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岭南园林:理想的外交舞台
userphoto

2023.04.11 北京

关注

▲ 广州番禺 · 余荫山房

4月7日下午,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庭院散步,边走边聊,不时驻足,饶有兴致地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

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三大流派之一。

建筑大师童寯曾道:“中国园林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

▲ 广州松园宾馆

观察中国园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城市文明越繁荣,园林就越精致和美丽。而不同的城市文明,则塑造出不同的园林,或精致淡雅,或富丽端庄,或热烈浓郁……这不仅是自然之不同,更是“人”的不同。中国园林如一出大戏,江南的隐士、北方的权贵,岭南的行商,等等,陆续登场,打造出风情各异的理想之园


岭南园林:后起之秀

北方园林有点官气和贵气江南园林多些文气,岭南园林则商气十足。在中国的三大私园体系中,岭南园林可谓后起之秀,也最爱标新立异
有趣的是,近代外国人接触中国时,却把岭南园林当作中国园林的代表。一位外国传教士马尔科姆Howard Malcom)参观了岭南的一所园林后,竟一改西方人的文明偏见,赞道:“这里的一切都不是离奇与荒谬的,那些藏书和画卷引起我的思考。尽管这些东西完全是人工的、中国式的,但都包含着品味与美。我们为什么要把各种不同的艺术品味变成同一个呢?”
▲ 清代外销画中的广州园林。浓郁的色彩,热烈奔放的热带植物,都颇具岭南特色。而那楼前排排摆放的盆景花木,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相当罕见,反而是一种西方造园的经典布置。

写下这段话时,正是1839年,风雨到来前的年份。除了即将到来的鸦片战争,岭南的造园之风也愈刮愈烈,席卷两广、福建、台湾等大片河山。

岭南造园之盛,或许得益于一个不太高明的决策。1757年,乾隆皇帝下旨封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对外口岸,仅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至此以后,几乎中国市场上一切可以出口西方的商品,都要运来广州集散。而大批西方商人的到来,又造就了广州的黄金时代

油画中的人物是19世纪前半期广州商界的领袖、广州十三行的怡和行商人——伍秉鉴。为他作画的也非凡人,乃当年有着“19世纪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画家”之誉的英国人钱纳利。

几乎所有对外贸易,都由广州的十三行商人一手独揽。十三行是专营对外贸易的“半官半商”机构。当洋商来此做生意时,发现十三行商人“在交易中既能干又可靠,恪守交易合同,而且宽宏大量”,甚至惊讶于“世界上还有如此精明和热情的商人”。

有了广州的一马当先,清初已蒸蒸日上的珠三角经济,也变得愈发繁荣。像历史上多次上演的那样,当城市文明蒸蒸日上之际,“重返自然”的奢侈享受——园林,也日益成为岭南人生活的一部分。

 伍秉鉴于1803年在广州海幢寺西侧买地建造起的花园别墅,人称堪比《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参观者都认为伍家的庭院是广州最值得一看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伦敦发行的画报上也对伍家等行商的私家花园作了描绘,当时的欧洲人都以极大的热情谈论着广州富商豪华优雅的庭院。民国时期,伍家花园毁于战火。现在它只存在于西方画家笔下的这幅画中。供图/广东省博物馆

岭南园林虽是后起之秀,却不愿亦步亦趋模仿江南。正如建筑学家陆琦所总结的那样,岭南的园主人崇尚自然,追求平实,喜欢把园林筑在真山真水间,并不羡慕江南的假山流水和咫尺山林;岭南人也十分务实,在造园时会考虑经济回报,在庭园内栽种龙眼、荔枝、琵琶、芒果、芭蕉等热带果树;岭南人喜欢与人交往,不欣赏江南园林那种曲折迂回的小空间,他们往往在庭院中建有大体量的建筑,来减少空间的距离感;岭南人喜欢几何形的空间组合和图案方式,这是因为他们得西方风气之先……

海山会馆:一座大型行商园林

不过岭南园林最独特的,还是曾经盛极一时的行商园林。十三行行商不仅独揽贸易,在岭南造园的大军中,也名声大噪,压倒了传统的造园标杆——文人。

马尔科姆提到的那座打动他的园林,正是行商潘仕成的海山仙馆

画中的“海山仙馆”

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广东行商有四大家族——潘、卢、伍、叶,潘氏居首,而潘仕成则是第一家族的代表人物。他经营盐业和外贸进出口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19世纪40年代初,他把财富中的冰山一角,用来投建一座大型私家园林——海山仙馆。
海山仙馆曾享有“南粤之冠”的大名。如果后期不被废弃,也许“岭南四大名园”的排序都得改一改。幸运的是,关于这梦中的仙府花园,不仅有各类文字的凭吊,还有一百多年前的图画佐证

横屏观看

▲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他参考画师绘制的园林景观图纸和在京任职时获贝勒王爷赠送的一幅水粉画,借鉴广州“海山仙馆”的造园技法,因地制宜地建造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建成于同治十年。与清晖园、可园、梁园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江苏名画家夏銮画有《海山仙馆》一图,为此园来了个全景式的扫描:西南一边有茫茫江水环绕而过,远处是沉沉苍山、片片风帆,点点渔舟。近在岸边的海山仙馆,由一道高墙围绕。高墙之内是一片浩瀚如海的大湖,内有三山、两塔和为数众多的亭台楼阁、长廊曲榭,临水屹立。湖上还有一座大戏台,名角在此粉墨登场
行商潘仕成的园子,乍看起来颇像文人的私园。但在这所仙馆里发生的事,却不是传统文人所能想象的。


