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霜降 | 这样的秋日雅事,真香!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老舍先生曾说过,说北京的四季唯秋天较好,但常常闹霜冻,害得他辛辛苦苦养的花遭殃。
然而霜对有些特定的农作物来说,待遇则截然不同,一般的萝卜是在有霜以后才开始采收。霜期之时,萝卜之类的作物正好是成熟最为彻底的时候,此时含糖量最为充沛,口感最佳。南方的红薯,北方的柿子,都是如此。
▲故宫里的柿子,与红墙相映成趣。
红澄澄的柿子,为秋天谢了幕,又为严寒拉开了序幕。
在中国文化留有烙印的诸多美色中,只有红色被冠以“中国”,称之为“中国红”。
中国人不断赋予红色美好而高尚的寓意,并且始终保持近乎偏执的爱。
▲制图:中华遗产。红色作为中华五色之一,一直为中国人所钟爱。在中国人心中似乎只有浓烈的明艳的红色才足以表达喜悦和吉庆。
霜降时节的柿子,最热烈的、最合人心意的一样秋获,最适于酬报万物,以中国最喜欢的红色迎接冬天。
▲秋收冬藏,红澄澄的柿子是丰收的喜悦。
凌霜侯,被封侯的柿子树
五彩斑斓的秋叶渐次凋零,颜值不在。只有柿子树格外耀眼,将小红灯笼挂满了庭院、山坡,又像为水瘦山寒的季节燃起了一把壮观的热火。
▲小红灯笼挂满庭院。
夺目的柿子树还有一个应景的美名——凌霜侯。无知无识的草木,还能拜将封侯?明人赵善政在《宾退录》中记载了它的来由:明太祖朱元璋幼时贫寒,流落到一处村庄,人烟寥落,饥肠辘辘。正徘徊间,见一堵残墙边有棵柿树,红果累累,他饱餐一顿,恢复了体力。数年后,他再次途经此村,柿树犹在。朱元璋感慨万千,解下身上的红色战袍为柿树披上,封其为“凌霜侯”。也许正是这棵柿树,把朱元璋变成民间流传的“植树皇帝”。他下令让安徽凤阳并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棵柿树,凡私自砍伐柿树者,从严论处。此后,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制图:中华遗产。朱皇帝与柿树的故事可信度很强,明代《嵩书》记载:“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一树树应节而熟的柿子,成了当之无愧的“备荒之宝”。
吃“涩”一万年
人类对苦涩的味道,要比对甘美重视得多。苦涩不但不招人喜欢,往往还意味着危险,例如长期空腹吃涩柿子,会在胃中形成结石硬块。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是衷情于柿子。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在《谢东宫赐柿启》一文中,称赞柿子“甘清玉露,味重金液”。中国文化讲究一分为二,互生互补,只要转化得法。涩柿不仅可以甜着吃,甚至可以弄得它像一包蜜汁那样来喝。
▲柿子做成的美食,每一口都是甜蜜。霜降时节,树上的柿子大半都被收获一空。采下的柿子可以醂(lǎn)熟。醂字,也有人写作漤,是一种令生柿脱涩的手段,从字形上便可以区分,一个是假酒行之,一个是假水行之。
▲制图:中华遗产。古法不知道了,但现在仍有人会将收下的涩柿子分层装入密闭容器,每层柿子均匀喷洒上白酒来脱涩。除了指处理柿子之外,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桃葅(zū),相当于用桃子做泡菜。这又让人联想到柿子的另一种脱涩方法,即与水果密封混放,也是你侬我侬的,过不多久就香甜了。
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且不说歇后语的含义,只说老太太爱吃软柿子。即便是霜降时节柿子真正成熟了,多数还是硬硬的。假如不醂制,放在窗台上,个把月也不见软。有的柿子醂过,也还又脆又硬。急着吃应节美味的,就得多动脑筋。东北有种法子,把柿子放在窗户外冻,很快低温就会把柿子冻成冰,吃时放在水中软化,一层吹弹得破的红柿皮里,包着胶体的浆质,用吸管都能美餐一顿。
▲小小灯笼柿很软,皮儿吹弹可破。
自从柿子救了明太祖的驾,民间就有传说,朱元璋吃了柿子的那个冬天,从没有流过鼻涕,也没有裂过嘴唇……就此还流下一句再农谚:“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是个“节骨眼”,季节由秋转冬,季节轮换最易感冒。这个时候恰逢柿子成熟,产出的各种秋柿皮薄肉鲜味美,可御寒,补筋骨。另外,柿子能清热解毒、降压活血、润心肺、健脾止咳。
▲在糖稀缺的年代,柿饼是糖的替代品。
柿子除了鲜吃,还能做成柿饼。柿饼制作,一般在秋季十月份,霜降前后。
柿饼可蒸、可煎、可直接吃,还可泡食。比如用老姜加桂皮煮水,再加糖熬溶,并将好柿饼去蒂,或撕块或不撕块,投入浸泡、发透,连汁一起吃,格外暖胃护肠,最适合秋凉时吃。到底怎么吃,制成柿蜜、柿糖、柿饼、柿糕、柿子煎饼皆可,也不妨酿酒、制醋、造果酱。
▲柿子做成的月饼。
文人们的“柿子公案”
柿子的千古佳话,爱柿、食柿的传统,也不只在民间流行。即便同样是吃柿,文人吃得也不一样,全都风雅得不行。他们吃柿,有时会想起“市”来,尤其在秋天收获的季节,这种或金黄、或红艳的果蔬,最易让人联想到财富,也就有了“吃柿利市”的吉兆。还有的边品柿,边忧思,生出柿与思的联系,白居易写给夫人的诗中就说:“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他们对柿兴叹,还少不了“色胜金衣,甘于玉液”、“旋沽村酒开霜柿”这类的诗句。
▲边品柿,边忧思。柿子与思念有了关联。对于“柿”的谐音联想,还在“柿与事”上,诞生过大批寓意万“柿”如意的清供画。还有的,热衷于在庭院里植柿。北京灯市口附近的“丹柿小院”,是老舍先生的故居。两棵柿树已经十多米高了,据说是先生托人去西山移植了来,由拇指粗养大的。如今叶茂如大盖。一到秋天,满树红红的柿子沉甸甸地挂着,煞是诱人。夫人胡絜青为这院落取名“丹柿小院”,称自己的画室为“双柿斋”。
▲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柿子,无论在枝头上甜或不甜,总有一种耐寒的风骨在。天生得清脆可爱,到了霜降时节,红透枝头,凌霜独秀,待人采撷。
苏轼与黄庭坚:香中观与参
