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楼英《医学纲目》版本源流及文献价值
郑端新,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北京100700

文献来源:郑端新,黄龙祥. 楼英《医学纲目》版本源流及文献价值 [J]. 现代中医临床, 2023, 30 (05): 40-46.

摘 要:本文在《医学纲目》各版本考证基础之上,进一步考其版本源流,厘清了明抄39卷本、建阳刻45卷本、曹灼刻40卷本三大传本系统,并对各系上考底本,下察传本,明其优劣。基于此研究成果,提出《医学纲目》之校勘,宜以明抄本、建阳本共为底本,择善而从;而经大尺度校改的曹本仅可结合他校资料作参校使用,且需注意用曹本系统中之初刻早期印本。

The origin and literature value of Lou Ying’s Yixue Gangmu

ZHENG Duanxin HUANG Longxiang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versions of Yixue Gangmu(Compendium of Medicine), this study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origin of the TCM classic, and makes clear the three major systems of the existing versions, namely, the 39-volume Ming Dynasty's Handwritten Copy, the 45-volume Jianyang Block-printed Version and the 40-volume Cao Zhuo Block-printed Version. Their master copies and reproduced copies examined, and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resul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llation of Yixue Gangmu should be based on Ming Dynasty's Handwritten Copy and Jianyang Block-printed Version, and, when it comes to ambiguities, the collator should choose the correct one after comparing the two copies. The Cao Zhuo Block-printed Version, which is revised and corrected to a greater extent, can only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its early version should be used.

Keyword:Yixue Gangmu; origin of version; collation;

《医学纲目》,明代楼英编撰,乃明以前医学集大成之作,颇具研究价值[1]。近人周明道据《仙岩楼氏宗谱》《仙岩漫录》等整理的《明代医学家楼英年表》显示,楼英曾三易其稿:洪武十三年(1380年),《医学纲目》初具规模,医界争相传抄;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原稿基础上重行增补;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再修[2]。书成之后,主要以传抄形式流行于世,至嘉靖年间,始有刻本出现。
当今《医学纲目》的整理研究,历经数十年而未得精善,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版本鉴定及版本源流考察的最基础环节不扎实,迄今为止校勘整理《医学纲目》皆采用明嘉靖曹灼刻本系统,而不知有更好、更早的明嘉靖建阳刻本、明抄本的存在。
关于《医学纲目》之版本考证,已见刊“明刊45卷本《医学纲目》的版本及文献价值”一文,随后我们又获得“明抄39卷本”的完整资料,完成了版本鉴定(篇幅所限,已别撰文详考,待刊)。
基于笔者前期国内外版本调研、鉴定的成果,本文着力梳理传世各版本的相互关系及流传脉络,厘清版本源流,考其优劣,以为《医学纲目》的校勘提供可靠、完整的版本依据。

1 明抄39卷本

明抄39卷本《医学纲目》(以下简称“明抄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由明代文人陈
等抄写。此本未见再次传抄、引用者。

1.1 相关著录及版本简介

《浙江图书古籍善本书目》中著录此明抄本作“《医学纲目》三十九卷,明萧山楼英撰,清抄本,二十四册”[3],系浙图馆藏善本。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改题作“清初抄本”,并将抄本目录单独作为一卷,改题为40卷。笔者从序文、抄者、抄写字体、用字特征、版式、避讳等多方面考证,确认此本为明抄本,且抄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的可能性更大。
明抄本半叶11行,行22字,上下粗黑口,黑对鱼尾,四周单边。全书由“医学纲目序”(图1)、“医学纲目目录”(图2)及39卷正文(图3)组成,其中序文由该本收藏者据原抄序改编,目录由主抄者陈于书抄成后整理。此本卷39脱最后一页,全书无页码,存在数处整页的错简,如卷3、卷20、卷36、卷38等。

