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子:无邪者的神话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海子的语言从不复杂,甚至显得格外天真,他的语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真的就在那时那刻,从他的心里流出来的。按照佛家的观点,思无邪则口无妄言,口无妄言则出口成真。那么海子的诗歌语言的独创性和预言性就不难理解了。

海子说:“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很狂妄,很不可思议,但是这个疯子的话却被一一应验,成为现实了。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为什么!?他为什么可以这么神奇的预言?汉语怎么可以这样写出来?以至于海子离开直至今天,有诗人的地方就有海子。这是一个魔咒吗?后来的诗人中不乏优秀者,他们难道没有其他的话题可谈吗?不是。因为对于今天的我们,海子已经不是一个人,他是无邪到了极致而最终带着对自己内心顽固的坚持,带着对无邪终极的追求,欲火涅槃的优秀代表,对他的争论从来都不是针对海子这个人的,而是针对着一个所有诗人的最大命题——什么是诗?人们从没有讨论过海子,而是一直在跟自己内心的各种杂念做斗争从而发出挣扎难受的嘶吼,因为对于一个以诗为信仰的人,纯净无邪的诗心是他的最高追求。

而海子,正站在高高的云端,欣慰的看着……看着……

因为诗人永远是芸芸众生中的清醒者,永远是黑屋里的呐喊者。他们的不断争论,是前瞻者真心的涌动,与固守者决裂的呐喊。这当然是个好事。这表明诗——没有死,无邪的力量在壮大,在引领。

真正的诗人是最接近真理的人。纪念海子。

 

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海子的诗歌地位?是否可能找到正确评判海子诗歌的方式?又该如何看待海子以及海子“神话”?

  

YES:海子已不是他本身,他构成了一个精神现象学命题。他的诗歌语言具有神性,表达了中国新诗的胸襟和抱负。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人】

时间将越来越证明海子对于新诗、与汉语新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他对于汉语诗歌的创造与改造,足以有里程碑意义。

我觉得大诗人产生的影响是会持续五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海子完全可能像李白、屈原那样,产生久远的影响,他的语言不复杂,但他的单纯里有更多的丰富性。海子自己说,“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新诗诞生以来,所有人对新诗的语言都是有质疑的,而海子的诗歌语言具有神性,具有创神性、创生性,他生长出一种全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可以天马行空。新诗完全可以出现壮美的语言,就像他的诗歌里说的,“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高声齐诵他的诗,因为他的语言的确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有歌性、神性。自新诗诞生以来,很多诗人的名字往后肯定会省略,但其中难以省略的一定有海子。

每个人作为个体都是脆弱、渺小的生命。他为什么说自己必将失败?你看他小小的个子,到处被人看不起,但他内心很强大,强大的自我超越的意志和个人的渺小之间发生无法缓解的冲突,这构成他的敏感。一个诗人的内心必须足够敏感和脆弱,才能写出足够强大的、有力量的东西。

唐晓渡【诗歌评论家、诗人】

对海子诗歌不买账的人有过各种批评,比如说他想当王,诗人怎么能想当王;或者说他的诗空洞、矫情;说他表达农业文明的幻觉啊,等等,但是,海子在那个年代,当然这也和整个80年代的人文气氛有关,他确实再次表达了中国新诗的胸襟和抱负,这是最可贵的。90年代以来,有这样胸襟和抱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不是说海子已经实现得很充分,也不是说诗人把话说得越大越好,他很多东西是可信的。有人说海子的诗有很多大词,但如果一个人的劳动配得上这些词,那就没有问题。大词又不是原罪,诗歌又没有疆界,其实就相当于打个比喻,他表达的是对世界的认知。

 

NO:还有很多比海子更好的诗人 他的诗歌过于高亢、空洞,缺乏世俗的场景。没有体现汉语的诗性气质。

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人】

海子的很多段落和句子都显得有些大而无当,重要的是,那种狂热的、宣誓式的话语方式,我们在今天已经很难接受了。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海子,我们一同走过80年代,可以说是“血肉相连”,我们对他的反思,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反思和纠正。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个诗歌燃烧的年代,把诗歌作为宗教,从这个角度,海子有巨大的意义,构成一种精神现象。90年代之后中国诗人另辟生路,时代发生了变化,诗歌肯定也会发生变化。

欧阳江河【诗人、诗歌批评家】

海子的诗确实不够凝缩,缺少向内收紧的环节。他唤起的是人在进入现代之前,还可以在大地上以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一种可能性。汉语的这种诗性气质如果没有在海子身上得到体现,我觉得会非常遗憾。

同时海子也是个天才,但他的问题也在于他是天才,他属于少年天才,体现了一种少年中国的精神。中国文化有好几种,比如人到中年以后,古人开始倾向于佛禅归隐文化之事,而在当代则变成哲学思考、批评、质疑、颓废、虚无之类。海子诗歌体现的是少年中国的情怀,而这种东西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诗性的语言气质,他能打动人,但他的局限性也在此。

海子其实是个试金石,当海子不能打动你的时候,说明你身上少年的东西已经没了。你成长了,成熟了,但是,我们能不能留些东西不成熟?能不能让我们留给诗歌一些器官的东西,留点肉体的、生命的东西,留点记忆、乡愁、怀旧的东西?海子就是这一切,他只负责对应这一切,而诗歌给海子下的命令就是让他停在那个阶段。

当然,海子的诗歌中也有很多是我不喜欢的,他有些诗完成度不高。海子的诗更多是对应于农耕文明的东西,他的诗中现代性还没发生,他的诗没有工具理性的东西,没有限制,更多的是感动,讲飞翔与大地的关系,更多是这种。

臧棣【北京大学教授、诗人】

海子的诗歌注重情绪的煽动,但也有缺陷,我们生活的状态有时是某个意识,有些东西没法强化成情感。比如对一幅画,对一个东西,对一个人爱不爱的感觉,也是微妙的意识。海子有些诗,包括对土地,有种煽情力,但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光是有情感,还有很微妙的、不能述说的意识。当代诗歌跟以前的诗歌有个变化,就是从情感到意识的转变,很多主题在田园的、诗意的古典文化圈里可以写得很有情感,但拿到现在来看就非常可笑。我们的生存状态和以前的生存状态不一样了。

诗本身是个人化的东西,是生命的自我启示,这种启示一定是多元的,所以每个人在接受文本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可能海子会打动你,有可能你觉得他太不成熟,还是要学会尊重个体的创造。读不懂没关系,先把它放在那儿,一个文本一旦能给你带来挑战、带来陌生感,这种异样的感觉本身就很好。

把海子当大诗人来要求,他有很多缺陷。海子能煽情,情绪的语言能让你血脉膨胀,再思想独立的人肯定都会有所触动,但之后的问题是,我们的存在太复杂,海子他直奔另一个核心,觉得很多东西太俗。可如果真正有经验的写作者,应该包含世俗的场景。比如传统理念讲的“道可道,非常道”,他属于“非常道”,可是,吃喝拉撒其实都跟“道”有关系。我觉得这跟海子的年纪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系,那个时代给他的空间太小了,他能汲取的素养,能探索的路也太少了,所以他只能那么走。他走完了,对大家的启示非常大,而且这个启示不只有一种,可以从多重角度去获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臧棣:驶入汉语的秘境
新诗百年,我们如何重返诗性的祖国与日常(夏可君)|演讲
诗本身就是出路
颜炼军:解开或创造“惊讶”
臧棣:篝火协会 |《江南诗》头条诗人
北魏对话杨黎:平面与废话——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对话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