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败家子,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让西方列强按在身下摩擦,尤其是向俄罗斯割让了外东北和外西北的大量土地。但是,实际上清朝在前期和中期极具扩张性,始终在不停地开疆拓土,从一个偏居东北的少数民族小政权,跃居雄霸世界的大帝国,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一、统一东北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建立后金。此时,尚是一个新生的弱小政权。1618年,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势力进入到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励精图治,实行满汉一体,将八旗组织扩大到汉族和蒙古族,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此时后金与明朝议和,战略目的是把整个东北所有部落都统一在旗下,积蓄力量,再图入关。自此后金不断向北,征服海西女真四部(哈达、辉发、乌拉、叶赫)、野人女真等部落。

1635年,多尔衮等击败林丹汗,平定察哈尔部,统一了漠南蒙古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统一族称为满洲。并在当年出兵朝鲜,两个月后将朝鲜纳入藩属国。1640年,皇太极发动入关前统一东北对明的关键一战-----松锦大战,通过一年多的争夺,以清军大胜告终,生擒洪承畴,降服祖大寿,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至此,大清完全统一东北地区。

二、统一汉地

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满清军队倾巢出动,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北京,并将首都迁到北京。自此,大清进入另一个境界,即不再只是偏居一地隅的少数民族政权,开始进入传统汉地。当时,传统意义上的明朝已经灭亡,汉地十八省既有南撤的明朝残余(历史上称为南明),也有农民起义建立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还有郑成功占据的福建台湾。

丢失北京后,李自成被迫退居关中自保,多尔衮一路追击李自成,于第二年即1645年在九江大败李自成,大顺政权瓦解,清军占据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兵锋直逼长江以南的南明。此时的南明还拥有全国半壁江山,军队几十万,可惜的是,南明政权内部势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清军只用了8天就攻陷了扬州城,挥师南京,弘光政权仅一年就结束了。与此同时,大清的另外一支军队在吴三桂和豪格的带领下对大西政权发动进攻。1646年,张献忠被击败杀死,大西政权不复存在。

此后,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政权的残余势力以及郑氏开始联合,共同对付大清,相继收复了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区,到1648年,南明永历政权控制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七省,占据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但正因为此时的南明政权是多方势力的联合,各有各的算盘,内部派系斗争严重,注定了失败的命运。1654年,孙可望政变投降清朝,李定国带着永历帝逃到云南。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永历帝逃亡缅甸,南明名存实亡。第二年,清军在东南沿海击败了郑成功。至此,从入关到统一内陆,大清用了不到20年时间统一了内陆十八省。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和反复,就是平三藩和收复台湾。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是清廷入关后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为对付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所封的原汉人降将藩王辖地。1673年,康熙宣布撤藩。当年11月,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起兵造反。此时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所以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官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都迅速做出响应,从而发展成席卷半个中国的三藩之乱。历经8年,即到1681年,清朝中央政府才彻底击败原反叛势力,重新平定三藩。并随即于1683年派兵渡过台湾海峡,剿灭明郑,把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从此,汉地真正完全归入大清统治。

三、统一蒙古诸部

清朝之所以能成为多民族的大一统中央帝国,与其实施的民族政策密不可分。大清政权是女真(后改为满洲)所建,跟历代汉族中央王朝相比,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前面一个入主中原的全国性中央政权是元朝,但大元存在仅不足百年,与其将国民分为四等引发民族矛盾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大清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调和民族关系。除了所谓的满汉一体政策外,正确对待曾经席卷占据亚欧大陆的蒙古贵族是其成功的关键,包括团结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残酷镇压反叛势力。

一方面,清朝对亲近自己和投降自己的蒙古部落采取怀柔政策。早在入关前的1635年,后金击败黄金家族后裔林丹汗,以察哈尔部为主的漠南蒙古归附。清廷通过设立蒙古八旗,让皇室或宗室的子女和蒙古贵族联姻等方式,并设立专门的理藩院来管理,使其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从而凝聚起巨大的向心力。而对于归附的以喀尔喀部落为主的漠北蒙古贵族,严格划分各部之间的领地范围,分封了大量的世袭王爷和札萨克。既避免其产生内乱,又避免其再次统一,形成威胁清朝统治的势力。

另一方面,清朝对待蒙古反叛势力残酷镇压,并因势利导,扩大领土范围。这里所说的蒙古反叛势力主要是指漠西蒙古及其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罗布藏丹津割据势力等,纳入的领土范围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唐努乌梁海等地。这里最具代表性也是贯穿主线的是历经康雍乾三朝时间长达70年击败和灭掉准噶尔汗国,并在此过程中将西藏和青海牢牢地收进囊中。