通过对抄者身份、抄写背景、版本对照、空格空行情况、引文溯源、校对等多方考证研究确认,明抄本抄写精善,遵楼英原书版式,底本的残缺、漫漶处抄本作空格、空行处理。栏上提要小目部分保留着原书的分层分级,且小目在诸版本中最全(除卷4)。除有抄者互校外,正文中也夹杂了很少量后人描改字或旁注字,如卷2“侮所不胜者,挟其势也”被描改作“海脉不胜者,挟其势也”(“海”指王海藏)。

1.2 所用底本研究

从明抄本可获知底本卷数、年代、版次、版式等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对理解楼英的编纂思想及《医学纲目》的校勘有重要意义。

1.2.1 底本卷数

相比于建阳刻45卷本,明抄本缺失楼英原著“医学纲目序”“医学纲目序例”“医学总纲”“医学目录”“运气部”“内经运气类注”6部分。抄本总目录系据正文各卷卷前目录,并参正文标题重辑而成,也非底本旧有,这说明抄者当年借得的底本缺失这部分内容。检明抄本正文中有“全文见运气类注”(如卷4、卷14)字样,说明抄者所借得的底本原有“内经运气类注”,但出于某种因素抄者只借得39卷,从清雍正《浙江通志》引用明弘治《绍兴府志》来看,卷179《人物》、卷247《艺文》两处关于楼全善《医学纲目》卷数的著录皆明确作“三十九卷”,很可能当时确有39卷本流行,而《浙江通志》所显示的“弘治”这个时间下限节点,也与抄者及相关人物所处年代相合。

1.2.2 底本版次

明抄本抄者所处年代与楼英孙辈相当,虽缺失部分内容,但瑕不掩瑜,其所存39卷内容完整度、准确度之高,仍是其他版本所不能比拟的,更为难得的是,抄者在抄录时保留了底本版式。

在对建阳刻本的进一步考察中发现,其《医学总纲》《医学目录》内容并不一致,后者与正文标题的吻合度非常高,说明《医学目录》是根据最终稿的正文各级标题新编的,而《医学总纲》则是修订前的旧目,这反映了《医学纲目》不同版次的目录结构,前者早出,后者晚成。逐条比较新、旧两份目录,发现作者最后一次的统稿只是局部微调,具体到目录结构的修订,则主要反映在全书总论部分的前九卷,建阳本所用底本(楼英终稿,考证见下文)留下的两份新旧目录,就成为今天辨识传世本《医学纲目》底本来源的最简单、有效的依据。考察明抄本前九卷总论部分的目录,发现卷3至卷8的卷前目录与建阳本卷前目录及《医学目录》有明显差异,而与《医学总纲》相合,反映的是旧版卷前目录。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卷3、卷7目录,二卷分别为治法门(3-6卷)、针灸门(7-8卷)的首卷。以卷3为例,《医学总纲》只列有“治法通论”篇目,《医学目录》则列有此篇通贯3至6卷的一、二级目录,计15目,而建阳本卷3卷前目录除脱漏“疟胀”一目外,余皆与《医学目录》合,卷7情况与此类同。今检明抄本卷3、卷7之卷前目录,皆未列治法门、针灸门全部一、二级目录通贯全门,足以说明抄本底本卷3、卷7之卷目无子目,与《医学总纲》反映的旧版卷前目录同。以上证据证明,此抄本的卷目录为《医学纲目》旧版目录,其底本当出自楼英审订的终稿前一版。

1.2.3 底本版式

三本通校的结果表明,明抄本基本遵底本原貌抄录,在保存楼英原书编排格式上远胜于其他两种嘉靖刻本。其底本基本编排体例如下:

(1)行款:半叶行数 11行,每行字数 22字。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抄写要达到像浙图抄本这样高的正确率,除了有严格的校对程序外,最有效的方式即照底本版式抄录,至少是每行字数照底本抄录,以免漏字或多字。至于抄本的栏格,则未必尽同底本,因为根据抄者自序所述,抄者当时手头拮据,有可能选择家中现有的抄纸,或者购买便宜的抄写纸,而不一定会刻意追求与底本行格完全相同的抄写纸。
(2)版心:除几处后人的添加文字外,皆未标注卷次、页次,这应当是底本的旧貌。如果底本版心标有卷次、页次,即使出现落叶、错简,抄者很容易恢复原本的次序,抄本也就不会出现较多明显的错简。