文人的秋日雅事,除了食柿、赏柿、画柿,还有焚香、品香、合香。文人以香入墨、以香入茶、以香入诗画......最大限度发掘着香的用途。文人合香,坐语道德,沟通天人......真正将香的境界提升到灵魂的高度。文人与香为伴,坐雨闭窗、午睡初足、皓月清宵、冰弦戛指……一抹芳香,浸透时光。
苏轼与黄庭坚被并称“苏黄”。两个连在一起的名字,代表着宋代诗歌、书法的高超成就, 也是宋代文人精神的典范。
宋神宗元丰八年秋,神宗驾崩,年少的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恢复旧法。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得奉诏还朝,也见到了神交已久的知音——黄庭坚。
▲明仇英所绘以苏、黄为首的西园之约,《西园雅集图》。
八年前,初露峥嵘的黄庭坚曾给苏轼投寄诗作以表仰慕之情,此后,二人便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往来。
在苏黄相见的第二年,黄庭坚收到了 一份精雅之物——江南帐中香。据黄庭坚的外甥洪刍所著《香谱》记载,此香即传为南唐后主李煜调制的“江南李主帐中香”。得此香中珍品,黄庭坚满心欢喜,遂作《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以记:
百链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相对同参。
螺甲割昆仑耳,香材屑鹧鸪斑。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
按当时文人社交的风俗,黄庭坚绝不会仅仅以诗晒香、独享美物,而必定邀三五至交,焚香对坐,于氤氲缭绕间谈诗论画、悟道参禅。当时情境,大约就是宋代画家李公麟笔下的《西园雅集图》 :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张耒并高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文人名士共聚小园中,有“水石潺湲,风竹相吞”,桌案上一只古趣盎然的博山炉内,正散着袅袅香烟。
▲或许寒梅散发的幽香,最令苏、黄等合香高手痴迷。摄影/曲彦融
香是文人生活最日常的一部分。所以,当苏轼看到黄庭坚的“戏答”诗时,自然欣然提笔,便有了著名的《和黄鲁直烧香二首》: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在苏黄二人的咏香唱和中,我们能体验出两层境界:一是看得见的技巧和技能,即如何用香、品香,甚至合香;二是看不见的精神,让香的气息与身体、感观相衔接,获得“观”“参”的愉悦, 也获得“春闲”“心闲”的享受。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中煮香茶、赏书法的画面。
黄庭坚很快回复 了苏轼两首次韵诗——《子瞻继和复答二首》,诗中从一炷烟香的品鉴,论及诗酒风华、宦海生涯,一下子勾起了坡老的情绪,竟然“再和二首”,道是“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五 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这份情绪,从香而起,延传到很远很远。
香,能以无形之态,收揽世间种种情怀,人生各处,无不可用香,世间之人,无不爱香。但文人于香,却有着最特殊的收获,最特殊的贡献。
中国芳香,有味清欢
“叩齿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晚窗深。”
如白居易诗所述,深秋时节日常养身除了叩齿,也要与香为伴。暮秋时节要避免思虑过度,适合焚香静心。清芬之气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幽幽清香可平复深秋里的悲凉感。
《中华遗产》2022年9月刊特别策划了“中国芳香”专辑。
芳香是大自然对嗅觉的馈赠,是养身扶正的馨德之物。椒桂芬苾,所以养鼻,蕙芷秋兰,所以比德。芳香一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其中的精神盛宴。
借由这个机会,我们与河洛道教合香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张朋,联合定制了一款线香。日香+夜香组合,是张老师专门为喜欢《中华遗产》的朋友们的特别定制。
龙虎山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犹如仙都,张朋最初就在那里拜师修习丹道之术。他在接触到道家合香术之后,被合香的美妙深深打动,内心突然变得豁然开朗,似乎找到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他四处游学拜访,精心潜修,深入探究,历经大部分人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终有所获。
▲张朋在制香。
在清晨点燃的第一缕香中开始一天,在心烦意乱的午后焚香弹琴,在采摘中药材的路上念经穿行,在明月照耀庭院时回到淡雅的清香之中……
如今,于张朋而言,香文化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人世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这些清淡的欢愉。
今日霜降,秋已深,冬将至,亦是安心时。
与家人、友人举杯畅聊,食柿,闻香,岂不逍遥快哉?
点击下图进入“玲琅格秋实×秋日雅事”专场。好柿成霜,香得益彰。
END
文字来源:《中华遗产》 2018年0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味宋人香事
闻香识道,道生美好
从传世香方看宋代文人合香雅事
古人九雅,读懂它们,就懂了中国人的极致浪漫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试卷
古代文人的十大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