著. 中国古代的类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170-175.

3.江澄波著.古刻名抄经眼录[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206.

4.白寿彝总主编,史念海主编.中国通史(第6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张润生,胡旭东等主编. 图书情报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52.

6.胡道静主编,陈光贻,虞信棠主纂. 简明古籍辞典[M].济南:齐鲁书社,1989:292.

7.吴国宁.文史工具书选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169.

8.严佐之著.古籍版本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3.

9.李玲玲.《初学记》征引文献体例探讨——以经部文献为中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03):80-84.

10.阎琴南.初学记研究[D].台北: 台湾文化大学,1981: 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造假的“ 古籍图书”
初学记
入选国家珍贵名录馆藏善本介绍:《初学记》
大收藏家483期:安国,多财不必俗,好义每尚雅
056秋日龙山写怀(明 安国)
莊子目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