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远古的神玉王玉到当代的辟邪祈福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写在前面的话:当代人们对玉的喜欢,绝非单纯出自于美学的角度,我想更多的是人们期待着能够以玉辟邪、以玉祈福。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正是远古神玉、王玉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一、追溯远古玉文化

     从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仅仅有3000年的历史。语言的出现虽然无法考证,但我们的祖先可能至少在一百万年前就开始说话了。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玉器始终伴随着人类,如今已发掘出土的史前文明里,出土的玉器大多用于祭祀或是与宗教礼器有关。

       我们听不到古人在说什么,也没有文字记载他们所说的话,因为那时候文字还没有出现。但从考古发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在我们祖先的心里,“玉”是有着怎样崇高的地位。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玉器始终伴随着人类,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学术上通常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神玉、王玉与民玉。

1、 神玉时代(距今10000年一距今4000年)

(《神玉时代-中华玉文化的起源》)

       神玉被认为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神玉时代的玉器,主要用于与天神沟通,用于祭祀摆放的居多,佩戴的很少,即便是佩戴,也只有祭祀的主持者,巫师才有这样的资格,对于其他人,显然是没有资格和机会接触的。

      我国东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及西北等地,地处蕴藏丰富的五大玉资源的产地之上,促使史前社会有了巨大,惊人的发展,形成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支玉文化亚板块,为中华文明铺设了奠基石。

     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是神。神是巫创造出来的,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巫形象见于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

      ↑红山文化大巫形象

     黄帝以玉为食,《山海经·西山经》曾记载:“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

       《周礼》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虎礼西方;玄璜礼北方。”这说明在史前时期,人们以玉作为俸给神明的献礼,以此去祈求祝祷。

(详见本公众号文章《六器礼天地四方-璧、琮、圭、琥、璜、璋》)

   ↑新石器晚期《玉琮》
出土于黄河上游甘肃地域 齐家文化领域距今约6000年至8000年,中国古代有玉琮祭地的礼制。

       神玉时代,是玉文化的真正起源和开始,那个时候,人们对玉石,就已经赋予了很多神圣的使命和期待,可以说,人们把对自然,对部落,对自己,所有一切最美好的期待和祝愿,都倾注在一块精美的玉器之中。  

2、王玉时代( 夏商周一南北朝 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589年)

       随着时代发展,神权统治逐渐向王权统治靠拢。玉也自然的从“神玉”开始象“王玉”转换。夏商时代,为了巩固王权地位,玉在人类原有的崇拜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政治、财富、礼制等等,玉器成为宫廷专属器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与此同时,神玉时代落幕,王玉时代开启。

  朝廷掌握着生产玉、使用玉和玉器的大权。夏商周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六瑞”)、祭器(六器)、仪杖、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

      玉之所以能够走向王玉时代,这与玉通神灵、玉有德是分不开的,其实它依旧是神玉时代的一种传承与延续。

      孔子主张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东汉许慎又精炼为五德:仁、义、智、勇、洁。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的载体。君子比德于玉,用以作佩,无故玉不去身。由此可见,孔子开辟了“君子佩玉”的新时代。

      司马迁在历史中有记载,商王朝覆没以后,商纣王把自己烧死了,环身自焚,焚玉三千。为什么商纣王在烧死自己之前用玉把自己围起来呢?原因是玉可通灵,他认为玉可以保护他的灵魂不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王权。无论活着还是死了,只有王氏贵族才能使用玉器,佩戴玉器和陪葬玉器。

     朝廷政治用玉,它和国家的礼仪制度是分不开的。他们是用来标志统治阶级上层集团的权势和等级,以及用于政治礼仪活动的专用玉器。其主要包含着礼用玉器、舆服用玉和佩用玉器。它们都是权力的象征和等级的标志。这是奴隶、封建两大社会制度之下中华古国政治礼仪最根本的内容、最响亮的标志和最不可动摇的基础。

       帝王将相,统治阶级使用玉器,平民百姓不敢问津,玉的作用不但是祭天封禅,巩固皇权,还代表了士大夫阶层高雅的品味,高贵的气质。是有钱也不配拥有的阶级符号。

      这是古老中国从史前文明进入王权社会后,古代玉器文明的第一个巅峰,在那个由帝王统治的时代里,玉器本身就成了一种权力象征,被牢牢掌控于皇族和高级贵族手中。成为祭司祈福之外的重大古代奢侈品。