(3)栏上小目层级:栏上提要小目对应于《医学目录》(方名除外),其一级小目分别作 “大法”“[诸家]名方”“运气”“杂方”“针灸(上下)”“诊”6项,另有少数“门”下有“禁忌”“杂法”项,共计8项,又篇首的病症概念辨析作“考异”;二级小目于“[诸家]名方”下,分作“阴阳”“表里”“血气”“虚实”“五脏”“六腑”;一、二级小目下常有具体内容提要类子目若干,子目可再分子目。抄本栏上小目有部分显示了“大小字(图4)”“低一字格(图5)”“回行(图6)”等特征,或由于空间限制等因素,此特征在抄本全书中仍不尽如是,但可提示,楼英原稿或是通过这些方式为小目分层分级的。

(4)正文引文版式:凡引用某文献,于首行顶格,满行后之连续引文在回行时均低一格。(图7、图8)

(5)楼英文字版式:楼氏文字包括其总结经典中某病的针灸、脏腑、运气相关内容,及随文注(小注或集注)、节引经文注、总结性按语、楼氏经验医案等5大类。其中随文小注或集注版式多为双行小字,文前加“○”;节引经文注,皆于所引经文之末以小字标注曰“全文见某某”“经文见某某”等,文皆不冠出处,经文大字,整体低2格;楼氏总结经典中所涉某病内容、总结性按语、经验医案,皆大字,整体低2格。(图7,8)

(6)底本图绘:抄本较之于刻本更便于绘图,因此也更多地展示了底本图绘情况,如卷7九针图体现了所引文献张洁古《针经摘英集》“九针式”九针图的特征(图9,10)。

1.3 版本功用宜忌

明抄本所用底本为楼氏家藏本,是楼英审定的终稿前一版,抄写精善,且遵底本版式抄录,栏上小目数量最多、内容更准,并保留了绘图,宜用作《医学纲目》校勘底本,可以帮助最大限度恢复楼英原书旧貌。

明抄本缺失部分,宜结合建阳本补足,其中“运气部”还应再参初刻曹本补。栏上小目校勘,宜结合建阳刻本栏上小目及《医学目录》。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个别后人描改字,需辨认被改字,并结合版本对照、引文溯源等方法加以确认。

2 建阳刻45卷本

“明刊45卷本《医学纲目》的版本及文献价值”一文已考证,建阳刻45卷本《医学纲目》(以下简称“建阳本”),由多位刻工刻于嘉靖时期,略早于曹灼刻本,现有全本6部、残本2部[4],此版本曾被明代薛己相关著作及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清代郭佩兰《本草汇》等书引用。

2.1 相关著录及版本简介

1992年《成都市古籍联合目录》最先著录了这一版本的残卷,而最早准确著录这一版本的是1994年《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2》“医学纲目四十卷附一卷目录四卷。明刻本”。明确著录这一版本的国外书目是1997年《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和汉古典籍分类目录》曰“医学纲目 四十一卷 目录四卷。万历年间”[4]

建阳本半叶12行,行26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单边,版面分上下两栏,上栏刻批注,下栏刻正文;版心有卷次、页码,下刻有众多刻工姓名;内有少量后世收藏者批注(图11)。此版本在《医学纲目》诸版本中卷次最全,其中特有的《医学总纲》《医学目录》更是解读此书的启门之匙,有着重要的版本价值。

2.2 所用底本研究

较之于明抄本而言,建阳本所用底本的卷数、版次信息更为明确。其所用底本当同为45卷无疑,此本卷21、卷36还保留了底本所钤的两枚藏书印(见图12、图13)曰:“平生精力子孙护持 鬻及借人作不孝论 刊而广传上天佑之”。能集平生精力于一书,且嘱子孙护持、望刊而广传者,只有作者本人,故此藏书印只能出自楼英之手,不可能出自后来的抄书者或藏书者。可知此本当出自楼英审订的终稿抄清本,处于待出版状态。

