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灰堆”玉石雕刻艺术浅谈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一、锦灰堆艺术形式 

       锦灰堆,有的人又将它称为:“八破图”、“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等,虽然名字听起来十分古怪,但是细细品味,其中似乎充满了玄机。

1、“锦灰堆”是什么

     有诗云: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这是对“锦灰堆”最清晰的描述。

      锦灰堆从字义上来讲:“”,绮丽繁华;“”代表灰烬和残破,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世俗和底层生活的关注和亲密。当那些残缺的美好“”砌成画,竟别有一番韵味。活像灰堆里拾出来的,古人却把这些废弃之物加以错综组织,有正有反、有半截、有折角,或似烬余,或如揉皱,既充分体现了艺术趣味,又具有一种潜在的解构主义,可谓当代艺术潮流的远古鼻祖。作为一种自成一派的艺术形式,锦灰堆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锦灰堆这一创作手法最早是出现在书画中。从字面上看,锦,指的是精致丝织品,意为美好的有价值的事物;灰,则指的是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意为灰烬、残破;堆,指的是堆放在一起。将这三个字的意思拼合起来,指的就是堆放在一起的有价值的废弃物。
      严格意义上讲,锦灰堆实际上指的是用残破的文物片段所构成的画面。

2、“锦灰堆”起源

      关于锦灰堆的起源,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钱选词条醉酒后,一时兴起,便将桌上的脚、蚌壳、莲房、鸡翎、鱼刺等、等食物残渣,随手绘制成一副画,并题名为“锦灰堆

元 钱选 锦灰堆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面这幅藏于台北故宫中的锦灰堆,应该就是陆时化(1714—1779)清乾隆年间人)当时看到的那一幅,画面中除了画有败锦坏蔬、虾蟹壳、死蝴蝶蚂蚁外,其上的题跋落款也与陆时化所记相同,拖尾处有张史、唐寅、文徵明等人的题跋之语,这是目前掌握的最早的“锦灰堆”样式了。 

      虽然钱选处在宋末元初的时段,但此时应当不是锦灰堆最早出现的时期,因为南宋邓椿所撰《画继》中有载:“画院界作最工,专以新意相尚。尝见一轴甚可爱玩。画一殿廊金碧熀耀,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一一可辨,各不相因。笔墨精微,有如此者。”由此可见,以精微之笔绘“垃圾杂物”,在南宋为一种风气,到元代钱选时,已是流行的样式,钱选的这幅锦灰堆,不过是当时这种流行样式重要代表而已。

       起初,锦灰堆只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游戏,画家画完作品后,会利用剩下的笔墨,随手将书房中的杂物,比如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火烧后剩下的纸片等在画上进行随意的勾勒。

      后来,锦灰堆这种绘画手法所呈现出的形式越来越多,绘制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画中所呈现出的物品有正的、有反的、有完整的、有破碎的等等,“锦灰堆”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开来。

       虽然“锦灰堆”不如普通的画作工整华丽,但是,它对于绘画者的技艺水平要求非常高。普通的画作只需要绘画者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呈现在画作上即可,而锦灰堆则要求绘画者样样精通,同时在一张画上呈现出不同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多种字体等各种绝活。由于“锦灰堆”创作的难度过大,所以几经濒临失传,2013年5月“锦灰堆”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未命名作品,1900,纸本横幅(画家:佚名)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3、几经沉浮的“锦灰堆”

      八破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几经沉浮,一度几乎消失,近年因为当代艺术家对技法的复兴和收藏界的兴趣,重新引起关注。

      2017年夏天在波士顿美术馆一场名为“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的展览拉开了帷幕,尘封的中国拼贴画历史和其蕴含的哲学思想重新回归公共视野。此次波士顿美术馆的展览是迄今为止首个关于八破画的博物馆级展览,历时4年的筹备,呈现了超过40件展品,包括挂轴、册页、瓷器、鼻烟壶等,其中32件来自博物馆馆藏,首次面向公众,其他展品借展自美国及亚洲的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
     八破画以写实的手法描绘昙花一现的文化遗存。好像文人雅士桌案的一隅,破损的书页、烧焦的画作、残留的法帖,以及撕裂的信笺时常出现在画面中。“八破”这个名字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此类别画的主题,“八”在中国文化中是幸运和吉祥的象征,“破”代表了“残缺”、“不及完满”,“八破”寄情于不完美的事物,“暗示着事物的潜能韬晦,规避了事事尽然而引发的物极必反”。展览的名字则取自展览中陈炳昌(1896 – 1971)《喜居陋巷》(1945)作品的钤印“抱残守缺”,取贬词的褒义,表达对残缺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陈炳昌《喜居陋巷》(正面),1945,纸本扇面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八破画发展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中国历史巨变的动荡时期,一度沉寂,但它仍以独具一格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遗憾的是,几乎找不到记录或者讨论八破画的文献。

