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绝痰饮的根源,脾胃中的水湿放心交给这味中药

茯苓《本经》列为上品,古时人们常把茯苓作为仙方来服食。有一种服食方法:白茯苓三十斤,去皮薄切,暴干蒸之。以汤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当甜。乃暴干筛末,用酒三石、蜜三斤相和,置大瓮中,搅之百匝,密封勿泄气。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取,其味极甘美。作掌大块,空室中阴干,色赤如枣。饥时食一枚,酒送之,终日不食,名曰神仙度世之法。

今天来说说茯苓这味中药,最近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

茯苓原名“茯菟”,始载于《本经》,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足阳明胃经有一个穴位谐音也叫“伏兔”,这是题外话。《滇海虞衡志》载:“茯苓,天下无不推之云南,曰云苓。”茯苓以云南产的优质,所以也叫“云苓”。茯苓长于松树之下,乃松之神灵伏结而成。

茯苓,色白入肺,味甘归脾,质重安神。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很多治痰的中药方都有茯苓的身影,前面说过茯苓是杜绝生痰源头的要药,它自身是不具备化痰之力,但是痰的前身是水湿,水湿处理好了,痰就没有了,而茯苓恰好能把水湿的问题拿捏的死死的。

茯苓气味俱淡,性平,善理脾胃,因脾胃属土,而土之味本来就是淡,《内经》谓淡气归胃,所以味淡能养脾阴。茯苓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然后把水液输送到脾上达于肺,复下循三焦水道最后海纳百川进入膀胱。这就是茯苓促进水湿运行的渠道,水湿都经过下水道排出体外了,就不可能聚而成痰。《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可以行湿。”

而且茯苓祛邪(湿),不伤正。其性纯良,泻中有补,既为渗利之品,也能培土(脾)生金(肺),肺脾胃都能兼顾。

茯苓生于松树之下,得松根有余之气,伏藏地中不外透生苗,所以善敛浮越的心气以安魂定魄,又能把心下的水饮清除掉,心属火,水气凌心会引起心悸心惊,所以茯苓也算心经要药。汗为心液,茯苓能敛外越之水气转而下注,不使作汗透出,所以又能止汗。

痰多,汗出多,心跳厉害这些症状,联想一下最近的时光,就知道为什么茯苓的使用率这么高。

有时候,茯苓单独使用煎汤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张锡纯先生弟子崔兰亭的医案,可供参考。

民国时期,四十八师李团长的妇人,突然头晕目眩,心跳厉害,呕吐涎沫,有时觉得胃中有气上冲,精神很差甚至不省人事。军医用安神的药没有效果,后面又请了很多医生依然没有效果,病情很危险。崔兰亭诊脉后觉得浮而无力,觉得无从下手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张锡纯老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茯苓的描述,可以挽回此局面。结果单用茯苓一两煎汤,服后五分钟,病就减轻,马上再煮药渣服用,喝后神清气爽,连吃几剂,病果然好了。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这个方法都起效了。

茯苓有三种常用的中药材,分别是不同的部位,茯苓皮、茯苓、茯神。

茯苓皮擅长利水消肿,茯苓擅长健脾渗湿,茯神擅长宁心安神。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病附子理中丸没用?只需四味中药,健脾和胃,从根源上调理胃病
嗓子总有痰,痰多吐不完?一剂张仲景化痰方,五味中药,切断“生痰之源”,值得你试试!
体寒+痰湿怎么办?
湿邪在,百病在!简单两味中药,帮你甩掉痰湿,肥胖,结节
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的制作方法
嗓子痰多、且黏稠!贾医生用三个中成药,切断痰的根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