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尔茨海默病之谜

  周末回家,看见90岁的外公,跟他大声打招呼,他一边开心回应一边忙着照顾脚边的猫咪。外公眼睛里充满笑意,却不记得我叫什么名字了……

对于许多有老人的家庭,阿尔茨海默病不再是一个医学名词,它存在于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它不会带走一个人的行动能力,也不会带来生理疼痛,却会带走生命中最宝贵东西——我们的记忆。

l  阿尔茨海默病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患病者越多。

l  家庭成员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成员,患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表现出患病成员越多,风险越高的趋势。

l  美国65岁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女性;从统计结果来看,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l  2016年9月1日,《自然》杂志推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物的封面报道,证明aducanumab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

l  最早的临床数据将于2020年获得,整个临床Ⅲ期研究预计于2022年完成。由此看来,即便顺利,aducanumab的上市也需要较长时间。

l  2015年仅仅美国就批准了200亿美元用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每年花费20亿美元,持续10年。

 

 

  1901年,51岁的奥古斯特被阿诺斯·阿尔茨海默医生诊断为痴呆症,1910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在《精神病学》教材中将这种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

  100多年来,尽管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较多的认识,但在本质上对该病还是了解不多,尤其是对该病发生的原因认识不深入,更不全面,因而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4400万人患阿尔茨海默病,每年的医疗费用已达到2000亿美元,由于当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选择仅限于疗效欠佳的对症治疗药物,该病患者总数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7500万,在2050年将达到1.35亿,治疗费用更将达到12000亿美元。

 

疾病的根源


  多年来,研究人员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提出了多种致病机理假说,其中一个是老化,即衰老导致大脑结构萎缩或病变,从而诱发痴呆。尽管这一学说并未触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基础,但也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大部分痴呆确实是在老年后发生的。

  但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种种病理特征,如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等,促使研究人员进行了更多的研究,提出了该病发生的多种机理假说。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致病基因有4个发现,并证明这些基因的变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和发病风险有关。

  尽管有上述各种发现,但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还是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一个假说。这个观点认为,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始发因素,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的缺失是继发性改变。β淀粉样蛋白又有前体蛋白(APP)。根据这一假说,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应当对该病有显著疗效。

  尽管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这类药物有效,但在临床中这种疗法并未显示出多少疗效。由此也让人们怀疑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

   

用治疗来试错


  由于在解剖去世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时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的大量堆积,于是研究人员采用抗β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药物(单抗)来查证β淀粉样蛋白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2015年7月,有两种抗β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药物被证明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它们是礼来公司的solanezumab和百健公司的aducanumab。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与aducanumab比较来看,solanezumab似乎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更好。

  其实,早在2012年,礼来公司就对solanezumab进行过试验,但solanezumab的病人和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之间没有出现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药物公司都会放弃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但礼来公司没有放弃。研究人员在重新分析此次试验时发现,在试验开始时症状轻微的参与者的认知有了微小的改善。在重新试验后,研究者发现solanezumab对只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对此结果有不同的解读。礼来公司认为,该药物靶向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源β淀粉样蛋白,而不仅仅是缓解其症状。因此,这一药物的效果可以证明β淀粉样蛋白就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

  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这两种药物有效和能确认β淀粉样蛋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其原因有二。一是β淀粉样蛋白在健康人大脑中也有,二是试验并不能真正证明抗β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

  不过,参与该项药物研究的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拜罗伊特认为,清除β淀粉样蛋白有助于尚未出现病症的健康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或防止只有轻微症状的病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他很乐观地认为,solanezumab和aducanumab的出现是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线曙光。

  

新的证明


  正在研究人员争执不下时,2016年9月1日的《自然》杂志推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物的封面报道,证明aducanumab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这种抗体新药似乎是一个突破性进展,为100多年来人们对该病的困惑不解打开了一扇窗户。

  aducanumab的动物和临床Ib期试验除了证明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外,也说明了针对该病的药物研究既竞争激烈,又困难重重,并且正是因为这样的竞争才出现了获得有效药物的曙光。粗略统计表明,从2002年以来,已有356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但只有7种能轻微缓解痴呆症状,因此被批准使用。

  aducanumab的试验效果同样获得了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显示了国际社会对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急切需求。aducanumab的研发公司百健公司仅在该药的试验结果公布一天后就宣布,aducanumab已经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加速审批待遇,表明aducanumab的研发和上市驶入快车道。
  实际上,尽管现在公布的是aducanumab动物试验和临床Ib期研究的数据,但是该药目前已经有两项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Ⅲ期研究在进行。这些临床Ⅲ期研究始于2015年秋天,招募了1350名患者参与,最早的临床数据将于2020年获得,整个临床Ⅲ期研究预计于2022年完成。

  由此看来,即便顺利,aducanumab的上市也需要较长时间。不过,aducanumab除了受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青睐以外,也备受欧盟药品局(EMA)的重视。欧盟药品局已经将aducanumab列入到优先发展计划(PRIME)中。其中的原因既在于aducanumab的有效性,也在于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巨大需求。

  在经费方面,2015年仅仅美国就批准了200亿美元用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每年花费20亿美元,持续10年。尽管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揭开该病的谜底已经看到了希望。


扩展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将肆虐中国

  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发病人数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及地区之一。中国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据尚未更新,最确切的统计截至2010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有919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569万。但是在20年前的1990年,中国痴呆症患者为368万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仅有193万人。按照这个速度进展,到202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将达到893万。调查发现,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5.6%,8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20%。现在,随着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人数会更多。

  2016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于发布报告称,过去15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5岁。其中日本女性和瑞士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最长,分别为86.8岁和81.3岁,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1岁。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至少会达到10%以上,而且伴随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也将到达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年痴呆症特效药终于要出现了!真是一部科学和资本的血泪传奇| 奇点实力派
老年痴呆症特效药终于要出现了!真是一部科学和资本的血泪传奇
大反转!曾宣告失败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起死回生,明年初申请上市
Biogen停止了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试验,这对生物技术来说是一个重大挫折
药物试验未改善显性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
为什么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canemab既兴奋又怀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