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精神病药物莫团购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最常见的小区团购群,家族群,工作群,朋友群,这些群的存在,确实起到了“人在千里之外,我喊一嗓子,你就能出现“的效果。也有大家为了共同目标,虽然彼此并不是很熟悉,但在群里相互分享信息,如夸夸群,病友互助群等。


今天想分享的内容就来自病友互助群。

我近期接二连三的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来诊,这让我有些意外,倒不是我对自己的医术不自信,而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待遇怎么突然就降临了。

再一接诊,都明白了。我是某某某介绍来的,她说你是一位很好的医生,看病很认真,给的指导也多,她家小姑娘很喜欢你,我家也是一个青春期的女儿。

“哦哦,那你也是某市的吗?”

“不不不,不是,我们在一个患者互助群里,我们是微信好友,她在群里说过你,我觉得我女儿和她女儿的情况差不多,也想让您帮忙看看。”

就这样,一个月左右,这个微信群里来了3个患者,刚开始我还挺开心,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成“名医”了,我还是默默提醒自己,要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保持淡定”。

这几个患者看下来,我发现问题不简单,这几个家属都被“洗脑”过,所以,存在几个很普遍但又很严重的问题,他们都很尊重并深信群主分享的信息:

1.氯氮平是“药王”,坚决不能用,用了再换不下来了。

2.奥氮平可以用到30mg以上,如果感觉效果不满意,就加药试一试。

3.出现“幻觉”“妄想”,就一定要用抗精神病药,否则治不好。

这几句话单看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偶尔我们精神科医生也会这样简单粗暴地总结。但是被这些患者家属视其为信条,严格奉守,就有点儿阻碍治疗方案的运行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需要打听一下群主的“背景”。

原来群主也是一个患者家属,曾经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找各种名医就诊,就诊经验相当丰富,再加上平时也看精神科相关书籍,虽然平时不总在群里讨论指导,但如果群里有人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群主就会出来“雪中送炭”,所以,群主的威信很高。

所有的群友跟着都养成了认真记笔记的好习惯,而且经常复习,记在心里。看来,群主不是有意误导,只是记住了几句看上去很高明的话,适时的卖弄一下,而且还是个热心肠,尽管有可能帮了倒忙。

我还是先帮助好眼前这三位吧。

第一位是个患精神分裂症的小姑娘,用的奥氮平治疗,来过几次北京找专家就诊,但每次都换一个专家,所以治疗方案也一直在微调,也没法很好的评估哪个治疗方案效果更好。好在目前病情还算稳定,有复学的愿望,和她的家属认真沟通过,达成共识,如果病情平稳,暑假结束后复学,不要求成绩,复学本身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但治疗过程中发现,家属一方面对孩子要求高,希望尽快达到复学的标准,每天自己给孩子“查房”,询问患者是否还有症状以及症状的内容和出现的频率,很急迫的想要尽快复学,另一方面觉得医生给的方案太保守,于是每天守在群里学习,眼看快开学了,孩子条件不理想,我不建议复学,家属隐瞒着我将奥氮平加至30mg治疗,说啥也要开学复学。

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副作用开始凸显,睡眠明显增多,白天困倦,家长又焦虑这样的状态无法适应开学后的紧张的学习节奏。一切开始乱套,家长紧张焦虑,孩子战战兢兢,病情波动,幻觉出现的频次和时间明显增加,家属更紧张,“查房”的次数和时间延长,还有多少次幻觉,持续多长时间,原来的积极支持逐渐减少,施压逐渐增多,直到不知道如何收场,烫手的山芋再次扔给我,“这次我们一定听你的。”在我看来,回归正常有序的生活又一次变得遥不可及。

第二位也是个小姑娘,服用的是奥氮平20mg,家属称曾被误诊过抑郁症,现在好多了,就是呆愣,眼睛没神。电话咨询中更倾向诊断为抑郁症,但病史提到,多次诊断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两者被诊断的次数不分上下,必须约面谈,一家三口坐了一宿火车来了,再次问病史,做精神检查,肯定自己的判断,就是抑郁,再看看孩子的美术作品,问问父母养育方式,多方面多维度评估,目前为抑郁,但这么小的小姑娘,将来双相的可能也是有的啊。