3、民玉时代

  玉除了为王家朝廷专用之外,由于工商业发达,玉器的商品化生产,工商、富户人家置朝廷禁制而不顾,从店铺购置玉器用于喜庆、佩戴、文房、宴饮、鉴赏、收藏等物质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经历神玉到王玉时期之后,玉器开始走下神堂,走出王族,并逐步开始走向大众。无论是神玉还是王玉时期的各种玉器,都象征着人们对神灵及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到了民玉时期之后,一些很醇厚的世俗文化也开始体现在玉器之上,比如后来我们所看到的一些题材,如猴子骑马(马上封侯)、玉雕刻成的叶子(金枝玉叶,事业有成)、玉雕金蟾(招财),这个时期的玉器,我们把它称之为“民玉时期”。

      民玉时期的文化可概括为一句话“求财求子求升官,求福求禄求平安”,是中国世俗文化在玉文化中的一种体现,几千年的玉文化从神玉到王玉再到民玉,一步步地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我们身上佩戴的平安福,也成为了我们对吉祥如意的一种精神寄托。

二、现代玉文化的重要构成-辟邪祈福

      纵观中国八千多年的玉文化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理解当代玉在辟邪与祈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其实就是中华玉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

     现如今的种种“祈福”不正是我们古人神玉时期的祭司行为吗?同样不难理解王玉民玉中给我们带来的辟邪传承。当然它们是相互关联与交融的。

      当代珠宝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古人所用的玉石范畴了,各种彩宝(“彩宝”-彩色宝石漫谈)、动物骨骼、有机宝石、各种木制品、金银铜锡都进入了珠宝圈。

       谈到宝石,我们自然也就会联想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辟邪祈福同样是人们生活中的一曲重要的旋律。

       在欧洲,人们甚至把珠宝与生辰联系在一起(详见本公众号文章《生辰石-出生时结下的晶石奇缘》)。这种源自于圣经的西方文化,算起来也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国外生辰石列表

      比如,蓝宝石作为九月的生辰石,被认为会为九月出生的人带来好运。除此之外,在欧亚的很多文化中认为蓝宝石与自我控制力有关,让佩戴者抵御邪念。而在遥远中世纪的欧洲,有文献记载说蓝宝石能够治愈眼疾,同时也为女子保持贞操,象征着纯洁,这可能来源于蓝色在基督教文化中的含义。

       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了,但人们对辟邪祈福的愿望丝毫不减。我没有对西方文化做过过多的研究,但我敢说,这种愿望也一定有它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传承这东西很奇怪,就像是母体遗传一样,尽管其中有些许变异,但依旧是生生不息、经久不灭。

      早在公元前三万年,在欧洲大陆上猎人们就开始佩戴用动物的骨骼或牙齿制成的吊坠,人们相信这些吊坠可以让他们狩猎成功。究竟珠宝最早是用来装饰还是用来做护身符,是很多历史学家至今都无法解开的谜团。

       中国自古至今都有佩戴狼牙、虎牙、黑狗牙能够辟邪的说法,甚至于桃木都是辟邪神器。

     《霍比特人》和《指环王》是文学作品,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但是差不多也就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晚一两百年,英国的历史依然介于传说和史实之间。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巫师,名叫梅林,更倾向于历史真人。这是一个介于神与凡人之间的人物,但是依然趋向于使用神奇的魔法,来迷惑人的行为,来改变自然环境,来产生超自然的力量。

      巫师做法离不开法器,这就相当于我国古代祭司离不开玉器一样。

      这便是“通灵”,看来中外都有着一样的历史传承。我们可以大胆的去想象:有通灵才会产生辟邪与祈福的效果。有关话题可参阅本公众号文章《玄学说玉-也谈“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在这里不再赘述。

      欧洲的耶稣像、十字架就像我们中国的观世音菩萨与弥勒佛一样,深受民众膜拜。这应该是不同文化形式之下,所追求的相同的祈福护佑功效。

     ↑观音菩萨雕像与摆件挂件

       ↑耶稣雕像与十字架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人类存在的地方,无论古近中外,辟邪祈福都是永恒存在的,毕竟在大自然面前,无论我们的科技怎么发达,人类的确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在中国,由于玉文化的博大,传承了8000余年(仅考古发现的年代)的古老玉文化,已经为中华民族烙上了深深的烙印!以玉作为辟邪祈福的载体同样会经久不衰,永恒传承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老而神秘的中华玉石文化
藏玉的不知道这些,会不会很亏?
古玉辨别方法和技巧(之二)——断代是鉴定的关键
玉器:唯一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艺术品
古玉藏史
返璞归真,恢复史前玉文化的本来面貌-—以“巫书”释巫玉(杨伯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