增加外交谈判的底气和筹码

1844年,海山仙馆上演了中国园林史上奇特的一幕——外交谈判,先是中美《望厦条约》的谈判使团造访,后又迎来法国公使拉萼尼的团队。园主人潘仕成全程陪同,参与谈判。

潘仕成经营着十三行中的法国行,连法国使团,也租住在他经营的商馆里。他参与谈判并不奇怪。但为何要选一座行商的园林,来作为外交谈判的场所
法方随团医生伊凡(Dr. Yvan)的回忆,或可透露一二。作为一位外国参观者,伊凡对海山仙馆的总体印象是:“这座迷人的宫殿,就像玻璃屋一样透明,坐落在珠江上,使之更加迷人。”既然叫“玻璃屋”,显然是用了玻璃一类的材质。

于勒·埃及尔,迄今所知第一位把摄影术带到中国的外国人,也是目前所知在中国进行拍摄的第一位摄影师。1844年8月15日至12月10日,他来了广州和澳门,留下了中国历史最早的形象记录。在其发表的《中国游记》中,他精心挑选了一张水上城市广州,还有一张潘仕成的乡间别墅——海山仙馆,附于书前,可见其重视程度。

对于潘仕成刚刚建成的豪华大厅,伊凡更是惊讶不已:“不同颜色的木板做成的地板上放置着漂亮的设备;天花板就像个神龛那样渡了金。地板、飞檐和墙壁因涂了奇妙的清漆而亮光闪闪,这些清漆使得所涂之物看起来就像一块块被切割、打磨的大理石、斑岩或者其他的稀有石头。但所有的奢侈品都显得冰冷和不舒服……”
显然,海山仙馆在装饰上用了大量的西方元素。这在来自西方的伊凡看来,并不十分高明。但他仍理解其中苦心——“潘仕成把中国的华贵与欧洲的舒适有机结合在一起,或许是为了不激起拜访他的外国高官的偏见”。的确,西化的装饰在外交谈判中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对西方元素的包容,既可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能告诉外来者——我们理解你们的文明
▲ 清 · 海山仙馆水彩画
潘仕成又带伊凡等人参观化学实验室。伊凡感到十分惊讶——“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自己不会制造矿物酸的,我们也一直这么认为,很高兴这次亲眼目睹澄清了自己的误解。”这个实验室是用来制造炸药的,与传统园林的宁静颇成反差。
 画中的“海山仙馆”
广州学者高刘滔认为海山仙馆其实是一个理想的外交舞台,因为“在传统外交理念的支配下,钦差大臣耆英作为代表官员,想通过广州地区最豪华的场所——海山仙馆的展示,让法国人知道中国的富庶与各方面的先进和强大,达到增加外交谈判底气和筹码的目的”。

与其无奈,不如改变
不过行商园林里的西方元素与科技,并不只是为了讨好西方和外交谈判。实际上,行商们的真实生活,早已与西洋的文明难舍难分
在清代的“一口通商”时代,广州是西洋货进入中国的必经之地。而这些奢侈的西洋货,最初都要经过十三行之手。行商们就理所当然的把一部分带回家享受。
比如在潘仕成与友人的信件中,“钟表翠玩”、“洋烟”、“铁表”、“墨晶眼镜”、“洋镜”等时尚的西洋货,都有人托请他代购或直接索要。

潘仕成

各种西洋货又通过行商之手,流向各地。所以不仅行商,岭南的许多人都在园林里吹起西洋风
比如潮阳西园中的西洋式园亭,及其半地下水晶宫的玻璃接缝防水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西洋式的栏杆、柱式、套色玻璃等等,更是处处可见。有的园林甚至以整座的西洋楼搭配着传统的叠山理水,十分和谐有趣
西方人不仅贡献奢侈品,还要来游园。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曾规定洋商每月有三日可以外出游玩,于是广东的私家花园,尤其是行商的花园,就成了西人观光的好去处
广东顺德清晖园的几何方池。岭南园林里很少有自然式池形水面,而多是人工造池,做出几何形水庭,这或许也是受了西方造园的启发。
这种看似简单的参观,却带来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因为西方游客往往动辄四五十人,甚至更多一些。对于中国传统的私家园林,如此大规模的观光团实属罕见。
岭南人再度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风——与其无奈,不如改变。比如在行商伍氏的花地馥荫园里,几何形的池塘边上,就铺砌上宽阔的步道,尺度大得远超传统私园的路径尺度,并且采直去弯。步道与池间设矮墙,可依可靠;而亭、台、楼、榭等建筑则通过步道或廊桥串联在一起,形成连续、开放的空间界面。适合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就在中国的私园中出现了。
▲ 清晖园内“沐英涧”入门上方,保存着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这八块蚀刻金片玻璃,远看流光溢彩,金耀光芒;近看是蚀刻的远山近水、茂树幽林、小艇帆影等,令人叫绝。套色玻璃是清代的进口货,而在得风气之先的岭南尤其受欢迎,成为不少名园的点缀,丰富了传统园林的光影和色彩。摄影/封小莉

这是一个起点,当然也是一个终点。自此以后,中国的园林渐由封闭到开放由私走向公。到了民国时期,连北京的皇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都成了熙来攘往的所在。另一种园林类型——公园,则在中国蒸蒸日上,成为现代社会的新主角。

然而,那田园诗般的生活,却也渐渐消失了。


来源:《中华遗产》2014年06期《谁的园林最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庭园概说
每一处精致园林,安放一场绮丽梦境
潘仕成:仕途扶摇青云上 成就须臾转头空
尺素遗芬 四卷
最东方:岭南园林
荔枝湾曾有一座巨无霸“海景别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