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秃」如其来,要好事「发」生!
userphoto

2023.05.28 北京

关注

5月28日谐音“吾爱发”,故为爱发日,旨在唤起更多人爱护头发。
如今,随着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发际线的不断上移、头发的渐渐消失,不管是学生还是打工人,我们倍感焦虑......
“枕头上、衣服上、脸盆里、书桌上,到处都有我的头发,唯独我的头上没有头发
面对如此严峻的“护发”形势,你的头发还好吗?

带来杀身之祸的发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军侵袭台湾。清军统领杨泗洪、朱乃昌率领义军于大莆林伏击日军,日军大乱奔逃,慌乱中不少人跳河淹死。杨、朱二人乘胜追击,杀敌过半。

当时,日军中有一员猛将殿后,与清军展开激烈交战,杨泗洪想要生擒他,却不幸中枪而亡。朱乃昌此时也已负伤,他本想带伤继续追击,却因为发型不对,生生被乡民拦了下来。

朱乃昌的发型有何问题?没问题,只不过是秃头

秃头放在任何时代都不算罕见,只是时值日军侵袭,他被乡民误当作日本武士(日本武士的月代头就是髡发),不由分说,围住便打。挨打已不幸,混乱之际,贼人也逃之夭夭,秃头的后果着实严重

▲ 古人认为,洗头能去头虱、梳头能活血,因此都有防脱固发功效。此图是明代陈洪绶《晞发图》,描绘的正是古人洗发后披发晾干的情境。

古人重视头发,这是判断身体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书于西汉的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写着:

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

人们敏锐观察到,不同年龄阶段,毛发状态不同男子八岁,头发开始茂盛……四十岁时,有了脱发迹象……到了六十四岁,头发就差不多掉光了。
为何会长头发?古人认为,是“肾气”的作用。后来,也有医者提出“血气说”,认为“发为血之余”,“血气盛,则发长美;若血虚少,则发不长”。
简言之,毛发脱落多半是因为身体衰老、肾气不足、血气转衰
▲ 东汉玉梳。供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而对女性而言,头发就更太重要了,它宛如第二张脸,历来是关注的重点。《诗经·小雅·都士人》是一首周朝恋歌,全篇洋溢着男子对意中人尹吉的爱慕与思念。

诗人描写尹吉的重点恰是落在头发上:“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虿(chài)”“匪伊卷之,发则有旋”。

尹吉拥有一头浓密直顺的靓发,她的两鬓像蝎尾似的翘起,自然又娴美。

▲ 周昉的《内人双陆图》,画中的两位女子正相倚观棋。其中,妇人将额发修饰成圆弧形,称圆额。这种额发样式,能让额头看起来更加饱满,在当时很受欢迎。
多数情况下,秃头的女子也很难嫁得出去。古人认为,通过头发能判断人的性情与健康情况。因此主张男子找对象时,应多留意对方的头发。
像日本平安时代的医书《医心方》中,保留了不少中国宋以前的房中术类典籍,其中就提到了女子的头发。
《医心方》引《玉房秘诀》云:“欲御女,须取少年未生乳,多肌肉,丝发小眼,睛精白黑分明者……”还有《医心方》引《太清经》云:“凡相贵人尊女之法,欲得滑内弱骨,专心和性,发泽如漆,面目悦美……”
▲ 清代画家改琦的画作《秋风纨扇图》,画中仕女执纨扇闲坐,发际线高而整齐,显得温婉娴静。
这些标准,多少反映了当时男子的择偶观。“黄发”“赤发”“蓬发”“少发”则被视作病态,不适合作为婚配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虽然重视发量,却又以高发际线为美。这种特别的头发审美观与传统文化中的相术学有关。

▲ 画家在绘画创作时,通常会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有意调整其面部结构与特点,以符合相学理论。

古代肖像画中常运用“三白法”,将人物面部的额头、鼻梁、下巴三个部位特意涂白,这是因为相术中以额头宽广饱满,鼻梁高隆有肉,下巴丰厚饱满为吉相。高发际线正是额头宽广饱满的体现。

