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个角度看教材:第2单元(下)东周(过渡时期)
userphoto

2022.12.10 河北

关注

东周虽然是很混乱的历史时期,但也可以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也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分类归纳。

一、政治特色

(一)时代特征
1.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周天子刚从神坛跌下来,却仍有余晖。曾经救过周王室命的诸侯们,觉得自己可以支棱支棱。
可鉴于周王室几百年的神圣与强大,诸侯还不敢明目张胆去挑衅周王室。
整个春秋时期,是诸侯不断试探周王室究竟有多弱,自己可以支棱得多高的过程。
不信你看,他们借着担心犬戎再来祸害中原,所以要帮周王室去组织其他诸侯一起保卫中原(尊王攘夷)这一借口,开始争夺中原话事权,这就叫诸侯争霸。
他们争霸的过程中逐渐暴露本性。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口头上还是尊敬周天子的。到了第三个霸主楚庄王时,他策马直对周王室,问鼎重几何,取代之心是那么明晃晃。上百个诸侯国中,总会有新的强者出现,三百年的春秋史是三百年的争霸史。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霸主们从只要求小弟臣服,变成了小弟要甘心受老大剥削,更甚者被吞并。后人评其为“春秋无义战”。
这场漫长的混战带给百姓的是无休止的灾难。硬要说战争有优点的话,那就是在大混战中,原本因为西周分封制而分隔开的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开始融合,周边的少数民族也被融合进来。
2.战国——兼并统一
春秋混战到公元前四百多年时,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绝大多数中小国家已被吞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的七个君主的目标都是想实现统一,实力弱点的想实现局部统一,如魏国的梦想是统一韩赵(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实力强大些的秦国的梦想是统一六国(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与春秋不同。战国的君主们,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行动结果都是使得国家走向统一。统一就意味着太平,所以战国战争的正义性要比春秋战争强。
而且,七国实力旗鼓相当,为了强于敌人,各国统治者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商鞅变法),以图富强。这比春秋时单纯靠武力蛮劲要进步得多。
对于百姓来说,春秋带给人民的是无尽的绝望,新的霸主不知会统治多久,下一个霸主又不知道会怎么搜刮百姓。而对于战国的百姓来说,每一场战争都意味着距离统一的太平天下更进一步。
(二)成员
1.春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这几个霸主你可以这样去理解:
首先想想《封神榜》帮助周武王夺得天下的第一号功臣是谁?当然是姜尚姜子牙。他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周王得天下后,根据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宗亲和王室。功臣第一是姜尚,被封到了资源丰富的齐国,宗亲第一叔虞被封到地理位置极佳的晋国。当王室衰微的时候,最聪明人的后代齐国必然会成为第一个崛起的诸侯国,所以,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可以理解了吧。那么齐桓公年老昏庸后取代齐国的是晋国的晋文公,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秦穆公,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一统天下的大秦,必然是厚积薄发,在很久以前就强大起来。所以,春秋时候霸主的名单里有一个是秦国的秦穆公也很顺理成章。
关于楚庄王,我们要联想到中国古文明最早是双线发展的(半坡与河姆渡)。所以在春秋争霸时期,代表南方文化、被北方贬称“南蛮”的楚国(楚庄王)也应该进入霸主名单。
2.战国——韩,赵,魏,楚,燕,齐,秦(喊赵薇去演齐秦)
春秋时很强的晋国在战国时期消失了。是因为出了家贼,韩赵魏三家把晋给分了(三家分晋)。
春秋时另一强大的齐国从血缘来讲,也在此时消失了。同上,也是出了家贼的缘故,老姜的江山被老田家篡权了(田氏代齐)。
燕国在最北边,寒冷且偏僻,战士的战斗力因在一直在边境练兵所以实力也很强。因如上原因,燕国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得以跻身七雄之列。
最后说秦国,是因为它实在太强大,强大到成为最后的王者。为什么在偏远西部放马起家的秦国这么优秀。主要是它不但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鼓励小农经济),还能引领时代潮流(同时期改革中最彻底的)。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秦国这两个领先战国的操作——商鞅变法和修建都江堰
(1)时间:商鞅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这个时间靠近365这个一年圆满的时间。商鞅变法也很圆满,所以配得上这样的数字。都江堰的时间是公元前256年,只要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就能记住这个。秦国用百年创造两大奇迹,你看,它们刚好相差一百年。
(2)人物
商鞅变法需要有眼光长远的统治者作为后盾,所以商鞅变法我们不止要知道执行者商鞅,还要知道国君秦孝公。因为商鞅变法,秦国才会成为最强诸侯国,所以秦孝公对得起历代先祖,当之无愧的至“孝”。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蜀郡太守李冰。在一个全年无冰的地方出现“冰”是奇迹,修建了都江堰这样的伟大奇迹也是奇迹呀。
(3)目的(功能),影响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因为成功了,所以实现了富国(国力增强)强兵(军队战斗力提高)的目标,这也就是影响。影响还要更远些,所以还要加一条“使秦国成为战国最强诸侯国”。
都江堰的功能是防洪(多雨天防灾),灌溉(少雨天防灾),水运(解决粮食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功能,使得四川无灾,无灾当然是天堂天府的状态,所以都江堰的影响就是使得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的内容会在文化特色部分结合法家思想展开)
二、经济特色
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经济特色是在农业领域铁犁牛耕推广这一进步了。铁犁牛耕起源于手工业冶铁技术的进步,发光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上。
因为铁犁牛耕使得个体独立耕种成为可能,所以人们不用必须在集体田地上劳作才能收获。所以,西周制度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被冲破,这是春秋和战国混乱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威严没钱的周王室只能看着诸侯猖狂。战国时期的强国能够及时做出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才能够很快强大起来(魏国李悝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

