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月读书笔记【2023】
userphoto

2023.03.27 山东

关注

这是千刀君的第220篇原创文章,这个月的新改变就是在推荐书目上,每篇书评上多加一百字。多写点内容。


1《替身2001》(绫辻行人,269千字)

读书总结:我是绫辻行人的粉丝,但这本书确实不推荐,谜底太浅。因为用两本书的体量铺设的内容太多,谜底太简单的话就撑不起来结构,读起来整体失衡。这部与《魔女的诅咒》,两部悬疑作品给我的观感都一般,还是安安心心读他的馆系列以及本格作品吧。

2《疯人演绎法》(方洋,106千字)

读书总结:不推荐。一本靠想象力“意淫”出来的书,能出第三本也是神奇。用祭祀、集体殉道等极端神秘学来解释案件,有些故弄玄虚。用一个神话到极致的主人公对比警察的无能,极度失衡。要么就认真剖析心理,要么就认真写案件推断,结果两边都沾一点,又都不深刻。不理解为什么把书强行归类到推理类,于是读的时候痛骂编辑及出版商多次。

3《大医(日出篇)》(马伯庸,380千字)

荐书理由:推荐读《大医(破晓篇)》及《大医(日出篇)》,此段文字不具任何参考意义。

从破晓篇到日出篇,从晚清衰败到抗美援朝,从三位少年的意气风发到垂垂老矣,马伯庸在勾勒故事中,以时间为节点,把三位小医生成长为“大医”的过程刻画的饱满。书太大了,不论是体量还是结构,让我无从下笔评价。去读就好了,四本书八十万字,一点不啰嗦,反而意犹未尽。 三人彼此的命运,早在相遇之前就已经交织在一起,历经了四十六年的风风雨雨,至此形成了一个闭环。这一笔又把源头巧妙地连起来了,故事线收得十分漂亮。写到最终,三个老人聚在一起等待日出,场景温馨。让我想起一句歌词:长长的路啊就要到尽头,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看哭了,诚意十足。

4《彼得·卡门青德》(赫尔曼·黑塞,89千字)

荐书理由: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见是美好的事情,我好爱他,我多写一些。

读黑塞的每一本书都好像把人生从头到尾又活过了一遍,可以把黑塞的作品写成集合,就叫“人有九条命”,然后每一本书对应着一条命,也是个有意思的结构。

本书是黑塞的第一本小说,写于他的27岁,所以散发着年轻人对世界莫名的责任感。我觉得他有点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遵循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准则,希望用冷静的语言,简略的辞藻来表达一些东西。不用副词,只用形容词,去掉一层个人滤镜,来向你表达出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去承担本应降临于所有人的苦难。

他写人生中重要朋友博比的时候,似乎要把时间所有的美德都赋予到这个被病痛所折磨的人身上。但博比是个超脱的人,虽承受着不幸的命运,却对生活怀着无欲念的爱,这就是人身上的“神性”的东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既非智者也非天使,但他是一个富有理解力和献身精神的人,由于巨大的痛苦和匮乏,他学会了毫不羞愧地自感软弱,并听从上帝的安排。不是主动接受苦难,不是歌颂苦难,而是在这场苦难洗礼中,终于养成了一些习性,终于成就了一些美德,获得幸运馈赠。

我又觉得不像是范仲淹了,而是他们这样的人都有相似的广阔视角和悲天悯人的性情。陈子昂在幽州台上“独怆然而涕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也是同样道理。

而我只能像书中的彼得一样,我身上总有某种欠缺,学科学也罢,在社会上生活也罢,都未能有所弥补。我今天还像当年一样缺少成为一个八面玲珑、善于处世的人的素质。我一直不理解和担心的那种生活,可能只是时间没到,我还没活到那个年纪,我终究会体验到的。但我却对未来没有任何建树性的、前瞻性的了解,这使我很惶恐。