准噶尔汗国和和硕特汗国都是卫拉特蒙古即漠西蒙古建立的政权,其中尤以准噶尔汗国强盛,于1678年统一漠西蒙古,面积最大时达到500万平方公里。正因为其强大,就想着一统江湖,恢复大蒙古帝国昔日的荣光,从而发动了一系列攻打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以及同属漠西蒙古占据青藏地区的和硕特汗国的战争。当时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已经降清,和硕特汗国也归顺清朝,从而导致与大清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

1688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并迅速将其赶往大漠以南。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出击,在乌兰布通击败准军,噶尔丹逃到科布多1695年,噶尔丹率骑兵3万再次进犯,康熙帝发兵10万,分三路迎击。清军与准军在昭莫多决战,清军取得决定性胜利。1697年,康熙乘胜追击,噶尔丹兵败自杀。

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后,继续与大清对抗。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以护送拉藏汗之子回藏省亲为名,派兵6000进犯西藏,并迅速占领拉萨,建立亲准噶尔政权。康熙帝派抚远大将军胤禵率军入藏驱逐,到1720年,清军将准噶尔军赶出西藏,并随即结束了蒙古诸部在西藏地方的统治,加强了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康熙去世后,雍正继续平准,从1728年开始,打了4次大的战役,即科舍图之战、和通泊之战、鄂登楚勒之战和光显寺之战,准噶尔元气大伤。1734年,噶尔丹策零请和罢兵,乾隆初年议和告成。1750年,准噶尔汗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政局动荡,清政府决定彻底消灭准噶尔。从1755年到1757年,乾隆多次派兵远征,将原准噶尔汗国主要领土纳入大清范围,疆域扩大了200多万平方公里。乾隆将西域改名为“新疆”,是为故土新归之意。

在雍正与准噶尔对抗期间,1723年罗布藏丹津在青海叛乱,大清派年羹尧率兵平叛,于次年平定青海。清廷在战后乘机对青海地区的行政建制进行了重大改变,改西宁卫为西宁府,派驻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一切政务,同时对漠西蒙古族各部采取编旗设佐领措施,使青海完全置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从皇太极在东北与漠南、漠北蒙古交战开始,一直到康雍乾三朝,历经一百多年与蒙古贵族的不断战争和拉拢,大清将原蒙古帝国在亚洲地区的主要汗国和部落几乎全部收入囊中,也意味着从此游牧民族威胁中原王朝的历史彻底终结。

四、大清疆域的界定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主要分为两大块:以长城为界,一是长城以北的游牧文明,主要以游牧民族为主,二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王朝,通常以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为正统。也就是秦汉唐宋为中国历史的主线,其他如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等都属于插曲。在几千年的交锋中,大多数时间是以游牧民族南下骚扰抢夺中原资源为主,很少能较长时间地建立稳固政权,即便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也很快就被中原主体民族融合同化。满清也不例外。

在入关以后,清朝的统治者就一直推行“满汉一体”政策,沿袭以往历代中央王朝传承下来的基本制度,思想文化崇尚儒学,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极力淡化少数民族政权性质,树立正统王朝的方向和地位。而事实上,后来的历史学家也一致认为清朝是中国正统王朝,与曾经统治中原地区的辽和金区别对待。在大清退出历史舞台后,满汉融合非常明显,有很多满族跟汉族已经没什么区别。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汉族政权统治的核心区大致与秦朝疆域相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地十八省。即便是汉朝和唐朝,所管辖的西域、漠北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大多以羁縻统治为主。很明显,大明王朝的核心统治区仍然是汉地十八省。而大清则把原来突厥、 吐蕃、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控制的地区纳入到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范围,疆域全盛时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

换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席卷亚欧大陆,在东到太平洋,西到东欧草原,北到北冰洋,南到南海的广袤区域里形成大元和四大汗国。后来元朝被明朝取代,四大汗国也分裂兼并成若干个汗国和公国。其中脱胎于钦察汗国治下莫斯科公国的沙皇俄国迅速崛起,不断扩张,从西打到东,到17世纪时,已经直逼中国边境。如果不是大清,外蒙、新疆、西藏甚至包括内蒙都有可能被沙俄攻占兼并。

康熙通过雅克萨之战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了清朝对东北的主权;雍正通过签订《恰克图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确立了中俄北部边界;康雍乾三朝剿灭准噶尔,基本确定了中国的西北边界,对西藏和青海实施直接管辖,基本确定了中国的西部边界。虽然满清后期被迫割让外东北和外西北近150万平方公里,但仍然为民国留下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我是倾城地笑,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帝国的炼成:7代人150年的扩张,方才造就大清帝国1300万版图
乾隆的惊世决策,百万蒙古人直接被灭族,一举奠定今天新疆版图!
准噶尔壮烈之战:细数清朝为中国版图扩张所做的贡献
大清帝国为什么要不断扩张?从接手明朝的300万平方公里扩张到1453万国土?
康熙60年战争就输过一次,损失了2000人:扩大版图600万平方公里
使命感还是复仇感?为何清朝一定要收复丢失1000年的西域地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