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装VS味道:“点心”要不要面子?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每到需要走亲访友的时节,点心就成了普及率最高的“伴手礼”。

不过,既然是礼物,点心的外表往往会比它的味道更直观显示来访者的“心意”。这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式包装文化的一种。

▲摄影/周萍。

“蒲包”:熊孩子的独家定制

郑勇在《萨其马·蜜供·点心匣子》一文中考证,老北京的糕点包装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先垫上油纸,防止走油。

简单的油纸,既保护了内里的美味不受脏污侵袭,也避免油脂碎屑四处飘洒。

外面再用草纸包成方方正正的包,上面蒙上一张印有字号、地址、电话等字样的大红纸,用麻筋或纸绳十字捆扎。

另一种则为蒲包。店家用蒲草编成的一尺来宽、一尺半长的长方形草片子,四个角是圆形的。

▲人们纷纷在点心匣子上下功夫。或配上喜庆的红色,或印上吉祥的图案,传递了吉祥如意的祈愿。摄影/朱子浩。

柜台上放有一叠叠方形的蒲片,售卖时随手一取,四角折起,便是个简易实用的容器。

《燕京积弊》提到:“饽饽铺的买卖,柜上原没手艺,所学不过就是包包儿,装匣子,打大蒲包子,所有的货物都是红炉做。”

待点心出炉、装入食盒前,还要对点心下一番包装功夫。大家喜食的饽饽,往往会装在蒲包中,其上有大红“门票”,书有饽饽店名,显示出非凡的品牌意识。

捆扎用的也是天然材料,除麻绳之外,秫秸劈成的细丝、马蔺叶、麦秸等等都能充作包扎之用。

第三类是用草纸板糊的匣子,面上印着各式糕点的字样。捆扎时,会捆成“工”字,中间有个抓头。

手艺高超的点心师傅,能让各色点心都在最外层露一样,好似一架玻璃橱窗。

提起蒲包时还不能散不能晃,要做到严密紧实。纸包以细绳捆扎便可提走,朴实而便捷。这些包装材料较为天然,实惠耐用,同时避免了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

旧时孩子闯了祸受了罚,家长都要买“蒲包”给人家赔礼道歉。久而久之,“提了蒲包”生发出了不同含义,指孩子不让大人省心。

▲图为无锡拈花湾小镇的蒲包乌米饭。用蒲草编织而成的蒲包,既盛放了食物,又带来了一抹清香。

点心签:广告位上的角逐

包装是点心的门面,它的好坏折射着点心的级别,也是文化的载体。大红纸印刷的“门票”大概在清朝中期便已出现,后来又被称作“点心签儿”

早期的点心签非常朴素。为了照顾顾客自上而下、自右往左的阅读习惯,广告签常包括立冠、平目、齐身、落足等要素。

▲清末乔记店铺的点心签

所谓立冠,就是在版面最上部,一般是吉祥图案和商号标识相配合。平目则在中上方,是顾客视线第一接触点,在边框纹饰内书写正楷的商号名或主推的糕点。

齐身就到了中部,多为详尽的广告词,读起来更像是自白,比如“自制满汉茶食,一应俱全,驰誉已久”“别无分号,如有假充,男盗女娼”等等,不一而足。

落足部分又接着吉祥图案或者广告短语。有的点心签,只在齐身处写上糕点名;有的则“砍掉”落足,突出主题。方寸之地,竟能组合创意出许多花样。

▲图为清代嵌螺钿团花纹食盒。

晚清到民国,南北各色糕点、西洋点心在各通商口岸汇聚,碰撞出了别样的风采。位于天津法租界梨栈的广吉祥糕点店,曾经着力推销过一种按西法改良的中秋月饼。

1906年,店家在《大公报》上打了一则《新式中秋月饼》广告,号称“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不独适口,而且花样新奇,至于一切人物、花草,均用外国糖浆推凸,玲珑异常,食之既见爽心,观之更觉悦目”。

后来,广吉祥再接再厉,又引进了一款广式(改良)月饼,并为之配上了精美的宣传画。

这款广式(改良)月饼,有莲蓉、葡萄、豆沙、什锦等10余种口味,吃起来清香松软。

而它搭配的月饼签儿,充分展现了小资情调。几位摩登女子身着高跟鞋、七分裤,在松下边赏月边品尝月饼,显得既恬静又安逸。这款广式月饼卖到脱销,这张点心签立功不小。

▲图为清代恒丰款黑漆描金提食盒。摄影/我是绿石。

要说把广告营销的效果拉到满格的,还得属上海的冠生园。1915年,广东南海人冼冠生开了一家自产自销糕点的食品店。不到几年,冠生园的糕点就风靡了上海。

冼冠生非常善于利用活动和明星效应打广告。1934年,冠生园在上海大世界举办了“月饼展览会”,特邀电影明星胡蝶为开幕式剪彩。

胡蝶刚刚荣膺第一届“电影皇后”,主演的《自由之花》又大获成功。冼冠生请胡蝶依偎着月饼,拍摄了许多张照片。他又特意选了其中一张,配上“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的广告语,做成了宣传画和广告签。

▲民国时广吉祥中秋改良月饼的广告和美女图点心签。

知道胡蝶的人,就听说过冠生园;这款冠生园月饼,还愁卖不出去吗?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形势的需要和社会风尚的变化,点心签儿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宣传品。

《保卫世界和平》宣传画中,怀抱鸽子的儿童登上了点心签儿;奔腾的厂房和滚滚麦浪,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文字也变作整齐划一的语录和口号,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路线万岁等等。时过境迁后,点心签儿竟成了时代的记录。

如今点心盒也与日俱新,高低不一。既有复古的食盒,也有塑料餐盒。最富有代表性的,则是工业时代造就的饼干盒,盒子上印的,当然也多是西化的美少女了。点心的“面子”,就这样滋味繁多。

▲图为浙江省博物馆藏的明代剔犀如意云纹六角食盒。摄影/若花释。

文章部分内容节选自
《中华遗产》2022年1月刊
编辑:zq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香“饽饽铺”-北晚2017-11-17
蒲包与匣子
北京人记忆中的点心匣子
闲话老北京饽饽
蒲 包--李春方
那清香,划了一下心尖 | 王久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