关于手工业领域,还出现了新的变化。
因为铁犁牛耕的高能产出,一夫一妻就可以独立生产生活。但铁犁牛耕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穿就需要女性来完成。
幸运的是,古中国的纺织技术需要的是几棵树,一台纺纱机和一台织布机。成本之低,一户普通农家即可置办齐全。所以男耕女织的结构在华夏大地大范围展开。这样的局面贯穿封建社会始终,直到近代的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才被打破。

三、文化特色
这一部分,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诸子百家思想绝大多数都是帮助君主如何治理国家的,即使是超然世外的道家也不能免俗。
(一)春秋
春秋的时代特征是王室如何衰微、诸侯是如何崛起的。那么对应的思想流派也就是两个——为周王室发言的老子道家和为诸侯发言的孔子儒家。
1.哲学思想
道家——面对日渐失去的江湖地位,老子是这样劝周王室:
你看大自然,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是躲不了的,王朝命运同样如此。你都称霸好几百年了,到了该衰落的时候了。所以你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该下台就下台吧。
这样劝,虽然很理智,但也很冰冷,缺乏人文关怀。所以老子又说:
你看大自然万物都是对立且相互转化的,好到极致就是坏,坏到极致也是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你别绝望,要试着在衰落中找到优点,就像你现在乖乖认命,还能活命,要是硬折腾想夺回至尊之位,明天可能就有一堆人来要你的命。再乐观想一下,万事都是循环,只要你乖乖听大自然的话,说不上哪天又转回来呢。
瞧瞧,这两套理论一出,周王室就不会那么憋屈了吧。
儒家——孔子时期的儒家的思想就一个字,。孔子号召”仁“应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
为什么这么善良呢?这反映了当时诸侯深受周王室大恩却控制不住想争霸的矛盾心理,这也是周礼几百年刻下的痕迹。
所以诸侯争霸的前期,总是充满了仁义,对周天子的仁义,对敌人的仁义。不信你翻翻史书,春秋的战争虽然目的不良,但过程充满了君子风范。
2.治国理念
鼓励人躺平的道家,在治国上说话文绉绉,用了无为而治这个四个字。君主无所作为达到治世(太平兴盛),这个饼画得有点大,对周王室只是心里安慰。但无意插柳柳成荫,在第三单元,无为而治思想大放光彩了近百年,以后再提。
鼓励人要仁的儒家,治国上就不能用仁,春秋时期仁是人的专用。孔子用了德治来表达治国理念,国有德,人有仁,太平盛世就不远了。
3.代表作
老子因为推崇躺平思想,所以比较懒散,只是在被人热情邀请下才写了五千字的《老子》。因为里面一半讲,一半讲,所以也被称为《道德经》
孔子很忙,没时间创作。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出来,即为《论语》
那么孔子在忙什么?他在忙着上课。
4.教育理念
春秋以前,官职和身份都是世袭的,农民和士兵没必要也没渠道认字。所以教育是垄断的。
孔子开启
创办私学的先河,被称为万世之师。无论你是谁,只要拎点东西就可以来上学(有教无类),传闻孔子弟子三千人。那么进来的学生资质良莠不齐该怎么办?自制力差的宰我用棍子打,聪明的颜回点到即止,好学的子耐心指导……(因材施教)。
从孔子始,私学推广开来,春秋后期更多的人有了文化。有文化的人想法特别多,这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做了人才准备。
(二)战国(百家争鸣)
1.继承发扬派
(1)作为后世的封建思想三大基石之一的道家,即使是它再摆烂,也有自己的继承人,这个人就是庄子。他继承了老子的顺其自然思想后,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知道当我们把重心用于关注内心之后,我们就很容易拥有独立人格精神会更加自由,就像庄子自由到分不清现实和梦(庄周梦蝶)。