建阳本由众多刻工共同完成,前后版式颇不统一,从前3卷版式与明抄本基本一致来看,其所用底本版式应当与明抄本底本版式相差不大,或由于刻工不知版式的重要性而在刊刻时未留心版式问题,致建阳本只保留了一部分底本版式信息。
进一步研究发现,建阳本所用底本在流传过程中,或曾少量夹带了其他古籍页面,需经版本及目录对照、文献溯源等方式予以甄别。如卷20“紫白癜风”一小节,明抄本及曹本系统皆无此内容,检目录也无,经核查此小节内容见于明代胡濙《卫生易简方》卷六“紫白癜风”[5]。再如卷31较之于明抄本、曹本系统及目录,建阳本卷多出第18至22页文字,见于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四,其标题曰“伤寒证候一首,集次见《伤寒百证歌》”[6]

2.3 后世传本考察

笔者获得建阳本系内阁文库本后,随即逐页核查,发现除有5处重出页面外,该本在字体、俗讹字、错简、脱文、断板痕迹等方面均与建阳本同步,但有多处版面不清、断板加重、脱简增多等情况,可知该本为建阳本之后的翻印本。其中卷17因脱简较多,末页页码“八六”被改作“三六”,卷31同因而改页码“八十四”作“三四”,可见此本欲以残充全。此翻印本仅有少数几处,可直接校补底本因印刷或纸张问题所致文字漫漶、缺损处,如卷1第7页、卷2第31页、卷22第1页、卷28第2页、卷36第37页,但因明抄本的出现,其校补意义不大。

2.4 版本功用宜忌

建阳本所用底本源出于楼英终稿本,且保留卷数最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虽存在大量错简脱文,但通过参合目录、多版本对照、引文溯源等方法,可解决此问题。故在《医学纲目》校勘中,宜与明抄本共为底本,择善而从。另需注意甄别少量夹带的他书文字。

3 曹灼刻40卷本

曹灼刻40卷本《医学纲目》(以下简称曹本),由曹灼、邵伟元、刘化卿等人主持校订,刊刻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此版支流最多,且流传最广,明清医学名著如《证治准绳》《济阳纲目》《济阴纲目》《赤水玄珠》等书所引《医学纲目》皆出自曹本,现代可见的《医学纲目》点校本更是多采用曹本后印本或重修本为底本,贻害至今。

3.1 相关著录及版本简介

嘉靖四十四年曹灼刻本,相关著录较多,如《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收藏此本的地点就多达17家[7]。但据考证,其中所录多非此初刻曹本,而是曹本的后印本、重修本[4]

初刻曹本半叶13行,行22字,白口,单线鱼尾,左右双边,上下单边;版面分上下两栏,上栏刻批注,下栏刻正文,版心标有卷次及页码。(图14)

曹本书前的总目录系整合底本《医学总纲》《医学目录》而成,同时针对正文脱落的篇章,在总目录也作了相应的删除,如卷6“久疟”之文曹本几乎尽脱,曹灼等人以他校资料补方7首,而“人参黄芪散”之方仍缺,其目录方名也被删除。如不与建阳本《医学目录》及明抄本对校,则很难发现曹本正文的脱页之误。除此之外,曹氏等人新添加了“补遗方”“运气占候补遗”等内容,但由于版心页码与前不相接续,在现存的曹氏本多有装订错误的现象。