朱纬《百年图》,1908,纸本水墨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1902年作 丁二仲作玻璃内画八破图鼻烟壶香港苏富比2014年拍RMB 295,875成交

     郑达甫(1891~1956年),镇海浦镇十七房郑氏人,在这一领域被公认的能手,是画了六十多年的郑达甫先生,三四十年代流行沪上的"锦灰堆"之作,大多是郑先生手笔。

      瓷器上的“锦灰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至清初,在出口日本、新加坡、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外销瓷中,也有发现大量锦灰堆纹饰的瓷器。

       锦灰堆(八破画)是在美国学界注意到清末民初的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相似性后受到关注的。回溯历史可以发现,除了记载中的宋元锦灰堆可以充当这一题材的最初代表,从晚清以来,锦灰堆(八破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六舟和尚的全形拓开创了早期阶段(以金石为主,拼贴、补绘为辅),清末民初拓绘结合进入新阶段(更多地成为绘画)。

      在中国古代,艺术大多不属于布衣,几千年的中华民俗文化,对于“灰”、“破”、“损”是不包容的。锦灰堆也好,八破图也罢,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异类”,不会被上流社会和达官贵人们所接受。试想一下,如果谁胆敢把它带进皇宫,那恐怕是要被杀头的,甚至会被株连九族。所以在当时它们注定不会成为主流艺术品,哪怕是极小范围内流行都不现实。最多是几个文人墨客相互之间调侃搞笑而已。这也是“八破图”出现几百年以来,找不到它多少踪迹甚至于几经失传的根本原因所在!

      清乾隆四十二年,陆时化编撰的《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所撰写的《节寰袁公行状》,因该文多有所谓“诋斥满洲语句”的地方,该书及其作者竟因此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也就是在他的《吴越所见书画录》中记录着钱选的锦灰堆。

二、锦灰堆玉雕

      我们知道“锦灰堆”多出现在绘画、鼻烟壶、陶瓷之中,有人说清朝玉雕师把它用于玉雕之中,我没有找到相关证据。

      我们姑且不去研究锦灰堆到底什么时候进入玉雕领域,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将锦灰堆运用到玉雕创作中。各种精美的作品风靡玉雕市场,成为当今市场主流玉石和田玉、翡翠等雕刻的重要题材之一,并深受收藏界的热捧。

      在如今的市场之中,锦灰堆的玉雕作品是越来越受欢迎了,因为它独特的创造方式让人可以在其中回味历史,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古老文化。

      玉雕与锦灰堆相互融合。利用玉石表皮斑驳沧桑用浅浮雕工艺手法,把各种题材,精雕细刻。将中国绘画,文字书法,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等,形象艺术地浓缩在玉石上。当然,锦灰堆这一个技法本身要求是比较高的,将它运用在玉雕之中更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是有全方位技艺的玉雕师傅,才能运用好锦灰堆的艺术表现手法。

      毕竟运用锦灰堆这一个技艺不单单是能雕刻,还必须要掌握各种绘画的技巧。而且用玉来进行创作有着很大的限制,因为玉料本身大多会有一些瑕疵。要根据这些瑕疵进行设计,用图案将它们掩盖,也是一件极费脑力的事情,在雕刻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差错。

       锦灰堆题材的作品,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首先是色彩。因为锦灰堆是一个多样事物的结合体,只有色彩丰富的玉石材料才能很好的表现出事物的多样性,体现锦灰堆的“杂、乱”特性。在这一点上,丰富多彩的翡翠原石与和田籽料、沁色料非常适合。

