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那条河//益之



        故乡是一座滨江的古镇。古镇中央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很早以前,小河与长江相通,是长江北岸的一个穴口。长江水流进小河,在镇子中间绕上一个大圈,绕出一片洲渚——“荷叶地”,然后逶迤北去,与夏水(今称内荆河)交汇,流经西江汉平原,一直流到汉水,成为沟通江汉的一条主流。
      《水经注》云:“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迳华容县(今监利境内)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在今仙桃东南)入沔。”
        据说年屈原离开郢都纪南城后,行吟泽畔,放逐陵阳,流放沅湘曾在这里彷徨,行舟而去。更久远的时候,夏水所在的流域是云梦古泽。后江汉夹流,泥沙淤积,水退陆出,云梦泽渐渐萎缩,终究沧桑嬗变,分割为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渠,江汉平原、“千湖之省”至此成焉。


        古镇位于小河与长江相连的穴口,在很长的时间都是一片沼泽和湿地。湖水荡荡,沙洲茫茫,芳草萋萋,蒹葭苍苍,仙鹤每每翔集于此,成为江陵一大奇观。西晋时,荆州都督羊祜见泽中多鹤,常取之教舞,以娱宾客。于是古镇有了最初的名字——鹤穴 。


        鹤之“穴”,乃荆江九穴十三口之一。到嘉靖二十一年,因荆江河床抬高,遂将此穴堵塞,江北大堤连成一体,而小河就此与大江隔离。
        几百年过去了,江依旧,河依旧。古镇鹤穴滨江枕水,繁衍生息,日渐兴盛。史载:“江陵东南有巨镇焉,曰沙津,曰鹤穴。烟民之蕃庶,商贾之辐辏,邑中称最。”
        古镇之所以烟民蕃庶、商贾辐辏,离不开东西奔涌的大江和南北通流的小河。那时,陆路不畅,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小河的岸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船,有“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说法。天门、潜江、沔阳一带的粮食、棉花等农付产品和武汉、沙市,乃至上海、重庆的工业品都是从这里中转,南来北往,东下西上。


        到我出生时,祖辈们已经从荆江大堤堤面上的“塘防堤”——一条热闹的临江堤街搬迁到小河的太平桥旁。
        这时,人们已习惯将小河称之为里河(书面称内荆河、郝穴河)。太平桥就横跨在里河最西边的河道之上。沿着河的外侧和“荷叶地”的边岸,人们架起吊脚楼,盖起木瓦房。两岸相望,鸡犬相闻,安宁和睦。从“荷叶地”通往河外,有四座桥相连。其中最古老、最好看的是连接“竹架子”、“石垸子”与“荷叶地”的石拱桥。石拱桥没有名字,人们都呼之为“大桥”。

大桥高高地拱起,像一轮圆月横卧在里河的主河道两岸,是鹤穴那时候最热闹、最吸引人的“网红打卡地”。大人们喜欢到大桥口旁边的吊脚楼茶馆去喝茶品茗,乘凉兜风。孩子们则喜欢在拱桥上跑上跑下疯玩。每年的龙舟赛,桥上是最佳的观赏地,可以俯瞰竞赛的龙船从桥洞正中水面争先恐后飞快地划过。只可惜,在后来的市政建设中,石拱桥被水泥平桥所替代。这应该是古镇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那时里河的水干干净净、清清粼粼。所有的人家都在里河挑水喝用、淘米洗菜、洗衣洗澡。夏天,那是人们天然的泳池。冬天结冰后,就成为孩子们的滑冰场和来往两岸的便道。
        我的祖居三面近水,紧靠屋后的一方池塘原来是属于里河的一段河汊,被路截断后成为池塘。池塘不大,一两亩面积,周边长满了茂密的大树。终日浓樾覆荫,知了鸣唱。塘中浮萍叠翠,蛙声阵阵。至今回想起来,颇有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和三味书房的意境。
        生在小河边,当然与小河有说不完的故事。下河游泳、摸鱼,挑水洗菜淘米都有过。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坐上小船,到三四十里外的外婆家去。


        外婆家是离三湖不远的一个小集市,依河而建。河的一头与鹤穴相连,一头与潜江的张金河相通。解放初期,三湖周边还是沼泽遍布,茭排封岸,水鸟群飞,蒲苇横秋。1960年,江(陵)潜(江)两县6000大军“腰斩三湖”,将内荆河截弯取直,开挖成四湖总干渠。从此,内荆河变成总干渠,茫茫湖水经四湖总干渠排入长江,千年湖底变沃野,万顷荒滩变耕田。水乡泽国的风貌从此不复存在。这在当时是战天斗地的壮举,现在看来却是一个违背自然、破坏生态的遗憾,如今再想退田还湖是不可能了。