让我不禁想起陈楚生的歌词:你问我走过多远的路,是从哪到哪,又见过什么人。我从家走到天涯海角,要翻两座山,默不作声。

就写这么多吧。

5《核与蟹》(长井彬,142千字)

读书总结:因为有工作经历,熟悉核电站的结构,所以读起来俨然像经历了一场头脑剧本杀。社会派作品往往是要反映书外的一些东西的,比如本书所传达的几个态度:发展核电能源与民意的矛盾,多层外包公司的剥夺性,以及资本主义下的劳动异化。再从结构看,连续杀人和童谣杀人的设计也十分有味道,这类线性的结构给读者留了个喘息的时刻,用来跟随剧情做出推理。

在故事中九十九里滨核电站里,只要你的卡和工作代码是正确的,无论是不是本人都能以凭此进入工作,这是一种工作漏洞。即便受到超过规定量的核辐射,无法再进入反应堆厂房工作,也可以凭借卡和代码冒充别人进入工作场所。而在外包公司更是如此,核电站将业务外包给一层公司,继而又转手二层公司,三层四层,最后想通过工作关系找一个具体的人如大海捞针。既然不好分辨,那这样的舞台最适合的就是换头诡计,而凶手也是巧妙的利用这一点。

题外话,向民众科普放射性知识,加强放射线管理仍是核电站重点工作,提前预防,不能总在吃亏中寻找经验。

6.《螺旋塔事件》(孙国栋,118千字)

读书总结:内含剧透。不是故意唱衰,但国推继续用这种宏大的建筑诡计,目测是吃枣药丸的。作者的《云雷岛事件》便是如此,把整个岛当成电容片,靠雷击蓄能实现行凶。本书亦如此,靠电磁铁及切割磁感线运动实现行凶。谢谢作者带我重温了一遍物理的乐趣,只是这犯罪手法虽符合理论,但精准度仍有待商榷。

优点是结构简洁,可得简洁点,诡计太差又啰嗦的话更让读者抓狂。几类经典结构汇聚到一起:暴风雪山庄,密室,ABC模式(借用阿加莎的模式),反转推理,应有尽有。用一桩明案(大学同学坠楼案)做障眼法,误导读者走入错误方向,设计还是挺好的。缺点就是物理诡计具有粗糙性,最后的动机太牵强了,甚至是写一句“买了,孩子很爱吃”(一种淘宝经典无脑刷屏话术)都能圆上作者的逻辑。被害人塑造的太傻,缺乏思考,凶手让其让大半夜在屋里荡秋千,还真就荡了,这TM恋爱脑,真可怕。

可能是个隐藏笑点,书中涉及五个死者,均为密室杀人。众人打开房间的方法就是电锯,打不开门,锯他;打不开锁,锯他;电锯说,这家没我,迟早得散。

7.《络新妇之理(上/下)》(京极夏彦,246/241千字)

读书总结:不推荐是因为太长了,京极夏彦的“百鬼夜行”系列不多,每年读一本就好,读多了会怀疑世界。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就是那个专喜欢看热闹的,看侦探榎木津礼二郎的纯粹,看木场修太郎警官的蛮横无理,看中禅寺秋彦(京极堂)破除魔咒大杀四方的爽劲。看把这一切故事认认真真整理成册的作家关口。有这些熟悉的面孔就吃的很饱了,更不用说《络新妇之理》属于“百鬼夜行”系列中的上品,怎么说呢,今儿算是得着了。

战后的日本一直在咬牙自行吞咽,战后的创伤、驻日美军频繁的犯罪事件、也在扭曲着这个国家正常运转机制,不免形成畸形的价值观。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群人。正如这本书所要说明的核心。什么时候没有男女的权别意识,才能算是平等了。两性关系没有基准。基准是随着社会需求而变换的,没有所谓的绝对。母系社会也好,男权主义也好,其实都是在顺应时代需求所致。在本书的大家族“织作家族”中便产生了这种矛盾,最终滋生祸端。

