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老师心育 | 为什么越是问题生,越要善待他

懒惰的峰


“峰,这家伙,就是个懒,不然,会是班里的前五名。”

峰的妈妈也是老师,每次见到我总这样说。

峰有成绩一直排在班级中下等,学习看上去也很努力,作业完成得也很及时。

不过,只要是有难度或可以选做的,他必然不做。

他的脑子是很灵活的,据他妈妈说,七升八年级时的暑假,他自己从网上批发了一些小玩具,在体育广场卖,不到一个月,嫌了三千元零花钱。

“这点似他爸!”

峰妈说到这事儿,总是加上这句话。

峰爸爸是老板,管着百十号人的厂子。

后来,峰还是以五分之差,没有考进向往的重点高中。

他爸爸托关系,以择校生身份进了那所重点高中。

高考第一年总分连一本科都没过。

他爸又把他送到外县高中复读一年,涨了百十分,终于考入省里的一所一本院校。

峰妈再次见到我时,说:“高中时期,我和他爸几乎天天跟和超打仗一样,天天催着他学习,他实在太懒了。不然,第一年怎么着也得走个一本!”

在峰妈心中,孩子除了懒惰,没什么问题。

装病的婷

我只教了婷一年。

那一届是个尖子班。婷的入学成绩在班级算中等。

七上期中考试前的一天,婷双手捂着肚子来到办公室,说自己肚子疼得厉害。

我让学生带她到校医室,拿了药,到寝室休息。

那次期中考试婷的成绩不太理想。

从那以后,每到考试前,婷就生病。

我当时猜想是考前焦虑症。

七下期末考试前,她又犯病了。

那是个晚上,近十点多,我被女寝管老师电话叫醒,说婷生病了。

我在教学楼上,见到了婷,校医不在。我们拨打了120.

上救护车的一刹那,我意外地看到婷躺在担架上,居然闪过一丝微笑。

婷在装病!我好生奇怪。

期末成绩出来了,婷全班排名倒数。

暑期夏令营,第三天晚上,学生向我报告,婷不知道躲到哪里了,没回教室。

我带学生一路寻找。

找的时候,我在想:婷的生病与逃学与她家庭离异重组有重大关系吧。

终于在校园的一栋空寝室楼找到了她。

她妈妈半夜租车把她接回了家,临走时,电话里婷妈妈说:“婷不想在这个班呆下去。”

到八年级,婷转到了普通班。

自此,再没听说婷考前生病的事件。

口吃的辉

辉有些口吃,这让同学们感觉他说话有些滑稽。但辉可能不这样认为。

每次上语文课,我有意不提问辉,但小组里,学生故意让辉作代表发言。

还好,他读课文较流利,回答问题感觉嘴巴没有脑子快。

我耐心等辉说完,再重复一下他的回答。

不久,辉的问题就多起来了。

在寝室与上铺同学因为叫绰号打架;故意逃避卫生值日;古诗背诵不完成,理由是自己说话太慢……

我了解到:辉家庭条件殷实,他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小时候说话较晚,到三岁才开口说话,总与小两岁的弟弟争玩具,一争起来,就急得说话结巴起来。

我结合过家长,家长说因为口吃,曾多处找医生治疗,效果不明显。

我的建议是,希望通过家校沟通,让辉少与弟弟争斗,减少他内心的焦虑,让说话也慢下来,流畅起来。

后来,辉在班级的问题少多了。

问题生何以出现

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认为:追求优越感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即人都有表现比别人优秀的愿望,家长或老师的职责就是把这种愿望引向积极有益的方面,引向符合社会利益的方面。

那么有各种行为问题学生何以出现呢

如果从人格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行为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当追求优越感的愿望得到积极引导和鼓励时,学生就会表现优秀,成为符合大众认知的好孩子,成为社会在用的人,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或无法达到优越感的愿望,出于本能,孩子又想得到赞赏和关注,就会出现行为问题。

而这时的行为问题,就是追求优越感的另类表达。

懒惰、装病、口吃……都可能是追求优越感,求得别人关注而不得的“独辟蹊径”!

从另一方面说,每个问题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一颗渴望被欣赏、被关注、被认为优秀的向上之心。

懒惰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而不用付出更多的劳动,又会成为一种借口,将目前的无能和无所成掩盖;

装病时的哭闹和精神紧张能为他们带来某种特权,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还能为失败找到推脱之辞;

口吃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关注,可以博得同情,通过有意识地控制本来自动的言语行为,引发一种自我控制感,更强化了口吃行为。

理解了以上机理,在帮助问题学生纠正自己问题时,就不能只针对问题本身,要从更深层的心理机制来考虑。

如何帮助问题生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告诉我们:个体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生活中的行为,都是个体生命贯穿相连的发展轨迹。

问题行为背后有追求优越的心理需求,有被关注、被肯定的愿望。

我们要适时地鼓励他们,善意地对待他们。只有通过善意地启发和给他们加油鼓劲,他们才能长久地摆脱自己的问题行为。

鼓励学生,善待问题学生,让他们想得到肯定的愿望顺畅满足,不必通过问题行为而实现,问题行为就会减弱以至消失。

家长和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向着更符合优秀的品质行为去努力,逐渐导向积极的、有益于社会价值观的行为上,问题学生多数能够走向健康,获得超越自我的进步。

这要求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要宽容,更要有爱心!

~ 以上内容参考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四章 寻求优越感的指引 ~

我就知道你“在看”

康老师心育

教育,从心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前高校现状:老师讲的唾沫横飞泪流面满,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聊天看剧
扈永进:随手点评
昨天的文章是我删的
星宝逃避怎么办?
有些人的异常行为实属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狗狗“装病”大喘气,戏精狗狗无师自通,可能还是主人指的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