开创古法战秃
人为什么会秃?除了自然衰老,脱发总与忧虑脱不开干系。唐代诗人杜甫就因忧心国事过度,导致发量稀少,从而留下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脱发佳句。
同为诗人的白居易,也遭遇到类似的苦恼。他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写道,“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这并不是说真的一年才洗一次头,而是夸张之语。白居易脱发严重,因此有意减少洗头次数。又云“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白居易素来对疾病、养生颇有研究,因此自行诊断出脱发的根源在于烦心事太多、情绪不稳定。
再者,饮食不节也能引起脱发。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认为:“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还有一种可能,因病导致脱发。白居易的挚友元稹,就因染上疟疾而严重脱发,以至于发不胜冠——头发少得都戴不上冠。

▲ 自汉朝起,损发上升到了关乎孝道的道德层面,假发发源越发捉襟见肘。图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假发。墓主虽然位高权重,但也只能使用黑色织物制作的假发陪葬摄影/杨兴斌

今日我们所说的脱发,大致相当于古代的“蛀发癣”清代《外科证治全书》将“蛀发癣”解释为“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也就是头发从一个点开始秃,逐渐向外延展,有如虫蛀一般。

这类脱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通常从两侧额角开始,向头顶蔓延发展。同时,发质也会发生变化,或是变得油腻柔软,或是枯黄而白屑飞扬。情况严重的,额顶头发全部脱落,形成秃瓢。

面对“秃”如其来的打击,古人如何招架?古代医疗卫生条件恶劣,医生水平参差不齐,药物治疗常常不能奏效。因此,人们更倾向于一劳永逸地决秃发问题——戴假发。

▲ 图为清代假发行业的营业写真图,展现了兜售假发的场景。

假发出现的时间很早。《诗经·君子偕老》中就有“鬒(zhěn)发如云,不屑髢(dí)也”的句子。髢就是假发。

古时候的假发,少部分由材料昂贵的黑丝制成,大部分是用真人头发做的。低贱者或受刑之人的头发,常被制成假发,有人专门收取贫妇的长发,制成假发,再卖给贵妇装饰头发。

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就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陶侃年少时家境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一次,同郡人范逵前来投宿,同行的车马仆从众多。湛氏见儿子发愁,便说:“你只管留下客人,我自有办法。”湛氏便偷偷将长发剪下,去市集上换来了几担米。可见假发在当时是绝对的抢手货


真秃了,还是看开点
面对日益稀疏、转白的毛发,人们多半是惶恐、畏惧、感伤,但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与其沉溺感伤,倒不如坦然接受。
将这一切看开后,人们开始以另一种方式记录脱发。于是,画风变了:

发脱纷纷不待爬,天将丑怪变妍华。论为城旦宁非怒,度作沙弥亦自佳。稚子笑翁簪柏叶,侍人讳老匣菱花。霜寒尤要泥丸暖,惭愧乌巾着意遮。

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诗作《发脱》面对落发缤纷,年届古稀的刘克庄早已不愠不恼,反倒风趣地将自己比作遭髡刑的犯人和光头小沙弥。

▲ 图中乞丐出自明代周臣《流民图》。这位可怜人发际低垂、鼻孔外露、覆船口,属于典型的贫贱相。

再后来,刘克庄在诗文中屡屡提及脱发,有时他甚至会自黑,在《村居即事六言十首》中他写道:“发脱秃鹙(qiū)无异,背伛橐驼逼真。”
秃鹙,是一种头颈无毛,容貌丑陋的水鸟,刘克庄自我调侃发量已经少得和秃鹙没两样了,可见是真的不在意了。

▲ 明代杜堇画作《伏生授经图》。伏生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相传他活了九十多岁。画中伏生席地而坐,须发苍白,眉毛长垂,发际线几乎退到了后脑勺,前额则夸张地隆起,呈现出典型的富寿相。

今天,人们仍旧热衷于自嘲“已经秃了”,这与古人的豁达心态何其相似:人们知道,变秃也没那么可怕。没有后退的发际线,哪来前进的人生呢?或许,只有将它看淡,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来源:《中华遗产》2020年0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无论男女,由古至今一脉相承的烦恼,脱发之事试看各朝代的高招
盘点娱乐圈受大脸秃头困扰的那些明星
假发定制哪里好
古代就有秃头?天子与庶民同秃,古人遮丑玩出新花样
秃秃秃秃秃秃秃秃秃秃秃秃秃
脱发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