1、锦灰堆翡翠雕刻

      锦灰堆这种杂乱的写实手法,与翡翠原石多样的皮壳种类和五花八门的玉质颜色形成了强烈的呼应。

      被当代优秀的玉雕大师们巧妙地运用在玉石巧雕当中,别具一格,颇具韵味,创作出一幅幅富有历史感与沧桑感的作品。

      玉雕师们会将把原石皮设计成印文、瓦当、古钱币等,文字雕刻成草、隶、篆等字体。

      锦灰堆玉石雕刻,是对一名玉雕师充分理解原石、高超审美特质、巧妙运色与构图以及精湛雕刻技艺的挑战。如果说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够成为一名独立的雕刻师傅;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会成为一名技术比较精湛的雕刻师傅;但是想要成功地创造出锦灰堆玉雕题材的作品,可不是有了精湛的技术就能够做到的。没有点艺术功底和知识的积累,没有岁月的沉淀,是难以实现的。

    玉雕大师段艳巡作品翡翠《锦灰堆》

2、锦灰堆和田玉雕刻

      重皮重色的籽料和沁料最适合锦灰堆雕刻,它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籽料的皮色之美。在雕刻过程中,几乎不会浪费皮色,可以说这是是皮色利用率最高的一种玉雕题材。在珍爱皮色的今天,锦灰堆实现了皮色最大程度的保留,尤其是一些黑皮的籽料,与古朴的玉雕图案能完美的相结合。

      锦灰堆对于和田玉籽料有以下几点要求:
(1)重量要对于200克以上,籽料太小,承载的空间设计面太小。
(2)颜色要多,只有色差大设计感才会更强,才能体现锦灰堆的不同文化叠加。
(3)籽料有裂僵是最好,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破旧感和沧桑感。
(4)子料最好以扁为主,这样的作品面多,容易设计,会更好的突出层次感。
       和田玉籽料雕刻锦灰堆风格图案是比较多的。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锦灰堆用于玉雕就是在当代从和田籽料的雕刻开始的。实际上和田玉雕刻能有今日之盛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它最大的动因。锦灰堆这种将空间构图与多种意象充分融合的艺术方式,使得和田玉雕诞生了许多珍品佳作。

       有人说“锦灰堆中无好料”,就是说只有玉质不好或是存在瑕疵的料子,才会不得已选择这个题材。这种说法源自玉雕中“剜脏去绺”的独特手法。原石如果存在瑕疵,就要通过雕刻来尽量剔除,满工满雕的锦灰堆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而锦灰堆会恰到好处的利用这些瑕疵。

       实际上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偏见,盲目限定了创作对象,却忽略了其中的技术难度。锦灰堆看似随意杂乱,实则乱中有序,杂而有据。画面构图、疏密聚散、远近堆叠,都要符合透视学与构图美感。创作者必须精通书画技法,对各类书体与名家画作都能临摹重现,做到形神兼具。
      所以和田玉的锦灰堆创作,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处理“垃圾料”的方法。

3、材料、布局和技艺融为一体
      将书、画、雕三者结合起来,这样一来,这种艺术方式便又开始了新一代的传承。当代优秀的玉雕大师们巧妙地运用在玉石巧雕当中,别具一格,颇具韵味,创作出富有历史观和沧桑感的作品。玉雕师们经常会将把原石皮设计成印文、瓦当、古钱币等,文字雕刻成草、隶、篆等字体。将中国绘画,文字书法,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等,形象艺术地浓缩在玉石上。作品古风浓郁,文化气息强烈,反映岁月的风蚀、年代的沧桑。

龙凤锦灰堆新疆和田玉籽料红沁皮独籽手把件小摆件

     锦灰堆的创作要解决好材料、技艺和布局三个关键问题。
(1)材料
     雕刻锦灰堆的玉石品质不一定要高,但颜色最好比较多。毕竟,锦灰堆中的元素很多,需要用不同的色彩来体现,色彩丰富的玉石更能展示出锦灰堆的杂乱斑驳。
      也可以利用原石的皮色、形状、玉质等要素因材施艺,把所绘画的图案联合起来。要特别注意原石的皮色对整体氛围的烘托和形态的把握,尽可能展现出岁月风蚀、年代沧桑的感觉,让作品更加有韵味。
      有比较明显的石纹的玉石也可以打造锦灰堆,因为多种元素是需要过渡的,可以通过这种过渡起到避裂的效果。
(2)技艺
      将“锦灰堆”运用到玉雕当中并不容易,其繁杂的艺术风格非常考验玉雕师的技艺。
     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碑拓篆刻等都要精通,不光能写能画,还要能雕,所以这对玉雕匠人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有全方位艺术才能的玉雕师傅,才能运用好锦灰堆的艺术表现手法。
      锦灰堆对雕刻师傅文化底蕴和雕工的要求很高,二者少一可能就雕刻不出这种古韵了。而且用玉来进行创作就更是难上加难,毕竟玉料本身就会有一些瑕疵。基于这些瑕疵进行设计,用图案把它们掩盖起来也是极费脑力的,在雕刻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差错。
(3)布局
      锦灰堆的创作一定是有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图案、文字的结合等等,而且还要有那种残缺的感觉。
      它以杂乱为特征,但是这并不代表它的布局是没有章法的。布局奇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更要相互映衬,件件逼真。
      锦灰堆的难点和妙处就在于:如果你能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它就是艺术,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其实锦灰堆的图案每一个都必须经过玉雕师们的精心设计。
     锦灰堆的破则立正是一种打通界线,糅合综艺的神机妙造。它的形象是残缺的,但这也正是它奇妙的地方。它残破与繁杂的背后是直观描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兴衰和传承的故事和传说。