一再认真沟通,改诊断,慢慢调整用药,都同意了。细心指导平时如何关心青春期女孩,有哪些药物副作用需要注意,帮着患者树立信心,会好起来的,可以上大学的。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他们没联系,我也没顾得上回访,两个月过去了,“应该恢复的不错吧”,第三个月看到“好心情”平台上有他们的预约,我暗喜,应该是恢复的不错,来开药的。

事实上,我想的太美好了。原来,高高兴兴的离开后,没有再去看过别的专家,也没用我的方案,继续奥氮平20mg.听到这个信息,我很生气,再问原因。

“走了太多弯路,不敢停掉奥氮平。”

“我一下子买了2000多的奥氮平,那么多药,不吃该浪费了”。

“我问过群主,群主说,有幻觉妄想就要用抗精神病药,而抗精神病药中最好的就是奥氮平。”

“但你的孩子的症状不是幻觉妄想,只是幻想,更主要的症状群是抑郁。”

他希望我能再次帮忙调整药物,我再次强调了治疗方案,但我感觉这方案他80%不会实施。我反复建议他在当地找一个医生,定期复诊,跟着医生的方案进行治疗,最好退出那个微信群。

估计这两步对他来说,都挺难,我有些痛心,一个爱女儿的父亲,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我知道如果不能持续面诊,可能我真的帮不到他们,多次想起,我都希望能有个当地的他们信任的医生能给到正确的指导,做到“信任”医生,也许就是对这位父亲的一个考验。

第三个是一个焦虑的中年女性,在当地已经看遍各个诊所,诊所开的药也“五花八门”,每个诊所去一次,每次得到一个新的诊断,越治疗越绝望,直到最后服用了奥氮平,终于能睡着了,尽管第二天会觉得头晕,脑袋发沉,她也舍不得停用奥氮平。

最后来到我这里,再一次认真问病史,精神检查,反复回顾几次就医经历,改诊断,改治疗方案,减停奥氮平,抗抑郁药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短期使用,用药最初两周,她隔三差五来门诊问我,能不能不停奥氮平,怕停了奥氮平又像原来那样了,家里一次买了10盒奥氮平,能不能吃完再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解释后,终于不喊着要“奥氮平”了,病情也有了明显的进展。

精神科用药是基于诊断的用药,诊断明确,用药才能更有针对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有效取决于诊断的精确上,诊断明确是药物治疗的基石

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有其原则,无论是具体哪种精神疾病,都有相应的药物治疗原则作为用药规范和证据支持。充分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病程,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治疗情况,药物副作用,经济情况,等等充分评估,合理应用,才是最佳的药物治疗,且药物治疗仅仅是疾病治疗的一部分。

所以,在病友互助群里不能听别人说哪个药好,哪套治疗方案有效,就直接照搬,更不能在用药初期就一次性大量购买某种药物。适合他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甚至肯定不适合自己治疗方案是需要专业的医生量身定制,定期调整,信任一位医生,持续就诊,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捷径。

再说回精神科药物,抗抑郁药十多种,抗精神病药十多种,抗焦虑药也不少,再加上中成药等等,但是这些药就像分在不同班级的学生一样,抗精神病一个班,抑郁一个班,焦虑班,中药班,而每个药物就像这个班里的某个学生,他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跑的快,有的学习好,有的性格温和,有的风风火火。而药物也是如此,温和的药物副作用小,但对于难治的疾病,可能效果就不是很明显,有的药物性格慢热,得用药十多天才能逐渐起效,而有的针剂,注射后十几分钟就开始发挥疗效。所以各有各的特点,也不存在一个药可以包治百病。

再说氯氮平,可以说成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药物,不是完全不能用,用药需要在医生的充分评估指导后作出,药物的剂量也需要认真平衡拿捏。使其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真正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业的事情还是专业的人来做,居委会大妈热心,关于老年人睡眠的解决办法说起来头头是道,但真正的失眠,你还是会找医生治疗的,不是吗?医生工作繁忙,可能有时很难做到足够的科普,甚至有限的就诊时间,只能给你大的条框,但这并不代表,说的详细的人他讲的就是对的。还是信任医生,持续就诊,跟着医生一步一步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一点,稳一点。

愿所有的患者都少绕弯路,早日康复。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物可诱发糖尿病,你知道吗?
赵振海、颜文伟医生的文章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
奥氮平片能治失眠吗
奥氮平用药交待适用于:①有严重阳性症状或...
我建议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