读京极夏彦读的是一种气氛,读这种浓郁感。且信他,才能进入它所勾勒出的异样世界。跟随他起舞吧,在这里怎么放浪形骸都不为过,只要身子轻,书籍变迪厅。读到最后揭露真相那一刻,汗水直流,涕泪俱下,如大梦一般。
犹记得第一次读《魍魉之匣》时的后背发凉感,以至于本书中出现柚木加菜子(魍魉之匣中女主角)的名字的时候,心里还是扑通了一下。时间一下子闪回到多年前那个学生时代的夜晚,用kindle读完整本《魍魉之匣》的情景。读此书的时候,总想着我读书收获了什么呢,其实也没什么,作者表达的理念还是自己沉淀的心境,没有太大意义,倒是花费了挺长时间。即便再怎么读,自己也回不到那时候的快乐了。
戏太多,抱歉。
8.《哀悼人》(天童荒太,229千字)
读书总结:内含剧透。
一切不产生实际效果的好意和祈祷,都不组成起这本书的结构,而结构之下的碎片描写更是脆弱不堪。故事简单,按照人物分了三条故事线,但三条线极为割裂,松松散散。
在记者线里,无所不用其极的记者不断地追踪主人公,不干涉,只是观察。但观察的结果不明显,其结局是在被不良少年打了一顿后,竟然能感受到人间美好。在母亲线里,除了写出了母亲跟主人公之间的血缘关系外,之后该线的故事发展就与主角没什么大联系了,主人公岁月静好,家里琐事乱成一锅粥。在主角线里,主角流浪世界岁月静好,不断的哀悼死者,却未产生何种程度上的明显结果。作者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达核心理念的,但奈何主角没使用能让人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就看得人云里雾里的。
9.
《读库202206》(读库出品,220千字)
荐书理由:请注意,这是一则广告。
《读库》是一系列书,又不仅仅是一系列书。它的选题多变,每本书选择6篇左右文章。不盲从于时效性,不强调专业性,不体现出代表性。在我看来,其特点就是真实、干脆和朴实,放大每一个作者风格,放大每一处细节考究。我订了2023年读库的阅读服务,每两月一本实体书(本书202206指的就是2022年第6册),以及随机附赠的小礼品(手账×1,中国古代建筑史图册×1,纪念版读库2300实体书×1),很新鲜。
除纸质书和礼品外,我也享有读库APP(有付费会员制度)中的所有内容(文章、音频、视频),包括今年实体书对应的电子文章,包括往年文章。也就是说,虽然只订阅了2023年的服务,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从APP看到读库系列2006-2023年所有出品的内容,对于喜欢这一套内容的读者来说,及其划算。
读库系列开本小,风格一致。适合我这种买而不读的收藏癖患者。目前已经屯完2018-2022年的所有数目,摆在柜子里特整齐,特好看,满足虚荣心。
鉴于读库系列内容的随机多变性,这一系列作品不再写长总结。本册2206最喜欢的两篇文章是《北京的房子》和《以书为生》。《北京的房子》讲述了一个站在风口上的青年,如何通过倒卖北京的房子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感叹风口上没有讲理的事情。人总要在赚钱和遵循内心、实现理想之间做出艰难选择。《已书为生》讲述的是二十世纪来出版史上的十个切片。读起来是开眼界的,写作者可以站在出版这个角度想想自己的问题,打磨作品,调整方向。
就写这么多,后续每月随机读一本《读库》。
三月份共阅读计11本。每个月可以做不同的实验,选取不同的类型,四月份开始读正经书。就写到这里吧。感谢阅读,下篇文章见。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卒智多谋、魅“梅”魍魉
集孙过庭《书谱》字《千字文》
珍惜读不懂的书
2-415 | 闵志念聊摄影 | 感受灯塔的闪耀 | 黑塞的书
这七种诡计!很肮脏,但也很常见!
分享|黑塞小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