(2)有弟子三千的儒家,其传承者更多,其中有两位很优秀的人将孔子的仁一分为二:
孟子提倡君主该仁,实行仁政。他用民贵君轻思想来给君主当头棒喝。忠言逆耳,后世听进去的君主都成为明君,听不进去的都成为暴君和昏君。

另一位是荀子,他提倡百姓该仁。百姓没文化,怎么去执行仁呢?要百姓自己判断吗?
且不说百姓大多数是没受过教育的,单从人数越多分歧越多群体智力越低这一规律看,也不能把定规矩的权力下放给百姓这个大群体。所以荀子提出有人来专门制定百姓实现仁应遵循的原则,即为礼,这就是荀子推的“
礼治”。谁来制定这个规则?当然是统治者。统治者肯定会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制度。所以“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就不难理解了。
从上面看,荀子不如孟子善良。虽然都是为了让统治者的江山稳固,但孟子要求统治者做一个好的君主,而荀子只是拘束百姓。我们知道,国家乱的原因是统治者的的失误,百姓乱只是果。
荀子这样不地道,本质上不是儒家了,所以他的弟子们最后开创了法家思想。你看,礼和法本质一样,都是限制人民的行为,一个是规定我们做什么,一个是禁止我们做什么。
2.最符合局势需要派
这一代表是法家思想。乱世用重典,只有这样的集权专制的雷霆手段才能快速地收拾乱局,实现统一。法家思想的人物都是实干派,像商鞅、李斯。专门坐下来写书的人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令、权术、威势三者结合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韩非提出三点:
以法治国(商鞅变法中提出要严明法度),树立君主权威(秦始皇创立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商鞅变法里的确立县制,废除世袭特权)

3.百姓代言人
在诸子百家忙着帮统治者想强国之策时,深受灾难的百姓也有话说,墨子所在的墨家学派就是这样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去从墨子的思想里寻找蛛丝马迹:

兼爱——建议君主对所有人(兼)都好(爱)。所有人更多的是指普通百姓。
非攻——君主不要发动战争。战争中受伤害最深的当然是百姓,伤的是百姓的肉体,损耗的是百姓的财富。
尚贤——君主不要只把出身当做选官的标准,要以贤能为选拔标准。只有这样,普通百姓才有机会参与政治。只看贤能的话,人数最多的百姓当然有更多的机会。
节用——大家都要勤俭节约,尤其是君主。君主有了节约之心,就不会大兴土木,更不会热衷天下第一烧钱的项目战争了。君主节约,百姓就可以过安生日子。
墨子的思想如此地为普通百姓考虑。所以在战国时期,从弟子数目来讲,墨家是最庞大的。这些忠实的弟子,大多出身于贫苦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秦国打得六国这么惨,为何六国就不能痛下决心效仿秦国彻底变法?
战国时期人才众多,为何没人投靠周天子?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悠久是财富也是负担,秦国根基浅薄变法阻力小,成就商鞅伟业
为什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欢迎?
你知道吗?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因为全民普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