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歌舞对抗歌舞,巫术对抗巫术|非洲传统宗教音乐

这是“世界民谣之旅”的第六十一期。除了你现在看到的图文版,还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电台版。这期我们看看在宗教信仰多样化的影响下,非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音乐实践形式。


我们之前说过,非洲的宗教信仰是多样化的,除了外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外,非洲也有一些自己的原生宗教。北非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像之前介绍过的埃及,大部分人都是穆斯林。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则是信仰基督教的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非洲是最普遍的两种信仰,但人们在一些宗教活动的过程中还是会或多或少融入一些传统宗教的元素,这些混搭的信仰也很有特色。

我们先来看看非洲的基督教。因为埃及的城市亚历山大一直是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所以早在基督教建立之初,这里就已经有了早期的信徒。基督教的修道主义就是在非洲诞生的,我们所知的修道院,包括基督教隐士、苦行僧都是修道主义的体现。当时为了逃避罗马皇帝的迫害,埃及的基督徒走进沙漠,迫害平息后,一些人就留在沙漠里祈祷和修行,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基督教隐士。埃及的科普特人从公元一世纪至今都是基督徒,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更是世界上最早以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国家之一。

不过纯粹的基督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督教的普及还是由于欧洲传教士和殖民统治。而这种“空降”的宗教进入民间之后,就和人们原本信仰的传统宗教进行了混合,就出现了既信上帝,也信巫术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举个和音乐相关的例子。在坦桑尼亚的苏库马兰,布拉伯节(Bulabo)是一年一度的重要宗教节日,节日的日期不固定,要通过圣灵降临节(五旬节)来推算,五旬节又要根据复活节来推算,总之大概是五月底到六月初的样子。这是个天主教节日,节日活动也是由当地的天主教会赞助,为期两周。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歌舞比赛,这个比赛并不仅仅是几场表演,还涵盖了游行和宗教仪式等。

参加比赛的团体来自苏库马兰的各个社区,在一周的时间里,这些团体两两对阵。在所有比赛开始前,会在有一个弥撒仪式,神父、国王和长者都会参加,然后人们会用圣物箱装好圣餐(面包和葡萄酒)并从山上抬下来,一路运到体育场,在这一路上人们会祈祷、赞美,鼓手会敲鼓,合唱团会唱歌,而年轻女孩会在路上撒花瓣。而“布拉伯”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小花朵”的意思。当游行的队伍到达体育场时,就相当于宣布接下来一系列的歌舞比赛可以正式开始了。

参加比赛的歌舞团体在露天的体育场对决之前,会砍一些树来划分自己的区域,这种树叫“桑巴树”,我不太懂植物,查了一下学名应该是“Triplochiton scleroxylon”,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大概是“三棱木”。这种树砍下来的木料叫“桑巴木(Samba wood)”,一般会用在家具上,也会用在一些定制的乐器上,是一种导音性比较好的硬木。不过参加比赛的歌舞团体选择这种树来划分区域另有原因。在他们看来,桑巴树代表一种很强大的巫术,可以保护表演者并吸引观众。除此之外,这些团体的成员还会把草药放在牛角里烧,目的是保护自己免受对手的“黑魔法”攻击。这些做法除了说明他们非常相信巫术之外,还说明他们默认对手会对自己用攻击性的巫术。所以说在一个普遍相信超自然能力的环境下,即便你不想伤害别人,也要学会巫术,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由于比赛并没有明确的裁判标准,也并不宣布哪队最终获胜,甚至奖金都是所有参赛者平分的,所以大家的默契就是谁的区域有更多的观众、气氛更热烈谁就算赢了。这样一来最重要的就是能吸引观众的魔法了,这也是做这些巫术主要的目的。最终如果有些团队没能成功吸引观众,他们并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音乐和舞蹈不如别人而是把责任推给桑巴树和巫术做得不到位。回头再看看,这可是个基督教节日!怎么到这里大家都在搞巫术了。可是不知为何,他们就是能兼容这两者。


