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4年前,那场事关中国命运的教材大改革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被公认为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但比这更早的改革之举,是编选了一年之久的“78版”中小学统编教材,它是在中国政治气候乍暖还寒时出生的,但它那焕然一新的面貌,无疑是改革早春的象征。今天,1978年版教科书早已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追忆它的出生过程,也许更能体会改革的艰辛。


1977年初夏一个黄昏,广西桂林某冶金系统国营工厂,俄文翻译张秉衡被叫到工厂领导办公室。“刚刚接到南宁来的电话,上边说中央来急电点名抽调你去北京,执行一项紧急任务,明早就出发。车票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去北京干什么,要去多久?领导一无所知,张秉衡也是一脸茫然。这位日后小说《日瓦格医生》的中文版翻译者之一,是位优秀的俄文翻译家,原任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俄语编辑室。1966年,张秉衡和众多同事都被下放到安徽凤阳的“教育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2年1月,干校宣布解散,人员重新分配工作,他就到了广西。5年过去了,正当他怀疑自己是否就要一直扎根在祖国南疆的时候,命运却又奇迹般地有了转机
 

当张秉衡赶回久违的北京城,来到指定的报到地点—北京西苑大旅社(今天北京西苑饭店)时,他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在忙碌着,那是他原单位的老领导和老同事。也有一些陌生面孔,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大学、中学、小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大家都带着几分兴奋而神秘的表情传递着一个内部消息:“是小平同志亲自批准调我们来北京的。”这么多人集结北京的任务最后大家都知道了:要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新编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
 

01.
事关中国命运的教科书

1977年的中国,一切有待于拨乱反正。而此时亿万中小学生手中捧着的教科书依然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张秉衡和同事们首先做的就是收集来大量“文革”期间的各地教科书进行研读,大家一边翻阅,一边摇头。从1950、1952、1956到1963年,中国有过几版统编教材,它们各有千秋,而1963版的,曾被认为是建国以来体例最完备、质量上乘的一套教科书。可是,在“文革”爆发前两年,这套书就因为阴晴不定的政治风云停止使用了。此后十多年,国家的教育系统遭受严重摧残,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于是各地掌管地方政府的革命委员会就各自为战,编出五花八门的教科书。其中虽有少量严肃认真的作品,但更多的是在极左思潮下产生的“四不像”。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曾经精辟地指出,所谓教育,就是当我们把在书本中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以后还能剩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应该就是观念,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都证明: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还要促进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可以想见,在这种教科书熏陶下成长的学生,将带着怎样的世界观走向社会,又会如何影响社会
 
其实面对教材这种现状,并不是所有人都听之任之。“文革”中苦撑国家危局的周恩来总理就曾经做出过努力。那是1972年3月,得知专门负责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被撤销了建制,原来的社领导班子集体向总理写了一封信,恳请恢复建制。信辗转地递到了周恩来手中,处于暴风中心的总理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马上指示有关部门着手恢复人教社。但是筹建工作进展得十分艰难,直到“文革”结束,原来的180名编辑,到1976年只准调回近30名,而且不准编中小学教材。直到经历过“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再次复出后。

 
邓小平在1977年7月16日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职位。8月4日至8日,他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通过了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此项决策,惠及当年570万名考生。而另一项大事就是决定重新编印全国通用教材。

这个指示的发出与恢复高考同步—在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邓小平说,要重视中小学教育,“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其实这一想法从他一出山的7月开始,就几次在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时提及,明确地指出“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要编印通用教材”,还列出时间表,要求1978年秋季开学时中小学生要用上新教材。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教育部立即着手组织教材编写队伍,并请求中央批准从各地抽调大批有经验的专家、编辑干部。邓小平很爽快地批准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一张张调令紧急发往全国各地,张秉衡和他的新老同事们从各自的工作岗位赶赴北京。很短的时间内,二百多人的编辑队伍就集结完毕。
 

02.
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为1978年秋季开学的中小学生奉献一套全新的统编教科书,成为当时教育战线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副总理方毅亲自主抓,教育部为此还特聘了45名各学科的一流专家作为教材编写顾问,其中有苏步青、周培源、叶圣陶、吕叔湘、吴文俊等等,阵容空前强大
 
安顿下来后,编辑干部们很快分头忙碌起来。
 
“无论家是否在北京,所有人都集中食宿,两三人一屋,一人一张桌子一张床,夜以继日地工作。人教社的图书馆几乎搬到了香山脚下。我们这些人教社老员工还把家里大量的藏书带来,每天几乎都在翻书查资料写教材。大家似乎都想把憋了十几年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当时在历史编写组的人教社老编审王宏志说。

 
一份《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几个原则性问题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送抵中央,其中所请示的内容现在看起来简直很是“小儿科”。比如关于历史教材,编辑们建议要实事求是的把儒家和法家的争论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部分,不再扩及到之后的历史时期;除阶级斗争为主体内容之外,还要适当反映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一些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关于农民起义内部的斗争,要按历史事实叙述,摒弃“路线斗争”的提法,等等。


又是邓小平迈出了改革的一步,他在报告上批示:“原则同意”。关于现代史教材中出现的革命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问题,他还特别强调:“我的名字不要出现,活人以少宣传为好。”

后来这份《意见》及相关的批示,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写的重要参考文献
 

03.
启智育人,瑕不掩瑜

1978年秋天,全国亿万中小学新生都如期领到了油墨喷香的新教科书。这就是建国以来第五套统编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它自1978年正式出版,直至1980年,小学、初中、高中才全套出齐。到1993年全面“退役”为止,这套书虽经历了大小几次修订和改编,但基本风格与结构长期得以延续,影响了无数儿童少年学子。而高中部分的教材,更是一直被沿用到上个世纪末,前后使用年限长达近20年。
 
客观地说,因为时代背景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套教科书存在难以掩饰的缺陷:过深过难。对此一位参与教材编写的老编审解释说:“我们有些低估文革十年对基层师资力量和教育基础设施的摧残,而且,编辑们也急切地想把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于是难免消化不良了。”

 
终归瑕不掩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回顾1978年推出的这套教科书,如何赞誉都是不为过的。与之前的十年动乱相比照,它清除了许多谬误的内容,改正了在政治与教育、理论与实际等问题上一些不理性的作法,对于迅速结束动乱时期教学的混乱状况,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句话,它标志着教科书真正开始回归“启智育人”的本质,而不是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宣传册。

 
教科书是教育的第一要具,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教育出有什么样的历史观、科学观、价值观的一代,使用“78版”教材的人,基本属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以他们在现在社会所承担的角色看,其意义就不可谓不深远了。



——end——

文字来源:《中华遗产》2008年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别怕暴露年龄,这11套课本你用的哪一套?
统编教材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语文#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当代...
重罚!中小学教材不是你想卖就能卖!
【教材简介】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简介
统编“心理健康”教材,确有必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