        儿时的我们五姊妹几乎每年小学放暑假都要轮流去外婆家玩。去与回有时走陆路,更多的时候是从里河坐船走水路。接我们走水路的是父母称为“嘎公爹”的亲戚。老人家精明强干,下巴留着一捋银白的山羊胡,衣裤干净利落,裹着绑腿,袖口也扎的紧紧的。“嘎公爹”是当时已不多见的在湖区打猎的猎人。如果是走路来,一般都会扛着猎枪,挂上一只野兔或者几只野鸡什么的猎物。划船来,就会把船泊在太平桥下,然后扛着两支湿漉漉的船桨到家来。
        坐“嘎公爹”的船真是舒服。小小的木船清清悠悠地在平静的河里行驶,穿过丁公桥、周孔桥,驶过招商口,再划过熊家河、彭家河滩,绕过谭巷、徐家口、鞠陈家岭,最后到外婆家——王家湾。一路上,微波荡漾,桨声欸乃,水草摇曳,岸上的树荫覆盖河面,清凉爽透。那个时候,因为王家湾临河,所以好热闹,是方圆数里的集市。一条百米长的小街,有好几家卖烟酒糖果副食的店铺,印象中还有铁匠铺、疋头铺、裁缝铺、杂货铺之类的小店、小作坊。一到集日,四乡八里的人都来了。


        外婆外公的屋就在街的后面,与幺外婆外公的屋连在一起,四大间正屋,两边厢房,屋前一大片空场。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幺外婆家做了加工厂。从周边湖里、河里捕捞的鱼好多好多,都堆积在屋前地上,活蹦乱跳。据小姨妈说,那时候我好调皮,是个“贱爬佬”,拿着洗衣的棒槌照着活鱼乱捶乱打。
        外婆家前面就是小河,这是天然的洗澡池。幺外婆家的三舅舅和小姨爹比我大个两三岁,总是结伴到河里去玩水。但他们也终究还是孩子,所以喜欢恶作剧,在水里作弄我,加上我胆子小,长在大江小河边,却没有把游泳完全学会,只能在水里扑腾几下。记得有一年单位基干民兵连在里河搞“武装泅渡”训练,我一个旱鸭子怎么背着枪游过河?幸亏有个水性好、力气大的熊工友把我硬生生的拖过了河。想来,真是忍俊不住。


        几十年了,这些印象没有忘记。清粼粼的河水,摇摇晃晃的小船,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稻场上铺的满满的鲜鱼,在田间地头走路都随手可以捡到的枯莲子,无不与小河相关。
        只是,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不复存在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长大了,去乡下外婆家的时候少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河不能通行了。也许是有了59年开挖的十周河和60年开挖的四湖总干渠的缘故。河道堵塞了,一段一段被切割,有的变成农田,有的变成鱼塘。靠鹤穴这一段,虽然河道没有消失,但却严重淤塞,变成一河死水。尤其是镇子中央的里河,成了污水坑、垃圾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镇上办起针织厂、毛巾厂、袜厂、棉纺厂、电镀厂,所有的工业废水不加任何处理就排进河里,整个河道、街道都弥漫着臭气。昔日秀美的里河成了“龙须沟”。人们再也不能到里河去淘米洗菜,洗衣洗澡了。饮用水都要翻过大堤到长江里去挑,直到后来在长江边建起自来水厂。


         2014年年底,我为家乡古镇写了一篇散文《小巷深深》,获得中央广播电台“记住乡愁”征文一等奖。在北京领奖后,央台记者专程和我一起回郝(鹤)穴采访。看了几条遗存的小巷,我好想把故乡的小河也通过记者介绍给外界。可是站在河边,一股臭气,满河垃圾。我都羞愧难言。
        所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终于深入人心,付诸行动。作为新江陵县城的郝穴镇开始下大气力整治里河。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古镇面貌焕然一新。河道砌岸护坡,吸挖淤泥,清除垃圾杂草,连通水系,一个清水潺湲,碧波荡漾的里河又重获生机。这个变化,是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得来的。如果当年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与地争利,不与水争利,那条曾载过屈原小舟的夏水,那片曾浩淼无垠的湖泊,该会为江汉平原水乡泽国的无数村庄集镇留下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啊。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往知来。我相信,故乡的那条河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清澈。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再一次坐上小船,沿着清清粼粼的河道,穿过江汉平原,从荆江岸边一直划到汉江,去拾回一个久远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生优秀作文:故乡的河
宁君:布谷声声
古镇小河【自创歌曲】
薛占元 |《故乡的后河》
【现代诗歌】 故乡的小河 (蓝天云鹤)
【风情】《故乡的河》《故乡的夏季》《故乡的“两通”河》《家乡的小镇》《家乡的小街》《家乡的毛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