3.2 所用底本研究

曹本序文曰:“讹者正,缺者补,秩然可观,回视旧本,若草稿矣。”此言意在表其校勘之功,而建阳本和明抄本的发现,使得曹本大量意改校补之文被发现。此本意改校补量之多,也提示其时所用底本书品已很差,确实存在大量脱讹错简。要区分曹灼等人他校之文与原底本之文,则需逐一借助版本对照和引文溯源等方法。
曹本与建阳本虽非同一抄本,但从曹本改编目录、卷40载有“内经运气类注序”,以及两刻本可见有相同位置相同错误及脱文来看,二者所用底本同出一个抄本系统。
曹本正文栏上小目与明抄本及建阳本差异颇大,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此差异或由于曹灼等人意改所致,也即曹本所用底本与明抄本及建阳本所用底本之栏上小目差异原不大至此。如卷20 “攧仆损伤”门“世”条,曹本栏上文字作“接骨方”,而《医学目录》及明抄本栏上小目(此节建阳本脱)皆作“筋断骨折者,以法接之”,进一步考察,楼英原提要文字被曹本遗留在“海”条之下,栏上小目则被简化作“接骨方”(图15~17)。

3.3 后世传本考察

关于曹本后世传本,“明刊四十五卷本《医学纲目》的版本及文献价值”一文已详考,今简述概括如下:

(1)现存的明嘉靖曹灼刻本早期印本,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缺页、缺卷现象。
(2)明嘉靖曹灼刻本后印本。可见其明显的字体涨大、字迹模糊、残损断版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多次反复印刷后版片变形缺损的特征。
(3)明嘉靖曹灼刻、明万历重修本。此本有近乎一半的版为新刻,新刻的版无原版的写工、刻工名,并将原版的线鱼尾改成了黑鱼尾。
(4)明嘉靖曹灼刻、明万历重修后印本。现存各本篇目及篇次多有不同。
(5)和刻“宽文本”为曹本的重刻本。

3.4 版本功用宜忌

曹本对底本进行了大量的意改校补,已不宜作为底本、主校本,可结合引文溯源等他校资料作参校本,并且在使用时注意用初刻本。其卷四十之运气部,可与建阳本互补(两者合并后仍有少量脱文)。

4 结语

(1)《医学纲目》现存3个版本系统,9种版本。据以上考证绘版本源流图见图18。

(2)明抄39卷本:版本源流单一,其所用底稿为楼英最后修订之前的一版,未见后世转抄者。此本抄写精善,文字正确率最高,栏上提要批注文字最全,且保存《医学纲目》版式旧貌最多,对正确理解《医学纲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建阳刻45卷本:版本源流简单,其所用底本源出于楼英最后一次修订本,此版卷数最全,其中《医学总纲》《医学目录》及《内经运气类注》部分内容为此版本所独有,而两个目录对于正确理解《医学纲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美中不足的是,此版本有大量错简脱文,且刻工刻写讹字较多。后世流传只见内阁文库藏翻印本。

(4)曹灼刻40卷本:版本源流最复杂,经多次翻印或修定;其所用底本与建阳本同源,但脱讹情况较之于后者更严重。曹灼等人对此底本进行了大量的修补校改,使得该书大失旧貌原旨;但此本保存了一部分原书“运气部”文字及《内经运气类注》序文,可与建阳本互补。

(5)基于以上版本源流考察的成果,则知《医学纲目》的校勘整理,宜以明抄本、建阳本共为底本,以最大限度恢复楼英原书旧貌,而曹本则只能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龙祥.中医学理论体系重构的典范———楼英《医学纲目》理论创新启示[J].中 国 针 灸,2021,41( 8):823-833.

[2]周明道.楼英研究[M].浙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省绍兴市分会,1986:5-9.

[3]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浙江图书古籍善本书目[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86.

[4]黄龙祥.明刊45卷本《医学纲目》的版本及文献价值[J].中华医史杂志,2021,51(3):137-150.

[5]胡淡.卫生易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54-155.

[6]刘纯.刘纯医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4-90.

[7]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889.


特 别 说 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师大藏《石头记》抄本续考—— 与张俊等先生《北师大藏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考论》商榷
《红楼梦》版本:甲戌本透露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
向辉丨精醇粹而始壮——樊长远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志·史部》评介
古本《战国策》流传始末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
“無名氏續”? 新版《紅樓夢》署名引關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