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程: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

雷军刚进入大学时,立下一个宏大目标,两年内学完四年的课程。

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如何选课程?他自己琢磨了很久,一头雾水。他就跑去请教学长。

学长滔滔不绝跟雷军讲了几个小时,将大学的课程要点都给他梳理了一遍。雷军由此感慨:实际上你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别人都遇到过,都已经解决了,甚至有标准答案。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大多数时候,企业管理者在苦苦琢磨的问题,早就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只需“拿来主义”,拿过来用就可以了。

华为经历了初期发展后,任正非意识到,此时的华为,最为宝贵的是:管理升级。否则,过于依赖“人治”,过于依赖所谓人的“激情”,企业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任正非一次次发表关于这方面的担忧、想法。他说:“所有公司都是管理第一,技术第二。没有一流管理,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有一流管理,即使技术二流也会进步。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我们要在管理上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没有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就形不成合力。

在这个背景之下,任正非花重金邀请IBM公司给公司导入新的管理流程。

当时请的IBM顾问专家,一小时1000美金,住在蛇口五星级酒店,周末要去香港,过节要回欧美,看着这些烧钱不心疼的外国专家,当时的华为员工看得咬牙切齿。

华为不少人认为这些顾问专家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徒有光鲜的履历而已,因此大多数人表现得不配合,或阳奉阴违。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水平比这些顾问高,应该由自己去指导这些顾问才对。

意识到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不仅流程无法有效导入进来,而且投入的巨额资金会打水漂,任正非提出了关于流程导入的三化原则:“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

进一步地,针对内部人员常常找的一些借口,任正非提出流程导入的七个反对:“①反对完美主义;②反对繁琐哲学;③反对盲目创新;④反对只看局部;⑤反对缺乏全局观的干部主导流程;⑥反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干部参与变革;⑦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付诸实施。”

三化原则以及七个反对的提出,好似镇静剂一般使得内部人员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内部人员达成了一个共识,积极配合IBM顾问进行流程的导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名为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被顺利导入到华为公司,该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新品开发时间、确保新品开发质量,并使得研发费用大为降低。

由于这套流程的高效性,当华为规模扩张时,新的事业部一般都会采用这套流程。IPD流程被认为是构成华为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从上述故事案例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三个关于流程导入的注意点:

1)凡事不必全靠自己琢磨,可以借助、参考他人的答案。

2)流程导入之前,应经过充分论证,一旦论证通过,则将重点放在导入上。

3)设立、建立一定的规则或氛围,使内部人员张开双臂拥抱新的流程。

尊重原创,欢迎转发

请不要将文章内容复制至网络或其他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为IPD体系建设实践
任正非:世界上最难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丨人物
任正非:IBM教我们爬树,我们爬上树摘到了苹果!
【原创】麦肯锡兵败实达vs华为功成IBM
【华为】你不知道的华为:人才成堆却对外部顾问持续百亿级投入!
华为20年来合作的15家咨询公司,都有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