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而已:白居易和王漫妮都在为这件事头疼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三十而已》看了吗?

剧中人物王漫妮月收入一万五千元钱,却花了八千五去租房。

买不起房,却又必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不租也得租。

可是租房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房子太难,就算找到了也避免不了搬走的结局。

王漫妮就曾经这样感叹: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

租房,是压在当代「北上广漂」人士头上共同的的一座大山。

然而,这却不是现代人特有的烦恼。房子的问题,是古今共通的。

租房的烦恼盛行在唐宋之时。

唐宋社会的发达与改革开放后的现代中国有些许相似——

经济与国力的强盛 → 带来商业快速发展 → 导致市民阶层兴起 → 人口流动加快 → 大型城市迅速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 外来人口增多 → 租房消费应运而生 → 种种烦恼由此而来 

不过,有一点却和现代社会有很大不同:「租房大军」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盛世的官员们。

唐宋官员难道穷的买不起房吗?

并不是。

问题的关键,在「千里为官」这四个字上。

此话来自古代异地为官的「回避制度」。

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敏锐地意识到本地为官带来的裙带关系以及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危害,规定上至郡国首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可任用本地人,北宋甚至规定,回避制度以900里为限,每届任期不超过三年。这还不包括如苏轼一般,调任或贬谪超过十次的「多动」官员。

可想而知,唐宋的官员们有多漂泊!

去一个地方就买一幢房子,显然不现实。所以,就只能租房了。

而且,虽然租了房,却仍然有许多不便之处。白居易的租房经历就可供参考。

白居易29岁考中进士,32岁官任「校书郎」,级别是正九品,相当于中央办公厅里负责查检机密文件的人。

当时,白居易的薪水是每月一万六千钱。

他在长安东郊长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白居易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每个月的花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的钱存起来。

但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城里买起一套房子。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长安的「燕郊」——陕西渭南县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到渭南的家中。

这和《三十而已》中不断搬家的王漫妮何其相似——甚至连路线也一样: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

都是一路往外搬。

看来,租房从古至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国家现今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古代官员们租用的首选也是官房。

北宋「国家房管局」的名字叫做「店宅务」。

且宋代官房的出租政策很是细心:如出租户在店宅务那里登记日期,可以享有5天不用交租的优惠,便于搬迁和安顿家居。

从真宗到哲宗时期颁布的诏书也非常亲民,仅政府减免房租的诏令就达七次之多。

可是,官房虽好,数量到底有限。那么还有其他的房源吗?

当然。

唐代宪宗曾规定:私人积贮现金不得超过五千贯。

“不是吧阿sir,有钱也不行?”

溢出的财产,就只能拿去盖房,然后出租。

宋代的《太平广记》就记载,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王叟的人,家里很有钱,田宅尤其多,可供应二百余户租住!就连还是太子的唐顺宗,也曾花钱三十万建立宅社,以求租赁。

出租房的队伍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身影:寺庙房产。

唐代多位皇帝崇信佛法,寺院的不动产大量增加,仅西安大慈恩寺拥有房舍就多达1897间。这样一来,大批寺院的经营业态也转向房产出租、开发转移。

图为现代画家王叔晖笔下的《西厢记》

张生正与相国寺里的和尚交谈,背后是寺庙的房子

《西厢记》中的张君瑞张生,就是租住在寺院的时候遇见了良缘。

可惜,即使房源看上去不少,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租房平民,住房的紧张与简陋还是已接近极值。

让人忍不住想到香港的「鸽子笼」

如唐宪宗元和四年的寿州霍丘县,一位名叫王筠的仆人租住的房屋内就「唯几案绳床而已」——简陋清朴直追隐居古墓、清心寡欲的小龙女;

北宋的大学士陶毂也亲眼见过老百姓的拥挤生活:「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逼仄处丝毫不让当代群租房。

古代的租房需求之迫切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代。

于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职业也就诞生了——房屋中介人。彼时又被称作「牙郎」「牙人」「知见人」等等。

他们具备非同一般的职业敏感性与才干,如《太平广记》就曾记载:

唐玄宗天宝年间,金陵人陈仲躬携数千金在洛阳城的清化里租住。因有意外之事,房东要收回租屋。第二天早上,便有闻讯而来的牙人来找陈仲躬,而且已经为他找到了另一间宅舍,大小价钱都与清化里的这间条件相同。牙人还这么说:「价值契本,一无遗缺,并交割。」

正是因为太会做生意,以至后唐时期明宗下令禁断洛阳城内市场上的牙人活动,但房屋的交易租赁上仍然「须凭牙保」。

只是在古人的租房生活里,辛酸仍是底色。我们只需要看看出租者的收益,便可想象租房者所付出的代价了。

唐德宗时的长安著名富商窦出租房产,「日收利数千」;

北宋开封城中的商人牛监薄,「别第在繁台寺西,房缗日数十千」; 

北宋宰相晏殊文采风流,他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何等婉丽,然而他为官期间 ,却「不闻奇谋异略以了国事,唯务私家营置资产。」他在开封城的蔡河岸上托借名目,圈占官地,只为盖房租赁,牟取暴利,可称得上国级「房叔」了。

租房获利如此之肥,以致宋仁宗时,入内都知张永和甚至建议宋朝政府「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将租房的费用分出三分之一作为军费……房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斑。

原来,无论在什么时候,租房都是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你租过房吗?

租房时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你会拿出工资的几成作为房租呢?

来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本文取材于《中华遗产》

2015年六月刊

「古人:租房也是件辛苦活」

本期已售罄,没机会拥有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租房简史
宋朝苏东坡都买不起房,武大郎凭啥住二层小楼?官府:办法多着呢
租房也要好风水 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第7页
宋朝官员待遇真心不咋地,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指不定还得租房
我的第二个房东 | 王春水
【今日话题01.18】买房等于租住70年,你还觉得买房比租房合算么?_淘房论坛(我要买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