新疆和田玉籽料油烟皮仿古锦灰堆吊坠《仿古龙》尺寸(mm):46*39*20mm,重量50.52克

4、其它玉雕锦灰堆

(1)绿松石

(2)南红玛瑙

保山南红手把件作品-锦灰堆(克重69.3)

(3)战国红玛瑙

(4)紫绿玛瑙

     紫绿玛瑙颜色很复古,是锦灰堆的不错用料。

    可以用作锦灰堆的玉石品种很多,比如石英岩玉(黄龙玉)、独山玉等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四、锦灰堆寓意及其带给我们的审美快感

       历代玉雕师都传承一句古训:“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每一件玉雕作品都蕴含有其特有的寓意。锦灰堆作为一种新兴的玉雕形式,自然也同样应该有一定的吉祥之意。有人说锦灰堆玉雕的寓意是集大成者,有超凡脱俗之意。这应该符合锦灰堆的产生与传承历史。

       其实,现代玉雕作品,我们所在意的已经远远不再是它的寓意了。一件玉雕作品所承载的“材质、寓意、构图、工艺”几项重大因素里,寓意很难排在第一位,其自身的价值也不是寓意所能左右的。人们往往更重视的是材质的优劣、构图设计的美丑、雕刻工艺是否精湛。

      对于“锦灰堆”玉雕,我们或许也要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它的价值。

      从艺术层面来说,“锦灰堆”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写实的画法,突出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破”字,要画出破碎、翻卷、重叠、玷污、撕裂、火烧和烟熏等古旧样貌,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感觉。同时,残缺的文字和图案,还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平添了一丝遗憾之美,而这些也都是“锦灰堆”艺术的魅力所在。

      它希望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画作或图说历史,而是表达出的历史感动,激发文化情感共鸣。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锦灰堆玉雕,或许我们会找到更多的享受-审美快感!      

      古老的图案似火烧烬,残缺中妙趣横生、古意盎然、耐人寻味。

     锦灰堆有名八破图,也叫“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如果硬要解析其寓意,也不仅仅是“超凡脱俗”这么简单。

      八破其中的八是虚数,代表内容丰富,又是“发达”“发财”的意思。

     “八”的吉祥词语就有无数: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八方呼应、八府巡按、八方支持、八方支援、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面莹澈、八面圆通、八面张罗等等。

      “破”是破碎残缺不全,破家值万贯,碎碎平安的意思,更有不破不立、势如破竹、乘风破浪、破镜重圆、破釜沉舟、石破惊天、颠扑不破、打破常规、破旧立新等等。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八破图的不破不立,破旧立新的深厚寓意。

      我们欣慰的看到在当今的市场中,锦灰堆的玉雕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独特的创造方式让人可以在其中回味历史,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古老文化。

     “满目斓斑布地来,春风惊见锦灰堆”。惊见之后,我们一定会从中领略到更多的东西。

      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先生,一生著书颇多,他的著作之一就以“锦灰堆”作为书名:《王世襄集:锦灰堆(合编本)(套装共4册)》。书中收录105篇文章,分为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其涉猎面之广,在个人的自选集类书籍中极为罕见,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兴趣之博杂,积累之用心。我这里更想要说的是:王老先生或许已经领略到了“锦灰堆”的真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玉雕,胜过一幅绝美的画!
关天锋打破传统,开陈出新,塑造了一代玉雕师的传奇
玉雕学习方式
韵味!翡翠“锦灰堆”,文人墨客废纸篓里翻出的宝贝
玉雕画、画人生、话瑜情
许增兴:治玉如作画,我将写意国画的精髓融入玉雕创作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