《世界民谣之旅》的老读者、老听众可能会发现这种歌舞比赛似曾相识。是的,我们之前介绍过安第斯山脉的那些印第安人社群,他们举办的歌舞比赛也是重在参与,没有明确的胜负。其实世界各地都有这类社区性的比赛,我国民间的广场舞比赛大概也能算吧。不过据我观察,好像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比赛结果就越重视,名次胜负都很明确。这也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集体归属感的提高,则参与度为第一位;另一种是关于比赛内容的技术层面的精进,则专业性为第一位。

今天的布拉伯节比赛也在渐渐向专业性发展,过去比赛是没有奖金的,参与者的奖励基本都是食物之类的,而现在有了方便的交通工具,区域范围更大的歌舞团体都能参与更大规模的比赛。除了需要金钱酬劳之外,他们还会向教会要求交通、食宿费用。一方面这加大了教会的财政负担,但另一方面也有人看到了一个机会,也就是不同族群的人可以借此进行交流。于是一些非政府组织便通过资助这些活动并邀请不同族群的长老来进行会谈,从而缓解和调停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说,当人们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并不仅仅能获得艺术享受和娱乐体验,这些活动还有很多潜在的价值需要被看到和更好地发挥。


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非洲的宗教信仰,看看原始而神秘的非洲传统宗教。非洲传统宗教有很多种,从传播上来说,它们的共同点大概是通过民间故事、民谣歌曲和民俗节日“口耳相传”,而没有经书、教典这样的书籍文本。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老人就是我们的书本”。从信仰上来说,大多数非洲传统宗教都相信万物有灵,并有多神论和泛神论的信仰。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一些非洲传统宗教也引入了一神信仰。下面来介绍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非洲传统宗教——伏都教。

大名鼎鼎的伏都教(Vodou),也叫“巫毒教(Voodoo)”。我们在介绍加勒比音乐的时候提到过,海地有很多伏都教信徒,而他们的信仰就是来自他们的非洲故乡。伏都教信徒相信万物有灵,很多草药有着神奇的魔力,而一些强大的灵魂可以居住在一些特定的物品中,通过仪式咒语之类的可以召唤出这些灵魂的力量。所以西非和加勒比地区很多地方会有专门售卖伏都教用品的市场,摊位上从五花八门的草药到作法用的人偶再到各种干燥的动物尸体、头骨等等无奇不有。除了使用这些常见的原料外,甚至还发生过为了巫术需要而盗墓盗取人类尸体的情况,这也让外人觉得这种信仰非常可怕甚至是邪恶。但实际上伏都教崇尚和平与善良的行为,伤害别人的“黑魔法”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他们相信伤害别人会有报应。各种巫术的主要目的其实是疗愈、占卜、祈福和保护自己,没什么邪恶的,只是借助的部分工具比较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是个音乐栏目,所以我们还是要在音乐方面做介绍。伏都教的音乐主要体现在一些仪式当中,人们通过密集而重复的鼓点加上重复演唱一些简单的乐句来渐渐达到某种“超脱”的状态,一些人认为自己会在这种情况下被祖先的灵魂甚至神明附体。伏都教徒认为能在仪式中被附体是非常光荣的,祖先和神明会给他们智慧并保佑他们。但在基督教的语境下只有恶魔会附体,所以这也导致西方人过去一直认为伏都教是邪恶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伏都教的这种“附体”、“超然”,却以另一种形式风靡了西方世界,那就是“摇滚乐”。早期的美国摇滚明星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从吉米·亨德里克斯到吉姆·莫里森,都会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表现出某种“癫狂”来感染观众,强烈而重复的节奏更是让观众沉浸在一种宗教仪式一般的“狂喜”之中。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种表演方式的根源,但它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伏都教的仪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非洲传统宗教的学术境遇和学术争鸣
试论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源于 宗教迷信
方方面面说宗教
知识分子与宗教信仰
韩国人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 INSIDE Koreabrand.ne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